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甲复审医院感染管理访谈调查需掌握的知识点.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117681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甲复审医院感染管理访谈调查需掌握的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甲复审医院感染管理访谈调查需掌握的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甲复审医院感染管理访谈调查需掌握的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甲复审医院感染管理访谈调查需掌握的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甲复审医院感染管理访谈调查需掌握的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甲复审医院感染管理访谈调查需掌握的知识点(临床医技科室)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建设1、医院感染控制三级管理体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2、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的组成及职责(见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3、本部门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见科室制定的感染控制制度册)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1、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2、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

2、病例现象.3、我院临床科室如何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临床科室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医生于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出现3例及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时,应2小时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4、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第一责任人是谁?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5、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流程? 临床科室出现感染暴发和疑似感染暴发 2小时内报告感染管理科 院感科核实流行或暴发 院感科报告院领导和有关上级部门 科室协助查找感染源、隔离病人 制定落实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适当的治疗、正确消毒灭菌,停止收新病人、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必要的免疫接种或给药等) 院感科收集分析调查资料 总结经验,

3、制定防范措施。三、消毒隔离与职业防护1、科室消毒隔离与感染控制制度(各科室准备)2、临床科室如何对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处置? (1)患者宜选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医疗废物袋密闭封装(锐器置锐器盒后封装),包装外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送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进行焚烧处理. (2)需要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使用密闭容器单独回收。3、外来医疗器械如何处理?由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统一清洗、消毒、灭菌。4、如何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医院感染分册: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4、)5、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 立即处理暴露部位 如为伤口感染 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 75酒精或者0。5%的碘伏消毒,对伤口进行包扎 报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填写职业暴露伤情登记表,科主任或护士长确认 报告感染管理科登记备案,进行风险评估,做血清学检查,根据需要用药 院感追踪随访.皮肤暴露处理:用肥皂水或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报科室感控小组,其他同上粘膜暴露处理: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反复冲洗干净,报科室感控小组,其他同上6、隔离标识有哪些?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7、2%戊二醛用于浸泡灭

5、菌至少需要多长时间?用于消毒需要多长时间?(1)灭菌至少需要10小时。(2)消毒需要1045分钟(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10分钟;支气管镜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内镜45分钟)。四、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1、什么叫多重耐药菌(MDRO)? 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2、常见多重耐药菌有哪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3、多重耐药

6、菌流行病学(1)感染源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2)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传播主要为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与传染源(如含病原体的体液或分泌物)直接接触而感染。间接接触传播,以医院工作人员手为主要传播媒介,其次为各种侵入性操作.也可能为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3)易感人群:具有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的人群。(4)我院多重耐药菌种类和分布主要以MD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P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MDR-AB主要分布在ICU。 重点科室医

7、院感染微生物排名及耐药率见院感通讯(掌握)4、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1)既往携带或感染MDROs(2)在MDROs率高的科室住院,如ICU(3)免疫力低下或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4)插管或侵入性操作(5)长期住院(6)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生素(7)机械通气5、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感染患者床旁备速干手消毒剂.(2)对感染患者实施接触隔离(医生下接触隔离医嘱),床头悬挂接触隔离标识。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

8、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3)做好标准预防,加强个人防护。如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吸痰、气管插管等)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穿隔离衣.(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不能专用者(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5)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每日至少两次使用专用抹布和适宜的消毒液对患者或定植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该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增加清洁、消毒频次。患者出院或者解除隔离后做

9、好终末消毒。(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7)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交班制度,患者外出检查或转诊应通知检查和转诊科室。(8)做好医务人员、保洁人员、病人及家属的培训和宣教。(9)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临床科室及时采集标本送检。(10)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6、对于我院发布的细菌耐药预警信息,根据卫生部要求应采取哪些相应措施? (1)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院医务人员. (2)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3)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用药。 (4)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

10、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五、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控制措施1、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1)若无禁忌证,患者床头应抬高30. (2)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3)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者优先考虑无创通气.(4)如有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5)建议气管套囊压力保持在20cmH2O以上。(6)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医务人员注意手卫生。(7)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

11、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8)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减少插管天数.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1)置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2)置管时遵循最大无菌屏障。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3)成人首选锁骨下静脉置管,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4)严格置管部位皮肤消毒,消毒直径应大于15cm.(5)插管后注意导管维护,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敷料。无菌纱布1次/2天,专用贴膜12次/周,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时立即更换.(6)医务人员接触置管操作点或更换敷料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7)在输血、血制

12、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及时更换输液管路.(8)每天评估保留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管.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者使用剪毛或脱毛方式,避免刀片刮除毛发,且在手术当日进行。 (4)手术人员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应切皮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 (6)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

13、和物品达到灭菌水平. (7)手术中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8)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9)术后为患者更换敷料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 (10)保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拔管。4、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核心预防策略是什么?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插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保持导尿系统的通畅和密闭,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4)每天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

14、患者清洁后还应进行消毒。 (5)不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以预防尿路感染. (6)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如导尿管阻塞、脱出或无菌性、密闭性被破坏时,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7)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8)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检测。 (9)每天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管。六、手卫生1、洗手的五个重要时刻(二前三后)? 接触患者之前;进行无菌操作之前; 接触患者之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环境后.2、六步洗手法的具体步骤? (1)流动水充分淋湿双手。 (2)取适量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

15、、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手心对手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D、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4)流动水彻底冲净双手。(手触式水龙头冲洗双手后取避污纸关闭水龙头) (5)用干手纸巾干手.为了便于记忆,揉搓双手六步(AF)口诀:(内)(外)(夹)(弓)(大)(立)完3、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

16、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4、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什么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5、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七、医院感染监测(略)八、医疗废物与污水管理1、医疗废物分为哪几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2、感染性医疗废物包括哪些?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

17、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疗器械及卫生用品;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3、损伤性医疗废物包括哪些?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4、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多少

18、时进行封口?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5、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该如何处理呢?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6、医疗废物暂存时间是多久?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7、对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有何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九、多重耐药菌合作管理各科职责1、临床检验中心微生物室: (1)微生物室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报告单一式两份分别送院感科和临床科室。 (2)微

19、生物室每季度及时向院感科上报全院各临床科室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及多重耐药菌信息。 (3)遇到多重耐药菌株超过平时水平应及时通知院感科负责人和临床科室负责人,并协助调查. (4)每季度按时参加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2、临床药学部: (1)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定期公布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2)根据细菌室每季度提供的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与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汇总,对主要目标菌超过75的抗菌药物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 (3)每季度按时参加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3、临床科室: (1)严格落实株洲市中心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及时送检病原体标本,早期发现和诊断,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和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2)做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病例的监测工作,发现多重耐药菌应及时上报院感科。 (3)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暴发流行趋势,疑有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报告院感科并积极配合院感科采样和调查,在院感科指导下采取控制措施. (4)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掌握本科室前五位医院内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以便更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发生。 (5)每季度按时参加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