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景区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目 录第 1 章 系统概述11.1 背景及现状11.2 总体目标11。3 设计原则21.4 设计标准3第 2 章 系统总体设计52。1 需求分析52.2 总体规划62。3 系统架构72。4 方案优势102。4。1 方案一体化102.4。2 方案智能化112。4.3 方案先进化112.4.4 场景专业化122。4。5 功能特色化12第 3 章 系统详细设计133。1 视频监控系统133。1。1 前端子系统设计143。1.2 存储子系统设计183。1。3 解码控制子系统设计333.1。4 显示子系统设计363。1.5 视频监控特色应用363。1。6 视频智能分析应用483。
2、2 人员管理与客流分析系统623。2。1 系统架构623。2.2 系统优势643。2。3 点位设计及安装653。2.4 人脸识别业务683。2。5 业务设计703.2。6 系统功能723.3 停车场管理系统733。3。1 系统概述743。3。2 系统架构753.3.3 系统优势773。3。4 系统功能783.4 道路管控系统823。4.1 系统架构823.4.2 系统组成823。4.3 系统功能833.4。4 系统性能指标863。5 车船监管系统873.5.1 系统架构873。5。2 系统组成883.5。3 系统布局903.5.4 功能特色923。6 报警系统933。6.1 系统概述933。6
3、.2 总体结构设计943.6。3 多媒体一键报警优势943。6。4 传输子系统953.6.5 控制子系统953.6。6 系统管理963。7 森林防火系统1003。7。1 系统概述1003.7。2 系统架构1003。7.3 无线网络设计1013。7。4 系统优势1043。8 在线巡查系统1063。8。1 业务设计1063。8。2 系统功能1073。9 一卡通系统1083。9.1 门禁管理系统1083.9。2 人员考勤系统1143.10 信息发布系统1163.10。1 系统架构1163。10.2 系统功能1183。10。3 系统特点1203.11 传输网络系统1233。11。1 传输网络概述123
4、3。11。2 核心交换机设计1243。11。3 核心层产品选型及配置1243。11.4 核心层的可靠性设计1253.11。5 汇聚层的设计1283.11.6 接入层的设计1293。12 WIFI无线系统1303。12。1 系统架构1313。12.2 无线覆盖规划原则1313。12.3 频率规划与干扰控制1333.12。4 SSID规划1333。12。5 无线网络服务质量指标1343.12.6 AP供电1343。12。7 基于产品的无线网络可靠性设计1353.13 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1383。13.1 智能分析系统架构1393。13.2 组成单元1403。13。3 智能分析功能设计1403.13
5、。4 应用场景1443。14 指挥中心1453。14.1 指挥中心示意图1453.14.2 高清解码控制系统1463.14。3 系统功能1463。14.4 系统对接设计153第 4 章 平台软件设计1554。1 平台设计概述1554。2 平台整体架构设计1564。2。1 平台整体架构1564.2。2 视频应用子系统1584.2.3 视频网管子系统1594。2.4 电子地图子系统1604。2。5 智能一卡通子系统1614。2。6 车辆子系统1624。2。7 客流分析子系统1634。3 平台子系统功能1634。3.1 视频监控子系统功能1644.3.2 报警管理子系统功能1694。3.3 车辆管理
6、子系统功能1704.3.4 大屏幕控制子系统1794.3。5 应用维护子系统1814.3。6 客流分析子系统1874.3。7 地理信息子系统1894。3.8 一卡通子系统1914。4 平台安全设计1954.4。1 用户身份认证1954.4.2 访问权限控制1954。4。3 用户权限管理196第 5 章 成功案例1985。1 乐山大佛1985.2 故宫1985.3 庐山白鹿书院1995。4 普陀山2005。5 智慧凤凰湖2015。6 月牙泉203表格目录表1 视频质量检测功能53表2 车牌识别字符表84表3 道路管理系统性能指标86表4 车载摄像机部署92表5 报警联动事件97表6 高度曲线表1
7、02表7 SSID部署对应用户关系134图片目录图1。 景区综合安防系统图7图2。 系统架构图8图3。 视频监控系统架构13图4. 前端接地设计16图5。 云存储架构19图6. 云存储系统功能20图7。 视频存储结构示意图22图8。 CVR N+0工作原理示意图23图9。 VRAID示意图24图10。 数据备份示意图24图11. ANR示意图25图12。 存储子系统结构图27图13. 无人机高空巡查效果37图14。 无人机组成37图15。 无人机应用架构38图16. 鹰眼大场景监控架构41图17. 高空瞭望系统架构45图18。 智能雨刷配置46图19。 鱼球/枪球系统架构47图20. 枪球联动
