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087651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速度、时间可求路程:s=vt: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二章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往开水瓶倒水, 音调越来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熔化(晶体) 固(晶体)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沸腾 蒸发 条件 1、  达到熔点 2、  不断吸热 1、  达到凝固点 2、  不断放热 1、  达到沸点 2、  不断吸热 液体吸热 气体放热 固体吸热 气体放热 特点 1、  不断吸热 2、  温度不变 1、  不断放热 2、温度不变 1、不断吸热 2、温度不变 1、吸热 2、温度降低 1、放热 2、温度升高 1、吸热 2、温度降低 1、放热 2、温度升高 举例及应用 晶体:冰雪熔化、金属熔化、各种盐高温下熔化;非晶体:玻璃、沥青、松香熔化. 水结冰、冰雹的形成,冰挂的形成。 水的沸腾、油的沸腾、液态氧的沸腾。 用酒精给高烧病人降温、晾晒衣服、晾制葡萄干. 雾、露的形成,烧水时的“白气",雪糕下边、冰箱门口的“白气”。 干冰升华、樟脑球升华、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碘的升华。 霜、雪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的形成,灯泡壁上钨的凝华。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 )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  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温度计        内部液体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有缩口)    水银       35 ~ 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煤油     —20 ~ 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酒精     —30 ~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 冰、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糖、味精等 常见的一些非晶体: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 升华(冬天冰冻的湿衣服变干,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 凝华(冬天看到的霜、窗花、雾凇) (灯泡使用一段时间后内壁出现黑色的物质是灯丝先升华后遇到较冷的灯光壁凝华而成的)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五章 光现象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叫做光路的可逆性。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14、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红外线的特点是热作用强,应用:加热物体、夜视仪、遥控器 紫外线的特点是化学用强,应用:消毒、防伪(上荧光物质发光)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10. 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主要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因而视网膜上不能出现清晰的像.矫正方法是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  11.及其矫正 近视眼主要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远处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因而视网膜上不能出现清晰的像。矫正方法是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   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总结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V = m/ρ。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