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近十年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安徽省阜阳市育新小学 张军摘 要:“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写字对于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和全面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自2004年以来,识字写字教学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类型更加多样,其中对于识字写字的教材和教学的研究最为突出,但是也有一些领域和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宽、加深。关键词:识字写字;研究综述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由此可见,识字写字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许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于识字写字教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丰富了对识字写字教
2、学的认识,拓展了研究领域和思路方法,促进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实践。本文仅以中国大陆地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文献为对象,不涉及特殊儿童教育、少数民族汉语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一、 关于识字写字教材的研究综述研究识字写字教材的相关文献主要包括对教材用字和教材文本的研究两个方面,这其中又侧重于文本的研究。对于教材文本的研究,集中于我国传统蒙学教材的研究和古今中外汉语识字教材的比较研究。(一)关于识字写字教材用字的相关研究研究识字写字教材用字情况的相关文献数量不多,主要集中于字量确定、字种选择、字序编排、用字分布这几个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教材用字的科学性、合理性的研究不足,其观点
3、和看法也不尽相同,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孙聪在小学低段识字教材中生字教学用字分布的合理性研究中,通过对小学低段学生静态识字与动态识字的实际情况的调查,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调查结果和人教版低段教材生字教学用字进行对比,分别剖析了字量、字种、字序这三个影响生字教学用字分布合理性的因素,指出现行的人教版低段识字教材的生字分布在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进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文字学等理论,从宏观理论和微观操作两个层面揭示了产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由此提出要根据“最近发展区”、“汉字效用递减”等理论和儿童认知特点来合理分布字量、字种、字序及编写教材。王露莹在汉字简化与汉字
4、教学研究中,通过研究我国古代汉字教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建国后汉字教学改革的历程,主张“简化字更适合当代汉字教学”,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遵循“识简写简,多识少写”的策略。(二)关于识字写字教材文本的相关研究我国学者研究识字写字教材文本的文献涉及范围广,著作数量多。他们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教材文本的历史演变进程和阶段特征;以不同标准对我国传统识字教材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其内容、功能、特点、作用等;以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教材文本为研究对象,审视剖析其内容形式、发展传承、存在价值及借鉴意义;以纵向或横向为维度,比较分析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汉语识字教材,发现其优劣短长,以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关
5、于识字教材发展历程的研究蒙学读物的编写,上起周秦下迄民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漫长而又辉煌的发展史为前人的研究积累了许多经验。我国学者大多数都以时间为线索,对于蒙学教材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其观点相当接近或一致,大致可分为上古、中古、近代三个阶段,只是在具体历史时期的起迄点上略有出入。张静在从古代蒙学教材的演变看当代启蒙教育一文中把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周秦至汉唐的综合性教材发展阶段,宋至清中叶的分类专写教材发展阶段,及清中叶至民国初年的改革创编阶段。陈良松在当代教学理论视野下的古代蒙学读物研究一文中,把我国古代蒙学读物的流变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6、的由识字到读物阶段,隋唐五代时期的由综合到专门阶段,明清时期形成完备体系阶段。李维石在我国古代蒙学、启蒙读物变革及传统阅读方法辑要(上)一文中,把我国古代的蒙养教材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唐、五代之前以字书为主的阶段,宋朝至清朝中叶专门化发展阶段,清朝中叶至近代以前运用旧形式介绍新科学的阶段。2、关于识字教材类型的研究蒙学教材主要依据教材内容或教材的教育功能为标准进行分类,但由于蒙学教材多是综合教材,即使是以识字为主的教材也包含伦理道德、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在内,若按照其内容或功能化划分会出现重叠或交叉,因此对其分类不能绝对化。陈良松在当代教学理论视野下的古代蒙学读物研究一
7、文中,把唐宋以来的蒙学读本按照其教育功能大致划分为六类,即以识字教育为主的蒙学读物,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的蒙书,介绍掌故和历史知识的读物,为训练阅读、作文打基础的读物,诗集类,工具书类。李良品在试论古代蒙学教材的类型、特点及教育功能一文中,根据内容侧重点的不同把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分为六大类别,即综合类、伦理道德类、历史知识类、诗歌类、名物常识类和工具书类。李维石在我国古代蒙学、启蒙读物变革及传统阅读方法辑要(上)一文中,依照内容把我国古代的蒙养教材分为五类,即综合各种常识的识字课本,诗文教学的课本,历史知识教材,博物常识教材,封建伦理道德教育教材。谈儒强在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方法的现代意蕴一文中提出,
