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6101T3118.2-202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 第2部分:采集方法.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10871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7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01T3118.2-202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 第2部分:采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6101T3118.2-202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 第2部分:采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6101T3118.2-202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 第2部分:采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6101T3118.2-202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 第2部分:采集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6101T3118.2-202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 第2部分:采集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11.100CCS C 616101西安市地方标准DB 6101/T 3118.2202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第 2 部分:采集方法2022-05-10 发布2022-06-10 实施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6101/T 3118.22022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分类与原则.24.1分类.24.2原则.25生物标本采集.25.1基本要求.25.2信息登记.25.3核对检查.25.4采集方法.25.5拭子收集.46物体表面标本采集.46.1采样选择.56.2采集方法.56.3采样管消毒.56.4标本标识和记录.56.5其他要求.56.6

2、个人防护.57标本管理.57.1核对信息.67.2标本封装.67.3标本交接与转运.6参考文献.7DB 6101/T 3118.2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DB6101/T 3118202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分为2个部分:第 1 部分:现场准备;第 2 部分:采集方法。本部分为DB 6101/T 31182022的第2部分。本文件由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西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友谊医学检验实验室

3、、西安医臻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正为环境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市雁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安市碑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碧玺华庭社区、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欣、张耀武、冯辰星、卢晓宇、管蓉、张晓飞、李元沉、杨晓莉、武苗、李春政、刘志千、李娟利、朱惠莲、赵剑、肖娟、陈莎、赵青、刘永科、聂娉舒、张星、安少谋、徐甜甜、白雲心、申强。本文件由西安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本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如有疑问或建议,请将咨询或修改建议等信息反馈至下列单位:单位:西安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地址:西安市高新区科技六路198号

4、电话:029-82019873邮编:710065DB 6101/T 3118.22022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第 2 部分:采集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采集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原则、生物标本采集、物体表面标本采集及标本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生物标本、物体表面标本的采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9082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 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WS/T 313医务人

5、员手卫生规范WS/T 697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DB 6101/T 3118.1202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第1部分:现场准备3术语和定义DB 6101/T 3118.120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单标本采集single specimen collection将一个人的采集拭子放到一个采集管中进行的标本采集方式。3.2混合样本采集mixed sample collection3.2.120 合 1 混采20-in-1 test将采集自20人的20支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的标本采集方式。3.2.210 合 1 混采10-in-1 test将采集自1

6、0人的10支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的标本采集方式。3.2.35 合 1 混采5-in-1 test将采集自5人的5支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的标本采集方式。3.2.4一户一管family test将采集自一个家庭的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的标本采集方式。DB 6101/T 3118.2202224分类与原则4.1分类4.1.1按照采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标本采集;混合标本采集(20 合 1 混采、10 合 1 混采、5 合 1 混采和一户一管)。4.1.2按照采集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生物标本,包括但不局限于:口咽拭子、鼻咽拭子;物体表面标本。4.2原则根据采样对象所处的管控措施条件,

7、确定采样方式:隔离点及其他重点人群应单采单检;封闭小区(封闭到户)1 户 1 管;其他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 20 混 1 或 10 混 1 或 5 混 1 开展检测。5生物标本采集5.1基本要求5.1.1采样前应按照 DB 6101/T 3118.12022 的要求进行现场准备以及物资准备。5.1.2每个采样台宜配备 2 名及以上采样人员,合理安排采样人员轮休,必要时可进入工作人员休息区休息。5.1.3每例采集后采样人员均应进行严格手消毒,按照 WS/T 313 中附录 A 的规定执行。5.1.4每例采集前的一次性病毒采集拭子的包装袋不应提前撕开。5.1.5生物样本采集时,候采人不应接触采样管

8、。5.2信息登记5.2.1标本采集时,应采用电子信息化手段登记信息并与采样管编号关联,如:陕西一码通、身份证。对特殊人群,老人孩童,应提前登记信息,进行关联。5.2.2混合标本采集时,现场保障人员在采集前按要求分配相应数量候采人为一组,收集并登记候采人相关信息,按照组别进行与采集管编号关联。5.2.3随标本传递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候采人姓名、身份证号、居住地址(具体到小区)、联系方式(常用手机);采样单位名称、采集管(标本)编号,采集时间、采集部位、类型、数量等。5.3核对检查5.3.1采样人员核对候采人基本信息(必要时)。5.3.2取出采样管,首次采样时检查其包装密封性,必要时标注编号和姓名

9、。5.3.3首次采样时,采样人员应检查一次性病毒采样拭子包装密封性和有效期,发现异常应及时反馈给核酸检测现场采样工作组。5.4采集方法DB 6101/T 3118.2202235.4.1口咽拭子5.4.1.1打开一次性病毒采样咽拭子包装,取出咽拭子。5.4.1.2采样人员指导候采人微仰头部,张大嘴,露出两侧咽扁桃体,示意图见图 1。图 1咽喉部示意图5.4.1.3将拭子越过舌根,在候采人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 3 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 3 次。咽拭子采样位置示意图见图 2。图 2咽拭子采样位置示意图5.4.2鼻咽拭子5.4.2.1打开一次性病毒采样鼻拭子包装,取出鼻拭子。5

