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谈中国古代诗词文化.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123092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中国古代诗词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中国古代诗词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中国古代诗词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中国古代诗词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谈中国古代诗词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向来是以其阳春白雪式的唯美典雅,吸引了无数虔诚的追随者,尤其是那些集作者思想、感情、智慧、创造力于一身的千古名句,虽历经千载沧桑仍熠熠生辉,尽管在现代文明的嘈杂与喧嚣中独自起舞,却从未被后人遗忘。再次沉浸在诗词的国度里,眼前浮现的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空灵山水,耳边回荡着“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时的天籁之音看!那低首徘徊的,莫不是那“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的过来人;瞧!那姗姗来迟的,莫不是那“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所有这些震铄古今的千古绝唱,曾令无数炎黄子女为之折服!回眸中国千年之历史,墨香墨

2、离,各朝代独领风流,各领域人才辈出,上至轩辕开天战蚩尤,惊天地,泣鬼神,统制九州,九樽青鼎为鉴,苍松白鹿为证,黄帝仙逝,轩辕氏仍逐鹿中原,人才济济,舜尧两帝,开创文明先河,黄河长江流域谱写华丽之篇章。至统领九州以来,各朝各代,文人儒客,风流倜倘,身着素衣,手握折扇,不羁一格,吟诵明月诗篇,歌窈窕乐章,不为世旅尘俗所累,放心绿水之湄,听风吟月,自在江上泛舟轻摇,一壶残酒,一蓑烟雨,坦荡一生,不为功名利碌尽折腰,遥远的国度下,灵魂游走,湫然空灵的娟澈夜雨,泛落在青花蝶韵的细腻流年里,当铁甲金戟融透在时间的漏沙里,流逝的岁月,确总能记下孤单笔者遗留的华丽诗篇。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

3、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

4、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值得我们骄傲的。寻着风骚楚辞,在汨水河畔,屈子怀瑾握玉,朝饮坠露,夕揽素漭,离骚一赋,千古绝唱,沧桑正道,留下一个孤独的夜行之人,披头散发,慢慢的走进滚滚浪花中,湮灭,如凤凰浴火涅磐般从容不迫。那些游走在错落流年己的未解之迷,随着他,埋葬在冰冷的水域里,用梦的残翼,给奸佞之人,挂上一副沉重的枷锁,为世人带来一丝破晓前黎明的曙光。苍白双鬓,陶潜握锄篱下,吹着和煦的凤,赏菊花泉月下,柳絮纷扬陌路,终南山下,静看夕阳归鸿,风绻云舒,闲庭屋檐花

5、落成片,渔舟唱晚,淡雅素墨,醉卧椅栏,美丽的彩蝶穿梭竹林,停留再一朵沾者晨曦的野菊上,溪泉涓涓流淌,浣花静静漂流,青苔覆盖风驰而过的朱砂,穷徒陌路下,优雅的看淡过往云烟,回眸嫣然一笑,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舟摇摇而轻扬,风飘飘而吹衣,椅南窗以寄傲,感悟云无心于出岫的婉转清悦。离骚浪漫主义长篇叙事诗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370多句,2400多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

6、经,用“骚”来概括楚辞。离骚中诗人用了许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

7、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文唐盛世,笔墨生花,初唐四杰,展露锋茫,盛世繁华下,太白于浪漫的情怀,抒写半壁江山了摇兰舟于碧波江上,酒入愁肠,指剑对月,落影花眠,放白鹿于青崖间,走访五岳名川,共醉明月于忘川前,踏着穆雪,寻找遗落的风流,用醉笔细描唐朝盛世江山。望眼欲穿,持笔清扬,苏轼孑立赤壁,彼岸乱石,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此多娇,竟引无数英豪尽折腰,当赤壁一战,三国逐鹿天下,“自古红颜多薄命,残

8、花败影随流水”貂蝉让方天画戟失魂,大乔小乔媚乱天下英杰,孔明羽扇纶巾,略施小计,火烧孟德,樯撸灰飞烟灭,周瑜江东才俊,间锋箭雨下,文书儒雅,风流翩翩满天下,然则当月出东山之时,诵华丽明月诗章,歌瑶四起,侣鱼虾而友糜鹿,毓秀钟灵,点缀华美雕花,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 唐诗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

9、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纵使秦砖汉瓦被尘风掩埋,江山如画,英雄独为红颜醉,古城的馥香牡丹飘摇红尘陌上,江南芙蓉开满整个水乡,风轻花落定,时光踏下轻盈的足迹,卷起昔日的美丽悠然长去,寻着记忆的气息误入梦的缝隙,看见昔日的痕迹,见一女子,摇着兰舟,放

10、歌在阳春三月,莺飞草长的秦淮河畔,手采莲子,婀娜多姿的身影,在层层涟漪里,迷糊了我的视线。雨巷的那把油纸伞,不知何时萦怀抱肩 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若强盛,那么它在文与质两方面是并重的,这里文指的是文风或者说一个社会的风气吧,我们知道,一个人若专门读书,钻研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脱离生产劳动,也不能去打仗,这在宋朝就叫做养士八股确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专门来钻这个东西捞取功名利禄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个国家文风越盛,那么做实事的人就越少,这个国家也就会出问题了.历朝写诗的人很多,宋诗也很有名,为什么独独诗以 唐命名呢?唐诗就算是歌颂风花雪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透露出这

11、个民族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而宋词则是比较多矫饰浮夸的文风,一个国家的文化若是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的,那么它就是强势的,有生命力的。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诗歌,对于曾经的人们是那么的熟悉,它曾经是那么的辉煌,它更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它让我们的灵魂保持着那份纯净!它是我国文学艺术的核心,它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人们的心灵抚摸与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