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早产儿院内感染的识别与预防综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44085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5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产儿院内感染的识别与预防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早产儿院内感染的识别与预防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早产儿院内感染的识别与预防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简介:李凤山(1975),男,汉族,河北曲周人,本科,曲周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新生儿科主任,从事该科工作二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47-早产儿院内感染的识别与预防综述 李凤山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妇幼保健院,河北 邯郸 057250 摘要:摘要:早产儿院内感染是困扰早产儿保育单位的一大严重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定义、范围、类型以及识别与预防方法。全球统计数据显示,院内感染导致早产儿死亡率升高,并可能引发生长发育延迟和一系列健康问题。常见的早产儿院内感染类型包括肺炎和呼吸道感染、腹膜炎和消化道感

2、染,以及血液感染。除了介绍这些感染类型的定义、症状、风险因素和传播途径外,文章还提供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选项。关键词:关键词:早产儿;院内感染;风险因素;预防措施;治疗选项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2 1 定义和背景(1)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定义和范围 早产儿院内感染是指在保育早产儿的医疗机构内,婴儿暴露于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导致发生感染的情况。这种感染是在出生后 28 天以内的婴儿中出现的,并且通常与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关。早产儿院内感染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涉及任何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感染疾病。常见的早产儿院内感染包括败血症(血液感染)、肺炎、尿路感染、

3、脑膜炎等。早产儿特别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因为他们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机体防御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免疫系统较弱。(2)背景信息和全球相关统计数据 早产儿院内感染是新生儿医院和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全球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统计,每年全球大约有 150 万早产儿出生,其中大约有 200万早产儿在出生后 28 天内死亡,大部分死亡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在发展中国家,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低收入国家中,近 40%的新生儿死亡是由于院内感染引起的,而在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为 12%。这表明了早

4、产儿院内感染对发展中国家的婴儿健康和存活率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降低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例如加强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正确使用抗生素和限制访客等。此外,对于早产儿来说,促进其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提供良好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2 常见早产儿院内感染类型 2.1 肺炎和呼吸道感染(1)定义和症状:肺炎:指肺部组织的感染,可能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早产儿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呼吸道感染:指呼吸道黏膜的感染,包括鼻咽、喉咙、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早产儿患者常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2)风险因素和传播途径:风

5、险因素:早产儿的免疫系统不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呼吸道黏膜脆弱,易受感染。医疗操作和设备使用增加了感染的机会。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细菌、病毒等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感染。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源(如患者或医护人员)而传播。(3)预防措施和治疗选项:预防措施:想预防肺炎和呼吸道感染,早产儿院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做好手卫生:勤洗手、正确使用手消毒剂。确保良好的通风环境,保持空气清新。控制院内感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感染源、注意消毒等。保持早产儿的个人卫生,定期清洁、更换床上用品和衣物。治疗选项:根据感染的病因,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给予早产儿充分的营

6、养支持,增强其自身免疫力。监测早产儿的呼吸、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进行处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48-2.2 腹膜炎和消化道感染(1)定义和症状:腹膜炎:指腹腔内脏器表面及腹膜受到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症状包括剧烈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消化道感染:指胃肠道黏膜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炎症。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呕吐、恶心等。(2)风险因素和传播途径:风险因素,不洁的食物和水源,包括未经处理的生食、污染的水等。不合理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洗手、携带病原体接触食物等。长期使用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增加感染风险。免疫力低下,如老

7、年人、婴幼儿、慢性疾病患者等。传播途径:粪口传播,通过进食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飞沫传播,通过空气中微小的飞沫传播致病微生物。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源、接触含有致病微生物的物体,如不洁的手、食物、器具等。(3)预防措施和治疗选项: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致病微生物。食品安全措施,包括食物彻底加热煮熟,避免食用生食,选用安全可靠的食材。饮用安全的饮用水,如经过有效处理或煮沸的饮用水。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厕所清洁,避免粪便、污水等不洁物污染环境。治疗选项: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补充充分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8、。饮食调理,适当选择易消化、柔软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使用抗腹泻药、抑酸剂等辅助治疗。2.3 血液感染(1)定义和症状:血液感染是指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引起感染的疾病。症状可能包括高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严重的血液感染可导致休克、器官功能损害甚至死亡。(2)风险因素和传播途径:医疗操作:手术、静脉插管、导尿管等医疗操作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免疫抑制状态: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接受器官移植、化疗、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容易感染。长期留置导管:如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等长期留置导管使用不当或滥用会增加感染风险。寄生虫感染:如疟疾、血吸虫病等寄生虫感染

9、可通过血液传播。输血和输液:输血和输液过程中若卫生条件不好或医疗器械不洁净,也可能将病原体直接引入血液(3)预防措施和治疗选项:预防措施:医疗操作卫生:医务人员执行手消毒、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具等措施降低感染风险。导管护理:长期留置导管的正确使用和护理有效降低感染概率,注意清洁并定期更换导管。输血和输液安全:确保输血和输液过程中器械的无菌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避免交叉感染。提高个人免疫力: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充足休息、定期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治疗选项:抗菌药物治疗:对于已发生的血液感染,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

