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碳资产白皮书.pdf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4103687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4.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碳资产白皮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1碳资产白皮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1碳资产白皮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1碳资产白皮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1碳资产白皮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已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将加速各行各业围绕低碳转型在战略、业务及产品等维度做出调整和能力提升。实现碳中和,不能单纯依靠现有技术和模式,需要通过市场机制鼓励持续开发低碳技术。碳资产将成为企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元素。投资开发前瞻性减排技术、布局综合效益高的优质自愿减排项目,是企业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机遇。同时,企业还应当及时洞悉低碳发展的趋势,充分借助碳交易机制等市场化工具,有效管理和提升碳资产价值。碳中和国际研究院由国际、国内生态环保、经济金融、实业科技等各界专家智库组成,致力于为环境权益定价、为低碳发展赋能,推动应对气候

2、变化的国际合作。未来,我们愿与全球专家、企业深入交流、密切合作,持续创新低碳发展技术与模式,促进碳资产定价,助力全球碳中和。碳资产白皮书2傅成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创始院长致辞3碳资产白皮书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不断推进,企业亟需建立绿色、韧性的发展模式。碳资产,即减碳增汇活动的价值发现过程将改变国家、企业乃至个体的发展模式,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各市场主体对减排量的需求增加,碳资产价值将得到显著提升,进而对企业的减排策略、总资产价值等产生重要影响。碳资产有望成为继数字资产之后另一个重要的资本,但目前,企业开发管理碳资产仍有诸多挑战。为扩大有效碳资产规模、促

3、进企业低碳转型,我们提出碳资产三要素的框架,即提高碳资产底层数据质量、高标准开发减排技术,以及培育多层次的碳交易机制。普华永道是最早提出绿色金融的机构,自2014年以来连续开展国际碳排放贸易协会(IETA)温室气体市场情况调研。作为“碳中和”的研究者、践行者,普华永道希望通过此白皮书倡导市场关注碳资产的长期价值,围绕数据、技术、交易三维度,提前部署,充分发挥碳资产在企业、区域乃至国家净零排放中的作用。未来,普华永道中国将继续携手广大碳资产合作伙伴,共同促进碳资产在企业、区域乃至国家碳中和中的作用。致辞张立钧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主管合伙人4碳资产白皮书第第1章章“碳中和”背景下的碳资产“碳中和”

4、背景下的碳资产1.1 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1.2 “碳中和”影响深远,任务艰巨1.3 碳交易是重要的市场化减排工具1.4 欧盟碳交易市场:目前发展最成熟的碳交易市场1.5a 中国碳市场:强制市场平稳运行1.5b 中国碳市场:自愿市场空间广阔第第2章章 碳资产的三要素模型碳资产的三要素模型2.1 碳资产模型构建2.1a 数据:高质量的碳排放数据是基础,MRV体系是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本要素2.1b 技术:大力发展减排潜力高的低碳技术,开发标准决定碳资产估值2.1c 交易:完善交易规则提升碳资产价值,激发市场活力2.2 “碳中和”加速企业“净零碳”,凸显碳资产稀缺性2.3 随着“脱

5、碳”进程加速,减排量需求增加,碳资产规模增加目录第第3章章 碳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和破局之道碳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和破局之道3.1 数据:应当加强管理高质量碳数据,保障减排量可测量可核查3.2 技术:发展高成本低碳技术,扩大全社会整体减排量3.3 交易:提高碳交易市场流动性,优化交易规则,提升碳资产金融属性结束语结束语附录附录附录1:全球自愿减排交易量持续走高,2019年再次突破1亿吨,是有效的补充市场附录2:新能源、森林和土地利用类项目成为全球范围内交易项目的主力附录3:全球自愿减排交易需求量将在未来10至30年内陡增,最高将达到每年7-13Gt附录4:未来自愿市场有效供应不足,企业应挖掘与培养