8、影响较大的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道德伦理教育,二是人情世故,三是知识教育。3、关于古代识字写字教材的研究古代识字写字教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蒙学读物,从早期的发轫之作史籀篇、急就篇、仓颉篇到后来流传广泛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可谓汗牛充栋、灿若星河。专家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蒙学教材的内容、功能、特点、演变、价值等的审视与剖析以及它们对当代识字写字教材编写、使用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戴元枝在古代识字教材的创新之作古歙县胡氏两心一得一文中,介绍了两心一得这本清代徽州地区的蒙学教材的成书过程及流传情况,揭示了本书以汉字特点、儿童心理和生活实用等为基础的编写原则
9、,分析了此书在选字方面注重口语化、常用性,在识字方式上运用情境化、归类式的特点,指出其对当前小学识字教材编写和识字教学实施的借鉴意义。顾月琴在日常生活变迁中的教育明清时期杂字研究中,回顾了杂字从起源到发展、繁荣、传承的历史演变进程 ,分析了杂字在明清时期盛行于民间的社会、经济、价值观念、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原因。指出明清时期杂字具有杂字编者的无名性与集体性,体例的多元性与灵活性,教育对象及内容的大众化,语言的通俗地方性,教法的灵活多样性,思想教化的多面性等等特点,并且比较分析了杂字与传统蒙学教材“三百千”在语言、内容、用字、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异同之处。文正东在传统蒙学教材对当今课程改革的启示一文中
10、,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分析了传统蒙学教材的特点,指出其内容上具有知识教育为主、伦理道德教育日趋增加,知识与技能逐步融入教材,讲述历史占主要地位等特点;形式上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深刻性,系统完整、逻辑性强、富于情感和想象,语言精练、富有表现力,音乐性强、易读易记等特点。揭示了传统蒙学教材在稳定性与发展性,体裁多样性,内容的综合性与趣味性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存在的目标偏失、内容片面、结构失衡等不足。进而在比较传统蒙学教材和新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基础课程的特点,如目标的全面性、内容的全息性、结构的去平衡性以及实施过程的人性化等。强调“诗歌形式”和“反刍法”对于今后课程改革特别是教材编写的启示作用。郭长
11、华在从“三百千”看古代蒙学识字教材的科学价值一文中,通过对我国传统蒙学识字教材“三百千”的分析研究,阐述了他们在内容选择、教材编写、传授知识、激发兴趣、习惯养成、人格塑造的方面的科学价值。颜海燕在汉代文字教育研究中,通过对汉代文字教育背景的研究,揭示了汉代的汉字字体、构造理论、文教政策和教育体制等因素对文字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影响。通过对汉代识字教材仓颉篇、急就篇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内容上具有“选字实用,集中识字”、“整齐押韵,便于诵读”、“文字编排,以类相从”、“内容广泛,层次分明”的特点;在方法上注重“集中识字”、“利用韵语,充分诵读”、“利用六书,记忆字形”、“归类识字,理解字义”。运用比
12、较研究,总结出汉代文字教育对于当代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育的启示:“文字教育应与文字本身的特点相结合”;“文字教育应与人格教育相结合”;“文字教育应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朱安立在古代识字写字教材的使用及启示一文中,通过分析我国古代识字写字教材的产生发展历史及相关的教育理论,揭示了我国古代识字写字教材中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在指出传统识字写字教学的贡献和不足的同时,阐明了传统识字写字教学对于现代识字写字教学的启示。4、关于识字写字教材的比较研究这类比较研究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纵向比较,将我国传统蒙学教材与现代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二是横向比较,在我国现行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之间,也可以在中外现代
13、汉语教材或者中外古代蒙学教材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以此发现彼此的优缺点与异同处,从而引进借鉴、取长补短。杨汉芹、郭华在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写字编排情况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一文中,对于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进行了字量、字种、字序、识字法、写字要求五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指出了两种版本教材之间的异同和长短之处:如在识字法方面,两者都编排了部首识字法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字种选择方面,两者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首先考虑编文,因文定字。在字量编排上,人教版的字量超出课标(2011版)的上限,而北师大版的字量则符合课标的标准;在写字要求上,人教版教材没有体现写字习惯、写字速
14、度等方面的要求,而北师大版教材则优于前者,提出“写字前揣摩字形”的习惯和“写对、写好、写快”的目标。刘晓蓉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材研究以三个版本为例一文中,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种识字教材为研究对象,从编写理念、框架结构和识字教学设计三个角度对上述三种识字教材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他们之间存在的共性与个性,进而为低年级识字教材中的字种字量选择,汉语拼音编排,识字方法和练习编排等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为低年级识字教材编写提出改进建议。谭建川在中日传统蒙学教材比较一文中,通过对中日两国传统蒙学教材的比较分析,指出由于日本本土的蒙学教材往来物不断引进和借鉴中国蒙学教材,二者在儒学文化、伦理道德培养、世
