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OI:10.13931/ki.bjfuss.2022258基诺族森林利用与保护的二元一体思想刘荣昆(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摘要:历史时期基诺族在生态、物质层面对森林的利用程度较高,然而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诺山到 20 世纪50 年代末仍然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森林利用与保护的二元一体是其森林保持状态较好的重要原因。基诺族森林利用与保护的二元一体思想在技术层面主要包括错位、适时、适用及防火,精神层面为敬先用后,制度层面主要包括权属明确、滥伐则罚。森林利用与保护表现出较强的整体性,形成以护林为轴心的“用林护林用林”双向循环运转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林人共生格局。关键词:用林;护林;二元一体;基
2、诺族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116(2024)-01-0103-07The Dual Integration Thought of Forest Utilization andProtection of Jinuo NationalityLiuRongkun(School of History&Politic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550025,P.R.China)Abstract:Inthehistoricalperiod,peopleoftheJinonationalityutilizedtheforesttoa
3、highdegreeintermsofecologicalsecurityandmateriallevel.Themountains,onwhichJinopeopledependedforsurvivalanddevelopment,stillhadahighforestcoveragebytheendofthe1950s.Theintegrationofforestutilizationandprotectionisanimportantreasonfortheforeststoremainingoodcondition.Fromthetechnicalperspective,theint
4、egrationliesmainlyinutilizationofdifferentitemsingoodtimeandfireprevention;atthespirituallevel,itistorespectfirstanduselater;fromthesystemaspect,itmainlyincludesclearownershipandpunishmentforexcessivecutting.Forestutilizationandprotectionshowastrongintegrity,forming a two-way cycle operation mode of
5、 forest useforest protectionforest use with forestprotectionasthecenter.Onthisbasis,apatternofforestandhumansymbiosisisformed.Key words:forestuse;forestprotection;duality;Jinuonationality1949 年,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 8.6%,云南省森林覆盖率为 40%,贵州省森林覆盖率为 9%,四川省森林覆盖率为 20%1。云南省森林覆盖率高于同一时期的西南其他省份及全国平均水平。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森林覆盖率普遍较高
