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4228T82-2022仙山贡水旅游区运营与发展指南.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14354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86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4228T82-2022仙山贡水旅游区运营与发展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清正版)DB4228T82-2022仙山贡水旅游区运营与发展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清正版)DB4228T82-2022仙山贡水旅游区运营与发展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清正版)DB4228T82-2022仙山贡水旅游区运营与发展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清正版)DB4228T82-2022仙山贡水旅游区运营与发展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03.200CCS A 12DB4228恩施州地方标准DB4228/T 822022仙山贡水旅游区运营与发展指南Guide to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Xianshan Gongshui tourist area2022-08-08 发布2022-11-08 实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228/T 822022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3.1.2仙山贡水旅游区XianshanGongshuitourist.23.2.2游客tourist.23.3.2旅游客源市场客tourist so

2、urce market.23.4.2旅游产品tourism product.23.5.2泛资源体系Pan-resource system.24总体原则.25组织和职能.35.1组织结构.35.2职能职责.36规划与发展建设.36.1规划.36.2发展战略.36.3可持续发展建设.47区域经济与综合发展.37.1质量建设与品牌营销.37.2经济效益建设.57.3区域经济发展.57.4居民稳定就业.57.5社区共同建设.58资源与环境保护.68.1基本指标控制.68.2自然资源保护.68.3文化资源保护.68.4生态环境保护.69安全保障.8DB4228/T 822022II9.1基本要求.89.

3、2管理内容.89.3事故应急处置.910信息管理.1110.1信息统计.1110.2信息分析.1110.3信息运用与维护.1111评价与持续改进.1111.1评价.1111.2持续改进.1211.3建档.12DB4228/T 822022III前言本文件依据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宣恩县文化和旅游局提出。本文件由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宣恩仙山贡水旅游有限公司、宣恩县文化和旅游局、宣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宣恩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宣恩县

4、城管执法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涂先绪、曹阳、季建华、刘淼、谢昌勇、李昌田、谭代威、谭大定、罗晓辉、张开鹏、喻世松。DB4228/T 8220221仙山贡水旅游区营运与发展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仙山贡水旅游区营运与发展指南的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组织和职能、规划与发展建设、区域经济与综合发展、资源与环境保护、安全保障、信息管理、评价与改进。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

5、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408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GB 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GB 14866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GB/T 17775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1 旅游规划通则GB 19082防护服GB/T 21268 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通用技术条件GB/T 26363 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区示范认定GB/T 26355-2010旅游景区服务指南GB/T 26373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GB 27950手消毒剂通用要求GB/T 34855洗手液GB 36600-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

6、准(试行)GB/T 36758含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 37488-2019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9.1-2019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 第1部分:总则GB 37489.2-2019 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 第2部分:住宿场所GB 37489.3-2019 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 第3部分:人工游泳场所GB 37489.4-2019 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 第4部分:沐浴场所GB 37489.5-2019 公共场所卫生设计规范 第5部分:美容美发场所GB/T 40248-2021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B/T 41011-2021 旅游景区可发展指南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

7、范DB4228/T 8220222GB 50201-2014防洪标准GB 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T 50298-2018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GB/T 50805-2012 城市防洪工程设汁规范GA/T 1740.1-2020旅游景区安全防范要求 第1部分:山岳型TSG 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WS/T 698新冠肺炎期间重点单位和场所卫生防护指南YY 0469医用外科口罩YY/T 0616.1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YY/T 0969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3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仙山贡水旅游区 Xianshan Gongshui tourist

8、attraction恩施州地方标准仙山贡水旅游区服务规范界定的“仙山贡水旅游区”定义适用本文件。3.2游客tourist恩施州地方标准仙山贡水旅游区服务规范界定的“游客”定义适用本文件。3.3旅游客源市场 tourist source market旅游区内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3.4泛资源体系 Pan-resource system超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等传统旅游资源概念的更加泛化的旅游资源概念,是为人们提供具备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刺激性等特性的体验消费的一系列资源的总称,其内容包括文旅、康旅、农旅、体旅、城旅、工旅等资源体系。4总体原则应符合以下要求:1)围绕

