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大食物观:理念、指向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072896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大食物观:理念、指向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大食物观:理念、指向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大食物观:理念、指向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第38卷 第3期2024年5月Vol.38 No.3May 202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是国家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础,切实有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食物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营养”,人们对于食物需求的变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进程中的具体照映,也是国家在粮食安全方面制定政策的目标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农情、粮情,制

2、定了一系列的方针与政策,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粮食安全得到了稳固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1。大食物观是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粮食供给观念的全新界定,把粮食从狭义的主粮农作物范围扩展到更广义的“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210。从丰富食物种类、拓展食物来源和开发食物资源的角度对大食物观作出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科学诠释。2021 年 7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大食物观:理念、指向与实践汪 鹏(江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

3、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摘 要】大食物观是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科学发展理念。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形势、提升粮食供给质量的战略安排。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生成的大食物观是传统粮食观念的延伸与拓展,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食物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义具有内在一致性,旨在保障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统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征程上践行大食物观,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激活内生动力,强化科技领域创新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举措以完善农业生产保障。【关键词】中国

4、式现代化;大食物观;粮食安全;农业强国建设【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52(2024)03-0001-0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研究专项(22VSZ038);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JXJG-21-4-15)【收稿日期】2023-12-10【作者简介】汪鹏(1997 ),男,安徽淮南人,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 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振兴。2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 年 第 3 期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性阐发,并高度凝练和概

5、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大食物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上不断展现出丰富的意蕴。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探讨新征程上大食物观的理念阐释、现实指向和践行路径,旨在深刻领会把握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以大食物观的新思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发展奠定基础。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大食物观的理念阐释大食物观的提出,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国民食物供给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食物观将以往的粮食观念整合并升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内涵,充分延伸和拓展了传统的粮食安全观念,体现了人民在现

6、代化发展背景下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尤其是在食物方面的需求变化。同时,大食物观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传统粮食安全观念的延伸与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其 20 世纪 90 年代的政治理论著作摆脱贫困中指出:“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3大粮食观念把人们长期以来所认为的粮食即主食的观念进行了发展和提升,突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式。2015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4,这是大食物观第一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之后,习近平

7、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都提到了大食物观这一全新理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大食物观进行强调之后,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54。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稳定的食物供给体系对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起着基石的作用。在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粮食产量和种类较为匮乏的时期,粮食安全的内容以保障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产出与储存为主,粮食获取主要依靠传统耕地种植的方式。新时代,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迅速发展,促使食物获取的来源和渠道日渐丰富,食物供给体系不断完善,同时随

8、着国内外农业环境及形势的急剧变化,传统的粮食安全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尤其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对粮食安全的观念进行重新考量和评定,粮食安全观的内涵应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6。不同于以往的食物供给体系主体,即耕地产出的主食类农作物,大食物观拓展了食物的种类和来源,从单一的粮食转向多元化农产品,打破了传统粮食即食物的观念,以更丰富的食物内容保证粮食安全。“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210,要充分利用我国大量尚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湖域、林地、草地等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探

9、索其中 3 汪 鹏: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大食物观:理念、指向与实践蕴含的丰富食物资源,以扩充人民的食物来源;利用农业科技、生物科技等手段,提高食物产量和食物品质,从而突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限制,食物的产出来源从耕地扩增到江河湖海、温室工厂。大食物观的中心要义是高质量的食物安全保障7。大食物观下“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8,将粮食政策导向从传统的数量安全转向新时代的质量安全。一方面,高质量的食物供给能够确保口粮的安全,同时加强其他农副产品的供给,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推进食物质量、结构和供应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助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另一方面,高质量的食物供给也是

10、社会发展、生态文明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方面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我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以往有重种植业、轻林牧渔业的传统。人们对于粮食的认知往往限定在小麦、水稻、玉米等主粮类农作物,对于食物摄取的要求也仅仅停留在“填饱肚子”而不是食物搭配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结构单一的食物供给体系已经不适应人们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健康生活的向往,要求食物供给的发展方向应该适时作出改变,这也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聚焦于粮食政策方面的具体写照。人们的消费结构呈逐步升级的趋势。事实上,城乡居民对食物的