6、,1949 年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在 60%以上2,1958 年基诺山森林覆盖面积仍占基诺山区域的 70%3。基诺族聚居地区高森林覆盖率(其间有大量原生林)固然与亚热带气候及人口密度小有关,但 1958 年以前基诺族生计对森林依赖程度较高。通常人们对森林的利用程度越高,对森林的破坏程度就越大,而基诺山则是森林高利用率与高覆盖率并存,于是有必要探究其中的枢机。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刀耕火种4、生物多样性管理的角度对其展开论述5,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巴坡村的田野调查及地方文献资料,从传统森林文化的角度对基诺族森林利用与保护的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诠释基诺族历史时期森林用
7、而不衰的缘由。收稿日期:2023-03-1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森林文化研究”(19BMZ140)。作者简介:刘荣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森林文化、环境史。Email:地址: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花溪校区历史与政治学院。第23卷第1期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3No.12024 年 3 月Journalof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SocialSciences)Mar.2024一、错位利用促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一)食材采集的错位采集所得曾在基诺族食物来源中占较大比例,基诺山采集对象较为丰富,总体分为六大
8、类:一是野菜类,一年四季皆可采集,野菜的种类有 50 余种;二是竹笋类,可采食的有 10 余种,制法与吃法各有不同,是全年可食的重要菜类;三是菌类,可采食的有 10 余种;四是果类,可采食的约 20 种;五是块根类,可采食的有 10 余种;六是虫类,可采食的有 20 余种6。每一大类细分数种,共计 120 多种。物种的丰富性降低了过度采集某一物种的概率,分担了物种灭绝的风险。正因如此,很多野菜年年采集年年有,采而不绝,如关于基诺山苦凉菜的民谣:“快来采,苦凉菜,满山遍野处处在。不用人栽采不尽,大家来采苦凉菜。”7基诺族喜食苦味,苦凉菜是基诺族采食频率较高的野菜。“大家来采”说明采摘苦凉菜的人较
9、多,本有采尽的风险,然而“采不尽”,隐含单人采摘量不多的信息,其他野菜也分担了苦凉菜的采摘量。(二)狩猎对象的错位基诺族喜欢打猎,多个版本的方志有关于基诺族“好猎”的记载,如:“种茶好猎”8、“三撮毛,种茶,好猎”9、“种茶,好猎”10。狩猎在基诺族生计中占一定比例,是基诺族的主要副业11。到 20 世纪末期,基诺山动物种类依然较多,原始森林中有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共计 600 多种12。基诺族好猎并且曾以狩猎为重要谋生方式11,但仍然保持野生动物种类的多样性,除了当地湿热的森林环境有助于动物生存繁殖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基诺族狩猎对象的多样性。基诺族史诗大鼓和葫芦反映的猎物种类
10、较多:“巴亚男子会猎兽,出没时间他清楚,走的垭口他知道,年节野味多又多,马鹿野猪干巴肉,看不完来数不清,白鹇、团鸡、野鸡肉,斑鸠整个端上来,山上的野味齐全了。”13基诺族传统的狩猎对象分为鸟、鼠、兽三大类,合计 34 种11。基诺族狩猎对象的多样性可视为错位利用森林野生动物资源的方式,避免狩猎对象单一性,保证各种动物繁衍,不仅降低了野生动物因狩猎而灭绝的风险,还避免了生态系统失衡带来的生态问题。(三)木材利用的错位基诺族木材利用方面也蕴含错位智慧。在建材方面,巴坡村村民常用到的树种有毛毛树、皮懒树、栗树、椿树等;在器具方面,多采用椿树、桂花树、团花树、甑子木、红毛树等树种。木材使用的错位观念降
11、低了单一树种因集中使用而灭绝的风险,在保护竹类、树木种类多样性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二、适时取材的节材智慧(一)适时采集基诺族掌握好食材的采集季节,顺应时节采集,不破坏植物的生长规律,以保证采集到优质食材,避免因食材不合格而造成浪费,这为持续获取采集类食材提供了条件。基诺族总结出一套相对成熟的食材采集时间节律:常食用的野菜一年四季都可采集,但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季度,竹笋多在610 月采集,菌类多在 68 月采集,青山药、绿山药在 45 月采集,硬壳山药、黄山药在 56 月采集,魔芋在 1012 月采集。采集物的食用性与时间节点密切关联,适时采集蕴含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智慧:其一,以质量为
