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东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考点专题训练
1
单选题
1、下列对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据此推测细胞膜由脂质组成
B.以人体红细胞为实验材料,推导细胞膜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两层
C.科学家观察到暗—亮—暗三层结构,推测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
D.同位素标记小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进行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D
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 .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 .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A、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正确;
D、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2、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
A.核仁B.核基质
C.核被膜D.核孔复合体
答案:A
分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和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rRNA由细胞核中的核仁负责产生。
核仁是细胞核中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选项正确;核基质是核中除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成分,包括核液与核骨架两部分。核液含水、离子和酶等无形成分。核骨架是由多种蛋白质形成的三维纤维网架,对核的结构具有支持作用,与核糖体的形成无关,B选项错误;核被膜是指包被细胞核的双层膜,其外层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核被膜上有核孔复合体,是控制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核糖体的形成无关,C、D选项错误。
3、如图是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c和d均具有膜结构
B.在图中e结构内部,存在DNA和RNA
C.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为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
D.内质网膜通过形成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答案:A
分析:1 .激素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多肽→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 .图中结构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高尔基体,d为细胞膜,e为线粒体。
A、图中结构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高尔基体,d为细胞膜,e为线粒体,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A错误;
B、e为线粒体,其内部含有少量的DNA和RNA,B正确;
C、细胞膜和包括核膜在内的多种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叫作生物膜系统,C正确;
D、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体现在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之间以“小泡”的形式进行间接转化,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及线粒体膜之间可以进行直接转化,D正确。
故选A。
小提示: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4、动物细胞中某消化酶的合成、加工与分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面内质网是合成该酶的场所B.核糖体能形成包裹该酶的小泡
C.高尔基体具有分拣和转运该酶的作用D.该酶的分泌通过细胞的胞吞作用实现
答案:C
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A、光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消化酶是分泌蛋白,合成场所是粗面内质网(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A错误;
B、核糖体无膜结构,不能形成小泡包裹该酶,B错误;
C、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发送,具有分拣和转运消化酶等分泌蛋白的作用,C正确;
D、该酶的分泌通过细胞的胞吐作用实现,D错误。
故选C。
5、蛋白质糖基化是指在蛋白质合成的同时或合成后,在酶的催化下寡糖链被连接在肽链特定的糖基化位点,形成糖蛋白。在真核细胞中,这一过程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糖基化的蛋白质是在粗面内质网合成的
B.蛋白质的糖基化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不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C.在真核细胞中,几乎全部的脂质和多种重要的蛋白质都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
D.在真核细胞中,高尔基体是细胞内大分子转运的枢纽也是细胞内糖类合成的工厂
答案:B
分析:内质网是由一层单位膜所形成的囊状、泡状和管状结构,并形成一个连续的网膜系统。由于它靠近细胞质的内侧,故称为内质网。
A、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进行加工,蛋白质的糖基化可以在粗面内质网完成,A正确;
B、蛋白质的糖基化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在原核生物中也存在,B错误;
C、几乎全部的脂质和多种重要的蛋白质如糖基化蛋白质都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C正确;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大分子转运的枢纽也是细胞内糖类合成的工厂,D正确。
故选B。
6、下列各组细胞器均具单层膜的是
A.液泡和核糖体B.中心体和叶绿体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D.内质网和线粒体
答案:C
试题分析:A、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错误;
B、中心体没有膜结构,叶绿体具有双层膜,B错误;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都是含有单层膜的细胞器,C正确;
D、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7、细胞内部时刻发生各类复杂的变化,犹如繁忙的工厂,其中的各类细胞器就像忙碌的“车间”。下列关于细胞各“车间”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消化车间—---能合成各类水解酶
B.动力车间——-能直接分解葡萄糖
C.脂质合成车间——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D.养料制造车间———内膜上有吸收光能所需的色素
答案:C
分析: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
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可分为滑(光)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加工蛋白,滑面内质网合成脂质。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再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真核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高尔基体,动物细胞用于分解物的形成,植物细胞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核糖体: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是由rRNA和核糖核蛋白构成的微小颗粒,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中心体:中心体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存在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中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液泡:是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是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细胞器。含有细胞液,色素(花青素等)。
A、消化车间是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但溶酶体不能能合成各类水解酶,大多数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A错误;
B、动力车间是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演场所,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B错误;
C、脂质合成车间是滑面内质网,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C正确;
D、养料制造车间是叶绿体,捕获光能所需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D错误。
故选C。
8、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D.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答案:A
