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全部重要知识点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全部重要知识点 单选题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闸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 答案:D 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即人与舟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则是选择轻舟为参照物的,故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
2、确的是()2 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 C第 4s 至第 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C 解析:A由图像可知,甲是 0 时刻出发,乙是 3s 后出发的,所以它们不是同时出发,故 A 错误;B由图像可知,在 2430s 时,甲乙两条图线平行,说明在这个时间段它们的速度相同,则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故 B 错误;C由图像可知第 4s 至第 19s,甲和乙行驶的路程和所用时间都相等,由=可知,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 C 正确;D由图像可知,在 2430s 时,它们的速度相同,所以整个过程中,甲
3、的速度不是总是大于乙的速度,故 D 错误。故选 C。3、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b所示,已知物体的质量为 900g,所用动滑轮的质量为 100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 2.8N。g取 10N/kg。在 02s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3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5m/sB拉力F的功率为 0.56W C有用功为 90J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90%答案:B 解析:AB如图中图线a所示,当=2s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40cm=0.4m 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0.4m2s=0.2
4、m/s 拉力F的功率为 =2.8N 0.2m/s=0.56W 故 A 错误,B 正确;C如图中图线b所示,在 02s 的过程中,物体上升的高度为 =10cm=0.1m 所以有用功为 有=900 103kg 10N/kg 0.1m=0.9J 故 C 错误;D在 02s 的过程中,拉力所做的总功为 总=2.8N 0.4m=1.12J 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有总 100%=0.9J1.12J 100%80.3%故 D 错误。4 故选 B。4、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 1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2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A14B4 1C12D21 答案
5、:B 解析:由=得,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甲:乙=甲乙=甲甲乙乙=甲乙乙甲=2 21 1=4:1 故 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5、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明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的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B小明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C以站台为参照物,小明感觉旁边的列车向相反方向开去了 D小明选择相同的参照物可以造成先后不同的感觉 答案:C 5 解析:ABC开始以对
6、面列车为参照物,当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小明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做的列车没动,故 AB 错误;故 C 正确;D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 D 错误。故选 C。多选题 6、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固定位置不变的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确定车行驶的里程,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A汽
7、车的速度约为 26.15m/s B汽车与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的信号相遇的时间间隔为 0.8s C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与汽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 204m D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与汽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 68m 答案:AD 解析: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1=0.6s2=0.3s 汽车距测速仪距离 6 1=波1=340m/s 0.3s=102m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2=1.8s 1.4s2=0.2s 此时汽车距测速仪距离 2=波2=340m/s 0.2s=68m 由图知,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经过时间差为 =1.6s-0.3s=1.3s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时
8、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 =1 2=102m-68m=34m 则汽车的速度 =34m1.3s 26.15m/s 故 AD 正确,BC 错误。故选 AD。7、图像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展示物理过程中所蕴含的规律,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列图像中用来描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 答案:AC 解析:AD匀速直线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D 选项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7 不相符,故 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BC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而 B 选项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不相符,故 B 不符合题意
9、,C 符合题意。故选 AC。8、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越大,则物体运动的越快 答案:ABC 解析:A根据=可知,在物体运动的路程未知时,只根据时间无法判定速度的大小,故 A 错误,符合题意;B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故 B 错误,符合题意;C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由于不知道时间,则根据=可知,无法比较速度的大小,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10、。故选 ABC。计算题 9、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7000m,世界领先。“蛟龙号”潜水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域的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4s声呐接受到回声信号,“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竖直下潜到7000米深处,需3小时53分20秒的时间。(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1)该海域的深度为多少?(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多少km h?8 答案:(1)10500m;(2)1.8km/h 解析:解:(1)因为声音传播到海底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所以 =12 14s=7s 因为=,所以海的深度 =1500m/s 7s=10500m(2)“蛟龙号”的下潜时间=3h5
11、3min20s=3 3600s+53 60s+20s=14000s“蛟龙号”的下潜速度=7000m14000s=0.5m/s=1.8km/h 答:(1)该海域的深度为10500m;(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1.8km/h。10、现有一辆汽车以 3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正前面有一辆因故障而停止的小货车,于是紧急刹车。汽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到紧急刹车所需反应时间为 0.5s,刹车后经过 10s 汽车停止,在刹车后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15m/s。求:(1)从司机发现到开始刹车的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路程为多少 m?(2)从刹车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路程为多少 m?(3
12、)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汽车运动的路程为多少 m?9 答案:(1)15m;(2)150m;(3)165m 解析:(1)根据=可得,汽车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汽车运动的路程 1=11=30m/s 0.5s=15m(2)已知在刹车后汽车的平均速度v2=15m/s,根据=可得,从刹车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路程 2=22=15m/s 10s=150m(3)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汽车运动的路程 =1+2=15m+150m=165m 答:(1)从司机发现到开始刹车的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路程为 15m;(2)从刹车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路程为 150m;(3)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汽车运动的路程为 16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