15、俗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又由于两国社会结构、民族传统的不同,二者在价值取向、引进西学等方面呈现差异性。邵怀领、陈黎明在中国当代识字教材:现状及建议一文中,通过对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三种识字教材与其他十种识字教学实验教材的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指出中国当代识字教材在识字量、汉字出现方式、单元编排等存在的较大差异,提出从“文从字”和汉字教育课程的角度编写教材,确定识字量的基点。桑哲在中日小学教材汉字教学内容编写之比较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与东京书籍版新国语为例一文中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6年级教材和东京书籍株式会社2004年版新编小学国语教材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教学
16、的指导要求、首现汉字的文中处理方式、首现汉字的文末处理方式、生字表的处理方式、汉字知识的相关文章编排、教材中汉字的数量及分布等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两者在汉字教学的理念、方法及具体程序上的异同,指出日本小学教材在汉字的字量、字序、认知教学、意义教学方面对于我国汉字教学的教材编写的借鉴意义。张静在人教社课标实验版教材低中段识字训练序列编排衔接性分析一文中,从生字学习、汉字知识与识字能力训练、写字训练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低段识字的序列性;从汉字音形义联结训练、词汇训练、写字训练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年段字词训练的序列性。作者研究发现,人教社课标实验版教材低中段识字训练总体序列编排基本合理,但具体细节上
17、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年段写字上的支架设置笼统、针对性不强,字词系统具体序列性不足等。二、 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综述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一直是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学者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既有理论思辨的价值,又有指导实践的意义。研究者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分析其长短得失;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剖析现象、分析问题,提供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揭示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真实状况和不足之处,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如何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和电脑、多媒体等技术运用于识字写字教学实施的过程等等。(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方法的研究汉字是构成汉语体系的基础材料,汉字的识写教学是语
18、文教育教学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汉字的教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进入新世纪以来,汉字识字写字教学方法更是推陈出新、层出不穷。其中颇有影响的有: 词串识字、情境识字、成语识字、童话识字等。这些方法可能不够成熟和完善,但是它们都能够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接受、促进学生发展成长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1.词串识字张庆在“一专多能”词串识字一文中分析了“词串识字”所具有的整体性、形象性、可读性三大特点,指出其功能在于“一专多能”,“一专”是指识字写字,它居于第一位;“多能”是指认识事物的功能、审美的功能、增加儿童文化底蕴的功能,还能为发展儿童的
19、阅读能力做好铺垫。朱家珑、张庆在词串识字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词串识字模式是对传统的韵语识字的继承和创新,与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族文识字、分散识字相比较,具有整体性、形象性、可读性的优点,具有识字写字、提高品德修养、认识事物、审美、发展儿童想象力和整合力、潜在的阅读训练等多种功能。2.情境识字赵蒙成在情境识字教学法刍议一文中提出掌握字义是识字的重点,而字义又受到其具体使用环境的制约。语境在识字教学中具有制约汉字意义、规定汉字用法、影响字形掌握的作用,识字教学要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要创造出具有生活化、应用性、互动性、趣味性、规范性等特点的语境。 3.成语识字莫彭龄在识字方法的大胆创新和成功实践评陈凯
20、“中国成语识字”一文中指出“中国成语识字”具有教材的成语性,教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这些显著特点与创新之处,其基本的教学结构分为五个部分,即趣味导入、感知韵味,创设情境、感知故事,图文对照、感知故事,演练结合、趣味识字,布置作业、巩固识字。4.童话识字童革在童话引读,立体识字,综合发展小学低年级童话识字教学研究一文中基于母语习得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及儿童心理学等理论,针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语言能力发展滞后的问题,提出“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演故事玩故事汉字”的“六环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训练式教学,构建以言语活动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并建立与之相应的