分析: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也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少量的ATP;细胞膜在细胞和环境之间有物质运输、能量交换的功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A、植物细胞壁为全透性,细胞膜才是细胞的边界,A错误;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功能,参与细胞信息交流,B正确;
C、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则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C正确;
D、细胞只有保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D正确。
故选A。
9、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测( )
A.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核仁中
B.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核仁是核糖体RNA合成、加工等的场所
答案:D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 .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3 .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A、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染色质上,A错误;
B、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但由题干信息无法得出该结论,C错误;
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由此可以推测核仁是核糖体RNA合成、加工等的场所,D正确。
故选D。
10、下图所示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主要由磷脂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脂质体表面交联抗体是为利用其高度特异性
B.脂质体的形成与磷脂头的亲水性和磷脂尾的疏水性有关
C.若药物是疏水性的,则不能用脂质体运输
D.利用脂质体转运药物利用了膜的流动性
答案:C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分子的特点是一个亲水基团的头和两个疏水基团的尾,所以磷脂的双分子层在水中的分布是亲水基团和水接触,疏水基团远离水。
A、抗体的作用是特异性的识别作用,所以脂质体表面交联抗体,靶向给药,A正确;
B、由于a物质处于脂质体的中央,和亲水性的磷脂接触,说明a物质属于亲水性物质,b物质存在于磷脂分子的疏水性的两条尾上,说明是脂溶性的物质,脂质体的形成与磷脂头的亲水性和磷脂尾的疏水性有关,B正确;
C、b物质存在于磷脂分子的疏水性的两条尾上,说明是脂溶性的物质,即疏水性的药物也可通过脂质体运输,C错误;
D、脂质体和细胞膜能够相溶,所以可以和细胞膜融合,胞吞进入细胞,脂质体转运药物利用了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11、为探究细胞降解或修复细胞核中错误折叠蛋白的机制。研究者在细胞中表达了一个融合蛋白L-G,该蛋白分布在细胞核中,其中L是受热胁迫易错误折叠的部分,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的部分。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融合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融合蛋白均发绿色荧光
C.图中虚线所示位置为该细胞的细胞膜
D.核仁可能具有修复或降解错误折叠蛋白的功能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热胁迫导致L错误折叠,热胁迫后恢复正常温度的核仁已进行修复或降解。
A、融合蛋白质在核糖体上经脱水缩合形成,核孔是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A正确;
B、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的部分,在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融合蛋白均发绿色荧,B正确;
C、据图可知,虚线所示位置为核膜,C错误;
D、据图分析,热胁迫导致L错误折叠,热胁迫后恢复正常温度的核仁已进行修复或降解,D正确。
故选C。
1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细胞质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同时含有蛋白质和磷脂
C.核孔实现了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D.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含有糖参与形成的化合物
答案:B
分析: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A、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如精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A正确;
B、细胞质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其中核糖体没有磷脂,B错误;
C、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实现了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
D、细胞膜上存在糖蛋白,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DNA和RNA,其组成成分包括五碳糖,故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含有糖参与形成的化合物,D正确。
故选B。
多选题
13、生物膜的流动性通常在以下哪些情况下较高?( )
A.膜蛋白含量高B.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C.长链脂肪酸含量高D.一定范围内,温度高
答案:BD
分析:生物膜的主要的化学组成为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含有:磷脂、糖脂、胆固醇。膜蛋白也分为膜整和蛋白、膜外蛋白以及锚定蛋白。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到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了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生物膜上的大多数分子都能运动,导致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的流动性决定于膜本身的组成成分、外界环境等因素。如:脂肪酸链的长度、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脂双层中胆固醇的含量、膜蛋白含量和温度等都会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
A、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到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了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膜蛋白越多,生物膜流动性越低,A错误;
B、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越高,生物膜流动性越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时,生物膜流动性较高,B正确;
C、脂肪酸链的长度越大,生物膜流动性越低,因此长链脂肪酸含量高时,生物膜流动性较低,C错误;
D、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生物膜流动性越强,D正确。
故选BD。
14、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细胞都有生物膜系统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答案:CD
分析: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功能主要包括:①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②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③把各种细胞器隔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
B、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B错误;
C、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如线粒体的内膜的蛋白质含量要比外面含量高,这与其功能密切相关,C正确;
D、生物膜系统把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同时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点,这样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可以同时、高效、有序的进行,D正确。
故选CD。
15、对某植物细胞中3种细胞器的有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细胞器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a
67
20
微量
b
59
40
0
c
61
0
39
A.如果细胞器a是线粒体,则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细胞器b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且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细胞器c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羧基和氨基
D.蓝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a和c
答案:AC
分析:蛋白质和脂质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通过对细胞器a、b、c的成分的分析,可知细胞器a含有生物膜和少量的核酸,可能是线粒体或叶绿体;细胞器b有膜结构,但是没有核酸,可能是内质网或高尔基体;细胞器c没有膜结构,有核酸,是核糖体。