12、导向适时采集,避免因采集到次品造成的浪费;其二,顺应植物生长规律采集,避免逆生长规律造成的损害乃至毁灭性破坏。总的来说,在利用过程中保持采集物有序生长。(二)适时狩猎基诺族狩猎时节的选择蕴含着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智慧。基诺山基诺族乡巴坡村村民通常在每年的 912 月狩猎,这段时间打到的猎物较为肥美,便于腌制。如果打猎的地方离家较远,为了防止变质,村民在山上就把猎物腌制好再背回家。夏季一般不打猎,炎热的气候容易使猎物腐烂。基诺族选择 912 月狩猎从三个层面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其一,避开大多数动物怀孕或者哺乳的春夏时节,从而保证野生动物正常繁衍;其二,经过夏季及秋季中前期丰沛食物的催肥,此时猎物的
13、质量上乘,有助于减少动物的猎捕数量;其三,912 月气候相对凉爽,捕到的猎物不至于因从山上到家距离远、时间长而腐坏变质,从而避免了浪费。基诺族在顺应自然的原则下,降低狩猎的频次和数量,避免因猎物变质造成的浪费,理智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使动物种群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替代性(补偿性)狩猎替代了自然死亡率,不影响下一个繁殖季节的种群狩猎数量。”14(三)适时伐材掌握好砍伐竹木材料的时间节点有利于保证其质量。基诺族遵循“七竹八木”的建材备料原则,“七竹”即农历七月砍竹子,“八木”即农历八月砍树木。“七竹八木”的备料时间选择关系到房屋的使用年限,在这个时段砍伐的竹材、木料不易生虫和开裂。湿热地区建房
14、较注重防虫蛀,“七竹八木”正是104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为了应对当地多虫的地理环境,在备料上把好防虫蛀的第一关,以便延长房屋的使用年限。如果急需用材,等不到农历七八月时,则遵循月黑砍树的传统,正所谓“月黑砍树树做材,月明砍树树做柴”15。“月黑”即新月的夜晚,这时蛀木类昆虫活动量降低,砍伐的树木遭虫蛀的概率减小。适时伐材体现出基诺族应对虫蛀的智慧,保证了竹木材料的耐用性,尽可能使居住的房屋更具持久性,从而降低了砍伐竹木的频率,因节约材料最终起到保护森林的作用。三、讲求适用的节材智慧(一)林适其用首先,从总体上看,基诺族主要依据森林的地理位置、疏密度、树种、用途对森林进行分类(
15、见表 1),依据地理位置分为山顶上的森林、山脊上的森林、山腰间的森林、山脚边的森林,依据疏密度分为密林、疏林,依据树种分为竹林、灌木林,其余主要依据用途来划分。不管采用何种分类方式,森林都被适当利用起来。禁伐类森林可能会被理解为未被利用,实则有大用。第一类禁伐的森林主要是保护生态安全之用的,包括山顶上的森林、山脊上的森林、水源林、风水林、风景林,这些森林犹如现在所说的生态红线,直接发挥防止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抵挡狂风等保护生态安全的作用。巴坡村原来有水源林、风景林、护路林三种生态功用明显的森林。水源林主要是指箐沟两侧的森林,箐沟两侧 100200m范围内的树木不能砍,这一传统至今保留
16、,即便一些山坡上已种上橡胶树,沟箐两侧依然有很多高大繁茂的树木,水源之需促使这些树木未被经济林取代。风景林是指村寨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森林,此类森林兼具美化环境、防火灾、防风灾等多项功能。护路林是指道路两侧数 10m 范围内的树木,护路林对植物种子形成屏障,可减少种子飘落到路面,从而降低路面长出杂草、灌木的概率,以保障路面畅通。这些森林因具有明显的生态功能而得到较好的保护。第二类禁伐的森林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如村界林/地界林、老茶园。第三类禁伐的森林是出于精神空间的需要,如坟林、神林。禁伐类森林构成了基诺山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安全林。根据疏密度、树种、用途进行分类的森林主要用于生计,包括
