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095880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总收入GNI,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国家统计局定义: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NP是个收入概念 GDP是个生产概念3.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4。支出法(最终产品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C+I+G+X-MC:消费,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2、。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X:出口M:进口XM: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5.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6.国民收入(NI):按生产

3、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7。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8。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人均NI、尤其是DPI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切实的富裕程度9. 两部门经济假设:I=S 三部门经济假设:I=S+(TG) 四部门经济假设:I=S

4、+(T-G)+(MX+Kr)*T=政府净收入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S=居民私人储蓄 (TG)=政府储蓄 (MX+Kr)=外国对本国的储蓄10. 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11.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12. 消费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计算公式是CPI=现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数100%13.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指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

5、指数。(这些产品包括原材料和制成品)14.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5.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16. 均衡产出公式:y=c+i=E (大写字母:实际支出;小写字母:意愿消费和投资)*yAE, IU0, 增加 AE=总支出(需求) IU=存货17.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i=s(投资等于储蓄)18. 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19. 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

6、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c=c(y).20. 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MPC=c/y.21. 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c/y。22. 凯恩斯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23. 线性消费函数:c=+y,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边际消费倾向(MPC),y=收入引致的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24. 边际消费倾向

7、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25.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26. 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S=s(y)。27. 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倾向):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28. 线性储蓄函数:s=-+(1-)y29. 平均消费倾向(APS):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APS=s/y。30.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也就是每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MPS=s/ y3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1

8、、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2、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3、APC+APS=1,MPC+MPS=1。32. 社会消费函数: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1)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不均,消费函数向下移动。2)政府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社会中消费数量增加,社会消费曲线上移.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33. 相对收入假说:消费变动要比收入变动稳定得

9、多。(示范效应: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水家庭,即消费有模仿和攀比性.棘轮效应:家庭消费即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变化时,家庭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34. 生命周期假说:人在一生过程中,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的方式统筹安排一生的资源,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结论: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反之会增加。(遗产的存在,会使得储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人生安全风险增大,储蓄减少.)35. 永久收入:家庭在长期视界内各个年份所获收入的预期平均值。36. 永久

10、收入假说:人们一生的经历是随机的,从而收入具有波动性。家庭对稳定消费的偏好胜过对不稳定消费的偏好。家庭将试图通过金融资产市场维持完全稳定的消费路径,以使每一个时期的消费都等于永久收入。结论: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永久收入.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动用储蓄。37. K=1/1MPC=1/MPS38.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是y=+i/1,投资乘数是k=1/1-。39. 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y=+i+g+tr-t/1 t=定量税,tr=政府转移支付;在定量税情况下,三部门中各种乘数分别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税收乘数kt=

11、/1,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1-,平衡预算乘数kb=1。40. 在四部门经济中,对外贸易乘数是1/1-*m=m0+y, m0=自发性进口,=边际进口倾向,nx=净出口=x-m41. 投资:投资,是建设新企业、购买设备、厂房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以及存货的增加,其中主要指厂房和设备。投资就是资本的形成。42.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43. 投资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i=i(r)44. 线性投资函数:i=e-dr,e=自主投资,d=投资系数.45.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

12、重置成本.现值的计算公式:,r=贴现率.资本边际效率r的计算:,R=资本供给价格,R1Rn=不同年份的预期收益,J=残值。46. 资本边际效率MEC曲线:不同数量的资本供给,其不同的边际效率所形成的曲线。投资越多,资本的边际效率越低;即利率越低,投资越多。47. 投资边际效率MEI曲线:由于R上升而被缩小了的r的数值。投资增加,会导致资本供给价格增加,MEC会减少。在相同的预期收入下,MEIMEC。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能更精确地表示投资和利率间的关系。48. 托宾的“q说: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q1,投资需求大;q1,投资需求小。当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企

13、业的股票的市场价格总额。企业的重置资本:建造这个企业所需要的成本。49. IS曲线的斜率:在二部门经济中,,IS斜率:.*d是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是边际消费倾向.50. IS曲线的经济含义:(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2)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3)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变化.利率提高,总产出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总产出趋于增加。(4)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

14、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51. 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升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52. 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指企业和个人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取决于收入。(2)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为应付突发事件、意外支出而持有的货币。L1=L1(y)=ky,随收入变化而变化。(3)投机动机:为了抓住有利时机,买卖证券而持有的货币。是为了准备购买证券而持有的货币。L2=L2(r)=hr,随利率变化而变化(r为百分点)53. 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降低或者证券价格不

15、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将所有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54. 货币需求函数:实际货币总需求L = L1 + L2 = ky hr。名义货币量仅仅计算票面价值,必须用价格指数加以调整。价格指数P名义货币需求L(kyhr)P55. 狭义的货币供给(M1):流通中的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56. 广义的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57. 更广泛的货币供给(M3):M2+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58.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59. LM曲线:,L