A、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正确;
B、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可能是光面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B错误;
C、细胞器c不含脂质,没有膜结构,且含有核酸,故是核糖体,其上发生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正确;
D、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D错误。
故选AC。
16、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许多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分离各种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B.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它不含任何细胞器
C.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常见于植物和某些低等动物的细胞
D.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所有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
答案:AB
分析:细胞内不同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不同,密度也不同,常用的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利用不同的转速将不同的细胞器进行分离,密度大的在下层,密度小的在上层。
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是DNA。 病毒无细胞结构,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中心体分布在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植物叶肉细胞,具有双层膜结构,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A、由于不同细胞器的比重不同,因此一般采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各种细胞器,A正确;
B、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此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B正确;
C、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常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C错误;
D、叶绿体不是绿色植物所有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如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AB。
小提示: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伞藻的嫁接实验能准确说明伞帽形状由细胞核控制
B.RNA和蛋白质可以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CD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在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中,将菊花形的伞藻的细胞核移植到伞帽是帽形的去掉伞帽的伞藻中,长出的伞帽是菊花形,由此可以说明细胞核控制伞帽的形态,即细胞核具有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功能。
A、伞藻嫁接实验说明假根控制伞帽的形状,但无法确定是假根中的细胞核控制伞帽的形状,继续进行核移植实验才能确定伞帽形状由细胞核控制,A错误;
B、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核孔具有选择性,B错误;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C正确;
D、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DNA,DNA是遗传物质,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CD。
18、下图为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在光学显微镜下始终可见
B.②位于细胞核中央,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③仅含两层磷脂分子
D.④⑤通过核孔进出,核孔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性
答案:ABC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染色质,②为核仁,③是核膜,④是进入细胞核的物质,⑤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物质。
A、①是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只有细胞分裂时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A错误;
B、②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不一定位于细胞核中央,B错误;
C、③是双层核膜,含4层磷脂分子层,在细胞分裂中会发生周期性变化,C错误;
D、④⑤通过核孔的方式,体现了核孔对物质转运的选择性,D正确。
故选ABC。
19、下图为四种不同细胞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细胞
细胞壁
光合作用
染色质,
细胞全能性
A
洋葱根尖细胞
有
无
有
有
B
猪成熟红细胞
无
无
有
有
C
鱼受精卵
无
无
有
有
D
蓝藻细胞
有
有
有
无
A.AB.BC.CD.D
答案:AC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A、洋葱属于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洋葱根尖细胞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核中有染色质,在离体情况下,洋葱根尖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A正确;
B、猪是哺乳动物,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猪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器和细胞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染色质,不能表现细胞全能性,B错误;
C、鱼是动物,其受精卵无细胞壁,细胞质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受精卵能发育成完整个体,具有很高的全能性,C正确;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外层有细胞壁,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质,D错误。
故选AC。
20、下列有关生物膜中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膜上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均具有特异性
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跨膜运输物质时均消耗ATP
C.线粒体内膜比外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都多
D.膜蛋白的产生可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参与
答案:ACD
分析: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生物膜蛋白是指构成细胞膜等生物膜的蛋白质,这些蛋白有的覆盖在表面,有的嵌入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从作用上讲,有的可作为载体蛋白,在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中起作用,有些蛋白覆盖在表面还可以和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即糖被,有细胞识别的作用,有些具有催化作用等。
A、载体蛋白与运输的物质之间,以及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之间均能特异性识别,故膜上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均具有特异性,A正确;
B、通道蛋白进行的跨膜运输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内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线粒体内膜比外膜功能复杂,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都多,C正确;
D、膜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使蛋白质分布到细胞膜上,D正确。
故选ACD。
21、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是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具有疏水的尾部,水分子只能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B.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均结合了糖类分子,与细胞间信息传递功能密切相关
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磷脂分子的侧向自由移动及大多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有关
D.细胞膜可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但仍有部分细胞不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
答案:AB