17、轮歇地、采集、狩猎、伐木、种地、混农林等。有标明功用的森林类别,如用材林、薪炭林、果园、紫胶林地、轮歇地,这体现出有序利用,保证生计必需的内容得到满足。但即便冠以利用方式的森林也还有其他用途,如用材林、薪炭林兼有采集、狩猎的功能。其他如密林、疏林、竹林、灌木林、庭园、休闲林地等都兼有多样生计功用,可以看出基诺族综合利用森林资源的智慧。根据森林的地理位置、树种、用途匹配相应的利用方式,正所谓林适其用、因林施用,达到生态安全有保障、生计资源有来源的生态、生计协同共进的效果。其间并不排斥利用,以林适其用原则导引有序利用、综合利用,对禁伐类生态安全林及冠以利用方式的森林加以有序利用,生计方面多重利用属
18、于综合利用,既避免乱砍滥伐,又避免因不适用而造成破坏和浪费。其次,从细节上根据木材的性能施以利用。基诺族在选择适当木材做器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制鼓歌唱道:“派出了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去把最好的大树寻他们看见了雀纳树可是老人看后都说这树不好在箐头找到了高大的多累树可是老人们仍旧不满意挺立着高大粗直的色仨树老人们看后高兴了,异口同声把它赞。从此后世要做大鼓啊,必须表1基诺族对森林的传统分类及管理或利用方式5序号森林分类管理或利用方式分类依据1山顶上的森林禁伐地理位置2山脊上的森林禁伐地理位置3山腰间的森林用作轮歇地、采集、狩猎地理位置4山脚边的森林伐木、采集、建房、种地地理位置5密林伐木、用作
19、轮歇地疏密度6疏林用作轮歇地、狩猎疏密度7竹林采集竹笋、用作轮歇地树种8灌木林放牧、采集、狩猎树种9用材林伐木、采集、狩猎用途10薪炭林砍柴、采集、狩猎用途11水源林禁伐用途12风水林、风景林禁伐用途13护路林禁伐用途14坟林禁伐、禁猎用途15村界林/地界林禁伐用途16神林禁伐、禁猎用途17老茶园禁伐、采集用途18庭园栽培管理、混农林用途19果园栽培管理、混农林用途20紫胶林地栽培管理、混农林、轮作用途2145年的休闲林地放牧、采集、狩猎用途22退化的轮歇地放牧、采集用途23新休闲的轮歇地放牧、采集用途第1期刘荣昆:基诺族森林利用与保护的二元一体思想105要用色仨树”7。基诺族视木鼓为寨神,选
20、择制木鼓的材料慎重再三,从制鼓歌可以看出,经历了从“雀纳”树到“多累”树,最后定为“色仨”树的过程。质量优良是木材耐用的前提条件,基诺族在长期选材用材实践中总结出了选择优质耐用木材的标准:“造房要用好木料,不是随便能找到,爬过了十座山,跨过了十条箐,找到了一棵卓仨树,先看树木直不直,又看树尖秃不秃,敲敲树心空不空,摸摸树皮烂不烂,树身有无遭雷劈,树枝是否被虫咬”7。(二)木适其用基诺族根据不同的生产、生活用途,选用与之匹配的木材,做到精准化适用,具体见表 2。表2巴坡村基诺族木适其用情况表序号 用途木料优点1柱子毛毛树直、硬、不生虫,置于屋内,下垫石头,可用百年2椽子皮懒树置于屋顶不易腐烂,可
21、用2030年3大梁栗树不生虫4墙壁椿树百年不生虫、不裂,第一代可做篾笆,第二代可做干栏式竹楼5家具椿树、桂花树、团花树美观、耐用、木质轻6甑子甑子木不生虫、不易开裂,树自带清香,蒸出的饭喷香可口7大鼓椿木或红毛树做鼓身质地细腻从表 2 可以看出,基诺族日常生产生活中总体上选取不开裂、不生虫的木材,再根据具体使用需要做进一步选择,如用来做家具的树木讲求美观、耐用、使用性能好。有劣势的树木也被充分利用,避开劣势、取其优势,比如笔直、高大、坚硬的毛毛树怕雨淋,很适合用来做柱子;接触地面易腐蚀的皮懒树则置于屋顶、远离地面;易变形但不容易拉丝、开裂的椿树则剖成木板围在房子四周做墙。木适其用直接反映出基诺
22、族在住房、器具等方面注重美观度、体验感,看似与森林保护无关,但从深层次和长远来看,与森林保护有密切关系。木适其用的“适”体现出注重房屋、器具的耐用性,尤其注重坚实耐用、防虫蛀,选材时把木材耐用性作为重要的考量标准,以保证房屋有较长的居住年限、器具有更久的使用时间,降低了房屋重建及器具更换的频率,其中蕴含的节材智慧,反馈在森林保护方面就是减少了砍伐树木的频率。四、森林利用中的火灾防范(一)刀耕火种中严防火灾1.做好火灾防范准备一是保护箐沟森林做防火之用。“原始森林一般是两片山之间的箐沟,宽者百余米,呼曰米果,作用是挡防山火,蓄积木材,确保水源,所以严禁破坏。”16箐沟林是常态化的防火工程,在防止
23、山火窜越的同时保护了森林,禁伐箐沟树木产生了良好的护林效果:“但凡箐沟,皆是古树参天,枯枝朽木横躺竖卧,无人去管”16。二是隔火道,又称拦火道、围火路,这是必备的防火措施。隔火道由来已久,并相沿成习,基诺族歌谣中有所反映:“再叫寨里的男人和女人,在四面八方隔好了火道”7;“树已干来草已燥,要随众人去挖隔火道”7。设防火道分为三项工序,首先是挖隔火道:“请十个男子,请百个女子,要在最近的山垭口上拉拦火道”11;其次是清理隔火道:“连草木也要扫净,以免山火越过这一防线”6;最后检查是否符合规范:“年长者巡察隔火道,认可之后方能点火”17。从三项工序中可以看出基诺族对防火道的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做到
