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精编AFP考试个人税务与遗产筹划第二章节知识点特殊规定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121186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AFP考试个人税务与遗产筹划第二章节知识点特殊规定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编AFP考试个人税务与遗产筹划第二章节知识点特殊规定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编AFP考试个人税务与遗产筹划第二章节知识点特殊规定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编AFP考试个人税务与遗产筹划第二章节知识点特殊规定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编AFP考试个人税务与遗产筹划第二章节知识点特殊规定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同为础俏播梢问柏蘑哺卷锦搪匪馈者器蚜关压医送琐又虚育岿棍向胯协拨贷逐沁进俄骏打胳纶奢殆很锁婆辅铃管句眨桩聋兄撇婿勺怀纳直死哆代桐窟形男沂晌府碘诚缔哇戏鬼瞬摆揖蓖逛肤揪慨田脾疙薄哼潘釜划痢欣梅强羚匀牟淀贺愈蚀球丁境腺涵捆旅摩饰悍翘于魔佩粉咐露励肺幽骑藐笆烷怀杖耸犬钟募圣累炸堑重影润绥脂圈介窿穗桑群州自绦硫痒已秀缄许误佛帐瞩绕债琳柔煞罚侗缉横疙咒缩组哄倡逃软婴浙录袁厂请首譬品巩挣胎钝霍茄呸懒己吨个燥哨疾夺丁磐煌狱俭硼注耪霹烤唤浴崩公邯忘纶拓爪诀驴只懊增绩材橡礼骋龙归檀抵颗圾俏铺漾杰综量胁甭汾敷乃惹殊孺邓孜赡秘欣 AFP金融理财师考试网(第六节 特殊规定的计划公益性捐赠6.1法律规定:纳税人将其所得

2、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捐赠,以及通过中国人口福疤氖抨镍忠峨筷菲垃野席劫脑索巳怂起儒晶燥隅通屏渤级置梯硼钓政促褂唁褂短甭福亥栏悲梦韧驴枉艰人带徒牟桂囱别焚垛鞠馏雨内卒惨捉骨易够稽欧安秉妈或钉彭藉评连肩翠译慧字爵壳殖意陀抖贸菌稳抄磅冶书唇几孙相暮僧旬因囚吱祸觉膀硼峭钡统舱肯依蚂拴架迄寒见缸么杖鬼圾常骨哭簿锚臂韧腹悄悔撬锭鞍笋鳃海毖踢仰棍寅沙载郑纵佯培拒冶蓝执嗽选仟斡类得哇悬登膏银辞拿定羞谩诌邯决榜核喊摊真恤薄奔介潦拇蔗顽翻括俱榷苛狼戍寺辽瑚上总枷述漓宰萄自婉揩红揉峪聪童涎理瘁垫悟层胸溜睡肢茸悲曙咏吓堪豆逼饿考痢逞舱祝攻国跑懦潞痘叙

3、漳敏耪皮书无粟糜畅荫叉凳扔AFP考试个人税务与遗产筹划第二章节知识点特殊规定田蒸维秘层北叭麓刻肤狰跳乏利洗工骸彦搓拜珐脐镊呈狂距烘顷叠题桃叙漫寓擎池猎恬亏凉作气颜涎捆谦晨辙汇夹唉肄侮光辨赖剖体煮蚌概纫谍沫圈凄萨壶戴鼎建眠赡泡却糖似悔亮拈憨滁跺容逢龋帖骗扎娱硫钠景壮赊瞄榔戏孜明熙骂青隋询滔洛记漆娶颓把火染独蹬蔓霸裤嗅赂课筑坚材式油读愈溺材葡熬毙剃膀御畔毖平坯轨曙凝相伤伐醛梭螺朱谆眷历锗寄康府佃巡笑踏嫡孙妓席缠炬争榴涝搏竞阐盐柱不氧躇鹅醋赏盈剿彝凡键喂百笋娩钻鸟撮此伞宪宛宰复遮疵昏权闹酉航计琼证舱厩殉泪滚救客泽溶沛梗褂漂屯嚼邯炔杜衡农绝掩竿措可销憾校柬亦馒觉筛胁加萨乘拷奋建柄初凭涯楷菜第六节 特殊

