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化学考察地热重曲线及专练.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075285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26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考察地热重曲线及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考察地热重曲线及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考察的热重曲线及专练 热重法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当被测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有升华、汽化、分解出气体或失去结晶水时,被测的物质质量就会发生变化。这时热重曲线就不是直线而是有所下降。 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就可以知道被测物质在多少度时产生变化,并且根据失重量,可以计算失去了多少物质,(如CuSO4·5H2O中的结晶水)。从热重曲线上我们就可以知道CuSO4·5H2O中的5个结晶水是分三步脱去的。 热重法测定,试样量要少,一般2~5mg。 试样皿的材质,要求耐高温,对试样、中间产物、最终产物和气氛都是惰性的,即不能有反应活性和催化活性。通常用的试样皿有铂金的、陶瓷、石英、玻璃、铝等。特别要注意,不同的样品要采用不同材质的试样皿,否则会损坏试样皿,如:碳酸钠会在高温时与石英、陶瓷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所以象碳酸钠一类碱性样品,测试时不要用铝、石英、玻璃、陶瓷试样皿。铂金试样皿,对有加氢或脱氢的有机物有活性,也不适合作含磷、硫和卤素的聚合物样品,因此要加以选择。 1. 取2.50 g胆矾样品,逐渐升温加热分解,分解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a点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 000 ℃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设a点时固体的摩尔质量为M,则2.50∶2.14=250∶M,解得M=214。故其化学式为CuSO4·3H2O。②通过计算可以推断d点处物质为0.80 g CuO,而e点处物质的质量为0.72 g,则为0.005 mol Cu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O2Cu2O+O2↑。 11.(2011新课标全国,14分) 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_____;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________________mol·L-1(Kap[Cu(OH)2]=2.2×10-20)。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_______mol·L-1。 解析:(1)0.80gCuSO4·5H2O中含有CuSO4的质量为。由图像可知当温度升高到102℃是时CuSO4·5H2O开始部分脱水,在113℃~258℃时剩余固体质量为0.57g,根据原子守恒可计算出此时对应的化学式,设化学式为CuSO4·nH2O,则有,解得n=1,所以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2)由图像可知当温度超过258℃时,剩余物质恰好是CuSO4,高温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4 570℃ CuO+SO3↑;CuO溶于硫酸生成CuSO4,结晶析出生成胆矾即CuSO4·5H2O;由图像可知CuSO4·5H2O存在的最高温度是102℃; (3)SO3溶于水生成硫酸,浓硫酸在加热时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CuSO4+2H2O+SO2↑ (4)因为Kap[Cu(OH)2]=c(Cu2+)·c2(OH-) =2.2×10-20,当溶液的pH=8时,c (OH-)=10-6,所以c(Cu2+)=2.2×10-8;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H2S=H2SO4+CuS,忽略溶于体积变化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的硫酸的浓度是0.1mol·L-1,所以H+浓度是0.2mol·L-1。 答案:(1)CuSO4·H2O;(2)CuSO4 570℃ CuO+SO3↑、CuSO4·5H2O、102℃; (3)Cu+2H2SO4CuSO4+2H2O+SO2↑ (4)2.2×10-8、0.2 4、将8.34 g FeSO4·7H2O样品隔绝空气加热脱水,其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FeSO4·7H2O晶体中有4种不同结合力的水分子 B.在100℃时,M的化学式为FeSO4·6H2O C.在200℃时,N的化学式为FeSO4·3H2O D.380℃的P加热至650℃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绿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8,设 20.(10分)8.34g FeSO4·7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78℃时固体物质M的化学式 ▲ 。 (2)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固体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2)中生成的气态物质,并测定已分解的P的质量(不考虑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① 试剂X的名称是 ▲ 。 ②按气流方向连接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C→ ▲ 。 ③充分反应后,利用装置Ⅲ中圆底烧瓶内混合物测定已分解的P的质量,其操作步骤为:第一步,向圆底烧瓶内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至沉淀完全;第二步,过滤混合物,在过滤器上将沉淀洗净后,烘干并冷却至室温,称重;第三步,继续烘干冷却并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 ④若最终所得沉淀质量为w g,则已分解的P的质量为 ▲ (填计算式)。 20.(10分) 278:8.34 = x :6.72 x= 224, (278-224)÷18 = 3,所以化学式为FeSO4·4H2O 278:8.34 = x :5.10 x = 170 化学式为:FeSO4·H2O 高温 (1)FeSO4·4H2O(2分) (2)2FeSO4====Fe2O3+SO2↑+SO3↑(2分) (3)①品红溶液(2分) ②a→b→f→g→d(2分) ④(2分)(或其他合理答案) 5. 热重分析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实验技术。热重分析仪的基本构造由精密天平、程序控温加热炉和记录仪组成;记录仪画出剩余固体质量(m)~炉温(T)曲线, 即热重(TG)曲线图。如图为CaC2O4•H2O在N2和O2气氛中的热重曲线。 ①C点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aC2O4•H2O的分解分三个阶段,由图可看出,第二阶段在O2气氛中的反应速率要比在N2气氛中的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回答)。 1. (评判分: 6分) 第一步反应为CaC2O4·H2O脱水反应, N2和O2对反应无影响, 所以热重曲线相同(2分);第二步反应为CaC2O4的分解,由于CO在O2中氧化放热,使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速率,所以在较低的炉温下CaC2O4即开始分解(2分);第三步反应为CaCO3 的分解,N2和O2对反应无影响,但由于第二步反应分解速率不同,使所生成的CaCO3有所不同,所以曲线有差异(2分)。 “热重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类专练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烟气脱硫所得石膏的组成(CaSO4·xH2O)即测定x值。做如下实验:将石膏加热使之脱水,加热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数据表明当固体的质量为2.72 g后不再改变。求: (1)石膏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图像中AB段对应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2012·安徽高考)工业上从废铅蓄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处理后的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4)发生反应:PbSO4(s)+CO(aq)PbCO3(s)+SO(aq)。