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2022)2022 届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经典大题例题届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经典大题例题 选择题 1、下图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月该山地随海拔增高降水量()A.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2)影响该山地 912 月最大降水量出现高度和降水量变化的大气环流因素是()A.受西风带影响逐渐增强 B.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逐渐减弱 C.受东北信风带影响逐渐减弱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逐渐增强(3)该地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可能是()A.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
2、叶林带 2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C A D【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气候类型的判读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1)本题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2)本题考查了分析材料的能力。(3)本题考查了自然带的分布。【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3 月该山地的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特点。故选 C。(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 912 月降水量不断增加,且最大降水量出现在 1500m 左右的山腰地区,说明此段时间该山地降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处盛行风的迎风坡。图中信息显示该山地夏季降水量很小,再结合材料“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某山地”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北半球地中
3、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912 月该山地西坡受西风带的影响逐渐增强,降水量不断增加,故 A 项正确;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不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也不受信风带的影响,故 B、C 项错误;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故 D 项错误。3 故选 A。(3)由分析可知,该山地所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山麓发育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故 D 项正确;热带草原带是在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故 A 项错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在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故 B 项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不是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故
4、C 项错误。故选 D。2、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自然带类型可能依次为()A.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 B.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 C.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雨林自然带、热带季雨林自然带 D.热带季雨林自然带、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雨林自然带(2)据图分析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为()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B.位于山脉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的影响,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答案:4 A B【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5、(1)本题考查主要的植被类型。(2)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形成原因。【解答】(1)位于西高止山的西侧,纬度低,距海近,受海洋的影响,位于西高止山西侧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了热带雨林带。地位于德干高原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了热带季雨林带。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带。故选 A。(2)甲地位于印度德干高原南部且位于西高止山脉的东侧,西南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进而形成热带草原带。故选 B。3、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完成下题。(1)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A.B.C.D.(2)是香樟
6、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5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D D【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中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故 D正确,A、B、C 错误。故选 D。(2)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气候,故 D 正确。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属温带,故 A、C 错误。
7、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典型植被为高山草甸,故 B 错误。故选 D。4、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等地形,很多地形都露出“腰身”。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下图为丹霞山景观和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 (1)丹霞山很多地形都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死亡 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
8、2)丹霞梧桐特征可能是()A.四季常青 B.根系发达 C.喜阴喜湿 D.耐盐耐碱 答案:C B【提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主要的植被类型 解析:(1)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的天然分界线之一;而丹霞梧桐是落叶林植被,7 说明这里是暖温带植被南界。(2)本题考查主要植被类型。【解答】(1)根据题目材料及图示,可以知道只露“腰身”是因为顶部和底部都有植物生长,掩盖了地貌的其他部分,而“腰身”也即中间部位,雨水冲刷不严重,因为地势陡峻,难以发育土壤或土壤浅薄,难以生长植物,形成只露“腰身”的现象。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2)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秋季叶
9、子变黄,不是四季常青的;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崖壁上,说明其根系发达、喜阳耐旱;处南岭山脉中段,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说明其不适应盐碱地。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5、土壤潜在蒸发量是指土壤在供水充分条件下,由蒸发作用所消耗的水量。下图是某地土壤水量平衡各月收支统计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该地 511 月土壤实际蒸发量()A.等于降水量 B.大于降水量 C.大于径流量、降水量之和 D.等于径流量、降水量之和 8 (2)符合该地土壤水量平衡状况的是()A.森林带 B.草原带 C.荒漠带 D.苔原带 答案:A C【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 解析:(1)本题主要
10、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511 月土壤实际蒸发量等于降水量。故选 A。(2)读图可知,该地降水量少,潜在蒸发量较大,符合该地土壤水量平衡状况的是荒漠带。故选 C。6、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9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答案:A C【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1)
11、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带(植被)。(2)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解答】(1)温带草原带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的内部,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四省份是我国的四大牧区,图中的植被在我国的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四省份之和达 64%,说明该植被是草原,故 A 正确。故选 A。(2)分析可知,该植被是草原。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四省份分布在温带大陆的内部,气候干旱,是我国的四大牧区,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原因,极易出现土地沙化。故选 C。7、土壤容重亦称“土壤假比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间孔隙)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的比值。土壤容重可以用来估算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
