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地球上的水专项训练题高考地理地球上的水专项训练题 选择题 1、下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台湾省布袋附近海域冬季表层海水盐度可能为()A.34.1B.34.5C.34.8D.35.0(2)图中海域盐度低于海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水温度 B.河川径流 C.海域封闭程度 D.大气降水 答案:C B【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2 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2、伊敏盆地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西坡,盆地内南高北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355mm,年平均蒸发量为1318mm,盆地南部有大片露天煤矿。盆地内多封闭性咸水湖,
2、1983 年煤矿开采前湖泊数量多且面积稳定,煤矿开采后湖泊数量减少、面积明显缩小。下图为伊敏盆地某湖泊岩层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煤矿开采前该湖泊的水平衡关系是()A.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蒸发量 B.降水补给=下渗量+蒸发量 C.降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下渗量 D.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蒸发量+径流排水(2)当地下水水位低于某一岩层或土层时,湖泊水位开始急剧下降,该土层或岩层是()A.粉砂层 B.细砂层 C.淤泥层 D.泥岩层(3)煤矿开采前与开采后的较长时间内,盆地内地下水的流向是()A.一直自南向北流 B.一直自北向南流 C.由自南向北流变为自北向南流 3 D.由自北向南流变为自
3、南向北流 答案:A C C【提示】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2)本题考查岩层对水循环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3)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下径流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1)该地区湖泊为咸水湖,且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采矿前地下水水位较高,所以采矿前主要补给形式是地下水和降水补给湖水,消耗方式以蒸发为主。故 A 选项正确。故选 A。(2)采矿前湖泊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地下水,所以当地下水难以补给湖泊时,湖泊水位会急剧下降。粉砂层和细砂层属于较疏松的沉积岩层
4、,地下水可以通过粉砂层和细砂层渗入湖泊;淤泥层较为致密,当地下水水位低于淤泥层时,湖泊水补给地下水;泥岩层与湖泊淤泥层以细砂层相间隔,当地下水水位低于泥岩层时,早已不能补给湖泊,所以泥岩层不属于湖泊水位开始急剧下降的临界层。故 C 选项正确。故选 C。(3)煤炭开采前,盆地内南高北低,地下水自南向北流;煤炭开采后,盆地南部地下水被抽排,南部地下水水位低,地下水自北向南流。故 C 选项正确。4 故选 C。3、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
5、流、下渗、地下径流(2)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5 D 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图中从海洋进入大气,为蒸发;表示地表水流向海洋,为地表径流;表示地表水变成地下水,为下渗;表示地下水汇入海洋,为地下径流。故 D 正确,A、B、C 错误。(2)为地表径流。降水强度与地表径流呈正相关,图是负相关,A 错。下渗与地表径流是负相关,图是正相关,B 错。植被与地表径流是负相关,图是负相关,C 对。坡度与地表径流是正相关,图是负相关,D 错。故选:C.【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4、世界各国正在推广屋顶绿化,这是一种在屋顶上种植植物的环保设计技
6、术,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屋顶绿化的功能是 A.降尘减噪,治理雾霾 B.提高经济收入 C.保温隔热,降低能耗 D.提高土地利用率 (2)屋顶绿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降水量增多 B.调节水汽输送 C.蒸发量增大 D.增加地下径流 答案:C 6 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屋顶绿化增加了城市的绿地面积,有利于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对房屋起到保温隔热带的功能,能够减少能源的使用,降低能耗,正确;能够降吸烟滞尘,净化空气,但是雾霾的治理需要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错误;屋顶绿化没有主要的经济作物,也不是针对土地利用所采取的措施,故错误。故答案选。(2)
7、屋顶绿化改变了地表的形式,能够增加地表的湿度,从而可蒸发量加大,正确;屋顶绿化对降水量影响不大,错误;大气输送主要是靠风,屋顶绿化不能调节水汽输送,正确;屋顶绿化只能增加土壤的湿度,由于土层较薄,不能形成地下径流,错误。故答案选。5、海雾是海面上低层大气中一种水汽凝结的现象。下图为“北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海区海雾多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海区的海雾按主要成因分类,相同的一组是()7 A.B.C.D.(2)海域海雾频发的时节,()A.我国中东部受高压控制 B.洞庭湖受长江补给较多 C.大兴安岭地区白雪皑皑 D.北印度洋海水流向西南 答案:A B【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8、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综合题 6、阅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 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 100 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 3 420 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8 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 2 350 万。(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和 ,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 和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和 环节施加影响。(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
9、措施有 。(4)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答案:(1)蒸发;降水;甲;乙(或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2)地表径流;下渗(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4)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各种地表形态;促进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解析:(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甲和乙,即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环节施加影响。(3)丁环节是地下径流环节,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增加下渗。(4)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
10、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各种地表形态。促进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与交换。【小提示】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其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目前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径9 流。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各圈和各种水体的“纽带”,它调节了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水循环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地表形态,通过水循环,海洋不断向陆地输送淡水,补充和更新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从而使水成为了可再生的资源。7、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 A
11、 地的城市总体沿 (填地形地貌类型)、分布。(2)图中区域的北部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该区域荒漠化严重的气象条件有 、。(3)B 农业区种植业较发达,黄河对该区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表现为 、。(4)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湖,入湖的河流有 40 余条,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其为咸水湖的原因。答案:(1)山麓冲积扇;交通线(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3)提供灌溉水源;塑造平坦地形(沉积深厚土壤)(4)流域内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量河流汇入使盐类物质在湖区积累;无地表径流流出。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 A 地城市基本上沿着山麓冲积扇和铁路线分布。10 (2)由图可知,由图中
12、西宁、兰州、银川等城市可知,图示区域的北部是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该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沙漠广布,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等是该地区荒漠化严重气象条件。(3)由图可知,B 农业区是宁夏平原,黄河对该农业区影响很大,一方面黄河为该农业区提供灌溉水源,另一方面黄河从上游携带的泥沙在此河段沉积,形成平原,塑造了平坦地形、深厚土层,肥沃的的土壤。(4)分析咸水湖的形成原因,主要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结合青海湖的地理环境特征可知,青海湖流域内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量河流汇入使盐类物质在湖区积累;无地表径流流出,是青海湖形成咸水湖的原因。【小提示】西北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神剧
13、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是温度大陆性气候;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陆湖,植被自东向西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过渡,风力较大,风蚀地貌、沙漠广布,农业绿洲、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主要农畜产品有:小麦、长绒棉、瓜果、肉、奶、毛、皮等。城市多沿着绿洲、交通线或山麓分布。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艘轮船自城市 A 航行至城市 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 ,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 ,请说明原因。(2)说出洋流乙的名称,并简析乙对甲地气候的影响。(3)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答案:(1)快;减慢;因为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2)秘鲁寒流;秘
14、鲁寒流对流经地区降温、减湿,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扩大甲处热带沙漠气候11 南北延伸范围,使其接近赤道(3)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的相关知识。(1)由图中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南部;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图中陆地东侧有巴西暖流向南流,大陆西侧有秘鲁寒流向北流,轮船自城市 A 向城市 B 航行方向与洋流运动相同,所以轮船航行速度较快。当航行至丁海峡时,由于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轮船航行方向相反,所以其航行速度减慢。(2)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洋流乙位于南美大陆西侧是秘鲁寒流;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降温、减湿,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而且使热带沙漠气候直逼海岸;扩大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延伸范围,使其接近赤道。(3)丙处渔场为秘鲁渔场;该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处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表层海水随风而去,底层海水上升,在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