8、效果48图21。 视频智能分析原理流程图50图22。 后检索服务器视频分析原理流程图51图23。 视频质量诊断架构52图24。 人脸检测系统架构55图25. 人脸抓拍流程图56图26。 人脸比对识别流程图57图27。 人脸抓拍查询57图28。 超级透雾原理58图29. 超级透雾效果59图30。 自动跟踪系统架构59图31. 景区周界防范61图32. 热成像枪球联动61图33。 景区人员管理系统架构63图34。 景区密度分析63图35。 刷脸入园系统架构图64图36。 出入口环境现场图65图37. 景点及走廊环境现场图66图38。 室外步道环境现场图67图39。 客流相机安装规范68图40。 景
9、区刷脸入园应用69图41. 游客驻留时间及兴趣分析架构图69图42。 游客驻留时间分析70图43. 客流分析统计流程71图44. 客流分析统计业务71图45。 手机客户端界面72图46. 客流电子地图界面73图47. 停车场管理功能74图48。 停车场系统架构75图49. 停车场诱导81图50。 道闸雷达81图51。 道路管理系统架构82图52。 车牌识别类型85图53. 车载/船载视频监控系统架构88图54。 车载前端安装示意图91图55。 车载前端4路俯视示意图91图56。 报警系统架构94图57. 报警联动流程97图58. 系统拓扑图101图59。 系统安装示意图104图60。 火点检测
10、105图61。 软件界面图105图62。 景区单兵在线巡查107图63。 门禁管理系统架构109图64。 考勤系统架构115图65。 信息发布应用架构117图66. 可视化节目制作119图67。 网络系统架构123图68。 常规单核心组网图125图69。 VRRP组网示意图126图70。 虚拟化组网方案127图71. 分布式存储示意图128图72. 接入层汇聚层连接方式130图73。 WIFI无线传输系统架构131图74。 无线AP部署132图75。 二层、三层网络漫游135图76。 AC热备机制136图77. 负载均衡应用138图78。 视频智能分析原理流程图140图79. 智能检索141图
11、80。 车辆结构化信息和相应图片142图81. 人体结构化信息和相应图片142图82. 按车辆型号统计结果143图83。 布控报警143图84。 以人搜人144图85。 猎鹰特征提取应用145图86。 车辆结构化分析145图87. 监控中心效果图146图88。 单屏显示示意图148图89. 拼接显示示意图148图90。 叠加显示示意图149图91。 任意分割显示示意图149图92。 任意组合显示示意图150图93。 半透明显示示意图150图94. 图像漫游显示示意图151图95. 图像拉伸显示示意图151图96。 OSD显示示意图152图97. 网络抓屏显示示意图152图98。 系统业务对接1
12、53图99. 视频应用子系统架构图158图100。 网管子系统逻辑架构图159图101。 电子地图子系统架构160图102。 智能一卡通子系统架构图161图103。 子系统架构图162图104. 子系统架构图163图105。 平台界面164图106。 移动设备监控169图107. 报警功能170图108. 统计分析171图109. 各时段流量统计图171图110。 卡口热力图172图111。 车辆来源统计172图112。 车辆来源排行榜173图113. 车辆轨迹查询173图114. 超速告警174图115。 告警图片174图116. 违停查询175图117. 黑名单查询176图118。 历史过
13、车界面176图119。 过车详情177图120。 车辆查询177图121。 车辆管理177图122。 车辆布控178图123. 车辆监控179图124. 车辆违章信息179图125。 大屏控制180图126。 报警管理182图127。 报警联动183图128。 录像配置184图129。 运维管理186图130. 智能运维187图131. 客流分析188图132。 GIS地图应用190图133。 轨迹查询191图134。 用户管理192图135。 门禁报警193图136. 乐山大佛198图137。 故宫199图138. 庐山白鹿书院199图139。 普陀山201图140. 凤凰湖景区201图14
14、1。 景区监控中心202图142。 凤凰湖停车管理及诱导202图143。 一键报警紧急求助203图144. 凤凰湖全彩LED信息发布203图145。 月牙泉204图146。 国家旅游局表彰204第162页第 1 章 系统概述1.1 背景及现状中国旅游历经三十多年发展,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规划,从单纯的门票经济到全面的旅游经济,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发展中国家向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同时,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旅游业也已经从外事接待型的事业,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地提出大