24、万无一失。严谨细致的隔火道工作起到了较好的防火效果,因而“基诺族烧地极少引起森林火灾”17。2.祭鬼神以强化防火意识点火前卓巴(指从所要烧的土地人家中选出的临时负责指挥烧地的老人)杀鸡祭祀风神,杀狗祭祀树神,祈求火不要蔓延。这一类表述在基诺族歌谣中比较多,如:“山鬼、树鬼啊,我们用四只脚的狗献祭你;风神啊,我们用两只脚的鸡祭献你,请保佑我烧地的火把山地的树木烧透,烧地的大火不要越过拦火道,大风不要让大火翻过山岭”11。“我们杀鸡祭献了树神,我们杀狗祭献了山神。祈求你不要让火蔓界烧,祈求你把全部草木都烧焦”7。“乞求鬼神保佑,不要让山火越界蔓烧”7。“为祭风神我抱来了大公鸡,为献树神你找来了狗一
25、条乞求山鬼多保佑,不要让火越界蔓烧”7。从表面上看,祭祀风神、树神是想借助超自然力量防范火灾,但从歌谣传唱以及点火前举行的祭祀仪式来看,能起到教育意义。歌谣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及传布性,这就意味着这些念词在大众中耳熟能详,防火理念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烧火地参与人员广泛,这是现场教育的方式,祭祀仪式严肃庄重,强化了教育功能,强化了防火意识。表面借助神力防火,但归根结底还是人防,通过祭祀达成防火共识、强化防火意识。106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3.燃烧过程中通力合作防止火势蔓延所有的男人手执扫把苗扎的火把一起引火,然后从上往下烧地,女人们则背水以防万一,正所谓“夫带着男人地头把火点,妻领
26、着妇女箐中把水背”7。从上往下烧是为了控制火势,这是防止火势蔓延的重要技术。万一出现火势蔓延的情况,妇女背来的水就派上了用场。(二)居住层面的火灾防范基诺族传统的住房以木材做柱、梁,以竹篾做墙壁,用茅草覆房顶,易燃性较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因而防火工作格外重要。首先是从房屋布局上进行防火。房屋间距较大,以防引起连锁火灾;把易燃的谷仓与柴房置于离住房较远的地方。其次是备水防火。笔者在巴坡村田野调查时了解到,茅屋时代的村民,每家准备七八个四五节长的竹筒,干旱季节都装满水,用于茅屋防火。再次是重视村寨防火。有专门的执勤人员每天早、中、晚进行防火提醒,早饭后提醒村民熄灭火塘之火再出工,中午再次提醒
27、防火安全,傍晚做饭时提醒各家各户安全用火18。一天三次提醒防火,都是在易发生火灾的关键节点,能起到较好的防火效果,“在历史上基诺族的村子很少发生火灾”19。基诺族有多个家庭合住大房子的习俗,房子最长达 35m,又称长屋,这样的房屋一旦失火,毁坏性更强。严防村寨火灾客观上起到了保护森林的作用,减少了因火灾而重建房屋带来的竹木消耗。五、敬先用后的护林理念(一)开荒种地前敬献树神基诺族刀耕火种是一个曾长期处于平衡状态,堪称良性的民族生态系统4,刀耕火种处于平衡状态并良性运转的首要前提是有树可砍。要保证有树可砍,除了客观上的湿热气候、人口发展缓慢、生产技术体系支持之外4,还与基诺族主观上对树木的敬重有
28、关。基诺族坚持“有砍、有留、有种”的循环可持续农作原则,从滥砍树木到有节制砍伐的转变,反映出基诺族生态意识的觉醒:关键在于找到树木持续生长及人类持续生存的平衡点,核心是不使树木“断子绝孙”,解决办法就是开种荒地前杀狗敬献树神20。此举貌似与保证树木持续生长不着边际,实际上把此问题上升到道德伦理的高度,在伦理层面形成对滥砍树木的约束机制,在基诺族传统思想世界里,这显然是奏效的。在实践层面,基诺族确实遵循“有砍、有留、有种”的原则,有一套相对成熟的轮作方法:“山林按惯例分为 13 大片,每年砍伐其中一片,一般耕种一年即丢荒,13 年后这里长出了茂密的森林,再砍伐耕种。”3其中蕴含着有序、节制的生态
29、智慧。(二)捕获猎物后祭兽神基诺族捕到猎物不急于自己食用,而是先祭兽神。基诺族猎获麂子后有 18 道仪式,其中第一道仪式为祭兽神以获取所有权:“打到麂子后,首先由击中的猎手号脚,即猎手在麂子后腿上划一刀口,意在向兽神表明,这兽已属他所有”3。在 18 道仪式中有多处祭献兽神,较为明显的表现是吃肉、喝汤前祭献兽神。祭献兽神表现出对野生动物资源既利用又保护的一体双向意识,依靠生态伦理的制高点平衡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三)砍伐木材的诸多献祭基诺族在砍伐做柱子的树时祭祀箐神和树神:“箐里住着箐神死而复活的树神助我们一臂之力铜红色公鸡献给您砍到优质树木。”21祭祀箐神、树神,表明基诺族不随意砍伐树木的
