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4083816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8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名称:物质的分类(1) 基本说明 1 、教学时间: 45 分钟 2 、授课人数: 60 人 3、课时: 1 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 3 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 一般性质, 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 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 物质的性质, 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 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 引 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 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使学生建立分 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 系; 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 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 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 合物——胶体, 建立分散系的概念, 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 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 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 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设计理念 1. 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着眼于提高 21 世纪公民的科学素 养,构建“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 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 化学的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 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一步:导入新课 (5 分钟) 2、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 规律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 情感。 2、 创设情境, 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 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兴 趣,并培养学生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 2、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 教学过程 [引入]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 分类, 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比如到图书馆借书, 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 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 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 物质进行分 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 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 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 进行研究。 第二步:授新课—物质的分类以及分类方法(30 分钟) [板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一) [引入] 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 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 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 HCl、 SO2、 CaO、 KOH、 Na2SO4、 H2SO3 进行分类。 (氧化物: SO2、 CaO 酸: HCl、 H2SO3 碱 : KOH 盐: Na2SO4 ) (固体: CaO、 KOH、 Na2SO4 气体: HCl 、 SO2 液体: H2SO3 ) [讲] 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 举一反三; 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 有效、 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 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问] 对于 Na CO ,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 2 3 盐? (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 [讲]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 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 Na CO 的例子。 2 3 [板书]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Na SO 2 4 K SO 2 4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K CO 2 3  碳酸盐 [讲] 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 法进行再分类。 [板书] 2、树状分类法 [问] 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 化物, 酸可以分为一元酸、 二元酸和多元酸, 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 盐可以分为正盐、 酸式盐和碱式盐。 ) (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 (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投影] [问] 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 (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 [小结] 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 归纳和整理, 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 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过] 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 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 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 P25 最后一段。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板书] 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 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 剂。 [讲] 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的 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的溶剂是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 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投影] [问]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讲] 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的,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 见和重要, 水溶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 溶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 粒子的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 1nm,浊液中离 子通常大于 100nm,介于 1nm~100nm 的为胶体。在分散体系中,分散相的颗粒大小 有所不同,分散体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的特性。 第三步:学生练习(3 分钟) [练习]下列物质中: ①Na SO ②Ba(OH) ③NaHCO ④NaBr ⑤Fe O ⑥H O ⑦ 2 4 2 3 3 4 2 HNO ⑧AgNO ⑨H SO 中, 3 3 2 4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 第四步:课堂小结(5 分钟) [讲]: 化学物质的分类方式分为两种,交叉分类法以及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的 优点是可以全面的把物质所属的类别表现出来。树状分类法则是可以更好的表现从属关 系。分散系就是一种“大环境”这个大环境中含有两个小体系,一个是分散剂,另一个 是分散质。分散剂中含有分散质,这样理解可以较为清楚的分清这三个概念的关系。 第五步:布置课外作业(2 分钟) 课本 P29 1, 2, 5 题 板书设计 第二章 化学物质 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一)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PPT 同步展示区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2、树状分类法 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 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1.交叉分类法 Na CO 2 3 Na SO 2 4 K CO K SO 2 4 2 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