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问题以光明乳业为例.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122012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问题以光明乳业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问题以光明乳业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问题以光明乳业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问题以光明乳业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问题以光明乳业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问题以光明乳业为例第三章案例公司光明乳业的现状及管理层盈余管理倾向3。1光明乳业公司概况构成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元素非常丰富,集合了国内外投资还有民间资本的股份,但其决定权掌握在国家手里,光明乳业的股份制形式是在2000年的11月17日才产生的,其促成因素是国内的上实食品控股、上海牛奶(集团)、东方希望集团、上海国有资产经营等公司以及国外的大众交通(集团)、“达能亚洲”等公司进行的变更。公司经营活动的主体是研发新的牛奶产品,之后以光明的品牌进行生产包装,推向市场.2002年对光明乳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它获得600597的代码,成功跻身A股一员的日子。随后的

2、一年,光明乳业继续改头换面,获得了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名字.2002年8月14日,光明乳业首次股票发行量为1。5亿股,面值总额为1。5亿元人民币,发行范围涵盖了所有市场参与者.这次发行确立了光明乳业的股权结构,出资人以76。96的比例,501,182,850的股数稳居统治地位,其余的份额均为流通股。之后随着时间和经营环境的改变,光明乳业的股权结构发生多次改变,在2009年年底上海牛奶(集团)公司凭借367,498,967股的总量入主股东团体.光明乳业良好的公司结构和在市场中出色的表现成为其获取国资委准许进行股权激励试点的最佳助力,随着2010年1月的激励计划被公告,激励机制开始在光明乳业中

3、运行,使其实现了上海市上市国企股权激励零的突破.不久之后,控制权又更迭到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手中,控股数为314,404,338股,达到了股份总数的30。18。3。2光明乳业股权激励方案简介光明乳业的激励选择了限制性股票,授予对象设置广泛,从高管到业务骨干一应俱全,同时也照顾到了为公司带来良好价值的基层员工,在激励股票的分配上,由104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推动公司经营成果的销售精英和技术骨干等占有815。69万份,另外由所创造的价值被董事会评测认可的普通员工分享60万份,激励的总数为875.69万股,未超过股本总额10%的限制。激励股票的性质是普通股,具有激励对象这个固定的指向性,同时计划中

4、列示,公司替激励对象承担的股价为10。10元/股,而需要自己购买的价格部分为4.7元/股,计划价格是根据公告发布前20个交易日中股票交易总额与对应交易总量比值的一半确定的.光明乳业股权激励计划分为两个时期,禁售期和解锁期,禁售期是从授予日起两年的时间,解锁期是禁售期之后的三年。相应的业绩条件为,2010年9月27日的授予需要满足2009年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4。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占净利润的比重不低于75的经营条件,并且这两项数值都要比2009年之前连续三年的公司和行业平均水平高。再看解锁条件,第一个解锁期规定了2010年和2011年的经营目标,即超过94。80亿和113。

5、76亿的年营业收入总额,超过1。90亿和2。28亿的净利润水平,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占净利润的比重的底限分别为8%和85,第二个解锁期和第三个解锁期中对净资产收益率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占净利润比重的要求与第一期相同,区别在于营业收入总额分别增加至136.51亿和158。42亿的最低限额,同时净利润分别提升至2.73亿和3。17亿的水平.3。3股权激励下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倾向股权激励作为牵引授权人与被授权人的收缩线,其目的在于减弱偏差,将两者的利益方向调节一致,这是一种具象化的约定,当管理层的利益方向逐渐接近股东,并且达到规定的条件时,管理层就可以将奖励的收益纳入囊中。

6、因为激励的超额回报是受业绩和计划本身的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为了使自身的回报达到最优,光靠正常的经营十分困难,这时经营者就可以利用手中的信息资源优势,并操纵公司的财务数据,伪造一个理想的经营水平,依靠这些盈余管理的手段,那些本来遥不可及的业绩制约也可以变成现实,从而满足管理层最佳所得的需求。通过对计划本身的条款进行观察,寻找相应的特性,对于发现管理层实施盈余操纵的可能性和程度的高低有很大的帮助。分析如下:第四章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以光明乳业为例4。1光明乳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根据对股权激励及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基础的总结,盈余管理的重要特征包括:管理层的控制行为导