15、力发展旅游产业,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作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在社会经济中高速增长中,旅游行业将成为新的引擎,旅游消费也将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消费侧”。当前,景区的保护、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景区新一轮的大发展和新超越,必须依靠科技的手段,着力打造智慧旅游,通过智慧景区的建设,实现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的目标,并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智慧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
16、提高对游客的服务质量;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响应国家建设智慧旅游的号召,同时,对于景区内部管理也有建设完整安防及信息化系统和智慧景区的应用需求,实现视频监控、报警、卡口、停车场、出入口、森林防火等系统并实现多系统统一管理,结合GIS电子地图、公共广播、自动导览等系统,打造智慧型景区,同时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力度、提升游客的体验服务,以满足景区游客数量暴涨及随之带来的安全及信息化服务的强烈需求。 1.2 总体目标景区综合安防管理系统建设要求以新一代宽带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视频监控、客流统计、森林防火系统、停车场管理、卡口系统等各系统的跨平台
17、、跨网络、跨终端,并支持大量用户并发访问、海量数据的综合应用、多系统之间的综合化管理,在现有景区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风景名胜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综合信息资源利用和应用支撑服务的能力,同时提升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在景区的管理上,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将对各个系统进行综合性管理,整合各系统资源,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同时统一用户操作界面,优化业务管理流程,让用户在系统的管理使用上变得更加的便捷、简单,让景区运营更有秩序更安全.另一方面,通过系统整合,使业务数据交互更加密切,系统的业务整合能力更加优化从而达到系统1+1大于2的融合效果.对游客体验上,打造智慧景区,在保障游客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增强
18、与游客的互动,让景区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更好地服务游客,带给游客更舒心、更美好的旅游体验.1.3 设计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联网监控系统,必须是高性能、可扩展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以便支持今后不断更新和升级的需要,从而保护投资.同时本方案以满足实际应用为出发点,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可靠性系统可靠性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石,只有可靠的系统,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本方案从系统设计理念到系统架构的设计,再到产品选型,都将持续秉承系统可靠性原则,均采用成熟的技术,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较强的容错能力、良好的恢复能力及防雷抗强电干扰能力。 先进性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系统采用当今