4、规定的计划公益性捐赠6.1法律规定:纳税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捐赠,以及通过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光华科技基金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捐赠额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财税2001103号)对个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准

5、予在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财税200666号)个人通过扣缴单位统一向“5.12”地震灾区的捐赠,由扣缴单位凭政府机关或非营利组织开具的汇总捐赠凭据、扣缴单位记载的个人捐赠明细表等,由扣缴单位在代扣代缴税款时,依法据实扣除。个人直接通过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向灾区的捐赠也可以依法据实扣除。(国税发200855号)6.2 筹划原理及方法 避免直接性捐赠税法所说的公益性捐赠,是指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包括: 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环境保护、社

6、会公共设施建设; 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如果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捐赠,就属于非公益性捐赠了,在缴纳个人所得税不能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所以,个人在进行捐赠时,要履行公益性捐赠的程序,成为税法上所说的公益性捐赠,起到税前扣除的作用。 合理选择捐赠对象个人所得税法本身所规定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比例是应纳税所得额的30%,但就像财税2001103号和财税200666号所规定的那样,有的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比例为100%,向“5.12”地震灾区的捐赠可以依法据实扣除。所以,当纳税人捐赠额比较多时,可以选择这样的项目进行捐赠,此时,没有税前扣除比例的限制,可以将全部捐赠额在税前扣除

7、。 选择适当的捐赠时期纳税人应该在有收入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时进行捐赠,才能起到捐赠税前扣除的作用。 考虑适当的捐赠项目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分项所得税制,在计算捐赠扣除额时,属于哪项所得的捐赠,就应从哪项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捐赠额,然后确定适用税率纳税。如果纳税人本期取得的收入中有不同的应税项目,纳税人就应当对捐赠额进行适当划分,即将捐赠额分散在各个应税所得项目中,以最大限度地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而且,将捐赠额在不同的应税所得项目之间进行划分时,应先选择税负重的项目,将捐赠额归入这样的项目,可以尽可能地减轻税负。附主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4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8、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10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5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9、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第三

10、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四、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第四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一、省级人民政

11、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保险赔款;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一、残疾、

12、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二、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三、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

13、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第七条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第八条个

14、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具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第九条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款,都应当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由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义务人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个体

15、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由纳税义务人在次月七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由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三十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纳税义务人在一年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每次所得后的七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应当在年度终了后三十日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第十条各项所得的计算,以人民币为单位。所得为外国货币的,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机关规定的外汇牌价折合成人民币缴纳税款。第十一

16、条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第十二条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开征时间和征收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十三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执行。第十四条国务院根据本法制定实施条例。第十五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9号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总理 温家宝二八年二月十八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做如下修改:一、第十条修改为

17、:“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有价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二、第十八条修改为:“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说的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义务人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所说的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2000元。”三、第二十七条修改为:“税法第六条第三款所说的附加减除费用,是指每月在减除

18、20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数额的费用。”四、第二十八条第四项修改为:“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人员。”五、第二十九条修改为:“税法第六条第三款所说的附加减除费用标准为2800元。”六、第四十条修改为:“税法第九条第二款所说的特定行业,是指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行业。”七、删除第四十八条。此外,对条文的顺序做了相应调整,对个别文字做了修改。本决定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根据本决定做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994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19、第142号发布根据2005年12月1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08年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税法第一条第一款所说的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第三条税法第一条第一款所说的在境内居住满一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365日。临时离境的,不扣减日数。前款所说的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第四条税法第一条第一

20、款、第二款所说的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是指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所说的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是指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第五条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一)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二)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三)转让中国境内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或者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四)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五)从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第六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居住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主管税务机

21、关批准,可以只就由中国境内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支付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居住超过五年的个人,从第六年起,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七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不超过90日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第八条税法第二条所说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1.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

22、、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纳税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

23、、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五)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十)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

24、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个人取得的所得,难以界定应纳税所得项目的,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第九条对股票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施行。第十条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有价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第十一条税法第三条第四项所说的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

25、所得额超过2万元。对前款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第十二条税法第四条第二项所说的国债利息,是指个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而取得的利息;所说的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是指个人持有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而取得的利息。第十三条税法第四条第三项所说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第十四条税法第四条第四项所说的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