7、致盈余操纵,使股权激励的业绩约束条件变的宽松。接下来本文将对光明乳业管理层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分析。盈余管理行为是有着不同方面的,大体上包括对应计项目的操作和真实活动的控制两方面。对应计项目的操作通常不违反会计的规范和准则,只是对报表数据的把控,因此不会改变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值,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也较容易被察觉。但对真实活动的控制就没那么明显了,因为这涉及到了企业真正的投资经营决策,说的更明确一些,就是对企业的科研项目的投入、商品的生产和买卖、工程的投资亦或是机器厂房等的处置进行有意图的操控,以此提高或降低盈余的水平,取得激励的最高回报.对真实活动的操控往往是很隐蔽的,因为它是真

8、实发生的,使每个报表的数据都对应的发生改变,现金流量也不例外.而它的危害也是更为严重的,公司在一些不具有良好价值的项目中浪费大量的成本,会极大地消耗企业的实力,甚至引发财务危机。总之,两种方式均是经营者牺牲公司利益来满足私欲的手段。对于光明乳业来说,其盈余管理主要是应计盈余管理,鉴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中如“销售产量、股票回购、产量控制”等事项企业很少披露,故难以在年报数据中加以分析,因此,本文主要对光明乳业管理层的应计盈余管理进行分析.4。1。1对交易事项时点的确认方面进行分析控制交易事项的时点,其原理并不会改变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成果的总量,但可以将一部分经营成果的所属期间进行调节,使之出现在特

9、定的时间上,具体到营业收入和费用上,将今年的收入结转到后年或是将后年的收入在今年实现,费用则采取相反的措施,这样便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出符合条件的经营成果,通过相关指标的考核。接下来本文将对光明乳业的预收款项进行分析,来判断是否存在这种盈余管理的行为.(1)预收款项分析众所周知,预收账款是一项负债,但是在销售实现时会转化为企业的收入,而通过人为控制交易的时间,将其提前或延后便可以控制一定量的营业收入的实现时间,这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曾有学者发现,贵州茅台通过利用其产品在市场中的供给量远远低于需求量的情况,在特定的时间上有意控制预收账款,阻止收入的实现,之后通过转换这些预收账款,贵

10、州茅台为2008年首季的EPS(Earnings Per Share每股盈余)增益量竟高达0.5元左右.而光明乳业为了达到相关的业绩很可能采取了与贵州茅台相似的手段。通过分析光明乳业2007年至2013年的预收款项数据,不难发现2009年的预收款项相比其他年份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减少,是历史水平的最低,同时2008年和2010年的预收款项仅为22,926万元和23,055万元,2010年预收款项的数额增长相比2011年的36。40%明显偏低,而2009年正处于股权激励授予条件的关键年份,加上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余波,要达到2009年度营业总收入不低于79亿元的授予条件并不容易,而光明乳业年

11、报显示2009年营业总收入为7,943,169,711元,刚好达到了授予条件,因此,2009年减少的预收款项很可能是转化为收入,为营业收入提供至少为27,193,652元的增加额,并且从2008年至2010年的预收款项数额明显低于以后年度推测:光明乳业的管理层很可能通过推迟结转2008年度的预收款项和提前结转2010年度的预收款项来为2009年度营业收入的增加提供支撑。下面是光明乳业2007年至2013年预收款项的具体情况及增长率变化趋势图:此外,通过预收账款分析表中光明乳业与同行业均值的对比,可以发现2007年至2013年间,预收款项的行业均值是呈稳定上升趋势的,这也说明了光明乳业的预收款项