6、优质项目,投资开发低碳清洁技术附录5:基于自然解决方案项目案例:亿利资源集团库布其沙漠造林自愿减排项目附录6:减排技术所处发展阶段概览附录7a:主要自愿市场机制概览 官方机制附录7b:主要自愿市场机制概览 非官方交易平台附录8:缩写词表附录9:引文列表“碳中和碳中和”背景背景下的碳资产下的碳资产一6碳资产白皮书1.1自上世纪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年代至今,人类对气候变化逐渐人类对气候变化逐渐形成了科学的认知和系统性的治理架构形成了科学的认知和系统性的治理架构。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次承认地球气候的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1997年京都议定书首次为39个发达国家规定了明确

7、减排目标,2005年欧盟建立了第一个多成员国参与的排放交易体系(EU-ETS),2008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针对气候变化问题拥有法律约束力的长期构架的国家。2015年,18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巴黎协议,明确了气温控制的“硬指标”:本世纪末温升不超过2,才能尽可能避免大面积的物种灭绝,以及饥饿和水短缺等风险1。然而,科学研究表明2,为了避免灾难性气候事件发生概率,应该将温升控制在1.5以内。2021年8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 2021:自然科学基础对未来几十年内超过1.5的全球升温水平的可能性进行了新的估计,指出除非立即、迅速和大规模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

8、则将升温限制在接近1.5或甚至是2将是无法实现的3。截至截至2021年年3月月,58个国家已承诺到个国家已承诺到2050年年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或称为净零排放或称为净零排放)4,占全球温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一半以上室气体排放量一半以上。中国提出中国提出2060年碳年碳中和目标中和目标,并将该目标纳入并将该目标纳入“十四五十四五”规划规划建议当中建议当中。2021年11月,英国格拉斯哥将举行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5,缔约国将对目前气候治理做出评估和总结,在加大减排力度和速度上做出承诺,同时探讨碳交易机制、欠发达地区补助金、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及新能源等议题。1Climate

9、Change 2014:Impacts,Adaptation,and Vulnerability,IPCC2ClimateChange 2021: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IPCC3How Do Countries New Emissions-reductionPlans Stack Up?WorldResources Institute4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政府网5ClimateChange:Whatis COP26,and why is it happening in Glasgow in 2021?BBC应对气候变化,推进

10、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7碳资产白皮书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和实施将对能源体系、金融系统以及企业发展模式产生深远影响。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部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石化、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排放约束6,减排任务艰巨且紧迫。金融业也面临新的挑战,监管合规压力上升,金融机构在满足信息披露、压力测试等方面难度加大,亟需提升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管理能力、创新可持续金融产品和服务。普华永道 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净零排放经济发展指数”(Net ZeroEconomy Index 2020)指出7,实现1.5的目标亟需提高投资规模,即碳强度平均每年下降11.7%,大约是2019年(2

11、.4%)的五倍(图1)。受疫情影响,2020年碳强度下降率超过7%8。然而,伴随经济复苏活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逐渐反弹,低碳转型道路依旧任重道远。部分国家已经实现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例如英国、德国、日本、美国等9。众多企业提出了自身碳中和目标和路线图。截至2021年8月,超过1700家企业公开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其中715家设定了实现1.5目标的减排目标10。图图1 普华永道普华永道2020净零排放经济发展指数净零排放经济发展指数碳强度(吨CO2/百万美元GDP)6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7Net Zero Economy Index

12、 2020,普华永道8Emissions Gap Report 2020,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921 Countries Are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While Growing GDP,Ecosystem Marketplace10Science Based Targets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02020203020402050206020702080209021001.2“碳中和”影响深远,任务艰巨2度情景下减碳率1.5度情景下减碳率2019年全球碳强度降低2.4%7.7%/年

13、年11.7%/年年来源:普华永道分析8碳资产白皮书1.3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政府普遍使用节能减排、新能源补贴和碳定价等政策组合。碳定价政策主要包括财税政策(如碳税、能源税)以及市场化手段(如碳交易机制)。碳定价机制旨在纠正具有负外部性的经济行为,把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破坏或损失转回给有责任有能力减排的相关方,使得社会效益最大化。通过政策工具赋予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权通过政策工具赋予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权或减少的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经济价值或减少的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经济价值,使其使其成为一种有价资产成为一种有价资产。碳定价不仅有助于提升清洁能源的利润率,使得通过更高的能效赚取更大回报成为可能,赋予低碳产品

