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数与计算第一课时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有关万以内数的数的读写法,比较大小等,培养学生的数感。巩固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会比较数的大小;结合生活实际,会估一估。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估一估。一、我的成长足迹。1.师:同学们,三年的学习
2、生活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同伴和老师说一说吧,谁愿意说一说三年来你在数学上有了哪些收获?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3.作品欣赏。将上学期在数学活动周中获奖的优秀学生作品数学小报进行展示。 4、学生自评、互评。 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三年来在课堂上、作业方面、数学兴趣等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以及说一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同桌互评:同桌之间或者比较了解的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二、基本练习。 1、课本第77页第1题:读数写数。 说一说,你对哪幅图中的哪个数比较感兴趣,你能读出来或写出来吗?要求学生独立地写数和读数,并说说你是怎么读或写的? 2、第2题:在你认为正确
3、的答案下画钩。 (1)两个数相乘,积比1000大一些,比2000少得多,可能是( ); 3270 4819 2151 (2)38与23的积可能是: 863 874 594 3、找规律填数。(1)2085 2090 2095 ( ) ( )(2)1200 1100 1000 ()()先找到一组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规律填写下一个数。 、在括号内填上“、或”。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对于常见的量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复习克、千克质量单位。让学生回想一下:哪些物体大约重克、千克。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第二节复习课会比较数的大小,根据一定的情境,
4、能够进行判断。进一步认识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并会比较分数的大小。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会比较数的大小;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一、巩固练习。 1、书本第78页第6题。 四位同学的体重分别是38千克、42千克、39千克、41千克,想一想,标出每位同学的体重。小兵:我比小芳重,比小军轻小丽:我比小芳轻。 师: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话进行判断。 从第一句话,我们可以判断:小军小兵小芳.从第二句话,我们可以判断:小军小兵小芳小丽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看到图后,先说一说图的意思。根据图的分法再写出分数。能正确地写出分数,并读出分数,同时理解分数的意义。 3、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并比较
5、大小。先根据图上阴影部分写出分数。然后根据阴影部分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二、说一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 先自己找一找与日常密切相关的数,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第三节复习课1、会计算万以内有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2、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会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两步运算为主的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准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一、计算。 1、简单地复习有关加减乘除的有关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练习。 2、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或者说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其他同学的。教师小结,把学生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和类型进行讲解。 3、
6、完成书本上第80页第10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检查的。从而提高学生检查的意识和能力二、解决问题。 1、书本上第11题。 5只动物要同时过河,该怎样乘船?答案:大象和牛乘大船,其余的乘小船。 2、书本上第12题。 题目:小明要买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他只带了4元,可以有哪几种选择?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先排除买蛋糕的可能,因为选择蛋糕,余钱不够再买一种饮料。小明可以选择两种饮料和两种点心搭配,共有四种选择:牛奶与面包 牛奶与饼干桔汁和面包 桔汁和饼干 3、书本上第13题。 题目: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多长? 解决这
7、类问题,一般先确定一个标准,再估算。第一个问题: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200张纸大约厚12厘米;第二个问题:一个班大约40人,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30个班。第三个问题:10步大约7米,1200步大约1207=840米。 4、列竖式计算。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第四节复习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计算,学会检查,并提高准确率。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解决问题。 1、哪种要便宜。出示书本上的两幅图,让学生看懂图意。第一幅图:如果把2千克的大瓶作为标准,那么
8、小瓶的要达到大瓶的数量,需要乘4,所以价钱也乘4。如果把小瓶的作标准,那么大瓶装的买500克,只需要除以4,价钱也除以4。第二幅:判断哪种油便宜。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二、计算。让学生把这些题做在本子上,教师批改后,再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三、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么样安排桌子?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让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没有空位。四、递等式计算。 也要求学生做在本子上,独立完成。五、解决问题。出示题目: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时间:用洗衣机洗衣服30分,扫地5分,擦家具20分, 晾衣服5分,怎么样做得快?至少要花多
9、少分? 教师引导学生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先后做扫地、擦家具两件事,共用25分,最后晾衣服5分,最后晾衣服5分,所以至少要花35分。第五节复习课1、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生活实际问题,能列举各种结果。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小猫到小狗家做客,要过两条河,画一画有几种走法。可以进行板书:AC、AD、AE BC、BD、BE二、在方格中填上适当的数。 要求:(1)5位于中央; (2)每一数字不能与比它大1或比它小1的数字在同横行;(3)2、4在最下面一行;(4)1和6在最上面一行;(5)8在5的上面;(6)
10、9在中间的竖行内;(7)3、4、6在最右边的竖行内;(8)7在3左边的第二个空格内。 186753294 答案:三、数学活动:24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在比赛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24点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进行小组比赛。综合复习(第一课时)1、能很好理解小数的意义,很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认、读、写,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灵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区别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没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的图形。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区别运动现象,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能正确地画出平移后图形。一、元角分与小数的复习:1、教师板书“元角分与小数”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