21、课程评价标准。(二)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调查研究这类调查研究以识字写字教学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地区、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访谈、测试量表等展开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采用SPSS等工具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剖析现状、发现问题、寻求对策。胡田在小学低年级汉字笔顺书写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一文中以从青海省西宁市两所小学的一二年级中随机抽取2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对他们的汉字笔顺书写现状展开调查,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发现:从性别上看,小学低年级男女生的具体笔顺总分的差异并不显著(sig值为0. 186,大于0. 05,表示差异不显著),但是女生笔顺总分离散程度比男
22、生大;从年级上看,一二年级学生之间的具体笔顺总分差异很显著(sig值为0. 007,小于0. 05,表示差异显著),即二年级学生的具体笔顺总分明显要高于一年级学生的总分,但是二年级学生笔顺总分离散程度比一年级的要大。杨小玲、余振坤在小学写字教育现状及其反思基于省级示范校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写字教育的研究一文中以芗城实验小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在保持良好写字距离方面的比例较低,男女生分别只有20.3%和23.0%;在经常保持正确握笔姿势方面,男女生各占51.2%;在写字习惯方面,大多数的学生(83.3%的男生和76.7%的女生)没有写字后检查的习惯;在作业书写满意度方面,绝
23、大多数的学生(男生95.4%、女生97.9%)对自己的作业书写感到满意,但这与家长对此的满意度(91.7%)有较大出入;在写字兴趣方面,因为“自己喜欢”而写字的女生(59.9%)高于男生(39.5%);在写字技巧来源方面,39.6%的女生和43.3%的男生认为是从教师的指导中获得的。丁道勇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汉字重复与识字效果关系的研究一文中以宁波市海曙小学一年级四个班共计188名学生作为测试对象,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要求会认的400个汉字作为测试内容,采用SPSS12.0作为统计分析工具,从汉字在教材中的重复方式和充分出现节数两个维度,考察分析汉字的重复与识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24、:汉字在教材里面的四种重复方式中,“前后都有重复”和“仅后面有重复”的平均误识人数(分别为21.3和24.5)明显低于“仅前面有重复”(49.7)和“前后都没有重复”(49.2)。从皮尔逊相关、双尾T检验、和有效观测数量三个角度考察重复节数与识字效果时,提出要求的“节后重复节数”与四个班的误识人数之间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0.344),而“节前重复节数”与误识人数之间的相关性则很弱(0.075),没有达到显著水平(0.01);节后重复由0节增加到2节,可以使识字效果得到极其显著的改善;节后重复由2节增加到6节,可以进一步提升识字效果。何玉婷在小学语文识字量调查研究以南宁市Y小学为例一文中以王孝玲
25、、陶保平等编制的小学生识字量测试题库和评价量表作为调查测试工具,以SPSS 17.0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对南宁市Y小学一至五年级共计265名学生进行识字量的测试,并采用问卷调查搜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一至五年级测试学生的平均识字量分别为756、1403、2106、2607、2850,基本达到甚至超过国家课程标准的识字量要求;测试班级的学生平均识字量与上海市20世纪90年代的小学生识字量常模相比,两者十分接近;各个年级之间的识字量差异较大,年级间增幅较为明显;识字量受性别差异的影响不大,而在三年级的影响较为显著;识字量与语文成绩的相关
26、程度较高;识字量排名靠前的,其语文成绩一般都好,识字量靠后的,其语文成绩一般较差,但识字量前后10名学生的语文成绩距离在缩小。(三)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阐述、分析识字写字教学的整体现状或某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指出其存在的实际问题与缺失,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卢谦在识字教学科学性的现状与实践思考一文中分析了当前小学识字教学“五轻五重”的现状,即重数量轻质量,重字形轻字义,重文字轻文化,重形式轻内涵,重识记轻书写。指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教师缺乏汉字知识,对儿童认知特点了解不深,对不同识字方法的整合运用不够等。进而提出制订科学的识字量和字序,
27、教师掌握相关的汉字学知识,融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儿童识字的认知规律,遵循识字教学自身规律等五条对策。易爱香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一文中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经验,指出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就汉字的构成来说,就比较重直观性而忽视其艺术性,重字音的拼读而忽视其音韵美,重字义的理解而忽视汉字的情感内涵等;在识字写字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重识字教学轻写字教学,存在忽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文化品位等方面的教育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开展各种活动,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新课标为导向,促进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均衡发展;构建识字写字的评价
