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吐血总结).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066109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16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吐血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吐血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吐血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吐血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吐血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文化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中。二、教育的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此外教育还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以及相对独立性等社会属性。三、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他们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四、教育的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的功能和社会发展的功能(本体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

2、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五、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上帝、神创造的。赞成者 朱熹2生物起源说: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赞成者: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赞成者:美国教育学家孟禄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赞成者: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苏联和俄国。六、教育的基本形态1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按教育的形式化程度);2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按教育的正规程度);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按教育的实施机构);4农

3、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5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近现代社会的教育。七、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具有原始性2古代社会的教育(知识点比较碎,应该主要是考选择题)3近代社会的教育: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

4、的法制化。4.现代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具体内容:(1)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 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3)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C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 教育的终身化 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2) 教育的的全民化(3) 教育的民主化(4) 教育的多元化(5) 教育科技的现代化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二、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萌芽、独立形态、

5、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一) 萌芽阶段著作: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大学、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 论教育内容。偏重人事与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而知新。(2)孟子的教育思想 坚持“性善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3)荀子的教育思想 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4)墨家的教育思想 墨翟坚持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还重视实用技术的

6、传习。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突破了儒家六艺的教育范畴。 (5)道家的教育思想 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遵循自然法则,反对儒家礼教。(6)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其内容总结如下: 教学相长 尊师重道 藏息相辅。正课学习和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豫时孙摩。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启发诱导 长善救失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学的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苏格拉

7、底问答法,亦称“产婆术”。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2)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3)亚里士多德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之中,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4)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二) 独立形态阶段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 教育学科的建立(1) 夸美纽斯其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

8、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其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点: “泛智”教育。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教育适应自然 班级授课制 教学原则(2) 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其代表作是爱弥儿。(3) 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对人进行必要的“管束”和“训导”是实现自由的必要保证。(4) 裴斯泰洛奇在西方教育史上,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5) 洛克 白板说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观念都是从后天的经验中获得的。 绅士教育论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出于教育的缘故,由此提出绅士教育论。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详细论述了绅士教育的内容。(6)

9、 斯宾塞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完美生活”做准备。主张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强调实用学科的重要性。2.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 赫尔巴特是康德的继承者,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其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教育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性教学原则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10、教学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来被他的学生席勒发展为五段,即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2) 杜威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代表,他提出了“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其教育观点概括如下: 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及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还提出“学校即社会”。 论教育的目的坚持“教育无目的论”, “从做中学”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提出“从做中学”。提出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三) 20C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1. 实验教学代表人物:梅依曼、拉伊代表著作: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纲要2. 文化教育学

11、(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兰格3.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4.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该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5. 批判教育现象兴起于20C70S,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四)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考试频率较低,在此不做多余赘述)1.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2.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是我国著名的的教育家和爱国主义者,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3.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4.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5.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6.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五) 当代教育

12、学理论的新发展1.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1) 布鲁纳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结构教学论”(2) 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3) 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2. 其他学者的观点皮亚杰、保罗朗格朗、苏霍姆林斯基等人3. 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 教育与人口(一)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1. 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2. 人口质量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3. 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制约(二) 教育对人口的影响(人口功能)1.

13、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2. 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数量3. 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4. 有助于人口迁移二、 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一)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三、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一)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14、;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5.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7. 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二)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1. 教育培养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性作用四、 教育与文化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这就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一)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

15、确立2.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 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1. 教育能够传承文化2. 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3. 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4. 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三) 学校文化1. 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 学校文化的特征(1)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五、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 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二)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三) 教育与其他

16、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一、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一)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内涵:强调内在因素,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即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因素。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赛尔、霍尔。(二)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内涵: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三)

17、 辐和论(二因素论)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两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且不能相互替代。代表人物:施泰伦、吴伟士(四)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三、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一) 遗传 也叫遗传素质1.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 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二)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大部分1. 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

18、成现实2. 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 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4. 人对环境的发展是能动的(三) 教育(学校教育)1.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更好(3) 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1) 学校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 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具有及时和延时的价值3.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过程主

19、要体现在促进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两方面,也有人概括为:加速人的发展、发觉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4. 实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条件学校教育起促进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四) 个体主观能动性四、 中学生的生理特征初中生生理发展的特点1. 身体迅速生长2. 性成熟开始3.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巨大变化高中生生理发展的特点1. 身体的发育已经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缓的阶段2. 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3. 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第五节 教育目的一、 教育目的的内涵(一)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二)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命令颁布实施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三)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