12、在2009年出现下降的不合理性,印证了其利用结转预收款项来增加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4。1。2资产减值准备的不合理计提从光明乳业2007年到2013年的年报数据看,光明乳业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商誉减值准备六项,本文将对这六项分别进行分析并总结.(1)坏账准备光明乳业年报中显示: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公司要通过科学的测算,来评价无法发挥价值的那部分,并将其计入坏账准备中,并通过与实际市场价值进行对比,确定真实的减少数额,计入

13、成本费用中.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以下是光明乳业2007年至2013年间坏账准备的数额和增减变动情况及与应收账款的比率关系:在这几年的坏账准备金额中,除2009年度之外,其余年度光明乳业的坏账准备均为增加的趋势,其中,2008年发生了震惊国内外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其坏账准备的金额大幅上升,但2009年其坏账准备却比2008年度急剧减少了5720万,在三聚氰胺事件的余波仍未平息的情况下,企业的坏账准备何以大幅度减少呢?这不禁让人怀疑管理层为了使2009年度达到股权激励所要求的业绩水平将2009年的坏账准备提前到2008年度计提,从而减少当期的费用或损失

14、,增加当期的利润以满足股权激励中营业总收入不低于7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的授予条件;另外,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的比例从2010年以来大幅减少,而2010年至2013年正是股权激励的实施期间,坏账准备的减少降低了企业费用和资产损失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了管理层通过减少2009年之后的坏账准备数额来达到行权条件的可能性;此外,从表中还可以发现应收账款在2010年以后大幅增加,而应收账款的增加会导致利润的虚增,这很可能是管理层为了达到股权激励业绩要求对报表进行的粉饰。(2)存货跌价准备在会计领域的相关规定中,当存货的成本与能被转化为当前的价值额之间存在差异时,根据低于成本的数值计提存

15、货跌价准备.实际情况下,相关资料的缺乏使得能被转化为当前的价值测算不易做到精确,因此只能是进行评估,这就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间,成为掩护不合理行为的保护伞。光明乳业2007年至2013年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及变动情况如下表:2010年的原材料数据中,光明乳业的减值准备为70多万元,这比上一年减少了420多万,同时从总量上也不难看出2009年计提的数额大约是2010年计提数额的7倍,如此巨额的减少难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无法就此判断其原因,但2010年是激励计划解锁条件设定的第一年,而2010年存货跌价准备的减少无疑极大的降低了该年度企业的销售成本,为2010年度以及以后年度利润的增长提供了非常有

16、利的条件,再结合2008年、2009年和2011年明显偏高的数额,不难发现光明乳业管理层很可能将2010年的数额调节到了前后三个年度,以此达到行权条件所要求的业绩,为自身牟求股权激励的收益。(3)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与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光明乳业年报中指出: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是针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而言的,在期末时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来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而可收回金额是依据核算日前后的相关信息确定的.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是取决于资产的类别和使用价值的。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以生产为目的,另一种是以消耗为目的,最后一种是以为公益活动事业为目

17、的,而这三种生物资产中前两种分别与固定资产和存货相近,减值的计提方式也可以类比,最后一种则需要在其由之前的性质转化为当前状况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评估其价值并进行判断,如果价值降低则在增加减值准备后,通过剩余的账面价值来确定.以下为各年度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的数额:光明乳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均在2009年度全部结转,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刻意?从年报中可以了解到光明乳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分布在多达八家的企业,而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决定了长期股权投资能否按时取得收益的风险性,虽不排除这些企业均经营良好的情况,但也存在管理层刻意为之的可能

18、;另外在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中2007年度和2008年度均有计提,说明2007年度和2008年度均有生产性生物资产改变用途并发生减值,由此可以根据一般规律推测2009年度也应该有改变用途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减值,再结合2009年的业绩水平决定了股权激励的授予条件能否实现,因此可以怀疑管理层为了业绩的实现缩短了这两种减值准备的结转期间.(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此外,固定资产中,光明乳业的减值准备也发生了较大的波动,从2007年到2013年出现了不寻常的数值。光明乳业是通过以每一个年度为周期,在年终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评估其发生减值的可能性.可能性较高时,便对其剩余的可以利用的价值即可回收额作