28、体系,优化识字写字教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识字写字教学等对策。孙晓军在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剖析了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师对教材研读不够、挖掘不深,识字教学不科学,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关注学情不够等问题及具体表现,提出了识字方法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媒体手段,识字教学富于情趣等应对的策略和具体操作方法。王晶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识字回生”的研究一文中以小学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阐述了“识字回生”的四种类型,即不识、不会写、写错字、写别字及其具体表现。作者又从五个方面,即教师教学方式、汉字自身、学生的认知与学习习惯、教材、家庭与社会,分析了产生“识字回生”
29、现象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小学生“识字回生”率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教师在教生字时要穿插音、形、义的融合教学,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对学过的生字进行音、形、义的综合训练,要改变识字教学的方式,增加其趣味性,帮助学生采用识字卡片、多媒体等,调整教材中的识字量与重现率等等。苗彦贞在从小学生错别字看识字教学之应对策略一文中提出了五种常见的小学生错别字类型,如添加或丢失汉字笔画部件、混淆汉字形似笔画部件、改变汉字部件组合方式、别字泛滥等;分析了存在于小学生错别字背后的根源,如汉字本身结构复杂,难写难认,小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社会生活中不规范用字的影响,教师对识字教学价值取等。提出思想高度重视、保
30、证教学时间,科学运用汉字的构字特点,合理体现识字过程的阶段性,合理设计作业练习、巩固识字等策略。(四)关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运用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我国学者和研究人员主张将教育学、心理学、文字学等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网络等运用于识字写字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加强其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从而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王海霞在语言游戏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用研究以山西省灵石县中小学为例一文中提出将语言游戏理论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渗透性实践策略及其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如引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
31、、识字教学相结合;低年级学生要多认少写,要借助工具书和汉语拼音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数量;按照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让学生逐渐用铅笔、钢笔和毛笔练习写字;识字写字要有量的要求,要按照课标的要求进行,不能太少,也不能过多;课堂教学既要设计识字活动,也要设计写字活动等。史瑜琳在运用心理学理论 活化汉字教学一文中从教学内容必须与儿童的心理特征相适应的角度,提出将教学设计从“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采取利用组块教学,提高识字效益;提供记忆线索,加强感性认识;利用加工线索,辨析形近字等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识字的正确性。 崔康柱、罗维亮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汉字动漫化的方法论
32、思考一文中运用历史还原的方法审视当前的汉字教学,指出了识字环节的缺失之处,提出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运用动漫手段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还原汉字创造的过程,让儿童在模拟创造汉字的游戏中认识汉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李爽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的研究一文中通过对银川市四个学校的低年级学生进行测试和教师进行访谈及对相关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指出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着诸如识字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传统化,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薄弱,学生识字兴趣逐渐降低,课堂识字效率低课后机械识记,识字回生现象严重等问题。剖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如教师自身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现代教
33、育技术意识淡薄,重识字,轻能力等,以及低年级学生识字任务重,传统的复习巩固方法机械而单一等原因。由此,作者提出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式的应用,转变教师观念、进行校内培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利用网络资源巩固识字等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策略。王云凤在成长记录袋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成长记录袋具有反思性、多元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在低年级建立识字写字成长记录袋,从字中找到学生的成长。并且提出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价内容,一是识字重“量”,二是写字重“质”。纵观近十年来国内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各类文献,我们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材和教学两个方面