9、宣恩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仙山贡水旅游区的目标定位,统筹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突出地方特色,在环境、社会、旅游区治理绩效等不同维度找到动态性平衡点,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DB4228/T 82202232)立足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域规划、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统筹推进发展思路,着力解决深化跨界融合,提高综合贡献、完善要素配套、提升公共服务、加强形象宣传、优化旅游环境、推进共享共建等问题,实现仙山贡水旅游区可持续发展。3)结合当地发展特点与实践要求,根据 GB/T 17775-2013、GB/T 26355-2010 等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以仙山贡水旅

10、游区质量标准体系为基础的运营服务机制,提高旅游区的管理与服务能力,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5组织和职能5.1组织结构旅游区由景区管委会和旅游公司为主体建立,明确仙山贡水旅游区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工作职责,通过政府职能管理与企业经营的双管模式,优化管理机制,全面形成科学适用的营运链条。5.2职能职责5.2.1景区管委会承担旅游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环境资源保护、旅游建设开发、空间资源整合、社会关系协调等职能。明确管理职责、监管责任和执行能力创新旅游市场监管的体系,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旅游区可持续发展。5.2.2旅游公司负责旅游区整体建设、维护和日常运营管理。以贯彻旅游标准体系为目

11、标,开展培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构建机构组织完善,岗位设置科学,职能职责明确,工作流程畅通,制度执行有力的完备管理体系,确保旅游区经济效益,促进旅游区人与环境和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6规划与发展建设6.1规划应制定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并符合GB/T50298-2018、GB/T18971要求。6.2发展战略仙山贡水旅游区应按以下要求制订与其规模相适应的中长期发展战略:a)围绕宣恩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给出的“主城文化休闲核”定位,坚持可持续、包容性、高质量的发展原则;b)综合考虑特色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土苗文化、质量建设、健康与安全、审美等各种因素;坚持绿色节能,推进智慧旅游建

12、设,促进和谐可持续发展。c)旅游区中长期发展战略应当向公众公开,广泛接受监督。注:“主城文化休闲核”是指在宣恩县城实施旅游综合集散中心建设,按照4A级旅游景区标准提升完善县城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强化贡水河景观打造,发展城市文化休闲服务产业,构建完备的、独具吸引力的旅游产业链,成为全县旅游发展的核心,鄂西旅游的重要节点,鄂西文化休闲旅游新地标。6.3可持续发展建设DB4228/T 8220224应满足以下要求a)建设项目开发类型.规模与选址等须符合总体规划,通过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和环境.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并提供针对性强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及补救性措施,实现对环境和资源负面影响最小化。b)按照“主客

13、共享”、“景城一体”的理念构建旅游区项目建设,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旅游新格局,实现旅游资源的全域覆盖。c)坚持“浪漫生活”主题,形成集旅游集散、文化体验、购物娱乐、休闲度假、山水游憩于一体的全县旅游综合主服务区;依托贡水河,以中央游憩区和环城游憩带为引领打造旅游大格局,运用感觉要素全方位体会浪漫情致;丰富旅游区夜游产品,并以水为脉,组织紧密连接的旅游路线。d)积极应用先进科技成果,以“智慧旅游”为手段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仅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充分考虑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实现公共服务的全覆盖。e)考虑项目运营后的经济活动给当地社区带来的长久福祉(包括就业、收入、教育等),并积极

14、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利益最大化。7区域经济与综合发展7.1质量建设与品牌营销7.1.1 质量建设7.1.1.1 目标和准则旅游区应明确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和宣传口号,强化宣传贯彻,使其成为工作目标和准则。7.1.1.2 设计应用旅游区宜依据自身的文化内涵、质量目标和产品服务,设计景区Logo符号,及时进行申请注册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须做好旅游区的形象标志应用和管理工作,全方位推广旅游区品牌形象。7.1.2 品牌营销7.1.2.1品牌宗旨以“仙山贡水”为主线,突出山水美学意境主题文化,加深游客在县域内的品牌体验,对食、宿、购、娱、行的旅游要素产品认知,构建代表宣恩的