16、M曲线斜率:k/h。60. LM曲线的经济含义:(1)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2)货币市场上,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总产出增加时利率提高,总产出减少时利率降低。(3)LM曲线上的任何点都表示L= m,即货币市场实现了宏观均衡.反之,偏离LM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Lm,即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均衡。(4)LM 右边,表示Lm,利率过低,导致货币需求货币供应。LM左边,表示Lm,利率过高,导致货币需求货币供应.61. LM曲线的区域:(1)凯恩斯(萧条)区域,h无穷大时,斜率为0,LM呈水平状。r1利率较低时,投机需求无限,即凯恩斯陷阱。此时,政府增加货币供

17、给,不能降低利率和增加收入,此时货币政策无效。(2)古典区域.符合古典学派。h0 时,斜率无穷大。r2利率较高时,投机需求0。只有交易需求。如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不但会降低利率,还能提高收入。(3)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是中间区域.斜率为正值。62. ISLM分析 IS是一系列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可使产品市场均衡; LM是一系列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可使货币市场均衡.供给:收入去向,指s和m需求:总产品支出,指i和Lis 有超额产品供给LM 有超额货币供给is 有超额产品供给LM 有超额货币需求is 有超额产品需求LM 有超额货币需求is 有超额产品需求LM 有超额货币供给LMyr产品市场和货币

18、市场的非均衡E63. 有效需求:有支付能力的社会总需求,即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包括消费和投资需求两部分。64. 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根源在于三个“心理规律”: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二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造成投资需求不足;三是流动偏好,总要把一定量货币保持在手里。利率不能太低,否则容易进入流动偏好陷阱.但如果利率较高,就会导致投资需求不足.65. 凯恩斯认为,形成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社会上总会存在“非自愿失业66.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第一目标)、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

19、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67.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68. 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69. 两者实质: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70.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正面):减少所得税增加购买和转移支付投资津贴扩大货币供给71. 经济萧条时的感性认识(膨胀性财政政策):(1)减税,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但会增加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影响到私人投资。(2)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20、。(3)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扩大产品需求,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法,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好生产。72.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73. 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IS陡峭,利率变化大,IS移动时收入变化大,财政政策效果大。IS平坦,利率变化小,IS移动时收入变化小,财政政策效果小。IS不变的情况,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斜率

21、大,h小,货币需求变动导致r变动大,收入变化就越小。74. 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75. 幻觉:短期内,当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时,人们感觉不到工资下降。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涨,短期内,工资水平不会同步调整,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就业和产量增加.76. 凯恩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LM曲线越平坦,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政策非常有效。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出售公债,向私人部门借钱。此时私人部门资金充足,不会使利率上升,不产生挤出效应。77.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为

22、水平、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投资政策非常有效。IS垂直: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投资不随利率变动而变动。货币政策无效。LM水平时,利率降到极低 ,进入凯恩斯陷阱.这时货币供给量增加不会降低利率和促进投资,对于收入没有作用。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即使货币政策能够改变利率,对收入仍没有作用。78. 货币政策效果:变动货币供给量对于总需求的影响.货币政策,如果能够使得利率变化较多,并且利率变化导致的投资较大变化时,货币政策效果就强。79. 存款准备金: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是由政府(具体由中央银行)规定的.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率。按

23、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80.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厂商悲观,即使央行放松银根,投资者也不愿增加贷款,银行不肯轻易借贷。尤其是遇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效果很有限。(2)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通胀时,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3)外部时滞.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时间。(4)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利率提高,国外资金进入,若汇率浮动则本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本国总需求下降;若汇率固定,央行为保

24、证本币不升值,必然抛出本币,按照固定利率收购外币,于是本国货币供给增加.81. 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扩张性财政紧缩性货币不确定 :经济萧条不太严重,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紧缩性货币 不确定:严重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高。紧缩性财政扩张性货币不确定 :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扩张性财政扩张性货币不确定: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82. IS、LM斜率对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LM斜率越小(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LM斜率越大

25、(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IS斜率越小(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IS斜率越大(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货币政策:IS斜率越小(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IS斜率越大(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LM斜率越小(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LM斜率越大(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83. IS、LM斜率对政策的影响综合财政政策(IS移动) 货币政策(LM移动) 政策效果 挤出效应 政策效果 利率 IS斜率垂直()完全00大 水平(0) 0完全完全小LM斜率垂直() 0完全完全大 水平(0) 完全 0 0 小84. 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政策使用必须相互配合,不能互相冲突,一种

26、政策抵消另一种政策的作用.古典主义区域: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中间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有效.85. 经济政策 :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经济干预.86. 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87. 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所以要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经济要适度增长,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88. 财政构成:政府支出与政府收入。89. 政府支出:政

27、府购买与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90.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维持政府系统运行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91.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直接商品交易行为。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92. 政府收入:税收与公债93. 税收:国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财政收入手段.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94. 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

28、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95. 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96. 预算盈余:政府财政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97. 年度平衡预算:衰退时,收入减少,为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收入,会加深衰退。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剧通货膨胀。98. 弥补赤字的途径: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央行增发货币,即货币筹资,结果是通货膨胀.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和国外借债债务筹集,国内借债是购买力向政府的转移.往往引起利率上升。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外债构成真实负