19、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方面能反映系统所具有的先进水平,包括先进的传输技术、图像编码压缩技术、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存储技术、控制技术,另一方面使系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设备选型与技术发展相吻合,能保障系统的技术寿命及后期升级的可延续性。 扩展性系统应充分考虑扩展性,采用标准化设计,严格遵循相关技术的国际、国内标准,确保系统之间的透明性和互通互联,并充分考虑与其它系统的连接;在设计和设备选型时,科学预测未来扩容需求,进行余量设计,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扩容、升级。系统加入新建时,只需配置前端系统设备、建立和上级调度的连接,在管理平台做相应配置即可,软硬件无须做大的改动. 易管理性、易维护性系统采
20、用全中文、图形化软件实现整个监控系统管理与维护,人机对话界面清晰、简洁、友好,操控简便、灵活,便于监控和配置;采用稳定易用的硬件和软件,完全不需借助任何专用维护工具,既降低了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费用,又节省了日常频繁地维护费用. 安全性综合考虑设备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在前端采用完善的安全措施以保障前端设备的物理安全和应用安全,在前端与监控中心之间必须保障通信安全,采取可靠手段杜绝对前端设备的非法访问、入侵或攻击行为。数据采取前端分布存储、监控中心集中存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的访问采用严格的用户权限控制,并做好异常快速应急响应和日志记录.1.4 设计标准1) 安防视频监控系统设
21、计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行业标准(GA70-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2) 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设计方面 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DB33/T 629-20113) 视频监控图像质量方面 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GB3659-83)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1987)4) 视频系统网络设计方面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 17963)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 216.11999)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
22、B85662007)5) 视频系统工程建设方面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第 2 章 系统总体设计2.1 需求分析景区的智慧管理建设的重要性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尤其是在节假日,正直旅游黄金周,游客聚集情况严重,一旦发生危险,极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而且事实上也不止一次地发生过类似的安全事件。国家及地方政府也一再发
23、文强调进一步加强节日期间的旅游安全工作,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根据智慧旅游建设的特性和设计原则的要求,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图像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为基础,建设旅游景区综合安防管理系统,对于景区的需求分析如下:1) 建设全方位、全天候、高清化、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系统,以满足现代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需求,实现大场景全景监控,并具有较好的夜晚、起雾环境下的监控效果和对危险部位的智能分析报警应用,其中重点的监控区域有出入口、景区收银区域、服务区域、重点风景区域、人流易集中区域、停车场等;2) 建设多级架构的整体系统,从景区总控中心到景区分控中心,其中景区总控中心作为监督角色,可以做到