11、可选择性也在逐步扩大,各类食物在经过加工之后被制成食品进入市场,豆制品、蛋制品、奶制品、海产品、绿色蔬菜等食物出现在百姓餐桌上的频率愈来愈高,主食消费量稳中稍降,副食消费量明显趋增9。人们对于食物的认知也越来越丰富,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使人们更加注重膳食结构的优化和食物营养的获取。从膳食结构来看,20132021 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的消费量下降了 2.76%,人均肉类、禽类、水产品、蛋类消费量分别增长了 28.52%、70.83%、36.54%、60.98%10。对此,政府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消费引导和营养干预政策,积极引导广大人民树立食物消费新观念,推动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优化与升级,并以此

12、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从“主食观”到大食物观,与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念相一致。大食物观通过拓宽食物种类和来源,完善食物供给体系,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食物需求。大食物观同时也符合人们对营养健康的新要求,能够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和实施,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下人民身心的健康发展。(三)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三农”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战略支撑。新时代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要保障粮食安全,同时,粮食安全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大食物观下的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具有协

13、同发展的关系。大食物观扩展了“粮食”的内涵,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粮食到食物的转变,要求我们统筹考虑农业发展体系,充分利用江河湖海林等整体国土资源,打通农业产业空间,因地制宜根据地理条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林吃 4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 年 第 3 期林,充分挖掘产业潜力。大食物观立足于“藏粮于地”,坚持“藏粮于技”,其中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在食物供给中的作用,通过充分发挥生物技术的优势,推动生物科技在食物领域的广泛应用,利用农业现代化中的科技创新拓展食物来源。大食物观指导下的我国农业研发也应从生产导向转为食品质量、营养、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导向,通过对现代科技的

14、应用,降低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延展供应链,从而增强粮食安全韧性,促进农业现代化体系的不断完善。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大食物观的现实指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包括 5 个方面: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大食物观的先进理念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充分契合,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完善食物供给体系的基本理念上,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特征展现出多方面的指向,即保障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推动产业振兴,促进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统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保障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中国式现代化

15、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以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大食物观为解决 14 亿中国人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方向指引。基于人多地少的现状,为减轻耕地压力,通过拓展食物种类、来源,形成完善的食物供给体系以应对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是大食物观的核心内容。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特征之下,大食物观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主要包含 2 个方面。一是扩充粮食总量,完善食物供给体系。这是应对粮食安全风险最基本的方法与手段。保障安全稳定的粮食供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底线目标,特别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守住粮食安全这道防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第一道关口”。二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食物

16、的多元化发展,不仅用食物“养活”14 亿人,还要“养好”14亿人,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为人们提供种类多样和营养全面的食物,这是新时代粮食安全保障的新内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食物这一基本生存资料上的应有之义。(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共同富裕背景下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 2 个矛盾侧面11。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引之下,大食物观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有着引领作用。大食物观以其深刻的内涵要求提出开拓乡村振兴的新领域,发展多元化乡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当前,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主

17、要集中在生产和消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平衡12。传统农业因其供应链地位和产业限制,难以带动农村的快速发展,许多乡村的产业单一,所生产的农产品利润较低,大食物观旨在突破地域限制,以大局意识和宏观视野充分开发农村资源,在丰富食物供给种类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形成食物总量扩增和经济发展进步相互促进的良好效应。同时,在发展多元化第一产业的过 5 汪 鹏: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大食物观:理念、指向与实践程中,依托不同农村地区的优势产业将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引入农业生产之中,与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利用科技发展农业、生产食物和完善农村产业链,在完善食物供给体系的基础上提升

18、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消费力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紧密联系13。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农村农民消费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农业强国建设需要激活农村潜在的消费能力。其中,食物消费在农村消费中占据着重要部分。大食物观通过促进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提升农民在食物消费方面的投入,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此外,在农民收入提高的背景下,大食物观通过扩增食物种类,丰富食物来源,并为全体城乡居民提供稳定和多元化的食物来源和种类,缩小城乡居民在食物消费上的差距。(三)促进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19、的现代化。大食物观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食物富足的同时,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且丰富的饮食文化。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有着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有很多记载古代中国饮食传统的书籍流传至今。中华饮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讲究饮食的平衡和调和,强调食物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中写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里就与大食物观所强调的要获取多方面、多种类食物的思想相一致,体现了膳食平衡的原则;本草纲目提出的“药食同源”,体现了传统饮食文化中以健康为核心的“食疗”思想;中国饮食习俗中的“时令”规则和“节饮食”的饮食法度蕴含着“适时而食、节制而食”的营养饮食和健康饮食观念14。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包含着物