14、更高竞争优势,还有助于引导社会关注森林等吸碳、固碳能力。碳定价本身无法应对气候变化的所有复杂驱动因素,还需整合法规、标准、激励机制和教育计划,并制定和实施其他措施。新冠疫情加速全球可持续韧性发展的需求,通过市场化手段来约束温室气体排放变得至关重要。碳交易机制有很多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基于总量控制与交易的强制碳市场(ComplianceMarket)交易和基于碳信用的自愿碳市场(Voluntary Market)交易。总量控制与交易总量控制与交易(强制碳交易强制碳交易)政府设定一定时期内的排放限额分配给控排企业,并允许其在确保履约的前提下,通过竞价的方式获取或转让配额。总量控制包括绝对排放量控制

15、和碳强度控制,分配方案分有偿和无偿,不同行业的分配方案有所不同。欧盟的EU-ETS是这类机制的典型。碳信用碳信用(自愿碳交易自愿碳交易)符合条件的自愿减排量(或称为:自愿交易碳信用额)可出售给企业、机构或个人用以抵消其温室气体排放。自愿减排量需经主管部门审批和专业机构核证才可签发。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最主要的自愿交易机制,也是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的补充(参见附录7主要自愿市场机制概览)。碳交易是重要的市场化减排工具“碳市场向重点排放企业和全社会发出了明确的碳价信号,直接促进利益相关方的低碳选择,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政策工具。对于企业而言,碳市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减排的

16、动力。企业要充分利用碳市场所提供的低碳发展机遇,需要提升自身对碳市场的认识和技术能力,而这需要企业的最高决策者、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体制机制。”段茂盛,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主任EU-ETS覆盖30个国家和地区,14个行业,超过10000 个大型能源的设施(主要包括发电站和工厂)以及航空公司的碳排放11,涵盖欧盟约40%的温室气体排放(图3),显著高于全球16%12的整体覆盖水平。9碳资产白皮书欧盟制定了20%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目标年为2020年基准年为1990年,截止2019年已经减排24%(图2),欧盟气候行动发展报告11显示,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EU-E

17、TS)对减排贡献突出,其涵盖部门中下降幅度最大为25%,非EU-ETS覆盖部门排放基本不变。1.42020年EU-ETS的碳交易额达到2013亿欧元,占全球碳市场份额的88%13(见图4)。目前 EU-ETS 的碳价有效性、碳价稳定性、碳价权威性均较为成熟完善。衍生产品主要有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和碳互换,极大地提高了欧盟碳市场的流动性。1990200520192020e4.914.653.75-24%3.38*内环:交易量外环:交易金额欧盟,2013亿欧元其他,18亿欧元北美,260亿欧元60%11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12ICAP Status Report

18、 2021,ICAP13Carbon Market Year in Review 2020,Refinitiv图图2 欧盟欧盟-27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GtCO2e)11图图3 EU-ETS 涵盖约涵盖约40%的欧盟温室气体排放的欧盟温室气体排放12图图4 全球碳市场交易规模全球碳市场交易规模1388.0%78.0%EU-ETS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EU-ETS未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欧盟碳交易市场:目前发展最成熟的碳交易市场40%60%10碳资产白皮书1.5a中国强制碳交易市场试点已有十余年。2011年国家发改委宣布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两省五市设立碳交易试点,20

19、13-2014年7省市试点相继启动,2016年福建碳市场启动。2021年7月16日,中国正式开启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首批纳入2000多家发电企业,覆盖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之后将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将逐步纳入。在碳市场规模上,8省市的试点市场交易并不活跃。根据统计,8省市的碳交易试点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发放配额约14亿吨12。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14,截至2021年6月,试点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仅4.8亿吨,年均成交量不到7000万吨,低于配额发放量的6%。碳交易价格上,各试点市场分割,

20、价格相差较大,最低不到10元/吨,最高可达70-80元/吨。截至2021年6月,各省市平均成交价格约为23.75元/吨,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为40元/吨14。未来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范围后,预计年覆盖碳排放量将超过50亿吨15。到2025年交易价格在60-75元/吨16之间浮动,按照交易量占配额5%-10%,现货市场交易规模可达到150亿至375亿元。如果考虑期货和衍生品,交易金额将大幅提升,有望达到3000亿元。中国碳市场:强制市场平稳运行12ICAP Status Report 2021,ICAP14中国碳市场为国际合作增添动力,中国政府网15中国八大重点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一半,中国企业报1

