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088190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1.40MB 下载积分:1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头铺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编制人:郭义宽 审核: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第 一 章: 声 现 象 课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知道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来源:Zxxk.Com] 3.了解人是怎样听到声音 二、学法指津: 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自主学习: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观察与思考 在一次风较大的时候,观察旗杆上的国旗,当你听到国旗在风中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国旗在不停地_______;当风停了以后,国旗不再发声,这时国旗在旗杆上不再_______。 2.动手做一做 实验一:将手指紧压在喉结上,然后发声,手有什么感觉? 3.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而 产生。 (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 1.猜想: 2. 实验二:将你的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再使耳朵离开,用手以同样大的力度敲击桌面。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 3.动脑想一想 实验二的第一次敲击声是在桌面的一端发出的,但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当耳朵离开桌面时,我们同样可以听到敲击声,这次的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传到耳朵的?我们平时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耳朵中的? 4.结论: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真空 传声。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 传播的。 (三)、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阅读P30小资料知: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 。 四、当堂检测: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2、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3、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4、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_______。 6、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7、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8、夏季的一个雷雨天,小明同学在闪电过后5s的时刻听到雷声,此时温度约为15℃,你认为雷鸣之处离小明同学的距离约为( ) A、1.7km B、1.73km C、1.66km D、17km 五、课堂小结:  桥头铺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编制人:郭义宽 审核: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课题:2.2 声音的特性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二、学法指津: 重点: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设计探究的实验,验证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 三、自主学习: 1. 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我们把“声音的 叫做音调”。 2.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叫响度。 3.平常人们说:“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4.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 , , 。 探究: 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演示:先将卡片用力地划过梳子齿,然后轻轻地划过细齿,比较两次声音,你听到 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5.物理学上物体振动的快慢用 表示,声源每秒钟 叫频率,大 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在 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 ,低于20Hz的声音叫 . 探究:探究声音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么做? 演示:铁架台、音叉、乒乓球。 6.鼓声的响度可能与 有关。 四.当堂检测: 1.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 , , .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 较高. 2.我们能够分别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分别的。 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 的音调高, 的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同一首歌,能分辨出琴声,是因为二者的 不同. 4.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 A、“喂,我听下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5.几个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每句话是谁说的,这主要是因为 各人的( )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频率不同 D、响度不同 6.联欢会上,口技演员在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 音的 ,台下的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 7.“这个调子我唱不上去”是形容声音的 高,“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 的 大,“他的声音很好听” 是形容声音的 好。 8.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平方mm A 铜 20 0.3 B 铜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她应选 和 两根琴弦。 (2)、如果小兰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时,她应选 和 两根琴弦。 (3)、在探究的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 五、课堂小结: 桥头铺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编制人:郭义宽 审核: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课题:2.3 声的利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现代技术中声的应用.2、观察和调查日常生活中声的利用的实例. 二、学法指津: 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三、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8-41页,试着将下面的问题展示到黑板上。 1、 声音与信息有关的例子有哪些? 2、 声音与能量有关的例子有哪些? 合作探究 声与信息 友情提示:阅读本节课文“声与信息”这部分内容,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回声定位”在科学、医学、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利用你已有的知识,你能简单地说明回声定位的道理吗? 四、当堂检测: 1.声既能传递__________,也能传递__________. 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3.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五、课堂小结: 桥头铺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编制人:朱雨晴 审核: 使用时间:2012年 月 日 课题: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二、学法指津: 重点:了解噪声的来源与危害。 难点:结合实际,探究怎样噪声污染。 三、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教材42页----44页 1、从物理学角度来讲,什么是噪声?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什么是噪声? 3、说出你知道的噪声来源。 。 4、噪声的强弱是以 (符号 )为单位来划分的,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 ,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 5、写出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1) ; (2) ;(3) 。 (1)、摩托车内燃机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 。      (2)、晚上在家学习时,邻居放音乐声音很大,干扰了你的学习,为了保障你的学习,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三条不同途径下减小干扰的方法。 四.当堂检测:  1、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厂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有噪声检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有透明板墙 2、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这些行为正确的是( )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夏天大街上唱卡拉OK的声音绝对不是噪声   C、某货车司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超量装载货物   D、市政府通知: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3、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4、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5、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只填写序号)  a. 城市里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     b. 唱歌时器乐的伴奏声  c. 自习课上的喧华声             d. 晨读时的朗读声  e. 