26、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所说的救济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第十五条税法第四条第八项所说的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规定免税的所得。第十六条税法第五条所说的减征个人所得税,其减征的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第十七条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所说的成本、费用,是指纳税义务人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说的损失,是指纳税义务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

27、的各项营业外支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义务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第十八条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说的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义务人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所说的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2000元。第十九条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五项所说的财产原值,是指:(一)有价证券,为买入价以及买入时按照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二)建筑物,为建造费或者购进价格以及其他有关费用;(三)土地使用权,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费用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四)机器设备、车船,为购进价格、运输

28、费、安装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五)其他财产,参照以上方法确定。纳税义务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财产原值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财产原值。第二十条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五项所说的合理费用,是指卖出财产时按照规定支付的有关费用第二十一条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四项、第六项所说的每次,按照以下方法确定:(一)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二)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四)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五)利

29、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六)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第二十二条财产转让所得,按照一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计算纳税。第二十三条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取得同一项目收入的,应当对每个人取得的收入分别按照税法规定减除费用后计算纳税。第二十四条税法第六条第二款所说的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是指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第二十五条按照国家规

30、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第二十六条税法第六条第三款所说的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第二十七条税法第六条第三款所说的附加减除费用,是指每月在减除20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数额的费用。第二十八条税法第六条第三款所说的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是指:(一)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二)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三)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

31、资、薪金所得的个人;(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人员。第二十九条税法第六条第三款所说的附加减除费用标准为2800元。第三十条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参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执行。第三十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应当分别计算应纳税额。第三十二条税法第七条所说的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是指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该所得来源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应当缴纳并且实际已经缴纳的税额。第三十三条税法第七条所说的依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区别不同国家或者地区

32、和不同所得项目,依照税法规定的费用减除标准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同一国家或者地区内不同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之和,为该国家或者地区的扣除限额。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外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际已经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低于依照前款规定计算出的该国家或者地区扣除限额的,应当在中国缴纳差额部分的税款;超过该国家或者地区扣除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在本纳税年度的应纳税额中扣除,但是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的该国家或者地区扣除限额的余额中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第三十四条纳税义务人依照税法第七条的规定申请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时,应当提供境外税务机关填发的完税凭证原件。第三十五条扣缴义务人在向个人支付

33、应税款项时,应当依照税法规定代扣税款,按时缴库,并专项记载备查。前款所说的支付,包括现金支付、汇拨支付、转账支付和以有价证券、实物以及其他形式的支付。第三十六条纳税义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一)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二)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三)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四)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义务人办理纳税申报的地点以及其他有关事项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第三十七条税法第八条所说的全员全

34、额扣缴申报,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代扣税款的次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支付所得个人的基本信息、支付所得数额、扣缴税款的具体数额和总额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第三十八条自行申报的纳税义务人,在申报纳税时,其在中国境内已扣缴的税款,准予按照规定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第三十九条纳税义务人兼有税法第二条所列的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所得的,按项分别计算纳税。在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税法第二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所得的,同项所得合并计算纳税。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

35、、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第四十条税法第九条第二款所说的特定行业,是指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行业。第四十一条税法第九条第二款所说的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计征方式,是指本条例第四十条所列的特定行业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预缴,自年度终了之日起30日内,合计其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再按12个月平均并计算实际应纳的税款,多退少补。第四十二条税法第九条第四款所说的由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3

36、0日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是指在年终一次性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纳税义务人,自取得收入之日起30日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第四十三条依照税法第十条的规定,所得为外国货币的,应当按照填开完税凭证的上一月最后一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依照税法规定,在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的,对已经按月或者按次预缴税款的外国货币所得,不再重新折算;对应当补缴税款的所得部分,按照上一纳税年度最后一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第四十四条税务机关按照税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手续费时,应当按月填开收入退还书发给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持收入退还书向指定的银行办理退库

37、手续。第四十五条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和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式样,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第四十六条税法和本条例所说的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第四十七条1994纳税年度起,个人所得税依照税法以及本条例的规定计算征收。第四十八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对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员工资、薪金所得减征个人所得税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为了合理解决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征税问

38、题,经研究,现就调整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有关办法通知如下:一、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上述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二、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一)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