15、原产地品牌,并进行品牌化规范整合。7.1.2.2品牌延伸策略实施品牌延伸战略,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打造“伍家台贡茶”、“宣恩火腿”、“贡水白柚”等地方公共品牌,实现“农业+旅游”的品牌融合发展。7.1.2.3推广策略广泛运用视频网站、OTA 线上网站、移动APP网站等新媒体,通过创作旅游区主题曲、记录片、广告片、吉祥物、微电影、形象大使,以及组织民族美食节、贡水河元宵灯展、中国内陆河水上运动会暨龙舟争霸赛等节事活动,线上线下联动造势,创新模式,开展旅游区宣传及营销活动。7.2经济效益建设DB4228/T 82202257.2.1 运营要求7.2.1.1 运营模式。推行景区

16、与城区、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确保社会与经济发展、自然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7.2.1.2 统筹合作实现政府牵头,行业合作统筹管理,以旅游公司为营运主体,居民多形式参与,保证营运健康有序。7.2.1.3 多方式经营除门票收入外,旅游公司应加强管理,盘活资产,以自主性或租赁性方式,开展停车、住宿、娱乐等服务经营。7.2.1.4 迭代升级旅游公司应在注重产品的迭代升级,管理与服务的升级的基础上,改变传统模式,强化流量思维、粉丝思维、平台建设、网红思维等现代新型化营运,注重跨界融合,开发多元化的收入和盈利渠道,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7.2.2产业融合根植“泛资源体系”、对接发展诉求、

17、依托地方资源及产业基础,构建包括文旅、康旅、农旅、体旅、城旅、工旅 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支撑旅游区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利用茶叶、水果种养殖优势,开展研学,亲身体验等活动,做强第一产业融合;围绕烤活鱼、宣恩火腿等特色产品,匠心精耕,用极致、唯一、第一的思维将产品做成爆品,做精第二产业融合;植入本土文化,实现服务精细化,做细第三产业融合。7.2.3 优化产品供给应开发受季节性波动影响较小的旅游产品,采取淡季促销等方式,增加非旺季旅游产品竞争力,降低旅游季节性波动;根据游客需求与市场变化.创新产品类型.丰富产品供给;挖掘本地特产的资源价值,开发与推广伍家台贡茶、宣恩火腿、贡水白柚等

18、地方特色产品。7.2.4 旅游吸引物应树立全域旅游资源观,充分体现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休闲氛围、新型城镇化建设、品牌形象及市场口碑等要素,突出旅游区的核心吸引物的打造和品牌培育,按照“景城一体”的发展理念,实施景区、城市一体化战略,以景区理念和要求规划建设整个区域,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旅游新格局,实现旅游吸引物全域覆盖。7.2.5 游客来源7.2.5.1 市场考察评估开展客源市场考察和评估,确定主要客源市场和次要客源市场,并分别采取有效的营销措施确保客源。7.2.5.2 开发游客来源DB4228/T 8220226应充分考虑不同游客人群,特别是老弱病残等特殊游客群体的需求,通过完善无障碍

19、设施,建立特殊关爱服务标准等方式,满足游客需求问题。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完善和开放更多的景观景点,扩大接待容量,开发游客来源。7.3区域经济发展旅游区应着眼本地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建立扶持当地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机制,改善提升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等需求的供给条件,开发与推广包括宣恩香肠、宣恩贡米、菊花石以及三棒鼓艺术表演等土特产和非遗文旅产品,促进旅游区与城市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7.4居民稳定就业旅游区应为提供平等的就业聘用、培训机会、可靠的职业安全保障以及合理的薪酬。在同等条件下,旅游区内的商业机会和工作机会,应优先向社区居民提供;旅游区周边范围内的非城镇人口的社区