21、6中国碳论坛,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普华永道分析11碳资产白皮书1.5b自愿碳交易市场主要服务企业购买用以抵消超过国家控制的排放量,或者满足有意识的企业兑现资源减排承诺。中国先后在九个省市成立环境交易所或排放权交易所(八省市以及仅开展自愿交易的四川省),并制定审核机构批准注册自愿减排项目(简称CCER项目)。据公开数据12,2020年中国试点市场的配额总量为14亿吨,若按照政策限定的自愿碳交易抵消比例不超过5%-10%,当年核发的配额量来看,理论可供抵消的自愿交易量应当在0.7亿-1.4亿之间。现阶段,CCER签发量仅0.5亿吨,不足实际核发配额量的4%(图5),自愿市场核证减排量预计拥

22、有巨大市场空间。中国已经核证减排量的自愿减排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板块,如风电、光伏发电、水电,以及农村户用沼气类(图6)。在国际市场,2019年新能源及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总交易量占自愿市场交易量的80%(附录1),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森林和土地利用的平均价格是新能源的三倍多17,市场对于林业、土地,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项目(NBS)的需求旺盛,中国自愿减排项目可以在这些领域探索并提供解决方案。图图5 2020年自愿碳交易市场实际减排总量年自愿碳交易市场实际减排总量(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政府限定占比5%可开发空间5283政府限定占比-10%140,000核证减排量7,0002020

23、年配额总量14,000100%图图6 中国自愿碳减排项目已获备案的碳减排量中国自愿碳减排项目已获备案的碳减排量(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吨二氧化碳当量)25.3%11.9%光伏发电27423.5%农村户用沼气风电5.2%水电34.1%其他1,2466291,3421,803中国碳市场:自愿市场空间广阔12ICAP Status Report 2021,ICAP17Ecosystem Marketplace来源:普华永道分析来源:普华永道分析碳资产的碳资产的三要素模型三要素模型二13碳资产白皮书2.1不同利益相关方对碳资产有不同的解读和定义,如政府18定义,碳资产是指碳排放单位所有在低碳领域可能适

24、用于储存、流通或财富转化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国际机构认为,碳资产所涵盖的范围应当包括任何能在碳交易市场中转化为价值或利益的有形或无形财产19。围绕估值和建模的学者指出,碳资产可归为配额碳排放权,自愿碳减排量以及其他衍生品20。以碳排放权为出发点进行扩展外延,碳资产的衍生品可进一步细化包括碳期权、碳期货、碳保理、碳债券等21。本报告中,将碳资产界定为以碳排放权益为核心以碳排放权益为核心的所有资产的所有资产,既包括在强制碳交易既包括在强制碳交易、自愿碳交易自愿碳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温室气体排机制下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碳配额放的碳配额、碳信用及其衍生品碳信用及其衍生

25、品,也包括通过节也包括通过节能减排能减排、固碳增汇等各类活动减少的碳排放量固碳增汇等各类活动减少的碳排放量,及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碳资产的价值及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碳资产的价值。进而,碳资产价值影响因素可主要归为三大方面,构建碳资产三要素模型(图7)。图图7 碳资产三要素模型碳资产三要素模型碳资产碳资产碳资产模型构建18碳排放管理体系实施指南(DB11/T 1559-2018),北京政府网19 Carbon as an Emerging Asset Class,CFA Institute20 基于影子价格模型的碳资产评估,王豫,东北林业大学21 碳资产价值评估研究,宋国乾,云南财经大学

26、数据数据:高质量的碳排放数据是基础,MRV体系注是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本要素交易交易:完善交易规则 提 升 碳 资 产 价值,激发市场活力技术技术:大力发展减排潜力高的低碳技术,开发标准决定碳资产估值数据技术交易注MRV是Monitoring(监测)、Reporting(报告)、Verification(核查)的缩写。来源:普华永道分析数据:数据:高质量的碳排放数据是基础,MRV体系是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本要素14碳资产白皮书2.1a碳 量 永 恒 的 理 论碳 量 永 恒 的 理 论“onetoneofCO2equals one tone”,碳排放核算是一切有碳排放核算是一切有关碳减排策略的基础