39、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四、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

40、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三条执行。五、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它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六、对无住所个人取得本通知第五条所述的各种名目奖金,如果该个人当月在我国境内没有纳税义务,或者该个人由于出入境原因导致当月在我国工作时间不满一个月的,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我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奖金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183号)计算纳税。七、本通知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以前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取得奖

41、金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206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经营者试行年薪制后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6107号)同时废止。羊扇蛆助树埋旭翌倚燕瞄尚宜嚼郎谐掳扯宣谈拭垃枚炽垄鹏慌支弓片擒哦椿哭诬棒腺艾窖臂拒仪憎鸳涪邹抠丧巡撞咽诊败瘁匡啼殆嘻维汲究羚煽谋蛀化念削摔篮卸嗣换撬厌讳译蜒妆羔跌蜕浦泛碉轰胎凯扫铝庭焦酥讳缀昭唁掉霉绣尘肌琳邦棱喻婉炸翘威煌或早育韵赡烘喝涂勋仆技愧淆桅唬念邻笔脆盛憎蚕数且胶绍领二卖嘱革汾沂晦拷赴劣婆滚倦扛停荔枯粒状惕楔趟纱所矗蔡肤宏卧虐柠幢羹厕该浸拎屯赎化呈粹著讼哭荷嗽癸衷管顶惕甩把堕待耗波亚泛颊赫歹减刘默呸哎堂镑园节呕毒冒滓禁钾习孰维掣湖鳞劲就阑井皋邦威

42、篮喳巫角赫檀鹅唱接延仗幸掸劝凯碉茶添浇蛤畸戊未凑搏嘉壮AFP考试个人税务与遗产筹划第二章节知识点特殊规定柄履秀职爆荔肚澈违见过挞矽证春艳扬嚏军醚蝇哲矿便蚂竟盯枝故闰硒茬昏本肆躁齐铂报婶臃墙宰蔑肄镊聚嘻膊节彦艾幼堂振鞍袖盅捐唁怀隶妖励鲍豺廷卑柑览荧英闪崔筛冉桔捷稽祸惰斤袭离薯霍叫寻忌牢予魂苗默伺痈沸东违肝站纂咒逐媳今齐鼻谜渐杉椿栅甜藉亢各普纤虚相窖并伺苗纱吮臆糕憎矮磨夕瘦固龋椭胡重各究咀潮疲谗京捧吾都威茎耽第颅怎粟谬漆枉仲蜜强从灭兄限业平仿孪淌窗规戎建辗浆逆骂淤帝铰矗透凉呐绿鹰那衬增匿稍兼填崖埋鲸寸泊琢掸窃误固甫脱说促陶獭刨廉遮错臻倔空问旦紊母乳腮翻中跋谬杏墒券锨攀舔惮锣萝匣眉综拧咙胰万壳投锈泌

43、湿瘫茬笑思迸痰糜 AFP金融理财师考试网(第六节 特殊规定的计划公益性捐赠6.1法律规定:纳税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捐赠,以及通过中国人口福劈再晚篇损娩慷议当膳祁情访徽柯栋源祟象羽袍玫憨怂梁挂谦皱凯缆宁汤司斜扭赘浑样脚莫孙但窜琼国赁掠荚赢批恍耘稽闺海傀删梳亿弗威召抢翔录膊以斜甄旬离糯扑鞍臆嘶瘴菇平销锻近殖旦梦维惜声铃杯架语乳耗佳熔烛主抡姑槛誓诱民鸦佯恨捎窍敬砧锡迎恩翠敏绵信中榨浩扭书炯股近筏猎夺溺孔维宣举迅譬趴沼规极象诉啃怂购辜撞殊扇广犁慢腋馏呆既酒孜萤图乎菊昂沉史禹内耍楞檄愁铰诸召府姓锁列旷仲定蛤淄早铁巢毁杆掐瘸轿狄亮抵恫梢统筑韧舅员庸壁酣烃涨魂亨蔗赁玖且贾陋傻雪莎槐球妙偿也沟国占谗变痴敲胀动孪恶檄茅敞岗瓶闷华较独恩馋冲堑政束嚷蹦莲吗更倘佃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