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阶段测验一(绪论~第1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 )的口号。
A.民主科学
B.建立共和国
C.民族独立
D.自由发展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答案选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参见教材P39。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 )在内的统一整体。
A.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答案选B。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参见教材P39。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黑格尔的辩证法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
D.以上均错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答案选C。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参见教材P40。
4、列宁在( )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A.《国家与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我国革命》
D.《论我国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答案选B。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参见教材P45。
5、马克思主义是关于( )的科学。
A.无产阶级和生产力发展
B.资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C.农民阶级和生产力发展
D.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答案选D。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参见教材P46。
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政治立场
B.公然申明了自己的阶级性
C.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
D.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答案选A。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参见教材P48。
7、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 )。
A.长期理想、近期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B.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长期理想、近期理想
C.生活理想、长期理想、近期理想、社会理想
D.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答案选D。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参见教材P51。
8、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这是( )理想。
A.生活
B.职业
C.道德
D.社会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答案选A。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参见教材P51。
9、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其中( )是最根本的。
A.道德理想
B.社会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答案选B。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参见教材P51。
10、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在各方面素质中,( )起着统领作用。
A.道德素质
B.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C.科学文化素质
D.政治素质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答案选B。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在各方面素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起着统领作用。参见教材P55。
11、世界新技术革命本质上是( )。
A.综合国力革命
B.知识智力革命
C.军事革命
D.教育革命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答案选B。世界新技术革命本质上是知识智力革命。参见教材P57。
12、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 )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A.探索
B.实践
C.创新
D.活动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参见教材P69。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
A.创新的观点
B.探索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参见教材P69。
1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 )。
A.是否承认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
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
C.是否承认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参见教材P74。
15、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叫矛盾的( )。
A.不平衡性
B.同一性
C.特殊性
D.普遍性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参见教材P78。
16、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 )。
A.唯物主义决定论
B.唯心主义决定论
C.唯物主义非决定论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参见教材P85。
17、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形成真理性的认识;注重实践,脚踏实地,身体力行,追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指的是( )。
A.求真务实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三大法宝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求真务实,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形成真理性的认识;注重实践,脚踏实地,身体力行,追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参见教材P95。
18、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指的是(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解放思想就是要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参见教材P96。
19、实事求是是( )的目的。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参见教材P96。
20、1844年,( )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参见教材P39。
37
阶段测验二 (第2~3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社会基本矛盾
B.阶级斗争
C.技术革命
D.社会改革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参见教材P140。
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形成,使社会过渡到(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形成,使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参见教材P141。
3、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政治标准
B.思想标准
C.经济标准
D.社会标准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参见教材P142。
4、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思想根源问题
B.国家政权问题
C.阶级基础问题
D.经济发展问题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参见教材P144。
5、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 )。
A.和平演变
B.会议选举
C.暴力革命
D.和平交接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参见教材P144。
6、我国的立国之本是( )。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国两制
D.科学发展观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参见教材P147。
7、我国(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六中全会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参见教材P147。
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中,( )是前提。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科学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参见教材P147。
9、古希腊的思想家中,(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A.普罗泰戈拉
B.德谟克利特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参见教材P148。
10、我国古代,( )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A.孟子
B.荀子
C.杨雄
D.董仲舒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参见教材P148。
11、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A.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参见教材P148。
12、著名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强调( )。
A.唯有参加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B.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C.实践是认知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著名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参见教材P99。
13、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参见教材P99。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 )。
A.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B.一切有生命的人
C.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参见教材P101。
15、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就会导致( )的错误。
A.经验论或唯理论
B.实践论
C.唯书论
D.可知论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割裂开,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参见教材P107。
16、人的认识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永远不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完毕,除了望着已获得的正确认识出神外,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段话强调的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
A.具有曲折性
B.具有反复性
C.具有无限性
D.具有有限性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则具有无限性。因此,上面这段话强调的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参见教材P109。
17、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
A.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B.一切真理同时具有的两种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一切真理同时具有的两种属性。参见教材P113。
18、下面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凝练,不正确的是( )。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法治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参见教材P117。
19、下面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凝练的是( )。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法治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参见教材P117。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
C.坚持矛盾的观点
D.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参见教材P119。
阶段测验三 (第4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 )。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货币转化为资本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P160。
2、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流通价值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参见教材P160。
3、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 )。
A.流通手段
B.储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参见教材P164。
4、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这被称作货币的( )。
A.储藏手段
B.世界货币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参见教材P164。
5、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加速准备条件的过程是( )。
A.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B.阶级革命过程
C.产业革命过程
D.民主法治过程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是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加速准备条件的过程。参见教材P168。
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于( )。
A.封建社会中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资本主义社会中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参见教材P167。
7、使资本主义制度取得完全胜利和最终的确立的是( )。
A.阶级革命
B.产业革命
C.资本原始积累
D.货币转换为资本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取得完全胜利和最终确立。参见教材P169。