汽车高音剌叭的尖叫声         f. 夜深人静时的引吭高歌  g. 装修房间时的电钻声           h. 清晨公园树林中小鸟的欢叫声 6、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为了__________ ;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为了____________ ;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______________ 。  五、课堂小结:       桥头铺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编制人:郭义宽 审核: 使用时间:2012年 月 日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课题 3.1温度 一、 学习目标: ①、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②、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学法指津: 重点和难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三、 自主学习: (一)、自我阅读教材,用笔勾划出重点和疑点,完成下列问题: 1、物体_____________叫温度,温度的单位是______,符号是 ;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应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 2、温度计上的C或℃的意思是_______,它的规定方法是:在1个大气压下_________ 的温度是0摄氏度,用___ 表示, ______ 的温度是100摄氏度,用_______表示,它们之间分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_____。如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读作:_______。 资料显示石家庄市的极端最低气温曾达-26.5℃,读作_______ 或________;最高气温是“42.7℃”读作_______。 (二)、温度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 1、(演示)自制温度计:在一个小玻璃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再配一个合适的的塞子,塞上插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或塑料)管,将玻璃瓶放在热水中一会儿,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如果将此装置放在冷水中一会儿,你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根据该实验表明液体具有什么性质?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制成的. 2、给你一支温度计,一个烧杯和水,练习测量液体的温度,实验完毕,归纳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 ,或者说要看清所能测量的 ;然后看清它的 ,也就是 。 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 ①. ②. ③. 四、当堂检测: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常用的温度计里的液体有的是__________、有的是__________、有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按照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实验,以下实验步骤的顺序已打乱,请按正确顺序排列:_________。 A、让温度计与被测水充分接触。 B、当温度计的液面不在升高时,读取数据。 C、估计水的温度。 D、取出温度计。 E、选用测量范围合适的温度计。 3、没有甩过的医用温度计指示38.2℃,一位护士用其先后测两位病人的体温(都没有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和39.1℃,则这支体温计上先后表示的读数是______和_______ 。 五、课堂小结: 桥头铺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编制人:郭义宽 审核: 使用时间:2012年 月 日 课题 3.2熔化和凝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二、学法指津: 学习重点和难点: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三、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 A、38℃; B、37℃ C、36℃ D、35℃ (二)、自学导引 1、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这是为什么? ; 2、随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 、 、 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3、冰变成水的过程中,物态由 态变为 态,这种现象叫 ,这种物态变化需要 (吸热、放热);相反如果水结成冰,物体由 态变为 态,这种现象叫做 ,这种物态变化需要 (吸热、放热)。 (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看课本55页的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2、结论:海波在熔化前温度 ,海波在熔化时温度 海波在熔化后温度 ; 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四)、熔点和凝固点 1、根据各种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将固体分为 和 ,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 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 。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不相同)。 四、当堂检测: 1、熔化和凝固现象:下列两个成语各说的是哪一种物态变化: 滴水成冰: 。冰雪消融: 2、在有些古代宫殿中,有许多空心铜柱子支持着宫殿的屋顶,在夏天走进宫殿会感到冷气沁人。原因是空心的铜柱中装进了许多冰块,由于 使温度降低,所以宫殿里很凉爽。 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人们穿上用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时倍感温暖。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变化 B. 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C. 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D. 把一块-100C的冰,放到00C水中会部分熔化,盆中的水量增加。 4、由课本84页表格数据判断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铜锅熔化钢块也行 B.铜球掉进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265℃时氧气是固态 D.-40℃的气温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的 5、晶体在熔点时( )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是固态 C 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五、课堂小结: 桥头铺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编制人:郭义宽 审核: 使用时间:2012年 月 日 课题 3.3 汽化和液化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蒸发和沸腾通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热 .2、知道蒸发现象,体验蒸发过程要吸热.3、知道沸腾现象,能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 4、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与特点. 二、学法指津: 学习重点和难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三、自主学习: (一).预习问题 预习课本P58-P62,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晒在阳光下的湿衣服会干,水分去哪了?长时间放在炉火上加热的水也会减少,水分去哪了? 2.、物质从__ 变成_ _ 的现象叫汽化 ,从__ 变成 的现象叫液化 3.你注意过家中水的沸腾是的现象吗?请你说出水沸腾时的特点? (二)、沸腾 1、沸腾是 汽化现象; 观察实验P59图3、3-2,记录温度计的读数,根据读数在P59图3、3-3的坐标中仿照晶体熔化图像手工描绘水沸腾的温度--时间关系的曲线 。 2、从实验中得到什么? (1)、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是要达到 才沸腾,沸腾时温度 。 3、沸 点: 叫沸 点。 问题:衣服干了是否是沸腾现象? (三)、蒸发: 1、蒸发是 只发生在 。 2.观察课本P61图3.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解释: 。 3、沸腾与蒸发的异同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同点 发生温度不同: 发生部位不同: 发生温度不同: 发生部位不同: (四)、液化: 1、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液化。气体液化过程要 。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 ;(2) 。 四、当堂检测: 1、 蒸发是在________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 _________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只在液体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 _的方法使石油气变为液体储存在钢罐中的。 3、 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 冬天早晨出来跑步,嘴里往外呼“白气”,是_____现象. (2) 冰雪化成水,是________现象. (3) 洗过的衣服晾干了,是_____现象. (4) 钢水变成钢锭,是_____现象. (5) 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是________现象. (6) 掀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是_______现象。 (7)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往往会出现水珠,这是______现象. 五、课堂小结: 桥头铺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编制人:郭义宽 审核: 使用时间:2012年 月 日 课题 3.4 升华和凝华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能举出或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二、学法指津: 学习重点和难点: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 三、自主学习: (一)课前诊断 1.物质从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它有_______和_____两种方式;汽化的相反过程是________,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 2、冬天,室内窗玻璃上“流汗”,是                 现象.