20、质层面的内容,也将粮食与社会建设、思想道德培育相联系,蕴含着深邃的哲思。在中华饮食文化中,食物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淮南子中有“食者,民之本也”的观点,表达了食物在百姓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地位;管子中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表述,反映出食物在社会建设中道德修养培育方面的作用。在传承中华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大食物观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中国式现代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相一致。同时,大食物观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各地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能够助力乡风文明和精神富有局面的形成。(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式现

21、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气候变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对农业生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际上,食物的生产是与大自然联系最紧密的社会生产活动之一,农业耕作十分注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和保护15。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一体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大食物观坚持以绿色发展的理念引领农业生产,是生态建设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大食物观的践行就是要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障“粮食”安全,实现食物产量的增加。大食物观强调农业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结合 6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 年 第 3 期当地农业产业特质,充

22、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完善农业生产布局。在大食物观中,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互补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农业生产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创新发展生物技术和环境科技,推动食物生产向生态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利用现代科技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生产。大食物观中也包含食物绿色消费的理念,强调适量消费和食物节约,人们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食物观以全新视角构建保障粮食安全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五)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进入 21 世纪以来,“谁来

23、养活中国”这一“布朗命题”已经转化为“谁来养活 21 世纪的中国和世界”这一新命题。现阶段来看,我国不仅依靠自主力量养活了中国,更是“养好”了中国。然而,养活 21 世纪的世界依然停留在“养活”的阶段,养活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我国需要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16。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坚持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追求自身发展,大食物观不仅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良方妙药,也为世界各国解决饥饿、贫困问题,促进粮食安全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理念下,各国的农业不是独立发展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共同体”,特别是在农业贸易高度发达、农产品交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24、农业“共同体”这一架构愈发凸显。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依然面临粮食安全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2 年,5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 2.58 亿人受到严重粮食危机影响,超过 2.5 亿人面临严重饥饿,7个国家的人口处于饥饿边缘。大食物观有着“大”的特性。经过长期发展,我国早已解决了中国这一占世界人口 1/5 的大国的粮食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有效分担了食物供给压力,并在全球这个大范围内,努力为存在粮食危机的国家提供一定数量的食物,帮助部分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同时,大食物观也为各国结合自身实际实施农业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为全球提供粮食保障和农业发展方案提供中国经验和

25、中国智慧,实现农业发展的双赢与多赢,共同解决全球粮食危机问题,着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三、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大食物观的实践路径大食物观的实践路径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高度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也是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践行大食物观,必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充分激活农业发展动力,推动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强化农业科技领域创新,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利用科学技术来保障现代化建设下的粮食安全;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举措,以完善农业生产保障。(一)激活动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性决策,也是农

26、业发展问题下对农业农村改革的客观要求。因此,要把大食物观的践行放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之下,食物资源的生产和拓 7 汪 鹏: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大食物观:理念、指向与实践展、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都应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进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粮食供给的导向已由供给导向转为需求导向,主要矛盾是质量和数量之间的矛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以破解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为主线,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17。在农业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之下,农业发展方式和食物供给体系都需要从供给侧和整体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坚持以大食物观为指导,就要紧紧围绕市场适时作出转变,在保障粮食安全的这一红线之内,

27、拓展食物种类,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从主粮占据主体地位转向主食副食全方位联动,把握城乡居民多元化的食物需求,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供给转向多元化供给,促进粮食体系的转型升级。此外,产业链升级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着重要作用,大食物观要以强大的农业产业链为依托,赋能农村产业生产、交易等过程,使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以大食物观为指导,依据不同地区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增强农业产业链的韧性,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二)夯实根基:强化科技领域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与科技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科技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保障重要农产品

28、供给,大食物观更多强调立足国内资源,提倡依靠科技驱动18。在农业资源日趋紧张的客观形势下,大食物观要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拓展食物来源和种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要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210。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和生物技术,把许多潜藏在自然资源中的热量和蛋白质转化为人们可食用的食物。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传统农业单一分散的生产方式不利于大食物观的践行,通过农业科技发展智能化生产方式,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