10、.4.2.2采样人员站在候采人侧面,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不可用力过猛。DB 6101/T 3118.2202245.4.2.3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缓缓取出拭子。鼻拭子采样位置示意图见图 3。图 3鼻拭子采样位置示意图5.5拭子收集5.5.1将拭子垂直投入采样管中,不应触碰试管口,将拭子折断点置于管口处,稍用力折断使拭子头落入病毒保存液,使拭子头完全浸入病毒保存液中。弃去尾部,旋转管盖,做好标记(必要时)。收集拭子操作示意图见图 4。图 4收集拭子操作示意图5.5.2按照采集原则确定采集拭子

11、数量,将完成采集的拭子放入同一采集管中,动作轻柔,避免气溶胶产生。5.5.3连续采集完相应数量拭子以后,应旋紧管盖,防止溢洒。6物体表面标本采集DB 6101/T 3118.2202256.1采样选择6.1.1应选取与人体接触频繁,尤其是呼吸道飞沫、排泄物、呕吐物等容易污染到的区域进行采样。6.1.2应选取与手、口唇等密切接触及其他可能受到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进行采样。6.1.3物体表面采样应着重关注采样物体不易清洁的表面区域。6.2采集方法6.2.1单标本采集6.2.1.1采样时手指应握住采集拭子头另一端的顶部,蘸取病毒保存液使采集拭子浸润,在需要采集的物体表面适当部位来回均匀涂抹,同时转动采

12、集拭子,将拭子放回采样管浸润,取出后再次涂抹采样,重复 3 次以上。对表面较大的物体进行多点分布式采样。6.2.1.2涂抹完成后将拭子头置入管中,拭子折断点置于管口处,稍用力折断使拭子头落入采集管的液体中,将手握部分的拭子杆扔到医疗废物垃圾袋中,旋紧管盖,在采集管上贴标签,标注标本编号,将采集管置于稳定的试管架上。6.2.2混合标本采集可根据现场情况,将同类的多个物体合并采集作为一件混合标本。采样时按照单标本的采集方法依次涂抹多件物体,将完成采集的拭子放入采集管中。6.3采样管消毒用75%乙醇或2000mg/L含氯制剂擦拭采集管外表面。6.4标本标识和记录6.4.1同一现场的标本遵循相同的编号

13、规则,且每份标本的编号应具有唯一性。6.4.2标本采集过程中应规范填写标本采集记录单。6.4.3标本采集完成后应核对采集管标签与标本采集记录单信息,确保准确完整,编号一致。6.4.4完成采样的原始记录宜拍照发回或带回实验室保存。当需要纸质记录时,应做好原始记录的后续消毒工作防止污染。6.5其他要求6.5.1为使标本具有代表性,应尽量扩大采样区域面积。6.5.2采集过程中应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标本污染。采样人员应保持手部清洁,采样过程中除拭子外,手及身体其他部位不可触碰采样位置,手指及手指接触的拭子部分不应触碰采样管管口及内壁。采样过程中随时对采样人员的手、盛装病毒采集管的自封袋表面和转运箱进行消

14、毒。6.5.3采样对象表面较大时,按照均等的原则划分 35 个采样区域,每个采样区域面积约为 10cm,使每个标本实际采集到 35 个同一属性区域的物体表面,对表面较大的物体进行多点分布式采样。6.5.4采样过程中,采样拭子只能接触当前采集的标本,避免触碰到其他物体。6.6个人防护个人防护应按照DB 6101/T 3118.12022的第6章的规定执行。7标本管理DB 6101/T 3118.2202267.1核对信息核对采集管标签与混采登记表信息,确保准确完整,编号一致。7.2标本封装7.2.1将核对后的采集管放入透明塑料密封袋(一层容器)中并封严袋口,用 75%乙醇喷洒密封袋外部。7.2.

15、2将密封袋放入二层容器(可选内配适量吸湿材料的包装盒或双层医用垃圾袋),密封后用 75%乙醇喷洒消毒。7.2.3将二层容器放入具有“生物危害”标识的专用标本转运箱,二层容器和转运箱之间应放置降温凝胶冰袋。7.2.4二层容器应固定在转运箱中,保持标本直立。7.2.5转运箱密封后,使用 75%乙醇喷洒消毒,转运箱表面洁净无污染。7.3标本交接与转运7.3.1标本采集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转运至实验室,如不能立即转运,宜置于 4左右环境冷藏保存,时间不超过 24h。7.3.2标本采样人员与标本转运人员交接标本时,应填写转运单,随标本一同转运,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运输单号、样本配送时间、采样地点、运输

16、目标单位、标本数量、接收人员、采样点负责人、运输人员信息。7.3.3应做好标本接收、保存登记。7.3.4标本转运单应随标本一同转运,转运单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采样地点、标本数量、采样点负责人;样本配送时间、运输目标单位、接收人员;运输单号、运输人员信息。DB 6101/T 3118.220227参考文献1关于强化重点区域核酸筛查工作的通知市疫指办函202213号(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2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271号3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97号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51号5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352号6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221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