19、出测算,而这种测算是结合资产的实际情况的,在可以以单项资产计量时不使用资产组,只有在确实有很大阻碍和困难时,才将其按用途划分为组来确定。最终,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需要把不足账面价值的那部分数额作为减值准备,同时调整相应的损益。以下是光明乳业2007年至2013年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相关情况及变动其中,光明乳业2008年度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动额为3343万元,比2007年增加了177.92%,而2009年度、2010年度和2011年度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动额又急剧减少,分别仅为2134万元、156万元和614万元,直到2012年和2013年才恢复到与2007年相近的正常水平,而2009年与

20、“三聚氰胺”事件相隔仅一年,还处在事件的波及期,减值的数额却比受影响已经变弱的2010年还低,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在股权激励计划的诱使下,管理层在激励计划实施前大幅提高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把本该在2009年的减值准备提前,从而为解锁期减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预留出富余的空间。接着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固定资产净值进行比较如下:可以说,从2007年到2010年,光明乳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变化并不大,其中,因2010年光明乳业并购新西兰的信联公司而比前三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上,从2007年到2010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率先是大幅上升,到

21、2010年后又大幅下降,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这期间,2008年度的比例竟高达3.36%,是其他年度的两倍左右,2008年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大幅减少使2009年和2010年的业绩条件更加容易实现,再次增大了管理层将2009年和2010年的减值准备提前到2008年计提的可能性.(5)商誉减值准备商誉的发生是一种超额价值,与企业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以及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经营实力均可以为企业带来商誉,而这种状况往往是隐藏的,无法直接看到,通常在企业发生合并时通过获取的款项数额与自身在市场中被公认的价值额的差值来体现。光明乳业对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程序与相关的法规和准则是一致的,

22、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将为企业带来产值和利润的相关资源的未来收益能力转化为当前价值,还必须合理的找出市场利率,用以代表货币在这个阶段的每个时期所能积累的财富和使资产能力受到制约的特有风险.光明乳业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如下:在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中,2008年度商誉减值准备比2007年增加了345万元,2009年度商誉的减值准备比2008年度减少3291万元,光明乳业年报中指出2008年度,集团确定对郑州光明、北京健康和西安光明的投资相关的商誉发生了减值,金额为人民币3,453,503元,2009年度,集团评估了商誉的可收回金额,认为本年度商誉未发生减值,因此2009年商誉减值准备应为40,011,3

23、15元,比2008年减少345万元,由此怀疑2009年光明乳业商誉减值准备中3291万元的巨额结转并不恰当,很可能是管理层为了达到2010年度的业绩要求而事先为企业减压的手段。(6)资产减值准备再从综合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光明乳业2007年2013年资产减值准备的总体情况如下:从资产减值准备的总体情况看,除2009年度和2010年度的资产减值准备减少外,其余年份的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均有所增加,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2008年度,达到了7371万元,减少幅度最大的是2009年度,为10,423万元,其次2010年度减少了344万元,由于列示了资产减值准备就等于为企业带来了损益,从而导致更多的成本费用,

24、降低资产和利润水平,但是当资产减值准备没有或没有被足额列报时,就相当于使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降低,而本不存在的费用降低部分却出现在了报表的利润中,成为所谓的经营成果。再结合以上数据中2009年至2011年数额明显偏低的情形,可以推测管理层很可能进行了应计盈余管理,将本属于2009年度至2011年度的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到其他年份,使股权激励的业绩条件得以实现。而激励计划中规定,若是经营者可以在相应的阶段内满足激励计划的目标,则可以在解锁的第一期就获得接近总量半数的股票数,同时在随后连续的二期内迅速获得剩余的部分,这种短期的暴利性也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造成管理层通过不良手段来获取巨大的收益的风险。再来看