20、居民占旅游区员工总数的比率不小于 60%为宜。7.5社区共同建设7.5.1 文明旅游宣传通过旅游宣传平台,开展文明旅游、优质服务主题的宣教及旅游服务水平评选等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市民参与文明旅游服务活动,形成“文明宣恩,好客宣恩”旅游服务氛围;积极倡导群众积极遵守社会文明公德,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7.5.2 优化旅游环境7.5.2.1 设立评选机制开展优质旅游服务商户评选机制,从旅游景区、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等各方面对全域商户进行全面评估,不断优化旅游服务环境。7.5.2.2 建立监管机制应强化政府主导的旅游市场监管方式,建立“行政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

21、、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多维市场监管体系;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开通旅游维权绿色通道,形成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7.5.2.3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全面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旅游服务质量和行业现代化,更好的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和旅游供给侧改革。7.5.3 旅游人才建设结合旅游发展需求,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完善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建设包括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旅游高技能人才在内的人才队伍,支撑旅游区可持续发展。8资源与环境保护8.1基本指标控制DB4228/T 82202278.1.1 空气、水旅游区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

22、95-2012 的一类区要求,地表水主要指标应符合 GB 3838 规定的相应水域功能指标要求,生活饮用水应符合 GB 5749 的要求。8.1.2 土壤土壤指标应符合 GB 36600-2018 第一类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的要求。8.1.3 噪声加强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商业经营、广场舞、民族乐器演奏等噪声污染管理,限时段、限区域进行上述活动,环境质量应符合GB 3096-2008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0类要求。8.1.4环境卫生、容貌、行业卫生要求应符合 GB 37489.1-2019、GB 37489.2-2019、GB 37489.3-2019、GB 37489.4-2019

23、、GB 37489.5-2019的要求,具体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符合 GB 37488-2019 的要求。8.2自然资源保护按GB/T 41011-2021规定执行,宣恩县贡水河湿地公园区域还应符合国家湿地公园相关规定。8.3文化资源保护尊重宣恩独特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维护其构建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及其传统价值。可保护性挖掘三棒鼓、伍家台贡茶茶艺等非物质文化创新性利用价值,但要避免在旅游开发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改造和粗制滥造,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物质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传承以及文化保护要求,应符合 GB/T 26363 要求。以宣恩

24、贡水河湿地公园为核心,设立生态安全保护区,构建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宣传和弘扬优秀民族生态文化。8.4生态环境保护8.4.1 基本要求旅游区坚持“回归自然 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应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引导开发区域,设定环境准入标准、建立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等环境影响减缓的对策,具有包括大气、水、土壤、的污染防治和景观环境安全防护等环境影响减缓的措施。8.4.2 环境保护a)加强河流、湖泊水体的湿地环境的保护,建立河流生态科普解说系统;b)建设污水、污物、污染气体净化排放设施系统,对污染源进行严格的管控;c)完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绿色出行;d

25、)建立大气监测系统,旅游垃圾生态化处理。8.4.3 动植物保护保护保持珍稀动植物群体生存、繁衍和发展等生态生物学特征所必须的适宜空间,合理布局娱乐性项目,不得影响野生动物正常栖息,构建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系统。DB4228/T 82202288.4.3 资源节约与再利用按GB/T 41011-2021规定执行。9安全保障9.1 基本要求各项经营活动均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条件。在符合GB/T 41011-2021、GB/T 26355-2010中第7章安全设施和管理、GA/T 1740.1-2020 的前提下,还应满足以下条件:a)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与相关安全管理部门建立沟通