24、抽查下面所有景区的实时视频,各景区分控中心需要对自己下辖的监控区域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3) 满足人员管理与客流分析系统,需要对出入口客流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当景区超过一定的客流容量之后可及时预警停止游客进入并进行适当的游客分流处置,同时可以通过管理平台软件统计数据,生成各种形式的报表,支持数据导出;支持景区人员密度分析、危险区域报警等。满足景区游客感兴趣分析和驻留时间分析等。4) 建立景区地理信息地图系统,实现对单兵系统、船载设备的实时定位、轨迹查询,可通过电子地图查看哪些部位安装了摄像机、报警等设备,并直观地在地图上查看监控点的实时图像,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联动地图进行闪烁警示,并便于应急指挥;5
25、) 建立景区车辆管理系统,对景区内各个停车场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并支持联网收费机制,对进入车辆通过视频智能分析的方式对车牌进行识别、认证,以此作为收费凭证依据进行收费处理,同时对各停车场内空余车位进行公告.支持景区车辆诱导分析6) 建立景区道路管控系统,对进入景区的车流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并实现流量管控,必要时对车辆进行布控,实现对行进车辆的抓拍、车牌识别、特征识别等分析,对进入景区的车辆进行有效管理,实现高峰时车辆分流。7) 建立车船管控系统,对景区缆车、旅游车辆及景区游船等进行视频监管,并对车船的行进轨迹及GPS定位信息进行电子地图实时及历史信息展示,当遇到紧急情况时,监控中心可与游船等现场
26、进行实时视频、语音对讲。8) 建立安保人员巡查管理系统,对安保人员配置实战单兵系统,让安保人员可随时与监控中心人员汇报即时情况,同时对现场紧急情况进行录像、拍照,便于监控中心的应急处理。9) 建立景区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景区宣传、广告及常规性信息发布,在紧急情况时,可联动发布紧急性通告通知类信息。10) 建立完整的网络传输系统,连接安防及各管理系统的数据,使相关内部信息能够正常、安全、流畅地交互。11) 建立景区WIFI无线网络系统,为游客提供顺畅的景区无线覆盖网络服务。12) 系统需要考虑通过同一套平台管理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卡口系统等,实现多系统数据共享、系统融
27、合及统一管理,通过系统整合,实现系统之间的事件联动。2.2 总体规划根据国家文件相关智慧旅游的文件及指导精神和景区基于智慧管理及游客体验提升的实际情况及需求,系统将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客流分析统计系统、报警系统、消防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场系统、道路监管系统,结合地理信息GIS地图等各个系统,实现景区综合安防管理。所有的系统通过网络统一连接到监控中心,并由统一的接口实现对外的信息推送及管理应用。图1. 景区综合安防系统图通过对景区的智能化建设,实现景区全节点、全地域的数字化,并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融合多种系统应用,实现景区全域化统一管理,不但使管理的粒度更精细,也使景区的管理更全面、更方便、更可
28、靠、更简单。结合智慧景区的上层平台,实现景区门票的远程在线销售、酒店预订,并实现景区自助化的游客导览、车辆诱导,此外,通过公共广播和信息发布系统,实现贴心的信息推送服务.2.3 系统架构结合实际需求及智慧景区的系统架构规划,旅游景区综合安防管理系统需要整合多个异构安防子系统,以网络通讯及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为多个“信息孤岛”提供协同合作的统一平台,建立一套高集成、高智能化的管理机制,满足统一的配置管理、数据共享、功能联动和业务优化等系统需求。鉴于系统接入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旅游景区综合安防管理系统架构规划设计时,采用全网络的架构,各个子系统最终通过网络连接到中心,通过海康威视景区综合管理平台进行
29、统一集成与管理.系统架构概图如下所示:图2. 系统架构图本案设计时,按照地理位置与实际管理的需要,采取分级组网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多个分控中心与一个总控中心,同时充分利用已建资源.各个中心通过权限分配实现对辖区内系统的管理和控制。相比于传统各子系统离散控制、单独管理的模式,海康威视景区综合监管平台将重新定义旅游景区信息化系统的架构及业务操作流程。基于高带宽标准网络传输、后端数据整合的模式,对各个子系统实现统一的管理应用,并实现跨系统的联动。 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全网络高清的架构设计,全面实现前端视频采集、传输、存储及解码显示各个环节的高清化、网络化,方便系统管理和维护,同时有利于