25、光明乳业资产减值准备与同行业代表企业的对比,具体如下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对比情况,可以发现同为乳制品代表企业,光明乳业和伊利股份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化趋势差异很大,其中,伊利股份在2008年和2009年的资产减值准备远高于其他年份,说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持续的时间至少为两年,而光明乳业资产减值准备却在2009年就开始下降并且连续三年比位于正常水平的2007年还低,这三年又恰恰处于股权激励授予条件和业绩条件的考核期,这难道不是为了达到业绩条件,刻意降低费用、提高利润的盈余管理手段的证明吗?4。1。3费用的分摊股权激励计划的实行是会产生一定费用的,这是股权激励的必要条件也是激励计划

26、实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这部分费用会作为管理成本费用分配到公司里,随着激励计划的进行而在不同的阶段分摊一定的数额,在激励计划结束前完成全部。在光明乳业的激励计划中,这部分费用达到了3800多万元,具体到各个阶段,相应年度承担的数额情况如下:而在真实的执行过程中,笔者没有发现在每个阶段的分摊额是如何得到的,同时在相关的资料中也没有找到这种结果的计算依据。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行权的前提是提供了相应的服务或通过员工为企业带来的成果满足相应的指标约束,同时管理层应该做到,以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时的股权市值为标准,结合可以预测并真正获取股权数量的最优值,来确立应归入成本费用或权益中的服务实现量.当然,要完成

27、这一任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合理的数据搜集不可或缺,而会计准则显然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它提供给每一个财务管理者相应的指导,制定了相关的公式以供参照:本年耗费费用值=所有年度的费用消耗总和以前年度耗费之和公式(31)其中(所有年度的费用消耗总和由年度终了时的股权市值和可以预测并真正获取的股权数量决定)。这就说明,会计准则所提供的信息中对激励费用是有要求的,这些费用是应当划分到激励实施结束前的各个相应时期的.接下来对2010年-2013年激励费用的实际分摊情况进行分析,详见下表:可以发现,真实的分摊情况和计划差异很大,激励计划中费用分摊额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而实际操作中却变成了先异常升高随后大量减

28、少,这就说明费用的摊销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在2010年实际的分摊情况中,规定的任务量不仅没有达到,还远远低于计划的水平,这种情况隐藏的玄机很可能是刻意的减少费用以提高本年的收益水平,达到解锁的要求,同时,2011年实际分摊额为13,552,111元,虽然低于计划数却远高于其他分摊年度,而从年报数据中可以发现2011年是营业收入增速最快的一年,将大量的摊销费用放在本年度不仅不会降低该年的经营业绩,还可以有效减轻其他年度的压力,再结合2010年度营业收入在这四年中处于最低水平这一情况,基本可以确定如此的分摊是有着操控业绩以达到激励条件的意图的。另外,实际分摊总额为34,751,084元,竟比应分摊

29、的总额少了360多万,这部分失踪的激励费用进一步使管理层通过调节费用来实现经营业绩的盈余管理行为得到印证,此外,光明乳业的管理层很可能对分摊期限做了手脚,这一点从应持续到2014年的分摊期却止于2013年便可得知,这样无疑会导致行权的时间处在费用大大减少的情况下,有利于释放公司利好的信号,促使公司的股价提升,从而为股权的高价抛售和巨额收益打下基础.4。1。4盈利能力分析接下来本文将从盈利能力方面来分析管理层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其净利润,每股收益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如下:首先,从净利润上看,光明乳业2007年和2008年一直是亏损状态,其中2008年主要是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然而2009年度和20

30、10年度的盈利水平却让人费解,在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2009年和2010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34。12和71。13%,远远高于其他年度的盈利增长水平,而表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却仅维持在缓慢增长的水平,让人怀疑2009年和2010年度的利润是管理层进行盈余操纵的结果。以下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变化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趋势图:用.通过对市盈率大小的分析,可以评判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处在合理的范围内.实际情况下,企业的市盈率是有限度的,当其超过最大的限度时,企业的市值存在