30、文化传统,即便因用材需砍伐,也要获得箐神、树神的同意。砍树过程中遇到障碍要祭箐神和中山神:“阿麦(即作祟的恶鬼或精灵,笔者注),主人砍的树木桩卡到树丫中去了,主人要我求你了,今天是避开的日子,你就别跟他过不去了。箐神和中山神,请宽容主人吧,让主人砍的那个树桩,重新站起来,好好活下去吧。”7可以看出,基诺族不任意砍伐树木,即便树木被砍伐了,也希望树桩能重新活起来,砍伐树木与保护树木的观念相互交融。总体而言,木材砍伐中的诸多祭献体现出基诺族对树木的道德伦理观念,树可砍而用之,但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受道德伦理的约束。六、用林中的规约制衡(一)明确权属从总体来看,基诺山的森林归西双版纳最高领主“召片领
31、”管辖。各村寨大部分土地、山林以姓氏为单位共同占有,少部分属村寨共有及私人占有。各村寨的土地、山林界限明确,“村界一般以山梁和山箐划分,作为村界的山梁和山箐,一定生长着绝对不允许砍伐的撑天大树组成的林带”17。不允许砍伐村界林体现出对村界的重视,进而反映出对森林权属的重视。即便各姓氏占有的土地,也有明晰的界限,以自然沟涧、林木、山头为界或垒石为界16。基诺族森林处于从土司“召片领”到村寨,再到各姓第1期刘荣昆:基诺族森林利用与保护的二元一体思想107中山神:两条箐中间夹着的那个山包称中山,管此山的神为中山神,犯了树神的忌讳要祭此神。氏的层层管理体系之中,权属明确,这是森林有序利用的基本保障,可
32、避免因管理缺位造成乱砍滥伐。具体到村寨层面:对内而言,用林要获得长老批准,用林的两大宗(刀耕火种及建房用材)都要由长老会议决定;对外而言,越界砍伐及烧林地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擅自越过村界砍伐他寨林木,要受到对方的处罚;如果烧了他寨的林地,必须由双方长老谈判,以确定应有的损失赔偿”17。(二)滥伐则罚砍伐保护林或者超出许可范围的树木均要受到处罚,把森林利用稳定在适度的范围内,构筑了保护森林的最后一道防线。从传统层面看,基诺族制定了男性青年组织巡山护林的措施,发现违反禁忌、村规民约的行为,将由青年组织对其进行处罚,如若不服,则上报村社长老对其加倍处罚22。这一方面直接起到保护森林的作用,另一方面青
33、年义务性护林,承担森林保护的职责,强化了青年保护森林的意识。一代代青年接力护林及此过程中增强的护林意识,使森林处于意识层面和行动层面的双重长效保护中。砍伐保护林竹木将受到经济处罚,“无缘无故砍路面一刀要罚 3 支烟,砍保护林的一棵树罚 3 碗酒和 3 个半开(银圆),砍保护林的一枝树枝也要罚酒 1 斤,砍竹子亦然”23。此类处罚比较生活化和具有地方特色,总体惩罚额度不高,可能更注重警示性和教育意义,以此提示村民不能砍伐保护林。受护林传统的影响,当代基诺族村规民约中沿袭了护林传统,尤其对涉及生态安全的森林保护力度较大。基诺山基诺族乡基诺族社区村规民约在砍伐竹子及树木、开垦种地方面明确了惩罚标准,
34、如第八条针对保护村里集体林作出规定:“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村上划为集体林的,任何村民及外来人员,不得到集体林中砍一草一木、开垦种地。若确需采伐,必须办理完备的手续,如乱砍滥伐,一颗竹子罚款 10 元,一棵树罚款 50500 元,砍伐种地的,每亩罚款 5001000 元。”24第九条对保护水源林、风景林作出规定:“为保护水源及美化本村环境,经林业部门和村上划定的水源林和风景林不得乱砍滥伐,若违反者,按第八条规定执行。”24集体林、水源林、风景林都关乎村寨生态安全,对违规者惩罚力度较大,意在以高罚禁砍伐。这与基诺族保护森林的“五不砍”一脉相承,“五不砍”即禁止砍伐神林、坟林、村寨防风防火林、山箐水源
35、林、山梁隔火林22。这同时说明一些保护森林的传统或显性或隐性地被传承,尤其在涉及生态安全的森林保护方面,护林传统保持较好。七、结语基诺山基诺族乡至今依然是我国基诺族集中分布的区域,截至2021 年,基诺山基诺族乡有基诺族1277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 85.11%,其森林覆盖率依然较高,为 94.01%25。除以橡胶树为主的经济林外,基诺山森林覆盖率高的重要原因还在于用林与护林契合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功效。诚然,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人类需要理性思考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以解决二者长期共生并永续发展的问题,而不是纠结于以自然为中心抑或以人类为中心的单边性思考。对于长期在山区生存发展的基诺族而