12、含量,描述土壤压实度等,还可以反映土壤的生产力水10 平。下图 1 为祁连山中段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下图 2 为祁连山中段不同植被类型 010cm(深度)土壤容重。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祁连山中段山地森林带的植被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针叶林降水 B.落叶阔叶林降水 C.落叶阔叶林热量 D.针叶林热量 (2)下列关于祁连山中段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容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坡土壤容重随着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 B.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山地森林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水分含量大,所以土壤容重最小 D.高山寒漠上发育程度低,有机质含量很少,土中砾石较多,所以土壤容重
13、大 答案:A C【提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的植被类型 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 11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祁连山中段山地森林带上面是高山草甸带,根据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山地森林带植被是针叶林,影响因素主要是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所以选 A,其他均不符合。(2)图 1 显示,随着海拔升高,北坡先后出现山地荒漠草原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寒漠带、高山冰雪带,图 2 显示,山地森林带以下,土壤容重大致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小,山地森林带以上,土壤容重大致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所以 A 正确;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的紧实度会增加,因而土壤的容重也会增大,所以 B 正确;
14、山地森林带的土壤中,积累有较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加上海拔较高又位于阴坡,土温较低,凋落物分解较弱,因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这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空隙度较大,因而土壤容重小,所以 C 的说法不正确,选 C;高山寒漠土位于高海拔区,气候寒冷,植被稀少,因而土壤的发育程度低,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空隙较小且土中砾石较多,所以土壤容重大,D 正确。8、“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图 1 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 2 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 2 与图 1 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远近 B.沿岸洋流
15、C.海陆分布 D.海拔高度(2)图 2 中甲自然带为图 1 中()A.B.C.D.12 答案:C B【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1)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分布。【解答】(1)北回归线上,按照理想大陆自然带(图 1)分布来看,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应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非洲(图 2)形成热带沙漠,主要是由于非洲东部地区海域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故而没有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少,主要因素为海陆分布。故选 C。(2)读图可知,图 2 中,甲位于非洲最南端,
16、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图 1 中的。故选 B。综合题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面积辽阔,自然环境区域差异显著,不同地域分布不同的自然带。下图为我国三类自然带分布图。13 (1)说出图中甲、乙、丙三类自然带名称。(2)分析图中甲、乙、丙三类自然带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3)图中丙类自然带由南向北分异显著,简述其分布规律。答案:(1)荒漠自然带、草原自然带、森林自然带。(2)我国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然带由湿润的森林带过渡为干旱的荒漠带。(3)由南向北: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
17、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寒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原因,内容基础,难度较低。(1)结合图中分布可知,甲处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自然带应为温带荒漠带;乙处位于草原区,应为草原带;丙处位于东部季风区,应为森林带。(2)我国位于大陆东岸,受季风气候影响,水汽主要来自东部海洋,图中甲乙丙距海越来越近,降水依次增多,植被生长条件变好,因此自然带从荒漠带过渡为森林带。(3)丙为森林带,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对应的自然带应该为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小提示:14 10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埃尔埃希多地区(如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小于 300 mm。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使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2)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答案:(1)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年降水量小,气候干旱,土地沙化严重,土壤贫瘠。(2)上层沙土,透水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中层的有机
19、肥,可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解析:本题以埃尔埃希多地区位置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1)分析地形图可知,埃尔埃希多地区的地形主要为山地和丘陵,坡度大,土层薄;结合材料可知,该地气候干旱,进而推断该地多为荒漠,沙化严重,土壤贫瘠。15 (2)根据材料“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使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结合三层结构从影响土壤肥力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三方面进行分析。上层沙土,颗粒大,透水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中层的有机肥,可提升土壤
20、肥力;下层黏土,颗粒小,透水性差,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在发育过程中往往形成不同层次,其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2020 年 10 月 3 日我国广东某学校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测量红壤的深度和垂直分层,同学们成功地制作了土壤剖面。同学们还采集了制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中写道:测定红壤分布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低山丘陵地区,其 pH 值在 6.5 以下,碱性较强;红壤黏度高,透气性差。并绘制了土壤垂直剖面图
21、(如图)。(1)该地理兴趣小组报告图文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_。(2)红壤的垂直剖面图中,甲层包括_层和_层,说明红壤中甲层发育较薄的原因_。(3)红壤是一种肥力较低的土壤,试说明其改良措施_。答案:文中:碱性较强酸性较强;图中: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错误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互换。有机 腐殖质 红壤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量丰富,腐殖质层淋溶作用强,分解快。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其有机质;增施熟石灰,中和其酸性;掺入沙土,增加其透气性。解析:16 本题组考查土壤结构和土壤的改良有关知识。(1)该地理兴趣小组报告图文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文中的错误:碱性较强酸性较强,因为
22、红壤 pH 值在 6.5以下,属于酸性土壤;图中错误: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错误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互换,淋溶层在淀积层的上面。(2)红壤的垂直剖面图中,甲层是红壤的最上面,包括有机层和腐殖层,说明红壤中甲层发育较薄的原因:红壤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快;降水量丰富,腐殖质层淋溶作用强,分解速度快,导致有机质和腐殖层都较薄,土壤肥力差,不利于农业生产。(3)红壤是一种肥力较低的土壤,由于红壤酸性较强;黏度高,透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改良措施如下:每年水稻收购后,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其有机质含量;增施熟石灰,中和其酸性;掺入沙土,增加其透气性、降低黏度。从而提高红壤的肥力,改造成水稻田,适合农业生产。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