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701_T9—2020《幼儿园消毒卫生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07382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9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01_T9—2020《幼儿园消毒卫生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3701_T9—2020《幼儿园消毒卫生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3701_T9—2020《幼儿园消毒卫生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3701_T9—2020《幼儿园消毒卫生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3701_T9—2020《幼儿园消毒卫生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11.080 C 59 DB3701 济南市地方标准 DB 3701/T 92020 幼儿园消毒卫生规范 Hygienic standard for disinfection of nursery 2020-09-09 发布 2020-09-09 实施 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3701/T 9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济南市教育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慧媛、阮师漫、周敬文、杨坤、张晓、王东、李传霞、张彤、何延华、焦海涛、张瑛、李世凯、于瑞洪、柏滨、颜柱、汪卫兵、

2、胡玉华、张彩玉、毛新华、孙凡 DB 3701/T 92020 1 幼儿园消毒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幼儿园消毒管理要求、技术要求、评价要求、检验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幼儿园。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 1493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洗涤剂 GB 1493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剂 GB 14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GB 27

3、95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卫生要求 WS/T 396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卫妇社发201235号)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生部 教育部令第76号)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8第12号)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5260号)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消毒 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3.2 清洁 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3.3 预防性消毒 preventive disi

4、nfection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DB 3701/T 92020 2 3.4 疫源地消毒 disinfection for infectious focus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3.5 随时消毒 concurrent disinfection 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注:随时消毒的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来源:GB 19193-2015,3.3 3.6 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注:终末消毒可以是传染病病人住院、转移或死亡后,对其住所及污染

5、的物品进行的消毒;也可以是医院内传染病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来源:GB 19193-2015,3.4 3.7 消毒产品 disinfectants and sterilizing apparatus 对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总称。3.8 消毒药械 disinfectants and sterilizing apparatus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或器械。3.9 物体表面 surface of object 幼儿在幼儿园能够接触到的环境以及物品的表面主要指玩具、桌

6、面、床栏、卫生洁具、门把手、水龙头等表面。3.10 卫生洁具 sanitary ware 用于环境、个人清洁的用具和分泌物、排泄物的盛放器具。3.11 菌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 unit(CFU)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落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DB 3701/T 92020 3 4 管理要求 4.1 制度管理 幼儿园应按照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等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内容应包括日常清洁消毒、卫生管理、疫情报告和处置、消毒监测及质量持续改进等

7、,组织落实各项制度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4.2 人员职责及要求 4.2.1 工作人员应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平时应注重个人卫生,按要求进行健康检查。4.2.2 幼儿园应按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配备卫生保健人员,主要负责:卫生消毒工作;定期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关于疾病预防控制的技术指导;对机构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开展卫生与消毒、传染病防治、传染病报告、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4.2.3 卫生保健人员宜为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立

8、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尽快组织就医。4.2.4 餐饮工作人员应符合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从业人员卫生相应要求。4.3 布局设施 4.3.1 宜按照有关规范和要求设置隔离观察室,用于临时隔离观察疑似传染病患者。4.3.2 应设置专用清洗消毒间,用于相关物品的清洗消毒及卫生洁具的存放。4.3.3 新(改、扩)建的幼儿园,在建筑布局上应保证活动室、教室和寝室等场所的空气流通,必要时配备机械通风和空气净化设施。4.3.4 活动室、教室和寝室等场所应有纱窗、纱门等防止苍蝇、蚊子等有害生物侵入的设施。4.3.5 根据幼儿数量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设备,以能满足本机构卫生消毒要求为原则,消毒

9、设施应定期维护保养。4.3.6 应根据班级的分布、幼儿的数量以及年龄分布等因素,配备有效、便捷、足量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有条件的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4.3.7 应建有水冲式便池(器)。4.3.8 食堂(营养室、厨房)应符合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4.4 消毒产品管理 4.4.1 幼儿园选购消毒产品时应索取相关证明,并对其信息进行核查。4.4.2 消毒产品索证内容见表 1。DB 3701/T 92020 4 表1 消毒产品索证 消毒产品 企业卫生许可证 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消毒剂 消毒器械 三新产品(消毒剂+消毒器械)批件未到期产品 注 1

10、:三新产品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技术、新杀菌原理产品。注 2:新材料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在国内首次生产、销售、使用;未列入消毒剂原料清单;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原料清单;未列入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消毒剂的原材料。注 3:新工艺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参数和/或工艺流程的改变,导致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的安全性或有效性明显优于常规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注 4:新杀菌原理是指除已批准的消毒因子之外的以物理、化学或物理与化学消毒因子协同作用生产的消毒器械所产生的杀菌原理。4.4.3 消毒产品审核信息包括:a)国产消毒产品,应核查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和备案凭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标注的生产企业名称、产品类别