27、关碳减排策略的基础。通过收集历史碳排放数据,确定基准值,结合未来发展计划(例如产量、投资)能够预测未来碳排放路径,并开展成本收益分析。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碳交易行为、所持有的碳资产价值,甚至关乎企业价值。碳交易机制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建立建立MRV体系体系,强调依据强调依据“可测量可测量、可报告可报告、可核查可核查”的原则和的原则和技术体系进行管理技术体系进行管理、报送和核验报送和核验,保证碳配额发保证碳配额发放与清缴的合理有效放与清缴的合理有效。监测是指企业按照统一的方法监测与核算自身的碳排放量,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技术工艺及设备水平,能源消耗计量方式和统计口径;报告不仅支撑碳市

28、场配额分配与履约,其精细程度的提升也有利于企业挖掘减排潜力;第三方独立机构的专业核查则确保了实际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展开,生态环境部等主管部门也将构建“国家-省级-市级”三级监管体系22,持续加强对于碳数据质量管理的保障。基于精确的碳排放数据,企业能够先行识别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碳排放环节、评估和分析减排潜力,也能够预判碳市场履约和碳资产交易需求,从而更好地部署减排目标、提高碳资产管理质量,为企业低碳转型决策提供依据。22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技术:技术:大力发展减排潜力高的低碳技术,开发标准决定碳资产估值15碳资产白皮书2.1b中国3060目标意

29、味着在未来的40年间采取快速且坚定的转型措施,这也意味着规定的减排量要通过低碳技术和生产工艺的进步和普及来完成23。当减排需求增大时当减排需求增大时,技术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技术成本不变的前提下,代代表边际减排成本的碳价则预期升高表边际减排成本的碳价则预期升高,气候资本即气候资本即投入有更高减排潜力的技术投入有更高减排潜力的技术。无论是国家、区域还是企业,碳中和实现路径都可以归为减排控制和排放移除两个视角。其中,减排控制涉及减少、替代两类技术,即通过高能效循环利用等减少碳排放,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绿氢等零碳能源。排放移除包含工业上的物理捕集和自然方式的固碳增汇两类技术。在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上

30、,中国投入较早并已取得显著成就,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项目减排量也已成为自愿碳市场主要类型。目前,排放移除技术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需要市场化机制提升此类碳资产价值,包括将此类技术纳入碳资产开发标准。工业手段:工业手段:据研究24,2060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对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需求为:至2030年0.2亿4.08亿吨/年、至2050年6亿14.5亿吨/年、至2060年10亿18.2亿吨/年。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投运或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总捕集能力300万吨/年。未来CCUS技术用于碳中和还要依赖于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本的不断下降,包括将CCUS纳入碳市场,通过碳资产收益弥补当前成本较

31、高的痛点。自然手段:自然手段:国际组织报告分析表明25,到2030年,全球NBS减碳潜力高达238亿吨/年,其中约一半(113亿吨/年)的成本低于100美元/吨,且具有良好的吸碳固汇效果,但此类项目的尚未完全被现有碳市场机制所覆盖。目前林业碳汇项目签发率低,海洋和湿地碳汇方法学有待开发和完善。因此,需要支持NBS项目方法学的开发应用,通过完善开发标准提升自然碳汇的估值,激励气候资本投入该领域。23 China 2050:A fully developed rich zero-carbon economy,落基山研究所24 光大证券,CCUS行业跟踪报告:碳中和背景下CCUS赛道优势显著,我国已

32、具备大规模CCUS工程能力25解锁自然的力量|减缓气候变化,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交易:交易:完善交易规则提升碳资产价值,激发市场活力16碳资产白皮书2.1c 有效的碳交易市场将释放统一的价格信号,一方面激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从而达到优化企业碳排放资源配置、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目的。碳资碳资产的价格随着市场供需的变化而变化产的价格随着市场供需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同时,也受到政策预期稳定性也受到政策预期稳定性、政策干预措施政策干预措施、市场市场交易制度交易制度、交易产品丰富性及企业内部决策机交易产品丰富性及企业内部决策机制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制等不同因素的影响26。政