10、问题。对症支持治疗:如控制发热、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维持患者稳定状态,提高康复机会。及时手术干预:对于感染源控制不彻底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3 预防早产儿院内感染的措施 3.1 医疗机构的卫生管理 3.1.1 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 感染控制是医疗机构卫生管理的重要方面,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医疗机构应制定一套完善的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制定感染控制方案和指南,明确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目标、原则、措施和流程。(2)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感染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3)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和调查机制,对感染事件进行评估和分析,寻找

11、病因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4)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宣教,提高防控意识和行为规范。3.1.2 医护人员的培训和遵循卫生准则 医护人员是医疗机构卫生管理的执行者和关键群体,其培训和遵循卫生准则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为新入职的医护人员进行卫生管理培训,包括感染控制知识、卫生操作规范等。(2)定期进行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加强对卫生准则的培训。(3)强化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习惯,要求他们定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49-期洗手、戴好口罩、佩戴手套等。(4)严格执行手术室、病房、门诊等特定场所的卫生管理要求,确保医护人员遵循卫生规范。3

12、.1.3 设备和器械的清洁与消毒 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清洁与消毒是医疗机构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医疗机构应注意以下方面:(1)建立完善的设备清洁和消毒管理制度,包括清洗、消毒、灭菌等程序和标准。(2)对医疗设备和器械进行分类管理,确定清洁、消毒和灭菌的适用方法和周期。(3)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杀菌和消毒效果。(4)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符合卫生要求。(5)培训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清洁与消毒操作方法,加强他们的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3.2 母婴管理和护理 3.2.1 孕妇健康监测及感染筛查 对孕妇进行健康监测和感染筛查是母婴管理和

13、护理中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进行孕妇体格检查,包括体重、血压、血液检查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孕期合并症。(2)进行常规的产前筛查和检查,如唐氏综合征筛查、TORCH 病毒感染筛查等,以便及早发现并干预可能存在的问题。(3)对孕妇进行感染筛查,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重要传染病的筛查,以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3.2.2 分娩和产后护理的卫生措施 分娩和产后护理的卫生措施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注意以下方面:(1)为孕妇提供洁净、安全的分娩环境,保证消毒、通风和灭蚊等措施。(2)在分娩过程中,妇产科医务人员应正确

14、佩戴无菌手套,并遵循洗手和消毒程序,确保防止交叉感染。(3)出生后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清洁,包括清洗口鼻、清除羊水等,同时注意保持新生儿的体温和呼吸稳定。(4)进行产褥期护理时,要加强对产妇的个人卫生管理,包括提供清洁的产房、更换洁净的产妇衣物和床单等。3.2.3 早产儿的接触和护理原则 早产儿的接触和护理原则是为了维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其健康发展。医疗机构应注意以下方面:(1)提供无菌净化的早产儿保暖箱或特殊的保温措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2)限制早产儿的接触,仅有必要的医护人员可以接触,并正确佩戴无菌手套与外层衣物。(3)对早产儿进行呼吸监测和观察,保证通畅的气道,及时处理呼吸困难等异

15、常情况。(4)提供专业的早产儿喂养,包括母乳喂养、辅助喂养或营养静脉输注等,确保其获得充足的营养。4 早产儿院内感染的治疗选项 4.1 抗生素治疗和药物选择 早产儿院内感染的治疗首先需要使用抗生素来对抗病原体。但是,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感染部位、具体病原体、感染严重程度以及早产儿的年龄和体重等。常用的抗生素药物选择包括:宽谱抗生素:例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等。它们适用于治疗常见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抗菌谱更广泛的药物: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或者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这些药物适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严重感染。4.2 辅助疗法和支持性护理 除了

16、抗生素治疗外,早产儿院内感染的治疗还需要辅助疗法和支持性护理来帮助提高婴儿的免疫功能和康复能力。(1)营养支持:给予早产儿充足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根据婴儿的年龄和体重制定适合的喂养方案,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者两者结合。(2)液体平衡与电解质管理:及时纠正早产儿感染导致的体液丢失和电解质紊乱,保持婴儿的液体平衡和电解质稳定。(3)呼吸支持: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早产儿,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或提供其他呼吸支持措施,以维持氧合和通气。(4)温度调节:早产儿容易出现体温调节困难,需要提供适当的保温措施,确保婴儿的体温稳定。(5)有效的卫生措施:院内感染的防控非常重要,包括严格执行洗手消毒、无菌操作、

17、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50-消毒清洁环境等措施。5 结论 早产儿院内感染对早产儿的健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促进其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早产儿院内感染的识别、预防和治疗。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政策和程序,并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卫生准则的遵循。早期发现感染并及时治疗是关键。通过加强医疗机构的卫生管理、优化母婴管理和护理、推行良好的感染防控措施,可以减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此外,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和辅助疗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性护理,也能提高早产儿的康复率和生存率。参考文献 1 张 玉;严 丽 丽.NICU 早 产 儿 发 生 肺 部 感 染 的 相 关 危 险 因 素 及 其 护 理 对 策 分 析 J.实 用 临 床 医学,2022(10):19-23.2孙梦琪,原晋芳,魏瑗.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早期识别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2(7):8-11.3郏晓君;胡玲芝.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21(6):1-3.4张沂洁;朱燕;陈超.早产儿发生率及变化趋势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21(4):55.5林素红.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5):2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