11、是否一致;b)进口消毒产品,应核查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和与备案凭证标注的在华责任单位名称、产品类别是否一致;c)核查消毒产品责任单位营业执照、产品的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是否合法有效;d)核查消毒产品的有效期、标签及说明书等。4.4.4 存放消毒产品的场所应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并保持清洁卫生。4.4.5 有专人保管,醒目标识,置于幼儿触及不到的地方或加锁保存。4.5 饮水管理 4.5.1 饮水设备、涉水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所选设备应具有与有关批准文件相一致的铭牌。4.5.2 饮水设备不宜安装在卫生间,应安装在室内,安装使用地点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饮水设备的水管与生活

12、饮用水管网连接处应安装止回装置,排水管不应与下水管道直接连通。4.5.3 新建、改建、扩建的饮水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经过严格维护、清洗、消毒,经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4.5.4 做好饮水设备的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出水水质合格。4.6 疫情管理 4.6.1 当幼儿园所在地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加强预防性消毒工作。4.6.2 当幼儿园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配合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工作,按照相关方案及 GB 19193 的要求,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并按照学校和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5 技术要求 5.1

13、原则 DB 3701/T 92020 5 5.1.1 一般情况下,应先清洁后消毒。当受到血液、体液、呕吐物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消毒。5.1.2 日常环境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主要对幼儿频繁接触的桌面、门把手、水龙头、坐便器等针对性地开展消毒工作,受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避免过度消毒对环境和人员带来不利影响。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加强消毒。5.1.3 预防性消毒首选物理消毒方法;使用化学方法消毒时,优先选择刺激性小、环保型消毒剂;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根据病原体的特性选择符合要求的消毒剂。5.1.4 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对金属物品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臭氧对橡胶制

14、品有损害,消毒时应尽量避免消毒剂直接作用于此类物体表面并应在无人条件下进行。消毒作用到规定时间后,应开窗通风,用清水擦拭物体表面,避免残留消毒剂对人体和物品造成损害。5.1.5 消毒剂应现用现配,24h 内使用;使用时应根据消毒物品的数量、污染情况以及消毒液的稳定程度,及时更换消毒液;应有消毒剂配制和使用记录。5.1.6 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5.1.7 按照消毒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并在产品有效期内使用。5.1.8 配置和使用化学清洁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手套、必要时戴口罩、护目镜,并

15、确保有足够的通风;摘除手套和脱卸个人防护用品后应及时彻底清洗双手。5.2 室内空气清洁与消毒 5.2.1 活动室、卧室等幼儿集中的地方,应经常开窗通风。根据季节及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开窗通风时间,每日至少开窗通风 2 次,每次 15 min30 min。5.2.2 不适宜开窗通风时,或通风不畅的房间,可使用机械通风设施、动态空气净化消毒设施或其他消毒设施进行消毒。5.2.3 在经飞沫及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流行季节,每日适当增加开窗或消毒频次。5.2.4 按照 WS/T 396 的要求,定期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消毒。5.2.5 分体空调设备每次换季使用前应清洗过滤网和过滤器,使用过程中每月至少

16、清洗 1 次过滤网和过滤器,必要时对其进行消毒。5.2.6 排风扇等机械通风设备,根据使用频率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在使用期间宜每月 24 次。5.2.7 不推荐幼儿园安装紫外线灯进行常规空气消毒,已安装了紫外线灯的幼儿园,在使用时应注意:应在无人条件下应用,照射时间不小于 30 min;妥善管理好灯管开关,开关应重点做好标记标识,安装于幼儿不能触及处,以免发生误开误照;定期对灯管进行清洁,做好使用记录,并定期进行辐照强度监测。5.2.8 不宜常规对室内空气喷洒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若确需要,应关闭门窗,在室内无人情况下采用气溶胶喷雾、熏蒸消毒及气体消毒法,消毒操作完成后,操作人员尽快离开,消毒结束

17、后应待室内消毒剂降低至对人无影响时,方可进入,情况允许时可开窗通风及清洁,去除残留消毒剂。5.2.9 熏蒸消毒时,应注意防火、防止烫伤。5.3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5.3.1 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当受到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日常依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规定,定期进行清洁消毒。DB 3701/T 92020 6 5.3.2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5.3.3 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餐桌等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定期消毒。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

