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用残损的手掌》简单教案.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4083045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用残损的手掌》简单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简单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简单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简单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简单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用残损的手掌简单教案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从容说课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 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 陷区的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 “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完美统一,抒情风格变幻多姿。 诗歌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教读本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音乐美。课文在想象中展开诗的内容,其思想感情的表达,主要通过形象的构成来实现。要引领学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的变

2、化。 教读中,宜采用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把握意象的含义和全诗的感情线索,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

3、情线索。 2. 联想想象欣赏法 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CAl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浯言, 领会其艺术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 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 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

4、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 投影 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 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我用残损的手掌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温暖,明朗,

5、坚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于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思考: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描写的形象有“残损的手掌”“

6、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天气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诗歌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

7、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3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4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 四、精彩赏析,理解艺术形象 1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合作研讨: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 达效果。 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

8、骨、寂寞、憔悴、阴暗?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 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 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

9、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有什么不同,简要说说其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明喻,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新生活。) (3)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 (4) 那里是太阳,是春天。 (暗喻,用“太阳和春天”

10、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5)无形的手掌 (是隐喻,用来比喻诗人的思想、联想、心理和情感。) 3理解下列诗句 (1)“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手掌”由北向南,抚过大片国土。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每到一处,作者都突出了该地区的特征性事物,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们的特点:雪峰水夹泥沙新生的禾草蓬蒿荔枝花苦水。在感情色彩上,这几行诗是忧郁的,冷色调的,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 (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广大的土地” 象征祖国,“残损

11、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深层领会诗中艺术形象的内涵。 4拓展延伸。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评归纳。 五、课堂练习 阅读闻一多的发现,回答问题。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

12、一把火,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注:罡(gng)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 1诗歌中的“发现”有什么含义?诗人“发现”了什么? 2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据此说说 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进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祖国召唤,要为建

13、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希望的赤胆忠心。 4这首诗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一句为何要加括号? 参考答案: 1揭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国的黑暗。 2表达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感情。 3B(“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 4每行11字,两句一韵,句式整齐匀称。这句话是“问”时表情动作,不加括号,容易被误 认为是“问”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抗日战

14、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祖国在我心中”,让我们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唱响心曲。(音乐起) 七、布置作业 阅读闻一多的一句话,写一篇精彩的赏析文章。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15、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_我用残损的手掌简单教案。 板书设计 沦陷区:灰烬 血泥 微冷 血和灰 冷到彻骨 阴暗 蓬蒿 寂寞的憔悴 苦水 解放区: 温暖 明朗 太阳 永恒的中国! 坚固 春 蓬勃生机 希望 (感情:凄楚忧愤) (感情:热切期盼)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双溪中学 刘明金 教学目标 1.理清诗歌思路,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培养经典朗诵技能。 3.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经典,品味诗歌。 2.感同身受地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诗人的成名诗作雨巷导入 (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 二、走近诗

16、人 铁窗关不住赤子对祖国拳拳爱国之心,镣铐禁锢不了志士满腔报国热情!在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之后,诗人身虽残,而志弥坚!抚摸着伤痕累累的身体,诗人将内心和肉体上的创痛,幻化为“残损的手掌”,将对祖国的思念挚爱与对河山沦落的痛惜,化为深情的摸索,在诗人的幻觉和虚拟中,一行行诗歌,像一条悲愤的河流,沸腾了每一个中 _热血! 三、读准字音 用阿拉伯数字标示出每一行的序号; 读好一首诗歌的前提是读准字音。 四、享受朗读,感悟人生 1.老师在背景音乐与相关画面呈现中朗诵诗歌。 请先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同学们要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从老师的朗诵的音调、音高、停顿变化中,感受诗人情感的

17、变化。 2.学生自由吟诵 要求放慢速度、大声地、自由地朗诵,不要齐读,珍视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免受他人影响。 3.才艺展现 A.一个人的表演 如果你觉得自已读得不错,对诗歌有了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请你为我们激情朗诵一下!你认为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就“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好的地方就“其不善者而改之”! B.小组朗诵 由任意五位同学组成朗诵小组,集体演绎。 五、对话诗人 1.你怎样理解“残损的手掌”? 手掌为什么是“残损”的?又如何理解“无形的手掌”? 大家想想,当时诗人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他可能去摸索广大的土地吗?如果说摸索的中国地图,那监狱里也不可能有地图。那么这句话是诗人的什么?(想象)。 事实上

18、诗歌从头到尾都是诗人在监狱中想象。 “残损的手掌”不仅是写实,还是一种意象。“残损”包含诗人的血泪,既有自已深受摧残的痛苦,也有对日冠暴行的憎恨。既有对亿万同胞惨遭丑屠戮的同情,又有对苦难祖国命运的深沉思考。 2. 有两句诗是全诗的灵魂,起到了统领全诗的作用,请找出来! 3.诗人“摸索”到了什么?请同学在地图上标示出来 (家乡西湖、长白山雪峰、黄河、江南水田、岭南的荔枝花、南海的渔船) 这些地方都有什么共同之处?诗人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摸索”的? 4.在诗人和笔下,沦陷区有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那辽远的一角”“那上面”和三个“那里”又指什么地方?在诗人和笔下,解放区

19、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太阳”和“春”两个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光明、希望) 六、情感体验 既然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在起伏变化,那么下面我们就用心去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情感,并用我们的声音表达出来吧! 1.诗人为什么先写自己的家乡的湖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浓浓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湖”指的就是杭州西湖,戴望舒小时候家就在西湖的附近,在他的记忆里,西湖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似乎又站在了家乡的那一片清澈的湖水旁边,亲 眼看到春天堤上如锦障的繁花,嗅到了折断的嫩柳枝那奇异的芬芳,触到了那细软的荇藻和微凉和湖水,那是多美好的景致啊!面对胜似天堂的杭州西湖,如