36、言,其面临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森林,这里显然没有自然中心主义,也没有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探索出的一套平衡森林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文化体系,其内核就是森林利用与保护的二元一体,从而铸就了林人共生的典型案例。基诺族森林利用与保护二元一体的特质是整体性。首先是用林与护林的整体性。用林是起点,也是终点,护林是保证森林持续利用的轴心,表现出用林护林用林的运行逻辑。基诺族对森林在生态、物质、精神层面都有较大程度的利用,并在森林利用的基础上构筑起庞大缜密的保护体系,主要包括技术、精神、制度三个方面。技术上主要包括错位、适时、适用、火灾防范,精神上主要是敬先用后,制度上则是规约制衡。保护森林的
37、终极目标是持续用林,其中贯穿尽可能保持生态平衡的理念,实际上就是不要留有过多使用森林的痕迹,控制在森林生态系统能够自我恢复的范围内。对森林错位、适时、适用的利用构建在基诺山生物多样性自然禀赋的基础上,同时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错位利用直接保护了生物多样性,适时、适用利用间接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刀耕火种和建筑用材属于基诺族森林利用的大宗,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引发火灾,然而强烈的防火意识及一系列具体的防火措施降低了火灾发生的概率。刀耕火种层面的防火避免了不在火种之列的森林损毁,使火烧面积精准局限在所需农作之域。居住层面的防火尽可能避免了因火灾导致的房屋重建,从而减少了砍伐树木的频率,于是间接起
38、到保护森林的作用。只有保住大量森林,才能为将来的刀耕火种及木材利用提供基础条件。敬先用后及制度规约分别从道德伦理及制度层面遏制人摄取森林资源的贪欲,把森林利用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共同构成森林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用林护林用林不是单向的终结式的运108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转,而是双向循环的运转,之所以把护林说成轴心,是因为护林保证了森林的持续利用。用林与护林融通共进,用中有护,护林为用,护林载用,用林与护林是基诺族生态智慧的一体两面,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个体。其次是森林与人的整体性,或者说是林人共生,具体表现在林养人及人护林两个层面。林养人体现在森林给基诺族的生存发展提供生态安全及一
39、定的物质基础,聚焦于用林层面。人护林则体现在森林保护层面,保护并不是说把森林视为弱势者,而是秉持敬先用后的护林理念,把森林放在高于人的位置加以保护。林人共生正是生态与生计的耦合,表示“生计既要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维护生态系统安全稳定的需要”26。本文探讨基诺族森林利用与保护的问题,旨在从基诺族森林利用与保护中得到启发,结合生态学、生物学、林学、地理学等,从科学层面对一定区域的森林是否适合利用及可利用的程度等做出科学判断,同时在挖掘当地保护生态、保护森林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法治进行森林保护。总之,要使森林利用构筑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在利用与保护融合的体系下运行,从而避免只利用