18、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5.3.4 物体表面日常消毒可采用擦拭消毒、浸泡消毒、喷洒(喷雾)消毒、汽化消毒及流动冲洗消毒方法,根据现场使用条件和消毒对象的特性,按产品使用说明书选择相应的消毒方式和剂量,或参照表2 推荐的方式和剂量进行消毒处理。表2 物体表面消毒常用消毒剂的使用剂量与使用方法 消毒剂类别 清洁条件下 污染条件下 使用方式 有效成分浓度 作用时间 min 有效成分浓度 作用时间min 含氯类 100mg/L250mg/L 1030 400mg/L700mg/L 1030 擦拭、浸泡、喷洒 含溴类 200mg/L400mg/L 1520 500mg/L 1 000mg/L 1520

19、 擦拭、浸泡、喷洒 季铵盐类 200mg/L 1 000mg/L 110 400mg/L 1 200mg/L 520 擦拭、浸泡、冲洗 800mg/L 1 200mg/L 510 1 000mg/L 2 000mg/L 1030 喷雾 二氧化氯 50mg/L100mg/L 1015 100mg/L200mg/L 1530 擦拭、浸泡、喷洒 过氧乙酸 500mg/L1000mg/L 1530 1000mg/L2000mg/L 1530 浸泡、喷洒 过氧化氢 3%4%30 擦拭、喷洒 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汽化 酸性电解水 50mg/L100mg/L 1015 冲洗、浸泡 臭氧水 5mg/L10mg/

20、L 1015 冲洗、浸泡 乙醇 60%90%3 擦拭、喷洒 胍类 2g/L45g/L 10 擦拭、喷洒 对氯间二甲苯酚 1%2%1015 2%3%1530 擦拭、浸泡、喷洒 三氯羟基二苯醚 2.0%1530 擦拭、浸泡、喷洒 注:表示不适用。5.3.5 桌椅、床围栏、门把手、水龙头等幼儿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消毒 1 次。儿童接触的用具、玩具应每周至少清洁消毒 1 次,传染病流行时应每日清洁消毒 1 次。5.4 毛巾、被褥等纺织品清洁与消毒 5.4.1 擦手毛巾应专人专用,每日清洗并消毒 1 次,也可配备纸巾或其他干手设施。5.4.2 被褥应专人专用,保持干净卫生,至少每月清洗 12 次,

21、遇到污染及时更换、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污染织物应单独清洗、消毒、处置。被褥宜经常日晒,保持干燥。5.4.3 重复使用的与人体皮肤非直接接触的纺织品应定期更换、清洁消毒,有明显污渍或受到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洁消毒。5.5 诊疗用品清洁与消毒 DB 3701/T 92020 7 5.5.1 听诊器应保持清洁,每次使用后用 75%的乙醇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如怀疑其可能被污染时,可立即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擦拭消毒。5.5.2 压舌板应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首选物理消毒方法,也可清洗后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冲洗后干燥保存备用。5.5.3 体温表(口表、肛表)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口表与肛表应放入不同容

22、器内消毒与保存。消毒后体温表应用冷开水冲洗干净或用乙醇擦干后备用。5.6 手卫生 5.6.1 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5.6.2 应配备肥皂或洗手液。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肥皂盒应定期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洗手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应及时进行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5.6.3 卫生保健人员在进行晨、午检时,注意手卫生,避免通过工作人员的手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当手部无肉眼可见的污染物时,也可用手消毒液代替洗手。5.6.4 食堂(营养室、厨房)加工制作食品的工作人员应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的洗手指征进行手卫生。5.6.5 应根据传染病病原体

23、的特性,选择符合要求的手消毒液。如新冠肺炎可选择含酒精的手消毒液,手足口病可选择含次氯酸的手消毒液等。5.6.6 儿童不宜使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卫生。若儿童无法使用洗手设施必须使用手消毒剂时,须有成人监督用量并帮助儿童搓揉双手每个部位。5.6.7 手卫生方法及监测(见附录 A)。5.7 餐(饮)具清洁与消毒 5.7.1 应选用符合 GB14930.1、GB14930.2 要求的洗涤剂、消毒剂对餐(饮)具进行清洗与消毒,消毒后餐(饮)具应符合 GB14934 的要求。5.7.2 餐(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执行一洗二冲三消毒四保洁制度。宜用煮沸、流通蒸汽、加热等