20、此仙境一般美丽的家乡,我们现在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绎呢?(指导学生读6-8行) 注意该字的处理_我用残损的手掌简单教案。 2.现实中,还有如锦幛的繁花吗?还有奇异芬芳的嫩柳枝吗? ?没有了!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那曾经属于家乡,属于祖国,属于每个中 _记忆,现在却在沦陷区,遭受日本军国主义铁蹄的百般蹂躏! 诗人“残损的手掌”轻轻抚过那片曾经芬芳的堤岸,如今憔悴的荔枝花,抚过了这片呻吟的大地,也抚过了人们悲伤的心灵!此时此刻的诗人,此时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时,谁的心中满腔怒火?请站起来!请你用声音告诉我们,告诉所有人,你愤怒了!你激动了!你义愤填膺了!你怒不可遏了!(指导学生读9-

21、14行) 3.“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诗人的内心充溢着切肤的沦亡之痛。绝望中的诗人发现了“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这时的诗人又当以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激动而兴奋心情?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解放区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但是在侵略者黑暗潮湿的地牢里,却响彻着如此健康明亮的歌唱!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民族精神呀!请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齐声朗诵第17-26行。 注意该“轻抚”和“运”字,以及两个比喻句的处理。 4.师生合作 听同学们读着这么投入,我也忍不住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合作朗诵一下这首经典之作,老师读标题和前两行,男生齐读第4-

22、14行;女生齐读第15-26行。(起立) 七、板书 练习说明 一、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细心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与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二、注意诗中起修饰作用的相关词语,看看哪些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哪些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汶南镇初级中学 白宗梅

23、教学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同学们都处在十四五岁的花季年龄,这个年龄是诗的年龄,一段回忆、一种感动、一丝忧伤、一份甜蜜都是一首动人的小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好诗,诗的名字叫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戴望舒。(板书课题)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

24、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只有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的开辟,正面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的兵力,使人们在节节败退的阴霾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1938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后,他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得了严重的哮喘病,但始终没有屈服,不肯交出文艺界抗战人士名单。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 三、作者介绍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生于杭州。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 _。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42年,因在报纸上编

25、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其代表诗作还有雨巷、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一诗脍炙人口,诗人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桂冠。他是新诗的探索者之一,是象征派现代诗人 四、听录音 1、学生听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旋律 。 五、检查预习情况 1、给加点字注音 灰烬(jn ) 荇(xng )藻 蓬蒿(ho ) 蝼( lu )蚁 憔悴(qio ) 蘸(zhn) 2、解词 锦幛精美的幛子。比喻美丽或美好。 荇藻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蓬蒿飞蓬和蒿

26、子,借指野草。 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苏生苏醒。 六、整体感知 1、 请找出诗中标志着消极、冷色调和积极、暖色调的修饰词语,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残损、 冷 、彻骨、 寂寞、 憔悴、 阴暗 辽远、 温暖、 明朗、 坚固、 蓬勃、 永恒 作者之所以选用这些冷暖色调的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2、按照诗歌情感色彩的变化,诗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凄凉忧愤-赞美期盼,通过前后两部分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未 来的期盼。 3、本诗的统领句子是哪一句?分析一下其中的重点词语。 统领句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27、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两句为实写,确立了 “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土地”这一中心意象,从而展开以下的虚写和想像。 “残损”一词表现饱受艰难困苦,“摸索”一词,包含着对祖国诚挚的爱和深深的哀痛。 七、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这一句诗: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残损的手掌”表明了什么? “这广大的土地”仅仅指土地吗? 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像,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 国地图。手掌是残损的,土地是破碎的。“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2、如何理解语句: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有血和泥。 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

28、沦陷区的国土正遭受日寇 的蹂躏。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 3、如何理解“(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手掌”将诗人引到了他的“家乡”,这里的景色曾是那么美丽迷人。作者写到了家乡的春天,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繁花、嫩柳等)、嗅觉(芬芳)、触觉(微凉) ,如同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充溢在字里行间浓浓的思乡之情,与作者的“现在”形成强烈对比。 4、如何理解“岭南的荔枝花寂寞的憔悴”? 用拟人的方法写出诗人的痛苦和山河的破败。 5、如何理解“只有那辽远

29、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表明解放区是温暖、明朗、坚固而又蓬勃生春的。 6、作者如何“寄予爱和一切希望”?作者为何要把爱和一切希望寄托在那里? 直抒胸臆,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天,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以“太阳”和“春”喻解放区,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点是能给中国的大地带来光明和苏醒。 7、“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怎样理解这句话? 作者道出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予了热切的希望。 “牲口”“蝼蚁”比喻了被奴役、

30、卑微的沦陷区人民,并用它们反衬解放区那个将要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 以上问题由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回答,教师补充回答。 八、课堂小结: 正是因为诗人拥有一颗爱国、追寻、坚强、乐观的心,诗中才会涌动着切肤的沦亡之痛和对解放区必胜的希望。正是这种力量,让他一生都在追寻。如果我们衰老的时候,能有一个开出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了娇妍的花的梦,那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是最幸福的、最无憾的了。 九、作业布置 做课后练习1-2十、板书设计: 解放区 2、用我残损的手掌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的分析,

31、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 4.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