29、合,对农业生产布局和过程进行数字化治理,能够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及其产量进行及时了解,也便于粮食安全监管的实施。发展设施农业也是遵循大食物观,完善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方式。温室培养、无土栽培等设施农业通过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农作物高效生产,可以克服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影响带来的粮食减产问题。食品行业与科技的融合对于食物供给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有着革命性的作用,方便食品、功能食品、预制菜等中的食品工业化和食物保鲜技术,可以使千里之外的消费者品尝到新鲜又不失营养的健康食物。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511。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的结合极大改善了人们获

30、取食物的体验,契合大食物观的中心思想。此外,科技创新能够促进农产品储存和物流体系的发展,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提档升级。(三)完善保障: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举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而大食物观本身就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在社会有机体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事实上,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生态安全、气候等要素是支撑社会发展的基 8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 年 第 3 期本自然物质要素和条件19。同样,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产出的农业资源,也是粮食安全得到稳固保障的必要前提。由于所有食物都来源于大自然的馈赠,江河湖海林耕地的农业价值都与其环

31、境状态紧密相连,因此大食物观的践行要建立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关系,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将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在利用科技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要重视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的绿色科技的应用,把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既有利于保护农业资源,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大食物观倡导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节约粮食,保护水资源,对于生态环境

32、建设都有很大的益处。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可以促进耕地、水源等的持续开发利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践行大食物观有巨大的作用。四、结论大食物观与中国式现代化对于粮食安全发展的内在要求高度统一,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为大食物观的践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大食物观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实践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保障。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域下探索大食物观的理念内涵、现实指向与实践路径,可以充分认识大食物观在当前的现代农业发展中,特别是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的指导作用和引领地位,从而更好地以大食物观推动我国的粮食安全和食物供给体系的完善,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大食物观的“大”,不仅在于食物种类的“增

33、多”、来源范围的“扩大”,更在于其发展视野的“拓展”、责任担当的“增强”。大食物观是党领导人民在“三农”工作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中所形成的智慧结晶,更能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继续坚持大食物观科学思想对农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以进一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1.2 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J.求是,2023(6):4-17.3 习近平.摆脱贫困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17

34、8.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47.7 白军飞.大食物观下的食物安全保障 J.人民论坛,2023(11):56-60.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98.9 丁声俊.大食物观提出的客观依据、深远意义及落实举措 J.中州学刊,2023(5):58-66.10 孔祥智

35、,何欣玮.筑牢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大食物观下中国的粮食安全 J.河北学刊,2023,43(3):120-130.11 燕连福,毛丽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9 汪 鹏: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大食物观:理念、指向与实践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4):9-19.12 杨少文,熊启泉.中国式现代化下粮食安全的内容架构、现状与趋势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5):1-12.13 孙国志.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消费力的约束因素与提升路径 J.广西社会科学,2023(3):124-131.14 周应恒,李娜.“大食物观”与我国

36、食物安全保障新思路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4):147-158.15 黄家慧,郭安宁.大食物观的生成演进、时代价值与发展路径 J.农业经济,2023(10):29-31.16 周立,罗建章,方平.21 世纪中国的食物安全与食物主权 J.中国农村经济,2022(10):2-23.17 陈文胜.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J.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2):208-215.18 龚斌磊,王硕,代首寒,等.大食物观下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的战略思考与研究展望 J.农业经济问题,2023(5):74-85.19 张云飞.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导向 J.思想

37、理论教育,2023(11):11-18.(责任编辑魏瑞敏)All-Encompassing Approach to F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Concept,Direction and PracticeWANG Peng(School of Marxism,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nomics,Nanchang Jiangxi 330013,China)Abstract:All-encompassing approach to food is a scie

38、ntific theory for ensur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building up Chinas strength in agriculture in the new era.Adopting and practicing all-encompassing approach to food is a strategic arrangement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od supply.All-e

39、ncompassing approach to food generated o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s the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traditional food concept,the embodiment of peoples aspiration for a better life and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All-encompassing approach to

40、food is intrin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basic meaning and main feature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It aims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under a huge population,promote the rejuven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material wealth and spiritual wealth,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41、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demonstrate Chinas wisdom and Chinas plans.To practice all-encompassing approach to food on the new journey,it is important to deepen the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o activate endogenous forces,strengthen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food security,and implement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ecurity.Keywords: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all-encompassing approach to food;food security;Chinas strength in agricultu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