24、物理方法进行消毒。5.8 卫生洁具清洁与消毒 5.8.1 脸盆应专人专用,用后清洗干净,保持清洁,每周浸泡消毒 1 次。浴(盆)池用后应清洗消毒,并保持干燥。5.8.2 洗手池每日清洁并擦拭消毒 1 次。5.8.3 便器每日清洁消毒,发现污染及时清洁消毒。5.8.4 对不同场所的抹布、拖布均应进行色标管理,不得混用;应每日消毒,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晾干备用。5.9 饮水设备清洁消毒 5.9.1 用保温桶供应饮用水的,应每日对保温桶进行清洗消毒,宜采用物理方法进行消毒,不建议用化学消毒剂消毒。5.9.2 供应桶装饮用水的,应定期对饮水机内胆和管路进行清洗或消毒。5.9.3 供应直饮水的,应按照以下

25、方式进行操作:a)每日检查饮水设备的运行,清洁饮水设备表面及周边;DB 3701/T 92020 8 b)每日使用前,宜打开饮水设备每个水龙头排尽设备中的陈水;c)每周对出水龙头至少消毒 1 次。水龙头内部及出水口周围,可用棉签蘸取 75%的乙醇擦拭消毒2 遍,作用 3min,之后打开水龙头冲洗 10s;手柄及其他部位可用醇类消毒剂或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消毒,作用至规定时间后,用清水擦拭干净。5.9.4 各类饮水设备应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全面维护、清洗、消毒。5.10 食堂(营养室、厨房)应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5.11 呕吐物和排泄物的

26、处置 每个班级宜储备一定数量的呕吐物应急处置包。应先移除呕吐物或排泄物,然后清洁,最后消毒。呕吐物和排泄物处置方法详见附录 B。6 评价要求 6.1 评价指标和卫生要求应符合表 3 规定。表3 评价指标和卫生要求 评价对象 项目 卫生指标 室内空气 细菌菌落总数 沉降法(动态)/(CFU/皿5 min)16 沉降法(静态)/(CFU/皿5 min)4 撞击法(动态)/(CFU/m3)2500 物体表面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10 工作人员手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10 餐(饮)具 大肠菌群 不得检出 致病菌 不得检出 饮用水 总大肠菌群/(MPN/100 或 CFU/100

27、mL)不得检出 耐热大肠菌群/(MPN/100 或 CFU/100mL)不得检出 大肠埃希氏菌/(MPN/100 或 CFU/100mL)不得检出 菌落总数/(CFU/mL)100 紫外线灯 紫外线辐照强度(W/cm2)70 6.2 幼儿园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在上述卫生要求的基础上,还应符合 GB19193 的消毒要求。7 检验方法 评价指标的采样及检验方法按附录C执行。DB 3701/T 92020 9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手卫生方法及监测 A.1 洗手要求 当手部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可用手消毒液代替洗手。A.2 洗手方法 A.2.1

28、 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A.2.2 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A.2.3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 s,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见图 A.1;图A.1 掌心相对揉搓 b)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见图 A.2;图A.2 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 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见图 A.3;图A.3 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 d)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 A.4;DB 3701/T 92020 10 图A.4 弯曲手指关节揉搓 e)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

29、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 A.5;图A.5 拇指在掌中揉搓 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 A.6;图A.6 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A.2.4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A.3 卫生手消毒方法 A.3.1 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A.3.2 按照洗手方法A.2.3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A.3.3 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A.4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 A.4.1 采样时间 在洗手(手消毒)后接触其他物品前采样。A.4.2 采样方法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

30、,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 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去掉,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A.4.3 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 s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 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 48 的营养琼脂15 mL18 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 1 温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A.4.4 细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DB 3701/T 92020 11 细菌菌落总数按公式(1)计算: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1)DB

31、3701/T 92020 12 B A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呕吐物和排泄物处置方法 B.1 移除呕吐物、排泄物 B.1.1 地板上病人呕吐物、排泄物移除 B.1.1.1 使用呕吐物应急处置包处置时将应急处置包内的消毒干巾取出,B面塑料面向上,A面覆盖呕吐物30 s,按压B面塑料面移动,直至液体全部吸附,覆盖包裹呕吐物,作用到规定时间。将污浊吸附巾放入原包装袋密封,放入废物袋,放入前,封口处用消毒液擦拭。B.1.1.2 用消毒剂加一次性吸水材料(纱布、抹布等)处置 将含氯消毒粉或片(有效氯70%80%,消毒片使用前最好弄碎)按消毒剂、呕吐物1:20比例均匀撒在呕吐物上,用一次性吸水材料覆盖呕