30、系统扩容及应用扩展.系统可随时随地对前端视频进行调用查看,同时可支持手机客户端的远程访问,极大地方便用户管理操作。同时,系统采用与景区具体场景相适应的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如跨线分析、人脸识别、智能透雾等,实现智能化的视频管控。 人员管理与客流分析系统人员管理系统采用视频智能分析实现游客人数统计,实时统计游客进出人数,当景区内游客人数超标,可及时通过LED显示屏提示总体保有量情况提示,防止景区内游客过多,并可结合景区实际情况,统计景区内热点景点的分布情况,及时引导游客分流,为景区客流有序参观放行,保障景区正常运行及防止群体性不良事件提供有力支持。针对景区危险区域,支持景区的周界防范和危险报警提醒,
31、同时实现景区密度分析、游客驻留时间统计、游客兴趣分析和刷脸入园等智慧管理。 车辆管理系统停车系统采用先进的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可自动提取进出车辆的车牌,并抓拍记录,当车辆出行时,根据进入时间及现场抓拍图片进行计时统计,进行费用结算。系统支持黑白名单处理,内部车辆可直接放行,对黑名单用户,系统可自动识别并进行报警提示.停车场出入口支持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同时支持微信公众号自助缴费。停车场出入口管理支持雷达防砸,确保景区游客安全. 道路管控系统景区道路管控系统采用适用景区道路的高清抓拍设备单元,对过往车辆进行图像抓拍,并对车辆的全貌、车型、车牌、车辆颜色、驾驶人员、装载情况等通过智能算法进行特征
32、提取,在景区中实现车辆管控、流量统计。通过网络,系统可接入中心,相关数据可通过平台进行统一布控、显示和管理。同时支持景区车辆大数据智能统计和分析。 车船监管系统车船监管系统采用移动车载设备,对景区中的缆车、旅游车辆、游船等进行视频监管,当紧急情况时可向监控中心报警通告,并可进行音视频对讲,监控中心可通过3G/4G方式远程获取前端视频,并可获取GPS信息进行定位及历史轨迹查询。 报警系统报警系统采用大路数总线式网络报警主机,具有拓展灵活、直接支持网络传输等特点,网络报警主机支持多个子系统的防区布撤防,相互之间互不影响。为了增强报警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防止误报,所有报警点位可支持视频复核,一旦出现
33、报警情况,可自动将现场视频监控图像上墙显示。 电子巡查系统电子巡查系统采用单兵巡查设备,可在GIS地图上实时在线显示巡逻人员的位置及巡查情况,系统可随时与巡逻人员进行单呼、群呼对讲及视频调用,同时巡逻人员也可发起求助,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的相互协助及紧急指挥调度。 门禁系统门禁系统采用大容量高稳定性的控制设备,对景区内游客止步区域及内部人员工作场所等地方进行限制及管理。内部人员进行刷卡进入时,可联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同步身份认证识别及抓图保存,对外来破坏如强制开门等事件可及时扑捉上报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进行统一调度. 考勤系统考勤系统采用最新的集指纹、卡片、密码键盘、视频抓拍等多技术于一体的综合考勤
34、设备,当人员考勤时,可同步进行视频抓拍,防止出现代打卡情况,进而规范考勤制度,为景区正常运作及文物安全提供进一步保障. 信息发布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主要包含室内及室外两部分内容.室内信息发布主要LCD采用信息发布屏对景区相关的广告、注意事项及常规的推送内容进行信息发布;室外的主要采用全彩LED信息发布结合信息发布主机进行景区宣传、上级指示精神及紧急事件的发布,为景区提供更加完备的信息化服务. 森林防火系统系统采用双光谱热成像云台设备,从制高点对森林进行视频覆盖,通过热成像相机对火点的精确捕捉,一旦检测到火点,可通过可见光进行视频复核并及时报警,系统可第一时间检测并报告火点部位、距离等信息。同时可结
35、合无人机进行火点检测及救火指挥。系统可同时应用与古建民居的防火检测报警.2.4 方案优势2.4.1 方案一体化系统还支持超大规模的部署,能满足景区多级综合监控的应用需求。除了视频监控,平台接入了报警、电子巡查、停车场车辆管理、人员管理及客流统计分析、门禁等子系统.通过统一的平台内部协议实现多系统融合应用与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并制定相关联动策略,实现系统间信息共享和交互,使系统达到1加1大于2的集成应用效果.专门为景区的智慧管理设计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景区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2.4.2 方案智能化方案包含景区的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等核心业务。主要包含客流统计、密度分析、人脸识别等智能