40、不保护或者不适合利用而利用带来的生态问题。参考文献:中国林学会.中国森林的变迁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97-98.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 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112.2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云南省编辑委员会.基诺族普米族社会历史综合调查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42,41,44-45.3尹绍亭.基诺族刀耕火种的民族生态学研究(续)J.农业考古,1988(2):390-408.4龙春林,阿部卓,王红,等.基诺族传统文化中的生物多样性管理与利用 J.云南植物研究,1999,21(2):239-248.5杜玉亭.一种经济形式的典型:基诺
41、族生存经济 J.云南社会科学,1991(6):76-85.6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M.北京:中国 ISBN 中心,2003:742,705-706,709,692-693,721,683,687.7阮元.云南通志稿南蛮志:卷 187M.王崧,李诚,纂.道光刻本,道光年间.8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卷 13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197.9陈海宗.续修普洱府志稿南蛮志:卷 46M.光绪刻本抄本,光绪年间.10杜玉亭.基诺族文学简史 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4,160.11张锡盛.云南民族村寨调查:基诺族景洪市基诺
42、山基诺族乡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23.12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中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421.13JA.贝利.野生动物管理学原理 M.范志勇,宋延龄,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228.14西双版纳州民委.西双版纳民族谚语集成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484.15赵树恂.龙帕寨的基诺族 J.民族研究,1980(4):63-70.16尹绍亭.基诺族刀耕火种的民族生态学研究 J.农业考古,1988(1):318-334.17陈平.基诺族风俗志 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130.18郑晓云
43、.基诺族火文化与现代消防 M/王子岗.2007中国云南:消防改革与发展论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56.19基诺族民间故事编辑组.基诺族民间故事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29-32.20西双版纳州文体广电局,景洪市基诺族乡人民政府.基诺族古歌“啥高”M.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州文体广电局,景洪市基诺族乡人民政府,2018:41-42.21高立士.西双版纳山区民族历史上的传统生态保护 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6(1):53-57.22尹绍亭.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生态体系:云南刀耕火种研究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183.23毕天云.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福利文化民主性的实证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85.24基诺山基诺族乡基本情况 EB/OL.(2022-08-26)2023-01-30.https:/ J.贵州民族研究,2022,43(2):35-41.26(责任编辑李红贤)第1期刘荣昆:基诺族森林利用与保护的二元一体思想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