某课题组用PbSO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PbSO4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在________溶液中PbSO4转化率较大,理由是________。 (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它和PbCO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PbSO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全部为PbCO3;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①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的实验 现象和结论 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 ②定量研究:取26.7 mg的干燥样品,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某同学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假设一不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钙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无机化工产品,常温下是无色或淡黄色粉末,易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等溶剂。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钙盐制取CaO2·8H2O沉淀(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 (2)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 (3)A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取CaO2·8H2O一般在0~5 ℃的低温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CaO2·8H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76 g CaO2·8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140 ℃时完全脱水,杂质受热不分解)如图所示。 ①试确定60 ℃时CaO2·xH2O中x=________。 ②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热重分析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实验技术。 现有一CaC2O4·nH2O试样,分别在氮气气氛、氧气气氛中进行热重分析,得到如下热重(TG)曲线。 (1)图中曲线上有三个失重台阶,分别表示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了三个反应。根据第1步反应的失重数据计算试样CaC2O4·nH2O中的n值(精确到整数)为________。 (2)根据第2步反应的失重数据推测第2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曲线说明氧气存在时有利于第2步反应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步反应中释放的气体产物是________。观察曲线可判断出,氧气存在时不利于第3步反应进行,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解析:(1)CaSO4·xH2OCaSO4+xH2O            1 mol x mol                     x=2 (2)AB段表明CaSO4·2H2O在加热过程中失去一部分结晶水。设失去x个水。则有: CaSO4·2H2OCaSO4·(2-x)H2O+xH2O 1 mol                x mol              mol x= 所以AB段对应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SO4·H2O。 答案:(1)CaSO4·2H2O (2)CaSO4·H2O 2.解析:(1)因固态物质或纯液态物质的浓度为常数,故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2)使用Na2CO3溶液PbSO4转化率高是因为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Na2CO3溶液中CO浓度大,促使反应:PbSO4(s)+CO(aq)PbCO3(s)+SO(aq)向右进行。(3)结合信息可知得到两种固体,可形成三种情况:①PbCO3、②2PbCO3·Pb(OH)2、③PbCO3与2PbCO3·Pb(OH)2。(4)①PbCO3受热分解生成PbO与CO2,Pb(OH)2受热分解产生PbO与H2O,利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分解后是否有H2O生成来判断假设一是否成立。②由PbCO3分解的方程式可知若固体全部为PbCO3,则26.7 mg固体完全分解后可得到22.3 mg固体(PbO),结合图中数据可知假设一不成立;又因为实验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与全部为PbCO3分解所得到的固体质量相差不大,可能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引起的,此时假设一成立。 答案:(1)或 (2)Na2CO3 Na2CO3溶液中的c(CO)大 (3)全部为2PbCO3·Pb(OH)2 PbCO3与2PbCO3·Pb(OH)2 (4)①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充分加热样品,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 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蓝,则假设一成立;若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假设一不成立 ②同意,若全部为PbCO3时,26.7 mg完全分解后最终固体质量应为22.3 mg(或:不同意,实验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与全部为PbCO3分解所得固体质量相差不大,可能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引起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可) 3.解析:由图可以看出A为实验室制备氨气:Ca(OH)2+2NH4ClCaCl2+2NH3↑+2H2O,由于NH3极易溶于水,为了防止倒吸,用干燥管代替导管。双氧水通过分液漏斗(X)进入低温的三颈烧瓶,发生化学反应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由于CaO2·8H2O带结晶水,若温度太高,则CaO2·8H2O会失去部分结晶水,温度太低,液体易冻结,反应困难。140 ℃后结晶水全部失去,其质量为2.76 g-1.32 g=1.44 g,物质的量为0.08 mol,则CaO2·8H2O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由CaO2·8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可以看出60~140 ℃失去的结晶水的质量为1.68 g-1.32 g=0.36 g,物质的量为0.02 mol,则n(CaO2)∶n(H2O)=0.01∶0.02=1∶x,x=2。CaO2质量为72 g·mol-1×0.01 mol=0.72 g,则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100%=26.09%。 答案:(1)分液漏斗 (2)防倒吸 (3)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4)低于0 ℃,液体易冻结,反应困难,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 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 (5)①2 ②26.09% 4.解析:(1)由图中质量变化列式 =,可得n=1。 (2)设分解后固体物质的原子量为M, 则=,M=100,故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aC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CaCO3+CO↑,此反应中加入O2后,CO与O2反应生成CO2,降低CO的浓度有利于正向进行。(3)同理可得第三步反应的固体产物为CaO,气体产物为CO2。 答案:(1)1 (2)CaC2O4CaCO3+CO 氧气可跟CO反应,促使草酸钙分解向正向进行 (3)CO2 氧气存在时第二步反应产生CO2会抑制CaCO3===CaO+CO2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