36、化产品和应用。为景区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系统采用双目客流相机对进入景区的游客进行精确的分析,并可支持对景区总体情况及各个景点的游客保有量统计分析,同时,结合密度深眸相机,对景区广场、观景平台、栈道、主要步道等进行游客密度分析,尤其是在旅游黄金周期间,可结合信息发布系统及第三方信息平台,推送游客分布情况,极大地提升景区游客管理的水平,并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方案整合景区刷脸入园业务,为景区的信息化发展和智能化提升带去更大的价值和意义。方案系统结合车辆识别、车辆属性分析、人脸识别等前沿技术和智能化服务为景区的整体方案提供支持。2.4.3 方案先进化一方面,采用卡口、停车场等子系统,对进入景区的
37、车辆进行结构化分析,对进入景区的游客车辆进行归属地分析,对车辆的品牌、车型等进行提取,分析车辆品牌及消费水平,统计游客团散比,并对游客在景区的过夜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另一方面,通过视频智能化技术,对进入游客进行年龄段、性别等信息进行统计。通过数据的整合和丰富的图表化呈现,为景区智慧营销(如定向广告推送等)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前端数据提取后端智能分析,方案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等前沿技术和核心实力.实现景区多维物联建设,以深度学习和物联为先进技术建设智慧景区。通过景区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云化、分享,实现数据全程智慧服务.2.4.4 场景专业化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和验证,通过先进的视频智能
38、化技术,系统可对景区危险地段进行智能防护,监控水域、悬崖等危险地段,防止游客、驴友等人员落水、跌落悬崖等。此外,景区水域、峡谷等部位一般烟雾缭绕,通过智能透雾技术,可有效解决起雾环境下的视频监控.系统还可以推景区所有视频资源进行游客的结构化分析,一旦当游客走失时,可通过游客衣服颜色、身高、性别、年龄段、是否背包等特征,迅速定位走失游客,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2.4.5 功能特色化系统可支持视频监控、报警、车辆管理、客流分析等系统通过GIS电子地图更直观地呈现,方便用户操作使用及应急指挥,但在使用电子地图时,采用百度、高德电子地图往往因为景区位置比较偏僻,地图测绘较粗,无法直观地显示景区的整体细节
39、情况.系统可支持2。5维的电子地图的业务呈现,进行精细化的地图操作。第 3 章 系统详细设计3.1 视频监控系统图3. 视频监控系统架构视频监控系统是整个安防规划的重点,它是一个分布式的系统,为景区提供安全监管、设备监控、管理运维、案发后查、证据提取等有效的技术手段.该子系统具有智能化、高效率特点,系统采用数字化采集、全网络传输、集中存储、控制及显示,主要由前端摄像机设备、视频显示设备、控制键盘、视频存储设备、相关应用软件以及其它传输、辅助类设备组成.系统具有可扩展和开放性,以方便未来的扩展和与其他系统的集成。视频监控子系统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使管理人员能远程实时掌握景区内各重要区域发生的
40、情况,保障监管区域内部人员及财产的安全.3.1.1 前端子系统设计3.1.1.1 监控方式选择为详细记录监控区域的实时图像,在本方案中设计采用全高清网络摄像机进行监控,主要从技术成熟度进行考虑:现阶段网络化的技术发展已足够支撑大数据量的传输,并且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在飞速向前发展,网络的带宽已不再是海量数据传输的瓶颈;同时,海量存储技术已走向成熟,已完全能轻松完成海量存储的艰巨任务,让数据存储更高效、更安全。另一方面,H。265、SMART H.265等技术的发展也让高清的传输、存储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如今的配套技术已经完全能够支撑全高清视频监控方案。另一方面,基于图像的深度处理让视频监控
