收藏 分销(赏)

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探研:类属、流派、范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44395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探研:类属、流派、范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探研:类属、流派、范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探研:类属、流派、范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引言旅游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是专业人才,为适应旅游发展实际需要,旅游人才培养成为各方关注焦点,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大本营也备受关注。当今,跨界融合和科技发展催生的新业态和新职业给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教育带来了新挑战,旅游高等教育需要主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1。旅游管理在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不断促进学科升级和加强专业建设,并就学科理论建构、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回应现实需求等实现多方突破2。在质量革命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更加重视旅游教育反思、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等,应逐步探索适合中国的旅游教育发展之路,高质量培养有担当、有知识、有思想、有能力的行

2、业精英3。一、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溯源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教育和旅游发展实践同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与之相适应,旅游人才的培养也经历了从少到多、从通到专的发展历程。(一)旅游教育初创期旅游人才培养从无到有(19791991 年)1981 年,我国首次明确了旅游的独立产业地位,并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了适应性改革。1982 年,在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紧随其后,全国省市级的旅游局也相继成立。各级旅游局负责旅游发展的管理,包含旅游岗位培训及旅游专业教育。我国成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旅游事业的发展。此时,我国旅游高等专业教育起步,开始了旅游人才的培养,

3、早期的如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北京旅游学院(后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南开大学旅游系、杭州大学经济系的旅游本科专业教育等。1984 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培养了新中国首个旅游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中国于这一时期揭开了旅游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序幕。(二)旅游教育成长期旅游人才培养由少到多(19921997 年)1993 年,国务院首次把国内旅游发展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此时,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快速增加,截至 1998 年初,我国共有 192所高等院校开设旅游专业,其中 81 所院校开设了旅游相关专业培养本科人才,包括导游、旅游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探研:类属、流派、范式吕俊芳倪渝灵高雅(渤海大

4、学 旅游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摘要:旅游全域化是我国旅游发展的大背景,此乃中国旅游发展之分水岭。传统的中国高等旅游教育面临新挑战、新机遇,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保障旅游可持续发展之核心。梳理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四个时期,探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综合、师范、财经、民族、资源、外语六类院校,溯源“史上派”“地上派”“语言派”“经管派”“其他派”五大流派,厘清旅游教育创新改革方向和建设任务,搭建供需双向兼顾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产学并重职专相容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中国特色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范式,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高

5、等教育中图分类号:F592: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254(2023)05-0080-05收稿日期:2022-10-11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NJG-612-10167-4-3)作者简介:吕俊芳(1976),女,博士,渤海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旅游开发与管理、旅游教育研究。080渤海大学学报二二三年第五期渤海大学学报管理、饭店管理、旅游经济、市场营销、会计(旅游)、外语(旅游)、外事服务、涉外文秘、烹饪、饭店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 20 余个。1992 年,南

6、开大学设立了旅游经济硕士点,开始了旅游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这一时期,包括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青岛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杭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华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林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近20 所高校进行旅游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北京大学开始招收旅游开发管理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4。此时,中国本科以上旅游人才的培养多归属于经济型人才培养;喻学才研究指出,我国此阶段旅游高等教育存在旅游学科地位偏低与旅游业的贡献不相匹配、旅游学科机构体系与旅游业实践脱节、旅游本科以上专

7、业目录设置较混乱等多个问题5。(三)旅游教育规范发展期旅游人才培养由经济转到管理(19982008 年)世纪之交,我国旅游教育全面铺开,截至2008 年,我国约有 810 所旅游高等院校,此阶段旅游高等教育逐步规范。1998 年,教育部最新设置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中,曾经隶属于经济学科(应用经济学)的旅游经济,被调整到管理学科下的旅游管理,并成为与工商管理类并列的二级学科,旅游管理专业从此成为本科旅游相关教育的唯一专业。截至 2008 年,我国有 306个旅游相关专业硕士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在管理(代码 12)学科门类下的工商管理(代码 1202)一级学科下设置了二级