33、策是影响碳市场供需的重要因素。一级碳市场决定着碳资产的供给。在强制碳市场,碳配额由政府发放,其纳入门槛设置(纳入行业与控排企业的多少)、总量设定(配额发放的宽或严)、配额分配方式(免费或拍卖)、配额有效期(是否允许结转)等都直接决定了市场的供给以及初始成本。如欧盟EU-ETS的前两个阶段,由于不合理的配额发放设计导致配额大量盈余,市场碳价格始终在低位。此外,价格控制(如设置价格下限、采取市场稳定储备机制稳定价格)也将直接影响市场价格。在自愿碳市场,减排量签发的数量、速度以及类型直接影响供给。过去一年中国碳市场CCER价格持续上升就与CCER暂缓密不可分。经济是影响碳市场供需的另一大因素。经济形

34、势上升时,工业、电力等高排放领域生产需求上升,必然导致碳排放增加、碳价上涨。反之,如 欧 盟 在 EU-ETS 第 二 阶 段(2008-2012)出现的欧债爆发碳价暴跌近零,以及2020年碳价受疫情影响暴跌,都与经济疲软、碳资产需求减弱密切相关。市场交易制度上,抵消机制作为强制碳市场的灵活履约机制,其比例设置的高低影响市场供需进而影响碳价。市场主体尤其是投资者的准入规则及管理方式也将影响碳市场流动性,市场开放程度越高、交易产品尤其是衍生品(如远期、期货)越多元,碳市场就越活跃。交易机构竞价方式(单向或集合)、日涨跌幅设置等具体交易制度也将影响价格波动。此外,企业内部决策也影响市场活跃度。中国

35、碳市场试点时期很多区域碳交易不活跃、集中在履约期附近就与诸多控排企业没有将碳资产视为可以主动管理的资产密切相关。262021国内碳价格形成机制研究报告,EDF511309530549068110200300403520“碳中和”加速企业“净零碳”,凸显碳资产稀缺性17碳资产白皮书2.22018年以来,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或愿景,其中大部分计划在2050年实现27。随着国家和地区碳中和承诺的推进,领先企业也积极参与碳中和以及净零行动中。近两年,加入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和承诺净零的公司飞速上涨(图8)28。根据统计,加入联合国“奔向零碳(Race to Zero)”倡

36、议、做出净零碳承 诺 的 公 司 到 2030 年 碳 减 排 目 标 量 达 到825MtCO2e,到 2050 年 碳 减 排 承 诺 达 到4064MtCO2e,企业净零碳承诺贡献减排量累计可达5Gt29。企业在选定减碳目标实践路径后,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减少碳排放。对于正常运营过程中实在无法避免的碳排放,只能通过移除或抵消手段解决,即借助物理捕集或生物固碳手段移除碳量,或购买自愿减排量进行抵消。自愿减排市场所分析(详见附录1-4),“净零碳”驱动下,未来10至30年内,全球自愿减排交易需求量有望大幅增长,到2050年最多可增加到100倍,达到每年 7-13Gt。但是,预测未来自然气候解决

37、方案(NCS)和碳减排项目能提供的碳抵消量却相对有限,且考虑到大部分基于自然气候解决方案项目所处地区碳市场体系不成熟,科技相关碳清除类项目的成本高昂等因素,其中可能只有不到一半的减排量能够最终进入碳供应市场,碳市场可能面临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图图8 参与参与SBTi的公司逐年增多,近两年来势头高涨的公司逐年增多,近两年来势头高涨27Net Zero Tracker,Energy and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28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Annual Progress Report 2020,SBTi29 2020 brea

38、kthrough year for climate action,Race to Zero来源:普华永道分析201520202016201720182019累计承诺净零的公司数量累计认证目标的公司数量随着“脱碳”进程加速,减排量需求增加,碳资产规模增加18碳资产白皮书2.3随着“脱碳”进程的加速,相关行业、产业以及企业主体对碳减排的需求增加,既有的减排技术无法满足需求,只能通过更低碳的技术、更先进的生产工艺来实现。如图9所示,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减排技术(参见附录6减排技术阶段分析),横轴代表其各自的减排量R,纵轴代表其各自的边际减排成本。当社会的减排需求从R1扩展至R2,对应的碳