41、变得越来越人性化、智能化.基于超级星光/黑光技术,让夜晚的的监控效果变得更加细腻、清晰,尤其是夜景、日出的路线,更需要夜晚场景下的完美视觉呈现;基于大场景的多sensor技术,可以通过多个采集镜头,自动拼接成一幅完整的、超清的监控画面,让视频在大场景监管时具有更震撼的监管效果;此外,超级透雾技术,游客拥挤密度监测,人脸识别,游客姓名、年龄等属性分析,危险区域跨线报警等应用,赋予视频监控更丰富、更智能的内容服务价值.综合上述的技术成熟度及现今的业务发展需求,采用全高清、高智能的网络摄像机监控方案是未来视频监控行业的必然趋势。本方案也正是迎合现今的实际需求,在上述背景下提出,同时海康威视也非常愿意
42、通过公司的研发成果,将视频监控技术带向一个新高度。视频图像质量的好坏是判断监控系统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而摄像机的选型对视频图像的呈现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监控摄像机对建设高性价比的监控系统有重要的意义。3.1.1.2 监控点规划景区常见的主要监控的点位可分为以下几种:1) 进出口要道进出口要是指停车场、检票口、山门等咽喉要道部位,是游客及车辆的必经之道,也是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可能出入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重点部位之一。它是景区管理的重要部分,其管理监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案在设计考虑多种用途及使用环境,采用人脸识别摄像机对进入的游
43、客进行人脸抓拍,对黑导游、不文明游客及部分可疑分子进行识别;采用“深眸”相机对经过游客进行属性识别分析,统计参观游客的年龄段、性别、是否戴眼镜等属性信息进行分析统计。2) 景区交通危险路段监控对危险区域的道路情况和山体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及时排除交通意外事故和山体塌方、滑坡的危险情况,和在旅游旺季车辆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控,方便管理人员对车辆及游客进行及时疏散与抢险。系统采用高清全景摄像机进行全面监管,同时,对视频进行智能分析,一旦有游客进入或跨越危险区域即可触发报警,监控中心可以广播等方式进行警告、提醒.3) 游客集散地监控由于景区内的游客的流动,容易造成景区内发生意外事故或对景点造成生态上的破
44、坏,通过高清视频监控,随时掌握游客在景点内的情况,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景区管理人员能迅速准确地到达事故现场,总监控中心也能进行远程指挥,确保景区内游客的安全,避免游客对景点的破坏,减少景区的事故发生率。4) 主要参观路线景区中的主要参观路线是游客最集中的部位,绝大部分的游客会根据导览指示通过主要参观路线沿途观览,而此些路线也往往容易发生游客意外事件,对主要参观路线的监控可有效掌控景区内的秩序及现场状况.系统采用密度检测摄像机对主要道路的游客拥挤情况进行分析,对景区整体游客进入的情况进行预判,并当出现拥挤时可触发报警并进行游客分流.5) 其他重点位置景区一般占地面积都不小,景区内的旅游区域因为地理
45、条件的不同或功能区块设置的不一致导致景区内的重要监控区域分布有不同的环境、条件。景区重要部位设置黑光摄像机,当夜晚及光照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能一览无余。同时,因景区常有青山环绕、湖水遍布,容易起雾,在此种部位设置超级透雾相机进行全时段监管;针对景区大场景部位或者主要景点的部位,采用鹰眼、全景相机等设备进行全方位监管;针对观景平台、栈桥步道等位置,采用密度相机进行区域人数统计分析,当游客人数超标即可启动预案进行干预。3.1.1.3 前端防雷接地设计 防雷接地网设计景区监控系统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立杆防雷接地电阻10。立杆的基础由钢筋加混凝土构成,首先用四根50毫米的钢管或50505m
46、m的角钢作为接地极,同时用镀锌扁钢把四根接地极焊接形成接地网的一部分,再此接地网与法兰盘进行焊接,钢管或角钢需经过热镀锌工艺处理,以增加抗腐性能和提高其导电性能。如下图所示:图4. 前端接地设计当土壤电阻率太高而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垂直接地极减阻剂的方法使地网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前端设备防雷设计景区监控系统需全面考虑整个监控网络的防雷问题,特别是前端室外监控点防雷。为保护摄像机不受到直接雷击而在立杆上设计安装避雷针,避雷针采用不小于25的圆钢,并和立杆一次成型。在设备箱内我们对电源、信号线及控制线路安装相应的防感应雷措施,型号选用合格国产名牌避雷器。为避免在现场产生感应雷高电位闪络放电和雷电波磁场而损坏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