29、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影响政府信誉,使用要更为谨慎。99.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100. 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适用于轻微经济波动。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产出下降,个人收入下降,税率不变,税收会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使得消费和需求自动地少下降一些;累进所得税,经济衰退使得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下降幅度超过收入下降幅度从而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如此。2

30、、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衰退时,事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101. 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31、,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102.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斟酌使用,权衡使用.逆经济风向而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存在事业。政府采取增加支出、减税、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需求的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繁荣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采取减少开支、增税等103. 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104. 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如果这种预算盈余是负数,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

32、量预算状况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实际盈余充分就业盈余。105. 预算标准: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来确定预算规模。关注就业,如果充分就业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就是紧缩性的。反之是扩张性的.准确判断财政政策取向106. 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与一般的社会投资所涉及的领域是完全不同的。社会投资主要集中在竞争性的、私人产品的生产领域;政府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带有较强垄断性的、公共产品的生产领域。政府投资的资源配置效应就是指社会资源在这两大领域、尤其是指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分配比例。107. 货币政策的机制: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

33、利率,再通过利率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108. 货币量增加的效应:短期效应,既增加实际GDP,又使物价水平上升;长期效应,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实际GDP回到原来充分就业水平。只有物价上升,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变。109. 货币政策基本工具:间接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证券,主要是国库券。决定是否发行国债是属于财政政策,而发行后的一级、二级市场上的买卖属于货币政策。 贴现政策。通过增减贴现贷款数量和利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直接货币政策(力度强,见效快):法定准备金率.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110.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u 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

34、条,总需求总供给,放松银根,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u 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u 紧缩货币政策。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收紧银根,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防止经济过度增长.u 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111。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或者说放款利率。112。 货币工资的刚性:工人会对工资的下降进行抵抗,工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但由于货币幻觉,工人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却不会

35、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价格水平的提高。113。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再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114。充分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不存在非自愿失业。115。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非自愿失业。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116。紧缩性缺口: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其间的差额。117.自然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118.摩擦性失业: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对于家庭和个人是过渡性的,通

36、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119.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通常起源于需求方。120.古典失业: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工资调整遇到不可下降的下界,出现失业。121.奥肯定理(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反之亦然.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增长,以防止失业率上升.122。通货膨胀: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123.通货:在实践中,通货指现金纸币和铸币,即流通于社会上的货币。124.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

37、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125。消费价格指数(CPI):在普通家庭的支出中,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126。零售物价指数(RPI):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127.通货膨胀的分类上升速度:p 温和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10%以内.p 严重通货膨胀,10100%;奔腾式的通货膨胀.p 恶性通货膨胀,100%以上,超级通货膨胀。预料程度:n 未预期型通货膨胀:价格上升速度超乎意料.n 预期型通货膨胀:物价有规律的变动。价格影响:n 平衡型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上升n 非平衡型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比例不完全相同.表现形式:p 公开型:通过物价

38、水平统计反映出来.p 隐蔽型:没有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p 抑制型:价格管制条件下,通过排队、搜寻、寻租等途径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128.通货紧缩: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不断普遍下降.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往往是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发生的。通货紧缩是伴随物价下跌而出现的经济衰退。129.通货膨胀的成因:1。货币供给的过度。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130。 工资成本推动:个别部门工资增加导致整个社会工资水平上升.工资

39、与物价互相推动,形成通货膨胀。 131. 工资-价格螺旋: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进一步导致工资提高的这种螺旋式上升。132. 利润推动:垄断利润推动产品销售价格上升。133。 进口成本推动: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通胀。如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134。 结构性通货膨胀: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物价上涨是在没有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的情况下,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主要有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开放结构的不平衡。原因:不同的产业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同。135。 通货膨胀螺旋:大多数人预期到通货膨胀,这种预期会变成现实,使通货膨胀产

40、生一种惯性,具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136.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再分配效应2.产出效应:n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产出增加。存在闲置资源、通货膨胀未被预期且较温和的情况下:促进了产出增加。物价上涨扩大了厂商的利润空间,促进投资扩大再生产,减少失业.n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引起失业,产出会不变,或下降。不存在闲置资源n 超级通货膨胀,产出减少,经济趋于崩溃。当人们对于信用货币失去信心时,货币的交易和储藏等作用丧失,等价交换难以实行,投机盛行。137。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工资上涨率(通货膨胀率)成反向关系的曲线。138。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uu*)n 失业率n 价格对于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41、n u失业率n u*自然失业率经济意义n 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价格水平就下降.n 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价格水平就上升.n 至于升降的幅度,就看的了。139。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即: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可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反之亦然. 一个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临界点,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合理组合区域。 在区域内,不采取任何措施. 该区域外,可以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进行调节。140.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工人对于通货膨胀有预期。工人关注的是实际工资。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141.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e (uu)当实际通货膨胀等于预期通货膨胀时,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142。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从长期来看,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发生通货膨胀,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失业率也不会下降.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与自然失业率重合。垂直于自然失业率,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从长期看,运用扩张性政策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得通货膨胀不断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