31、着缩水的风险,而当其低于最小值时,很可能会发生快速的反弹.而市盈率的不合理变化也会带来一些重要的信息,当市盈率长时间在行业平均值以下却在特定的时间增大,或者已经在高于行业均值很久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减小时,经营者盈余操纵的嫌疑就会增大.本文选取了2007年至2013年各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与光明乳业同行业的行业平均市盈率数据,以此对光明乳业的市值和股价水平进行分析,通过光明乳业市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比和趋势图可以发现:2008年度的市盈率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进入2009年和2010年度后,光明乳业的市盈率又迅速升高,并远远高于了行业平均水平,虽然光明乳业2008年的市盈率偏低可以用三聚氰胺事件

32、来解释,但2009年和2010年光明乳业的市盈率相比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来说未免上升的过于剧烈,很有可能是管理层进行了盈余管理,从而导致光明乳业的市场价值存在泡沫.4.1。5光明乳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分析光明乳业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比较苛刻的,但真实的情况是否如此?接下来本文将对光明乳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手段进行研究.由于真实盈余管理所涉及到的企业活动企业很少披露,故本文仅针对其投资活动对营业收入的影响来分析。以下从表中可以发现:2007年至2009年,光明乳业的营业收入水平稳定在70到80亿元左右,仅从这种趋势来分析,要达到2010年至2013年的业绩条件十分困难,然

33、而,光明乳业在2007年以后进行了多次投资活动,通过在乳制品、超市及酒糖等方面多达数百亿的投资业务和一系列的海外并购活动,如认购51的股份以控制新西兰SynlaitMilk公司,收购澳大利亚玛纳森和英国维他麦,大大增加了其业务量,提高了其营业收入水平,并在2009年之后以16以上的增长率不断高速稳定增长,从而完成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年度的业绩要求。由于公司管理层掌握着企业的发展规划,因此通过提前制定好相应的投资活动策略,管理层便可以保障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后能够实现业绩条件,为自身取得收益。4.1.6对光明乳业管理层盈余管理活动的佐证本文将通过事件研究法对光明乳业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佐证,

34、事件研究法中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具有前瞻性,可以真实的反映投资者对未来期望现金流的折现,而不受财务报表质量高低的影响.假设光明乳业股权激励合理且管理层的业绩是真实的,那么投资者对累计超额收益率的预期应该表现良好;反之,说明光明乳业股权激励计划制定不合理,且管理层有很高的概率进行盈余操纵以实现股权激励的收益.(1)计算收益率从国泰安数据库下载光明乳业(600597)公司的个股日收益率Rjt不含红利,结合上证A股综合指数,计算得出市场指数收益率Rmt.(2)回归模拟市场模型从趋势图可以看出,光明乳业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在公告日之后一直在下滑,最后虽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但依然是负数,这说明市场对光明乳业的股

35、权激励计划并不认可,投资者对其未来盈利能力表示担忧,反映出光明乳业股权激励计划的制定存在不合理性,可能有故意降低标准的嫌疑,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大。虽然光明乳业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实现了授予条件和业绩解锁条件的目标,但市场对光明乳业股权激励计划的消极反应使人加深了对光明乳业业绩真实性的怀疑,在一定程度上间接证明了光明乳业管理层为取得股权激励收益而进行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性。4.2结论提升企业的经营状况,创造不断增长的价值成果,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效力,这是股权激励计划的初衷.而以附加条件的股权作为激励方式的做法往往是企业的常见手段,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激励计划的局限性,特别是相关经营成果难以

36、实现时,被激励的经营决策者会利用不良的手段来满足激励条件的要求,盈余管理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种.鉴于我国仍需不断规范和改进的市场环境以及激励机制实行的短期性,暴露出盈余管理问题的案例数不胜数,万科、茅台等知名企业都曾陷入盈余管理的阴影。本次光明乳业的激励方案看似合理,却依然由于被操作空间大、行权时间过短和监督不利等缺陷造成管理层调节利润,虚增经营成果的状况。正是凭借着手中的信息资源优势和资产减值准备的不正当操控、改变交易发生时间、预先设定的投资活动等盈余管理行为,光明乳业的管理层成功的实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取得了股权激励最优的收益值。但盈余管理终究是一种短视行为,它所创造的辉煌经营成果只是海市