8、学科旅游管理(代码 120203),招收并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这一时期,我国旅游教育从本科到研究生侧重于培养管理型人才。(四)旅游教育转型创新发展期旅游人才培养由单一到复合(2009 年至今)国务院于 2009 年底出台了事关旅游业发展大局的关键性文件,其中旅游业在我国首次被定位于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上升到史无前例的重要地位,旅游业进入飞速发展期。我国旅游教育进入与旅游产业互促增长的创新发展期。2010 年,我国首次设立旅游专业硕士学位(MTA);2011年,中国旅游教育院校首次突破 1 000 所,其中本科类院校达到 600 多所、在校生数量首次突

9、破 50 万人,旅游高等教育招生开始了结构性调整;2012 年,教育部再次调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旅游管理专业升至和工商管理平行的地位;2017 年,中国旅游教育院校达到 1 694 所,各层次旅游院校的招生人数较为稳定地保持在25 万人至 30 万人之间,我国旅游类专业规模越来越大。此时,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也开始迈入标准化发展阶段。教育部于 2018 年颁布了我国首个有关本科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国标,明确了支撑旅游管理本科的学科主要有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等。这一时期,旅游教育进入结构转型期,旅游本科招生数量先增后减,旅游研究生招生数量先减后增,旅游专硕(MTA)培养数量增幅较大。2022 年 9

10、 月,我国最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明确了旅游管理的专业学位性质,并提升至与学术学位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国特色的旅游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范式逐步形成。二、中国旅游人才培养院校类属梳理目前,中国立体多层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形成,涵盖了博士、硕士、本科、高职、专科、中专等诸多层次。就目前的在校生规模来看,本科以上的旅游人才培养规模占旅游人才培养的半壁江山,现有的旅游人才培养大多分布于六类院校中,即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财经类院校、资源类院校、民族类院校、外语类院校等。以 2021 年 6 月 22 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的 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其中中国大学旅游管理专业

11、排名位列前 50%的 259 所高校为例,进行梳理如下。(一)A+院校 10 所综合类院校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财经类院校有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类院校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二)A 院校 42 所综合类院校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山东大学等 24 所;师范类院校有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 7 所;财经类院校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西南财081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大学等 6 所;资

12、源类大学有北京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海洋大学;外语类院校有西安外国语大学。(三)B+院校 53 所综合类院校有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长安大学、扬州大学、三峡大学等 12 所;师范类院校有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 13 所;财经类院校有南京财经大学、湖南工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 11 所;资源类大学有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 14 所;民族类院校有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B 院校 154 所综合类院校有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科

13、技大学、南通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常熟理工学院等62 所;师范类院校有曲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 35 所;财经类院校有北京工商大学、上海商学院、广东财经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 13 所;资源类大学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农学院、天津农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 31 所;民族类院校有云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吉首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 9 所;外语类院校有大连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学科具有交叉综合性,范围十分广泛,目前,中国绝大多数高校结合自己的办学背景和特色,创办旅游

14、专业,进行旅游人才培养。三、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流派探查从以上六类高等院校办学的学术渊源追溯,旅游人才培养大致分为五大流派,分别是“史上派”“地上派”“语言派”“经管派”“其他派”。(一)旅游人才培养的“史上派”旅游人才培养的“史上派”,即旅游专业教育源于历史、文化等学科。例如,复旦大学的旅游专业教育,源于历史系开设的文化旅游类课程,1993 年旅游管理专业正式成立,旅游学系于2002 年建立,旅游管理硕士点首次设立于 1995年,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首次招生于 2006年。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四川大学旅游专业教育源于历史系的旅游文化与管理专业,1992 开始在历史专业招收旅游管理与文化