39、价格也从P1上升至P2,使得高成本的减排技术获得支持,整个经济层面的碳资产规模从面积1扩展到面积2。碳资产由面积1到面积2的过程尚面临诸多挑战,尤其体现在碳资产的三大影响要素上,即数据、技术和交易。图图9 碳减排技术边际减排成本示意图碳减排技术边际减排成本示意图ABCDE碳价减排量R1R2P1P221来源:普华永道分析碳资产管理碳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的现状问题和破局之道和破局之道三20碳资产白皮书3.1现状问题现状问题30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19年),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化工大学31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19年度碳排放报告及核查报告抽样检查和重点检查结果的通知,深

40、圳政府在线32在公司内部,哪个部门(或处室)应当参与到MRV相关工作中,中国碳论坛数据:数据:应当加强管理高质量碳数据,保障减排量可测量可核查披露数量少披露数量少:2019年中国沪深股市3939家上市公司中,超过7成企业未发布环境信息披露相关报告30。现阶段企业距离准确统计碳数据的愿景还相距甚远。企业指引缺企业指引缺:碳排放计算指引往往从行业角度出发,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包括24 个行业指南,但缺乏落到企业具体执行层面的指引。这将导致问题,如,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在 2019 年的企业抽样碳排放报告核查中,发现报告中出现了排放源识别不清、数据处理有误等问题31。盘点人才无盘点人才无:

41、鲜有企业能够结合企业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在设施层面配置专业人才支持 MRV 流程来保证数据可靠性32。碳排放数据盘点能力欠缺碳排放数据盘点能力欠缺碳数据管理与日常业务融合低碳数据管理与日常业务融合低碳排放数据核查基础薄弱碳排放数据核查基础薄弱融合程度低:融合程度低:碳排放活动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根据范围1-3碳排放的来源差异,涉及碳排放的生产经营活动数据往往归于企业不同部门进行管理,如:电费、外购能源电力使用情况往往交由财务、物业、采购等多个部门,纸张笔墨等办公用品则交由采购、秘书等部门。这大大增加了碳信息归整和统计的难度。协作机制缺:协作机制缺:一旦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汇总报送机制,应

42、当确定每个数据的统一口径和报送频次,如:电费统一转换成用电量,每月报送一次等。核查比例低:核查比例低:根据 CDP 2020 年中国供应链报告,60%供应商提供直接运营活动碳排放数据,但仅 9%会披露经过第三方独立核证的碳排放数据33。碳数据可信度低会影响企业的排放目标制定。核查范围小:核查范围小:不到 37%的企业披露的碳排放数据中会涵盖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范围 3)的数据34。时间序列短:时间序列短:企业缺乏长时间序列的碳数据管理意识。根据 CDP 官网,从 2018到 2020 年全球范围内进行碳披露的企业新增了 2601 家,占所有披露企业的近30%35。这些企业大多相对缺少长期碳数据

43、管理意识与经验。332020年中国供应链报告,CDP34Global Supply Chain Report 2020,CDP35Companies scores:The A List 2020,CDP21碳资产白皮书3.1破局之道破局之道数据:数据:应当加强管理高质量碳数据,保障减排量可测量可核查 实践案例实践案例自2015年巴黎协定签订后,华为便坚持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型系统减少自身产品的碳足迹,并努力联合上下游进行节能减排,形成绿色供应链。从华为自身来看,以 2012 年为基准线,华为 2020 年单位销售收入碳排放量下降 33.2%并达到 2.56 吨/百万人民币,超额完成 2016 年制

44、定的 30%目标36。华为积极尝试利用云平台和基础设施推动行业低碳发展。华为与普华永道共同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智慧零碳园区解决方案。结合自主开发的“沃土数字平台”中人工智能、统计分析、融合通信等技术,华为和普华永道致力于结合大数据推行数据科技在园区业务场景的具体应用,包括设施管理、资产管理、能效管理、环境空间及高效办公等。该智慧零碳园区低碳解决方案能够实现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结果闭环三方面进行把控,在保障业务正常进行的情况下节能减排、高效用能并同时降低运作成本。华为推行智慧零碳园区解决方案华为推行智慧零碳园区解决方案36华为202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外部监管机构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构建完整、统一