37、蜃楼,无法达到真实的效果,而且盈余管理行为是经理人为了满足一己私利,将各期的经营成果集中到少数甚至一个阶段的违规行为,这无疑会透支企业的盈利能力,侵害股东等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最终损害公司的价值。第五章对解决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几点建议股权激励政策在我国实行时间的短期性,决定了我国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诸多不完善,而乳制品行业的股权激励方案普遍存在指标过于单一,仅仅为会计指标、激励有余监督不足或激励不足变相利益输送以及忽视内部控制,不重质量等情况,对此,本文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如下:5。1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在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后,我国的企业体制发生了变化,由落后的

38、形式向着现代化稳步前进。新的企业环境中,要维持好股东和管理层的关系,使其利益趋向一致,同时避免盈余操纵的有害行为,而实现这种状态最有效的手段便是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企业资源的效用,提高监管和企业规范运行的效率.内部治理结构的混乱会造成诸如盈余管理的产生等一系列后果,而要切实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科学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公司的所有者、董事会、监事会积极行动起来,主动了解企业运行的状况和经营的方式,并学会筛选和鉴定所获取的信息,避免所有信息都被管理者一人掌控的局面,同时优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组织结构,通过独立董事和独立监事的添加为两种组织的有序运行提供支持,另

39、外,要真正把对应董监人员职责的权力落实,使他们可以在管理层侵害公司利益的时候及时的阻止并剥夺其管理权,此外,要真正听取公司每位成员的意见,不断作出完善和改进,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这样便形成了科学分工,团结协作的管理结构。另一方面,要培养优秀的公司文化,将企业中一些消极情绪、造假倾向等行为扼杀在摇篮里,在生活上帮助和关心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员工,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美化办公环境,合理的安排工作休息时间,使工作的抵触感转变成充满活力的愉悦感,经常举办一些娱乐交流活动,促进员工间的相互了解和分工合作的默契度,这样一来,员工各展其长,企业在不断焕发的朝气中蓬勃发展的美好愿景便不再是幻想。5。2建立

40、适宜股权激励方案切实发挥作用的外部环境欲使股权激励按照良好的轨迹运行,而不产生盈余管理等短视行为,在注重公司自身的机构调节和文化体制等的构建之外,还应考虑非内部因素的影响,充分优化市场环境,保障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5.2。1加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建设良好的经济市场环境是保障激励机制切实有效的必备条件.而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众多的企业信息无法被市场参与者获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科学有力的信息披露规则是极为重要的,作为企业信息的载体,市场必须保障信息的公开性,同时建立公平竞争的秩序,而制定相关的法律,加大对市场违规行为的监督和惩罚力度,对于真正有价值企业的健康发

41、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要充分发挥证监会及财政部等政府机构的引导和制裁作用,使广大股民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市场参与,由此完成科学市场体制的构建。另外高等经济体的发展规律表明,良好的经营成果和发展前景与具有优秀能力的管理人才团体密不可分.最大限度的规范和施展经营决策者的才能,优化激励机制的效果,是所有企业的共同目标,为此,建立一套科学的经理人培养机制,将大量具有优秀能力和专业经营知识的管理人才投放市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进行筛选,不断产生适应经济发展并遵守市场秩序的决策者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同时,对经理人的塑造要结合严谨合理的考核标准,平等的对待每一位被测试者,真实的反映他们的各项水平,以此来打消