游完泳上岸时,会感到冷,这是因为               . 3.用嘴对着镜子“哈气”,镜面会变得模糊,但经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华后升华   D.先凝固后熔化 (二)、预习指导 1、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升华;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凝华。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这是樟脑从   态直接变成   态,属于    现象。霜和冬窗玻璃上的冰花以及树枝上出“雾淞”,都是水从    态变成    态,属于     现象。 2、升华需要   热,凝华需   热。 3、填写课本P65想想议议。 (三)、探究学习 探究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器材:大试管,玻璃片2块,镊子,酒精灯,碘. 四、当堂检测: 1、把固体清香剂的盒盖打开后,过一段时间会变小,这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现象. 2.樟脑球变小了、白炽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等现象,都是        的结果. 3.寒冷的冬天,在背阴处,地上的雪即便没有熔化,过几天也会消失.这是           现象. 4.下列现象都属于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江面上大雾的形成 C.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 5.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低于0℃,时间长了也会变小,这主要是由于( ) A.雪人逐渐熔化                    B.雪人逐渐升华 C.雪人逐渐蒸发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的是(      ) A.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结冰花 B.结了冰的湿衣服,没化冻就干了 C.樟脑球日久变小 D.烧瓶里有少量碘,加热使其变成碘蒸汽 五、课堂小结:             .   桥头铺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编制人:郭义宽 审核: 使用时间:2012年 月 日 课题 4.1 光的直线传播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光源;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二、学法指津: 重点: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自学指导: 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城市才被打扮的如此美丽,如此迷人。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 阅读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1、光源:                                               。 2、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               。 3、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           。 4、问题:夜晚天空中一轮明月是光源吗? (二)、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 2.猜想: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结论:                                                   。 (三)、光线 提出问题:知道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我们如何描述光呢?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及对光的认识画出光的表示方法。 1、光线:                                                     。 直线表示                     ,用箭头代表                     。 (四)、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解释生活实例:影子是如何形的? 。  2、日食和月食、影子的形成                                        。 (五)、光的传播速度 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71页, 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光的传播速度和声音的传播速度哪个更快?。 2、光在任何物质中传播速度都相同吗? 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 光速如此之快,科学家们是怎样测出来的呢?这个问题我想留给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询。 四、当堂检测: 1.能够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用步枪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步枪标尺缺口与枪前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了,这是利用了             道理,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是每s传播__________m。 3.影、小孔成像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中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五、课堂小结: 桥头铺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编制人:郭义宽 审核: 使用时间:2012年 月 日 课题4.2    光的反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学法指津: 重点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及应用 三、自学指导: (一)、复习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2、我们为什么能看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发生什么反射? (二)、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定律 1、入射点:(O)                 ,2、入射光(AO)                             3、反射光线(OB)                , 4、法线(ON):                            5、入射角(i):                 6、反射角(r):                      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                ;                 。    说明: a、反射定律的第三条一定是      角等于      角,不能说       角等于       角,因为先有       角,后有反射       角;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b、在反射时,光路是             .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是不一样的. 如果入射光线是平行的,                                        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如果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经毛玻璃反射后的光线          ,而是射向           .我们把这种反射叫          .如图乙所示.漫反射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总结: a、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          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         反射. b、发生镜面反射时      光的反射定律(遵守或不遵守)    发生漫反射时         光的反射定律(遵守或不遵守) 问题讨论: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了?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四、当堂检测: 1、关于光的反射定律,某同学的叙述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B.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D.入射角为θ,反射角也为θ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光的反射现象中,若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B.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是90° C.通过平面镜,甲同学能看到乙同学,那么乙也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甲 D.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3、若一束光与平面镜成300,这时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夹角是          4、完成下列光路图: 五、课堂小结: 桥头铺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编制人:郭义宽 审核: 使用时间:2012年 月 日 课题4.3   平面镜成像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学法指津: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三、自学指导: 设置情景, 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的镜子照一照。  提问:你在镜子中的像成在哪里? 同学们想知道这神奇现象的原因吗?从而引入新课--- 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请实验小组就同学们提出的猜想应用平面镜进行探究。   分析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平面镜成像特点 1、               ;2、              ;3、                     。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     让学生回忆“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提问:猴子最终有没有捞到月亮?为什么?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更大?离我们的距离近了吗? (二)、平面镜的应用:  学生讨论:平面镜成像有哪些实际应用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平面镜的应用(1)                   (2)                    四、当堂检测: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三角形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 2、平面镜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