11、到了哪些有关知识?(1)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同桌互相交流;(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进行板书。2、出示主题题图(足球29.50元,篮球28.80元,网球6.50元)(1)说说你从图中看到哪些数学信息?(2)读一读这几个小数,并把读数写下来。(3)手指29.50元。师:说说你对这个小数有什么认识?它表示有几元几角几分?28.80元、6.50元呢?(4)如果要提一个加法的数学问题,你准备怎么提问题? 如果要提一个减法的数学问题,你又准备怎么提问题?(5)集体反馈:a)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列式;b)反馈同一个问题的计算方法师:说说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点?结合你的经验,你认为在计算时,需要注
12、意什么问题?1、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a)出示一组森林医生的题目(同步练习第8页第4题)b)说说每道题目对错,错的原因是什么?c)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出题目,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d)反馈,交流。二、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复习:1、出示“对称、平移与旋转”(1)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这些知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知识点。2、轴对称图形:(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吗?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还见过对称图形,请举例说说。(2)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同步练习第11页第1题)(3)说说有哪些汉字是轴对称图形?举例说明。(4)画出轴对称图形
13、的另一半(图略)3、平称与旋转:(1)你能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吗?试试看?(2)你对平移和旋转是怎么理解的?说说看(3)让学生明白:平移是向什么方向平移多少距离;(方向、距离)师:如何能清楚知道一个物体平移的距离(或格子数)?(起点到起点或终点到终点,选择一个点进行比较)(4) 平移和旋转的练习: A、填一填; B、画一画; C、我说你画; 三、学生完成综合复习卷(一)四、课堂总结。第二节复习课帮助学生回忆本学期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生活情境,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将
14、知识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回顾知识点线1、学生复习课本第24-32页。要求: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了什么内容?想想当时我们是怎么学习的?每1课都是解决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是什么问题呢?你认为这个单元你学得最好的是什么?对哪个知识点还有困难?2、学生独立思考,四人小组合作;3、集体反馈、交流。二、计算的复习:1、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1)学生独立计算;(2)反馈(3)说说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2、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12 3 242 135 415 112 2303 1204 6202 3020 2040师:说说可以怎么口算?3、计算题: 3244 5426 (1)师
15、:估计一下,你觉得它们的积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2)独立计算;指名学生进行板演;(3)交流计算方法;师:你认为哪里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好建议呢? (3)2713 3112 4326 师:先估计一下;再用竖式进行计算。1、脱式计算: 2524+125 2334-58 320+1627 1500-1258三、解决实际问题:1、一架飞机每分飞行21千米,每时飞行多少千米?(1) 学生分析题意;此题中强调“时”和“分”的单位换算(2) 学生独立计算;2160=1260(千米) 答:每时飞行1260千米。1、出示题目;在学校捐书活动中,三年级捐了12包,还多35本;四年级还差5本就够15包了。问题
16、一:三年级和四年级分别捐了多少本书?问题二:五年级捐了597本书,50本包成一包,包了11包,还余下几本书?(1)学生独立审题,交流题意:学生列式,反馈:三年级:1250+35四年级:1550-5或1450+45师:你们能看懂吗?请已经清楚的同学来说说是什么意思?四、学生完成综合复习卷(二)体育中的数学“体育中的数学”是通过研究体育中“体操队列”与“安排比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通过“体操队列”的变换队形,探索行数、每行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突出表现为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安排“比赛场次”来研究组合问题,探索运用图示、列表、计算、
17、连线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有序思考。教材将两个知识点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两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取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1.结合体育中的实例,探索队列中蕴涵的数量关系与比赛中的搭配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通过“体操队列”的变换队形,探索行数、每行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解决两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取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一)导入师: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要到了,体育节中会遇到好多问题,为了让同学们在体育节上有出
18、色的表现,我们先来解决一些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师:说一说在体育节上可能会有哪些数学问题?(二)新课1.比赛项目一:体操表演(1)(出示图片)这是我们年级体操队彩排时的队形,如果要变换队形站成4行,每行要站多少人?(从队形可以看出,这个体操队有6行7列,总人数为67=42(人),要站成4行每行人数应为424=10(人)2(人),每行可以站10人,另外两个人可以在前面领操。)(2)如果站一个方队(正方形队伍)可以怎样做?(队伍有6行7列,要站成方队,可以去掉一列或是增加一行。观察图片。)(3)为了出场时的队形是方队,我们只出场36名队员,他们可以站成一个几行几列的方队?(方队的行列相等,因为66
19、=36,因此所站成的方队是一个6行6列的正方形。)(4)在表演过程中要不断变化队形,这个方队可以变成哪些长方形队伍,请你找一找?(因为无论怎么样变化,总人数36不变,136=218=312=49=36,所以可以站成1行36列、2行18列,)(5)把结果整理填写在书中的表格内。2.比赛项目二:拔河比赛(1)四年级的1,2,3,4班要进行几场拔河比赛。(1班和2班,1班和3班,1班和4班,2班和3班,2班和4班,3班和4班。)注意:进行过一次比赛的两个班级不能重复。(2)能不能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法来表示。(3)提供列表格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来说一说这种方法的含义。(在表格中,两个班级交*的表格
20、代表两班之间的一场比赛,自己班级和自己班级不能比,用斜线划去,而斜线将表格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代表各班之间的比赛,而另一部分是重复的,舍弃。)(三)作业1.如果我们班的学生要站成方队,可以怎样做。2.完成教材7778页的问题。学生的优秀作业本进行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课前所收集的万以内的数据。重点是体会中间有0和末尾是0的读写。这两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然后老师进行概括。如第二题,可以先判断积是个位是几,因为两个乘数的个数是8和3,所以积的个位肯定是4,因此排除863,再进行估算选出合适的答案。让学生回顾所学的有关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复习有关简单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学生发言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检查要示学生独立思考后用线连一连。不同的纸张厚度不同,不同的人步长也不一样,实际教学时可请学生选实际量一量,再估算。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8张圆桌,2张方桌;4张圆桌,7张方桌。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交流。让学生根据要求一步一步地填入空格内,最后集体校对。引导学生自己提问、交流、解决、再交流。学生先是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