42、企业的疑虑从而选择最适合自身所需的经营者;此外,在经理人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要对其经营行为和相关资料设置档案供企业查阅,里面会体现出经理人不同时期对应的经营成果等,这样一旦其存在的利润操纵等违规行为被揭露时,其档案中将会产生相应的记录,降低其信誉,而这是每一个职业经理人所无法承受的代价,会有效防范和降低盈余管理及财务造假等情况发生的概率.5.2。2完善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法规2005年以后,我国的市场环境发生改变,新法律的实行和原有法律的修订,都使市场向着更加公平透明的方向发展,但是相比西方的发达经济体,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近年来激励机制的实行情况更暴露出了制度的短板,而对于激励机制中盈余操

43、纵等违规行为的处理,由于缺乏相应的依据,导致了廉价的违规成本,这无疑提高了类似情形发生的几率,为有效的防范和监督经营者的不良做法,统计相关的问题,加速完善激励的相关法规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5。2.3完善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制度此外,要抑制盈余管理的发生,保证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实施,除完善相关的法律外,还需建立强力的外部监督。市场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是依靠其在市场中的价值来评判的。而一个良好的企业,其价值是经得起考验的,这就需要证监会及财政部等机构合理的设置企业上市的指标和条件,从中淘汰那些产能落后,经营状况恶化的公司,从源头处先为上市企业的优质化及规范化经营打下基础,另外,采取

44、对盈余操纵等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一经查出,立即进行公示和处罚,将市场中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上报有关部门,充分行使立法权和执法权,根据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制定和完善防范高管舞弊手段的制度,同时发挥中小股民的检举作用,给他们提供合理的市场参与建议,由此创建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5.3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应更加合理除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外,更加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对于抑制盈余管理,提高股权激励的成果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实际情况中,作为企业的枢纽,管理层的经营水平和态度制约着企业发展的全局和未来。欲使激发管理层动力的激励机制发挥实效,科学合理的激励方案不可或缺,而这是需要具备多种相关条件的,在不违反激励

45、法规的前提下,要充分结合企业的特有情况,设计出严格但不偏激的限制条件,同时,以市场规律和企业的长远规划为参照,科学的配置各项资源,并不断随着实行过程中的事件和问题进行修改,为激励效果的实现提供保障。具体到某个企业中,有以下的做法为参考:5。3.1激励对象的选择欲同化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减少因监督和指引管理层经营方向所产生的费用,往往需要一条附带奖励的牵引线来发挥作用,而股权激励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牵引线的稀有性决定着被依附者相对于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程度.根据市场中的数据,高管层普遍是当前最主要的激励对象,而支撑着公司实体层面的技术主力和业务精英却往往被排除在外,这种现象会极大的打击实务层面员

46、工的积极性,影响企业价值的提升。因此,企业在制订激励计划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独特性来调节激励对象的范围,在可接受激励成本的限度内,增加能充分代表公司各职能方面的顶尖人才,提升激励的效果.5。3。2激励模式的选择及行权期限的确定真实情况中,企业情况的不同导致其差异化的股权激励方式,一般来说,企业选取的主要是股票期权、业绩股票和限制性股票,这些方式在实行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激励效果,通过所处行业的特殊性,自身职能部门的构成和业务的独特性,以及经营环境下竞争的激烈程度的考量,企业需要预先做好科学的评估,将相较之下能为企业带来最优成果的激励机制付诸实践.此外,作为激励中的重要内容,行权期限的确

47、定也极为重要,过长过短均会对激励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一般来说如果行权过于迅速,是有着增大盈余操纵的几率和减弱公司经营成果积累能力的风险的。而行权期限的适当延长,会增大财务造假的成本,有利于公司的价值创造和对管理层的约束。5.3.3评价指标及标准的确定激励计划的制订中,指标的设定是关键内容,只有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指标才最能最大化的实现价值创造.在实际情况中,笔者注意到很多企业激励条件的极端倾向很严重,造成不是无法实现就是太容易获得的后果,在打击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经营成果的积累能力。科学的指标设置需要参照一定的标准,即要保证激励条件的实现伴随着管理者的真实奋斗,此外,要全面化的反映经营者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水平,多角度的指标所组成的综合评价系统不可或缺,鉴于乳制品行业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特殊性,应考虑将与企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