26、协调机制。b)制定和实施与旅游有关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应急等安全管理方案。c)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实行制度上墙,定期召开安全管理例会,有效执行和落实包括消防、游览、治安、交通、隐患排查等制度和措施,并完整记录。d)在游客集中和安全重点场所配置数量足够的专职安保人员,在陆地、水下明确巡查路线、时间、内容,进行常态化安全巡查,强化定点监护。在雨季、汛期等特殊天气时段,加强巡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险情,确保旅游安全。e)在主要景点及游客集中场所等区域应设置数量足够的闭路监控系统,设备完好有效,通过视频智能化 AI 分析及时提示并处置异常情况。f)结合旅游区特色,定制规范的各类安全宣传警示标识

27、。g)所有涉及安全的设施,如特种设备、消防设施、交通标志、急救设备、旅游车辆等应按相关规定统一登记、定期检查维护,做好相应记录,确保有效使用;h)成立旅游安全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和应急分队,制定特种设备、消防、交通、医疗以及旅游区高峰期等应急预案,规范旅游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程序,预案应符合相关部门规定并定期演练。9.2 管理内容9.2.1 特种设备安全应符合GB/T 26355-2010中7.2特种设备安全的规定;特种设备按特种设备目录进行管理,其使用管理应符合TSG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的安装应符合GB 8408的规定,使用应当分别遵守大型游

28、乐设施安全监察规定、客运索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9.2.2 消防安全9.2.2.1 制度建设制定专项消防制度,落实责任人,各类经营场所应符合消防管理规定要求,保持消防通道畅通;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应按 GB/T 40248-2021 执行。9.2.2.2 设施与标志各类场所应按 GB 50016 要求配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外消防栓系统、灭火器、警示障等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安全疏散通道和紧急照明装置。按 GB 13495.1 规定消防安全标志;景区建设装修应符合 GB 50222 要求;旅游区、自然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和林区应明确划定禁烟区,设置禁烟、禁止游客使用明火和禁

29、止游客携带火种入内等警示标志。DB4228/T 82202299.2.3 医疗安全9.2.3.1设施设备应符合GB/T 26355-2010中7.4医疗救援的要求,设有医务室(站),且在就近1 km 内有合作医疗机构(点)。9.2.3.2医疗救助应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救助合作关系,建立紧急救援机制,通过全景图、导览图、宣传册等向游客公示救援电话,确保游客能及时得到求助。重大疾病须迅速联系正规医疗机构治疗。9.2.4 交通安全保持道路交通标志和防护设施完好;旅游区自备的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应符合 GB/T21268 的要求;车辆证照齐全,安全检验合格,定期维护检查,满足游客运输和行程要求;驾驶员应具

30、备相关资格,确保安全行车。9.2.5 游览安全景区危险区域或不许可游客进入地段、场所应设置醒目警示标志或禁止进入标志,开放夜游的区域还应设置夜明标志和设施,并配备防护设施齐备、有效,有专人负责。9.2.6 旅游区治安符合 GB/T 26355-2010 中 7.3 旅游景区治安的要求。9.2.7 地质灾害防治9.2.7.1 气象安全管理旅游区应有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宜利用电子显示屏、手机 APP、微信公众号等动态发布生态气候监测数据,提供气象预警信息发布。9.2.7.2 防汛安全管理旅游区防洪工程应满足 GB/T 50805-2012、GB 50201-2014 要求外,还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汛期安

31、全工作方案和汛期安全应急预案;应划定重点防汛区域,并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建立上下游的水情沟通协调预警机制;加强雨季安全隐患排查和汛期巡查,重点对河流、山体危岩、危石、步道及护栏等区域进行检查。9.2.8 大型活动9.2.8.1 活动审批旅游区内举办大型活动,应先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相关主管部门审查批准。9.2.8.2 安全措施举办大型活动,应增加但不仅限于增加以下安全措施:a)根据气象部门信息,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发布恶劣天气警报;b)按游客流量增配安保人员;DB4228/T 82202210c)在安全出、入口和安全通道增设明显的引导标识,确保通行畅通,必要时在场所入口处设立安全疏导缓冲区;d)在