32、吐物,小心清除干净,移入废物袋。B.1.1.3 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 mg/L10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移入废物袋。B.1.2 厕所、马桶和容器内的呕吐物、排泄物处理 B.1.2.1 用含氯消毒粉或消毒片(含有效氯70%80%)按消毒剂、呕吐排泄物1:20比例加入消毒剂,搅拌均匀,作用30 min以上,用水冲走。B.1.2.2 按消毒剂、呕吐排泄物2:1的比例小心倒入5000 mg/L10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 min以上,用水冲走。B.2 清洁 B.2.1 清洁地板,取出应急处置包内的卫生湿巾,由干净区域到污染区域以“s”型进行擦

33、拭。擦拭干净后将湿巾放入废物袋。或用干净抹布沾取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将地面由干净区域到污染区域以“s”型进行擦拭。擦拭干净后将抹布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或丢弃。B.2.2 清洁厕所、马桶、容器及其周围地面、墙面、物体表面,喷溅到便池外边地面、物体表面及墙上的肉眼可见污染物,先用沾有消毒剂(5000 mg/L10000 mg/L)的一次性吸水材料除去污染物,然后用消毒湿巾、沾有消毒剂的抹布或拖布进行清洁。B.3 消毒 用拖布或抹布沾取1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将呕吐物、排泄物2 m范围内的地面、物体表面进行严格地消毒。墙面可用常量喷雾器进行喷洒消毒,喷药量按100 mL/m2300

34、 mL/m2用量,以湿润不流液为度,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min。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消毒1次,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消毒1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 min。B.4 处理消毒用具 DB 3701/T 92020 13 将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等用具放入含有效氯5000 mg/L的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 min,彻底冲洗干净,晾干备用。B.5 污物处理 污染物按医疗垃圾进行处置。污物袋内喷洒消毒剂,扎进袋口,再套一个污物袋,贴好标签,注明单位、日期、污染物类别,就近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B.6 去除残留消毒剂 消毒达到规定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用清水去除

35、残留消毒剂,避免残留消毒剂对幼儿造成危害。B.7 消毒人员防护 消毒人员按要求进行防护及穿脱防护用品,注意手卫生,避免造成操作人员的感染。DB 3701/T 92020 14 C B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采样与检验方法 C.1 采样及检验原则 采样时注意无菌操作,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h;若样品保存于0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C.2 室内空气微生物采样及检验方法 C.2.1 沉降法 C.2.1.1 样品采集 动态采样在室内有人活动进行,静态采样是经过通风换气和其他消毒措施后,室内无人活动时采样。室内面积不超过30m2,在一条对角线上设里、中、外3点,

36、里、外点位置距墙1m;室内面积超过30m2,在四角及中央分别布点共5个点,四角的布点部位应距墙壁1m。采样时将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直径为90mm)置于采样点60 cm100cm高度,打开平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5min,盖上平板盖。同时设阴性对照。C.2.1.2 细菌培养 将采样平板置于361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C.2.1.3 菌落计算 按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C.2.2 撞击法 C.2.2.1 样品采集 采样点的数量根据监测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原则上小于50m2的房间应设13个点;50m2100m2设35个点;100m2以

37、上至少设5点。在对角线上梅花式均匀分布,避开通风口,离墙距离应大于0.5m。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相对高度0.5m1.5m之间。将采样器消毒,按仪器使用说明进行采样。一般情况下采样量为30L150L,应根据所用仪器性能和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程度,酌情增加或减少空气采样量。C.2.2.2 细菌培养 采样完成后,将采样平板置于361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C.2.2.3 菌落计算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按公式(2)计算:DB 3701/T 92020 15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1000minmin/L?)采样时间()采样器流量(平均每皿菌落数

38、(2)C.3 物体表面采样及检验方法 C.3.1 采集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门把手、水龙头等不规则物品,取全部面积。C.3.2 采样方法 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采样。若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C.3.3 检测方法 把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

39、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 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C.3.4 结果计算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按公式(3)计算,规则物品可估算其面积: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采样面积(采样液稀释倍数平均每皿菌落数2cm?(3)C.4 餐(饮)具采样与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的采样与检验按GB14934执行。C.5 饮用水检验方法 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按GB/T5750执行。C.6 使用中紫外线灯辐射照度检查方法 C.6.1 仪器法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测定波长为

40、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的辐射照度值。C.6.2 指示卡法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C.6.3 注意事项 DB 3701/T 92020 16 测定时电压220 V5 V,温度2025,相对湿度60%,紫外线辐照计应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紫外线监测指示卡应取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批件,并在产品有效期内使用。C.7 结果判定 检查结果符合相应的标准值者,判定为该项检验合格;反之,则判定为检验不合格。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