34、。而教材方面侧重于文本的研究,教学方面则倾向于教学方法、问题与对策的研究。但是识字写字教学研究的一些领域和方面还需拓宽、加深,如关于识字写字科学性的研究,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网络与识字写字教学的深度整合,关于识字写字教学资源的挖掘运用,关于校本识字写字教材的编写等等。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始时期和奠基阶段,识字写字是儿童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语言、思维乃至终生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人生聪明识字始”,语文被称为“百科之母”,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说识字写字是语文教育和人生成长的第一块里程碑?参考文献:1颜海燕.汉代文字教育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2朱安立.古
35、代识字写字教材的使用及启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3王露莹.汉字简化与汉字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4张静.人教社课标实验版教材低中段识字训练序列编排衔接性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5孙聪.小学低段识字教材中生字教学用字分布的合理性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6).6杨汉芹,郭华.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写字编排情况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3(6).7戴元枝.古代识字教材的创新之作古歙县胡氏两心一得J.黄山学院学报,2012(8).8顾月琴.日常生
36、活变迁中的教育明清时期杂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5).9文正东.传统蒙学教材对当今课程改革的启示J.舟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1).10郭长华.从“三百千”看古代蒙学识字教材的科学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11).11张静.从古代蒙学教材的演变看当代启蒙教育J.现代语文,2007(11).12陈良松.当代教学理论视野下的古代蒙学读物研究D.延边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1(5).13李良品.试论古代蒙学教材的类型、特点及教育功能J.甘肃社会科学,2004(3).14李维石.我国古代蒙学、启蒙读物变革及传统阅读方法辑要(上)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
37、4).15刘晓蓉.小学低年级识字教材研究以三个版本为例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16谈儒强.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方法的现代意蕴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7邵怀领,陈黎明.中国当代识字教材:现状及建议J.教育导刊,2014(4).18谭建川.中日传统蒙学教材比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9张庆.“一专多能”词串识字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12).20朱家珑,张庆.词串识字模式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08(1).21桑哲.中日小学教材汉字教学内容编写之比较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与东京书籍版新国语为例J.课
38、程教材教法,2010(7).22赵蒙成.情境识字教学法刍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23莫彭龄.识字方法的大胆创新和成功实践评陈凯“中国成语识字”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24童革.童话引读,立体识字,综合发展小学低年级童话识字教学研究J.语文建设,2014(2).25胡田.小学低年级汉字笔顺书写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D.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26杨小玲,余振坤.小学写字教育现状及其反思基于省级示范校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写字教育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3(10).27丁道勇.小学一年级语文汉字重复与识字效果关系的研
39、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9).28何玉婷.小学语文识字量调查研究以南宁市Y小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29苗彦贞.从小学生错别字看识字教学之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9).30卢谦.识字教学科学性的现状与实践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31易爱香.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32王晶.小学生语文学习中“识字回生”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5).33孙晓军.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4).34王云凤.成长记录袋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0).35王海霞.语言游戏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用研究以山西省灵石县中小学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36崔康柱,罗维亮.信息技术条件下汉字动漫化的方法论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37史瑜琳.运用心理学理论 活化汉字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8李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的研究D.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