15、方向本科生,1996 年设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1997 年建立旅游系,2000 年成立旅游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最早源于历史系,1992 年设立旅游管理专业。宁夏大学旅游高等教育源于1991 年历史系的旅游文史专业,2000 年设立旅游管理系,2020 年成立文化旅游学院。(二)旅游人才培养的“地上派”旅游人才培养的“地上派”,即旅游专业教育源于地理学科。例如,中山大学的旅游专业教育是 2004 年在地理学院支持下创立的旅游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专业教育源于地理系,1996 年成立旅游与环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的旅游专业教育最早依托地理系,2001 年设立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安徽师范大

16、学的旅游管理高等教育源于 1993 年地理系下设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2000 年设立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三)旅游人才培养的“语言派”旅游人才的“语言派”,即旅游专业教育源于外语学科。例如,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依托良好的外语资源于 1985 年创立旅游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 1979 年开办了新中国首个旅游干部培训班,1981 年创立旅游系,1999 年旅游管理学院建立,2018 年旅游科学学院设立。河南师范大学旅游专业教育源于外国语学院 1987 年的涉外旅游专业(专科)教育,1995 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四)旅游人才培养的“经管派”旅游人才培养的“经管派”,即旅游

17、专业教育源于管理学或经济学等大商科。例如,东北财经大学依托财经类学校良好的学科资源开办旅游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成立于 1993 年,硕士学位授予权始于 1998 年,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于2000 年。渤海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依托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商科资源最早开设于1988 年,1997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0 年和锦州师范学院管理系合并组建旅游系,2003 年旅游学院成立,2006 年具有旅游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高等教育最早源于河南财经学校旅游系。1985 年,桂林理工大学在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经济管理与旅游系基础上开办旅游专业教育。吉首大学的旅游专业教育最早源于

18、1986 年原武陵大学的旅游系,2002082渤海大学学报二二三年第五期渤海大学学报年成立旅游学院,2012 年成立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五)旅游人才培养的“其他派”旅游人才培养的“其他派”,即旅游专业教育源于上述四类学派之外的其他学科。例如,北京体育大学的旅游高等教育最早源于教育学院的社会体育教研室,1995 年设立社会指导与管理专业,2012 年设休闲体育专业,2018 年设立旅游管理专业,成立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山西财经大学的旅游高等教育源于 1998 年设立的餐旅系,1999 年设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点 2016 年获批,201

19、9 年文化旅游学院组建,2022 年组建了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旅游专业教育最早是在中南林学院 1993 年成立的森林旅游系和经济贸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旅游与管理学院已具有旅游管理的硕士点和生态旅游方向博士学位授予权。上述六类院校五大流派在旅游人才培养中整合各自优势的办学实践,充分反映了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在遵循教育共性的基础上具有各自的个性特色,经过 40 余年的积累沉淀,中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的满天星斗式培养格局。四、中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范式探索目前,中国旅游教育面临专业招生吸引力低、毕业生行业留存率低、学科地位不高等困境。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旅

20、游边界日益模糊、业态和市场出现大产业挑战小教育问题,这些困境和挑战倒逼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必须改革创新。(一)厘清中国旅游教育创新改革的方向和任务中国旅游教育要克服学科地位不高导致的各种禁锢,承担学术建设传承、科学研究的教育使命,又必须秉持服务社会、输送德才兼备高质量人才的时代担当,双重使命担当为中国旅游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严旭阳认为,破解目前旅游教育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旅游学科的建设6。学科即科学之分门别类,通常按照共性特征,针对知识体系进行相对独立划分,这一分类往往会对大学的功能、类型及结构等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形式、内容和过程7。中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发挥科学研究的职能,加强

21、旅游学科建设,结合旅游发展实践需求制定旅游学科发展计划,为社会发展实践提供旅游理论支撑,促动社会与教育的双向发力,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丰富学科内涵,加大学科知识外溢,提高旅游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奠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基础。(二)搭建供需双向兼顾的中国旅游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国旅游教育正处于提质转型期,各类院校、系(所)的旅游专业或者并转关停,或者国际化突围,开始注重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面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和旅游教育的新变化,单一的学校人才培养途径已明显落伍。中国旅游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为缓解旅游人才的供需错位矛盾,旅游教育亟须改变当前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静态办学,兼顾需求侧的开放办学成为走出当前