分析: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可以运动,所以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的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的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糖被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细胞膜的功能为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A、磷脂具有疏水的尾部,但由于磷脂分子的运动可产生间隙,水分子可通过间隙自由扩散进出细胞,A错误;
B、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有些与糖类结合,有些不与糖类结合,例如转运蛋白等,B错误;
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所有磷脂分子的侧向自由移动及大多数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都有关,C正确;
D、一般来说,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有限,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但仍会有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可能进入细胞,D正确。
故选AB。
22、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存在于核基质中
B.②与核糖体和某些RNA的形成有关
C.③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与细胞中其他膜结构没有直接联系
D.④实现核质之间物质自由进出的通道
答案:CD
分析:分析图示,表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细胞核包括③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①染色质(DNA和蛋白质)、②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A、①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存在于核基质中,A正确;
B、②是核仁,核糖体和rRNA的形成有关,B正确;
C、③是核膜,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与细胞中内质网直接连接,C错误;
D、④是核孔,核孔是蛋白质和RNA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孔也具有选择性,如DNA 不能通过核孔,D错误。
故选CD。
综合题
23、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科学家们做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科学家将一小块胰腺组织放入含放射性标记______的培养液中短暂培养,在此期间放射性标记物被活细胞摄取,并掺入到______上正在合成的蛋白质中。组织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使感光乳剂曝光,固定组织后在显微镜下便可发现细胞中含放射性的位点,这一技术使研究者能确定______在细胞内的位置。
(2)科学家将短暂培养的胰腺组织洗去放射性标记物,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物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随着______的变化,放射性颗粒数的百分比在不同细胞结构上有规律的变化,据此推测,分泌蛋白转移的途径______。
答案: 氨基酸 核糖体 放射性标记物质(或“放射性标记蛋白质”) 追踪时间 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分析:1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在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2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用放射性同位素取代化合物分子的一种或几种原子而使它能被识别并可用作示踪剂的化合物。它与未标记的相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只是它带有放射性,因而可利用放射性探测技术来追踪。
(1)通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由于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合成原料,所以被标记的氨基酸会掺入到核糖体上正在合成的蛋白质中。组织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使感光乳剂曝光,固定组织后在显微镜下便可发现细胞中含放射性的位点,这一技术使研究者能确定放射性标记物质在细胞内的位置。
(2)由图可知,随着追踪时间的变化,放射性颗粒数的百分比在不同细胞结构上有规律地变化,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上放射性颗粒减少,但同时高尔基体上的放射性颗粒增加,随后高尔基体上的放射性颗粒减少,而分泌小泡中放射性增强,由此可以确定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小提示: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4、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下面图甲表示由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 A、B、C 为生物大分子,a、b、c 是组成它们的单体);图乙是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 a 通过_____的方式合成 A,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图乙中的[ ]_____([ ]填图中序号,_____填结构名称)。
(2)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图乙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_____(填图中序号)。
(3)仅由图甲中 A 和 C 两种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最可能是_____。
(4)图乙细胞能将分泌物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也能从细胞外吸收营养物质,这体现了图乙中的①具有的功能是_____。
答案:(1) 脱水缩合 ⑦ 核糖体
(2)①②③④⑤
(3)病毒
(4)控制物质进出
分析:甲图:A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A是蛋白质,C是遗传物质,C是核酸。
乙图:①示细胞膜,②是高尔基体,③是细胞核,④是线粒体,⑤是内质网,⑥是细胞质,⑦是核糖体,⑧是中心体。
(1)
a是氨基酸,A是蛋白质,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在⑦核糖体上;
(2)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图乙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①示细胞膜,②是高尔基体,③是细胞核,④是线粒体,⑤是内质网;
(3)
A是蛋白质,C是核酸,仅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生物体最可能是病毒;
(4)
①是细胞膜,通过细胞膜可以分泌物质,也可以吸收营养物质,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及细胞的结构,学生识记生物大分子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图甲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图乙是图甲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图甲中囊泡Y由_______形成,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__。图甲中具有单层膜结构的是_______(填序号)。
(3)图乙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的功能。
(4)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细胞,结果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3H2O,则3H2O的生成部位是_______。
答案: 脂质和蛋白质 高尔基体 溶酶体 ③④⑤ 囊泡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 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信息交流 核糖体
分析:识图分析,图甲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
图乙中囊泡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结合,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
(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和细胞膜相同,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2)识图分析可知,囊泡Y由④高尔基体形成。若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则结构⑤是溶酶体。图甲中具有单层膜结构的是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溶酶体。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囊泡上的蛋白质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能特异性结合,从而将“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信息交流的功能。
(4)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是发生了脱水缩合反应,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
小提示:本题考查囊泡介导的运输的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利用图文信息解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以及分泌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