32、坡度较陡峭的步行路段、游步道进行防滑处理;e)举办夜间游览活动,应配备应急广播和有效的照明设备,增加危险地段的警示牌和巡视检查次数;f)举办水上运动,应提供合格的体育器材及游乐设施,配备合理数量的教练和救生员;河湖边界危险区域设置防溺水智能化监控告警系统,提供更衣、沐浴、休闲等场所和设施;g)人员过多或有紧急突发事件时,要及时采取疏散分流游客等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9.2.9 疫情防控9.2.9.1 组织机构成立常态化疫情防控领导机构,旅游区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为组织机构成员,统筹各项防控工作。领导机构下设综合协调、防控、应急、后勤、督查、宣传教育等工

33、作小组,在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9.2.9.2 制度建设应制订常态化疫情防控人员、设施设备、物资保障、消毒防控、安全应急、场所管理、宣传教育以及疫情报告等制度,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好必要记录。9.2.9.3 物资管理a)应结合实际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疫情防控主管部门推荐使用的防护、清洁消毒等防疫物资,并由专人负责管理,放置指定区域。b)选用、采购疫情防控主管部门推荐使用的防护及清洁消毒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医用口罩:宜符合 YY/T 0969 或 YY 0469 的规定;防护服:符合 GB 19082 的规定;护目镜:符合 GB 14866 的规定;消毒

34、剂:含氯消毒剂符合 GB/T 36758 要求;乙醇消毒液符合 GB/T 26373 要求;速干手消毒剂符合 GB 27950 的要求;洗手液:符合 GB/T 34855 的要求;防护手套:符合 YY/T 0616.1 的规定;测温设备:自动测温仪、红外体温计、水银体温计等,应定期进行检定、校准;消毒设备;急救药箱。9.2.9.4 防控措施应符合 WS/T 698 规定外,还应按照当地防控部门的要求执行。9.3 事故应急处置9.3.1 事故处理发生安全事故后,应按应急预案和相关部门相关规定执行。DB4228/T 822022119.3.2 事后处理应采取紧急施救,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加强事故舆情

35、收集、研判和分析,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强化舆论引导。及时总结事故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改进措施,督促落实,并建立完整的事故档案。10信息管理10.1信息统计旅游区应明确机构和职能,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社区与居民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信息统计方法包括市场调查、分析、汇总、问卷调查、抽样调查、查阅资料、查看监控等方法。信息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下资料和数据:a)游客消费支出、不同门类收人、旅游就业人数;b)空气、水、土壤、噪声等指标监测数据;c)能源消耗及来源、水资源消耗及来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及源头;d)游客数量、游客构成及客源数据;e)当地

36、社区与居民对旅游区管理与运营的期望值、关注度、满意度;旅游区员工满意度及其意见建议;旅游者满意度及其意见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的评价。10.2信息分析应加强对收集信息的分析,诊断和评估,应基于信息应用,提供营销数据分析、消费和客流趋势分析和预测等信息分析成果,为景区品牌推广、策略制定、活动策划、危机公关、新产品研发提供数据支撑。提高旅游区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10.3信息运用与维护加强信息运用和维护,确保信息真实性和及时性,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一般信息应达到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及以上,核心应用及数据防护应达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11评价与持续改进11.1评价11.1.1 内部评价以

37、基础要素建设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纳入内部管理体系,各相关方须建立营运和发展的自我评价体系或评价制度,并纳入考核内容。11.1.2 社会评价在内部评价的基础上,宜开展对旅游区营运和发展的社会评价,内容包括:经济效益评价、对地域发展贡献率评价、居民及其社区组织满意度、游客满意度、政府主管部监管评价等,满意度调查宜采取第三方进行。11.1.3旅游区和谐发展评价结果根据需要可通过网站、电视等媒体及时发布。11.2 持续改进DB4228/T 82202212根据评价结果,可运用 PDCA 管理方法,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措施,并贯彻落实整改到位。执行闭环管理,实现持续改进。并将在改进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经验纳入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以标准化促进可持续发展。11.3 建档旅游区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好考评与改进建档和档案管理工作。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