22、困境的必由之路。应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抓手,面向旅游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加强和旅游企业、行业管理部门等的联合,协调多方利益实行产学研协同联动办学,打破旅游专业教育固有藩篱,搭建供需双向兼顾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旅游教育与产业互相促进的双向发展。(三)建构产学并重、职专相融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16 年起,我国实行全域旅游发展的国家战略,旅游发展由原来的辅助配角走到综合带动的主角地位,全域旅游发展亟须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旅游专业教育在秉持原有学科专业体系基础上,亟待打破单一的专业导向人才培养方式,重新认识旅游发展实践与旅游学科、专业建设的关系。中国旅游人才培养偏重纯专业和

23、学科为导向的非常规道路,以往,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单向性思维与行业藩篱很难产生相互借势和双向互补的人才效应,较难在短期内培养匹配行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建构产学并重、职专相融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必然,高等教育亟待从批量化、标准化建设转向高水平、高质量的双高建设。高校作为旅游教育供给侧,要转变观念,根据自身发展特色、优势和旅游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时代急缺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083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责任编辑单丽娟)Exploration on Category,School,and Mode of Tourism Profes

24、sionalsTraining in ChinaLYU Junfang,NI Yuling,GAO Ya(College of Tourism,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Abstract:Tourism centering the whole city is a trend in Chinas tourism industry,and thus,itmakes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 tourism face great challenges,which makes it necessary to traincom

25、prehensive professionals of tourism,and makes the training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ccording tothe training history,the different training institutions,and the five training schools,we should make clearthe direction and task of Chinas tourism education innovation in higher schools to create the tr

26、ainingmod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o explore the professionals training approaches.Key words:tourism profession;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higher education(四)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40 余年来,中国旅游发展实践为旅游教育提供了最富营养的学术土壤,在价值引领、问题导向下,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已经取得多元共进的阶段性成果,呈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综合性特征,与国际接轨并适应中国实际的前瞻性与适应性特征,与产学研

27、结合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特征。职业教育冲击专业教育、产业发展挑战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弱化专业教育、学校发展约束专业教育是目前我国旅游教育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旅游专业教育唯有实施校生社协同、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之路8。作为唯一对应一个产业的特定的应用型学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不应该完全受制学科体系发展影响,而要兼顾产业发展的需要、市场需求变化、国家政策导向等多重因素。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教育需立足新形势,准确把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深刻认识产业转型、产教融合对旅游人才培养的影响,加强高校与业界、社会的互动9,用开放的思维,打通产学研,定期沟通最新动向、加强

28、系统合作、共促旅游和教育双发展10,对人才培养重新定位,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协同创新育人路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旅游管理专业规模最大的国家11,中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已建构了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范式。参考文献:1邱汉琴,杜莹莹.新文科背景下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旅游学刊,2022,37(8):1-3.2田里,刘亮.新文科背景下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旅游学刊,2022,37(8):3-5.3黄震方,黄睿,侯国林.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J.旅游学刊,2020,35(10):83-95.4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

29、旅游出版社,2001:528.5喻学才.高等旅游教育规范化的必由之路:上海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合格评估述评 J.旅游学刊,1997(旅游教育增刊):11-15.6严旭阳.旅游教育的困境和旅游学科的使命J.旅游学刊,2022,37(4):1-2.7钟秉林.高质量高等旅游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写在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颁发之际J.教育研究,2022(9):1-12.8田里,李雪松.基于学科发展矛盾的旅游教育价值取向研究C/赵鹏.旅游高等教育研究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3-11.9黄秀波.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J.高教学刊,2022,8(25):85-88+92.10杜江.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践同行:在 2017 年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的讲话C/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评论:2017 第二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7:1-2.11保继刚,谢彦君,王宁,等.“旅游学纵横:学界五人对话录(续)”之“旅游教育 40 年:不惑之惑”J.旅游论坛,2019,12(2):1-13.08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