45、的MRV技术指南和标准体系,逐步在企业内部实施细化到设施、工序乃至产品层级的数据监测体系,提高核查指南的可操作性及核查工具的标准化。-强化MRV培训、指导和管理,对包括重点企业工作人员在内的相关节点人员开展多元化能力建设;加强平台建设、提升运行效率。-进一步规范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加强约束。企业内部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数字化碳管理系统可以将碳排放指标分解成小块的组成部分,以便于后续数据整理及分析。这不仅能够优化后续的碳配额管理,还能够让企业拥有自身完整的碳资产信息,便于结合碳资产管理开展业务策略的制定。22碳资产白皮书3.2现状问题现状问题技术:技术:发展高成本低碳技术,扩大全社会整体减排量3

46、7氢能行业研究:到2030年可再生绿氢或将实现与灰氢平价,国联证券38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庄贵阳39 US tax credit encourages investment in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White&Case40U.S.Department of Energy Announces$131 Million for CCUS Technologies,美国能源部41CCUS发展现状及趋势,碳排放交易网42The State of Climate Tech 2020,普华永道43Elon Musk is donating a$100 m

47、illion prize for carbon capture technology,CNBC技术成本高技术成本高:如绿氢在助力交通、工业、建筑领域深度脱碳上将发挥重要价值。但目前不考虑CCUS成本时,国内煤气化制氢成本普遍低于每公斤10元、天然气制氢成本约每公斤10-20元,而光伏和风电制氢平均成本在每公斤25-30元,因此成本成为发展绿氢首要解决的问题37。配套体系不完善配套体系不完善:尤其是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其技术本身已经进入成熟期,但产业化应用仍然面临诸如调峰、远距离输送、储能等技术问题,以及电网体制机制问题等38,亟需系统性的技术创新和配套协调。深度脱碳技术成本高或配套体系

48、尚不成熟深度脱碳技术成本高或配套体系尚不成熟政府引导缺失:政府引导缺失:美国政府修正1986年国内税收法典的45Q部分39降低了CCUS科研税收,并在近几年对其进行了数十亿美元的 投 资40。相 比 之 下,中 国 当 前 对于 CCUS 技术的投资全部由政府驱动且规模仅有十亿美元左右41,二者相差甚远。企业魄力不足:企业魄力不足:截至2019年,高成本碳移除技术仅占所有风险投资的约12%42。多数企业缺失动力优先布局高成本的减排方案,仅有少数企业重视低碳技术研发,如:埃隆马斯克从国际能源组织(IEA)和美国能源部对碳固汇科技的鼓励中看到其发展前景,并在2021年宣布以奖金形式投资十亿美元到

49、CCUS 科技研发中43。投资高成本低碳技术的引导与魄力不足投资高成本低碳技术的引导与魄力不足方法学发展滞后:方法学发展滞后: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备案CCER方法学200种,但大部分由CDM机制翻译而来,适用范围不大,不少存在有方法学但无签发项目的情形,部分方法学需要更新基准线才能适应最新政策和技术发展现状。缺乏移除固碳相关标准:缺乏移除固碳相关标准:随着脱碳的深入推进,包括造林和再造林、土壤固碳、蓝碳、生物质能和碳捕集和封存(BECCS)等的需求有望加强,对应的碳资产标准也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缺乏针对最新和深度减排技术的标准缺乏针对最新和深度减排技术的标准23碳资产白皮书 政府引导和推动高

50、成本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给予多种形式的激励-对于技术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对国家和区域低碳发展影响重大的减排技术,政府可直接主导研发、加强投资或给予激励,如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定向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示范工程,对效果明显的给予后补助奖励等。-为发挥企业活力,增加绿色低碳科技供给,也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如吸引行业龙头企业成立联合基金开展低碳技术研究。-此外,还可以通过发挥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提供引导和支持,如央行通过优惠利率融资、绿色专项再贷款、差异化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等政策工具,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碳减排技术和碳减排项目的发展44。企业选择符合自身业务战略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