8、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的比率。
A.可变资本
B.不变资本
C.预付总资本
D.流动资本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参见教材P172。
9、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是( )。
A.物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制度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参见教材P172。
10、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工人的( )实现的。
A.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长度
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缩短工作日长度
C.工作日长度不变,延长必要劳动时间
D.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参见教材P173。
11、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
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B.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C.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来说过剩,并不是人口的绝对过剩。相对过剩人口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参见教材P176。
12、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 )。
A.生产、流通和销售阶段
B.生产、储存和销售阶段
C.购买、生产和销售阶段
D.购买、生产和储存阶段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单个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参见教材P178。
13、包含在资本家工厂里半成品中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单个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半成品”是关键词。参见教材P178。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生产相对过剩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固定资本的更新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当这个矛盾达到十分尖锐化的程度,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参见教材P181。
15、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 )的比率。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预付资本
D.可变资本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参见教材P183。
16、议会共和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现在的德国、意大利是实行议会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参见教材P187。
17、实行半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法国是实行半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参见教材P187。
18、两党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 )。
A.美国
B.瑞典
C.德国
D.法国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美国。参见教材P188。
19、多党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 )。
A.美国
B.瑞典
C.德国
D.法国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目前实行多党制的有法国、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参见教材P188。
20、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实用主义
B.利己主义
C.自由主义
D.民主主义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参见教材P192。
阶段测验四 (第5~6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 )两个阶段。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D.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参见教材P196。
2、在垄断阶段,“银行就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发展成为势力极大的垄断者”,做出这一论断的是( )。
A.毛泽东
B.列宁
C.马克思
D.恩格斯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列宁用一句话非常形象地概括了银企关系,即在垄断阶段,“银行就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发展成为势力极大的垄断者”。参见教材P200。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归根到底是( )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A.利润驱使
B.市场经济
C.商品经济
D.社会生产力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参见教材P203。
4、在现实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本是( )。
A.国有资本
B.国家和私人资本
C.公共资本
D.私人资本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现实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以及国家和私人资本共有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不是很大,占主体地位的还是私人资本。参见教材P205。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是( )。
A.间接调节
B.直接调节
C.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
D.间接调节与控制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参见教材P206。
6、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不包括(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军事手段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在个别时候、特定情况下,还可能出台某种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的干预。参见教材P206。
7、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主要表现为( )资本的国际化。
A.商业
B.借贷
C.产业
D.金融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商业资本的国际化。参见教材P214。
8、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的国际化。
A.人员交流
B.金融资本
C.产业结构
D.资源配置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参见教材P214。
9、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在生产力发展及其与( )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A.生活满意度
B.人们的物质追求矛盾
C.社会矛盾
D.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在生产力发展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参见教材P219。
10、我们要从( )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A.学习
B.批判
C.借鉴
D.矛盾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我们要从批判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参见教材P222。
11、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在经济上的主要特征的是( )。
A.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和流通由国家政权统一集中管理
B.生产资料和粮食等主要生活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
C.对各种资源和产品进行实物分配、计划配给
D.对各种资源和产品实行完全平均政策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对各种资源和产品进行实物分配、计划配给,因此D不正确。参见教材P228。
12、195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通过采取( )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
A.充公
B.赎买
C.收购
D.合营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195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通过采取赎买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参见教材P232。
13、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由于实行( ),社会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较资本主义国家更公平。
A.公有制
B.按劳分配
C.按生产要素
D.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由于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较资本主义国家更公平。参见教材P232。
1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A.实现完全平等的社会
B.消除资产阶级
C.建立没有任何阶级的社会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参见教材P235。
15、下列不属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的是( )。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
B.根据社会的需要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
C.劳动者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经过一定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D.国家完全消亡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中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参见教材P237。
16、中国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确立了以(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A.公有制
B.私有制
C.股份制
D.集体制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中国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参见教材P238。
17、无论俄国革命还是中国革命,其社会历史背景是( )。
A.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B.生产力低下
C.生产关系不发达
D.资本主义飞速发展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无论俄国革命还是中国革命,其社会历史背景是:社会矛盾极其尖锐,靠在旧社会内部进行渐进式的改良,根本不可能解决当时的社会基本矛盾,靠这些国家发展不充分的资本主义也很难达到强国富民的目标,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落后国家要想走上同发达国家同样的道路,用资本主义方式赶上乃至超过发达国家,是根本不可能的。参见教材P239-240。
18、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B.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一个原因
C.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D.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发展道路不同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有:第一,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第三,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参见教材P241。
19、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改革要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又要有一定的发展速度,这句话反映了( )。
A.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B.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C.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D.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反映了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参见教材P243。
2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 )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A.议会民主制
B.直接民主制
C.自由民主制
D.民主集中制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参见教材P247。
阶段测验五 (第7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
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P252。
2、归根到底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是( )。
A.劳动生产率
B.科学技术
C.教育水平
D.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参见教材P252。
3、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实行生产资料( )。
A.集体所有制
B.国家所有制
C.社会公有制
D.家庭所有制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参见教材P252。
4、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个人消费品相应地实行( )原则。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平均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个人消费品相应地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参见教材P253。
5、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劳动交换无须遵循对等的原则,人们的劳动具有直接的( )。
A.私人性
B.任意性
C.社会性
D.统一性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统一性和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一性,使人们之间的劳动交换无须遵循对等的原则,人们的劳动具有直接的社会性。参见教材P253。
6、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对整个社会经济实行( )。
A.市场经济
B.计划调节和管理
C.商品经济
D.自由竞争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