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公共安全文献综述x.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4062748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公共安全文献综述x.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市公共安全文献综述x.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各种设施也越来越复杂,由复杂而生的脆弱及潜伏的危机愈加显而易见,所以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城市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将过去与现阶段关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各种理论和研究进行一一总结和概述。 关键字: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方法、评估 1. 前言 1.1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目的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与工程手段,通过全过程的灾害管理,提升政府和社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的能力,以有效地预防、回应、减轻各种风险,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我国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城市中聚集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迅速增加,现代城市建筑物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空间建筑发展;各种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星罗棋布,向管道化、网络化、功能复杂化发展;社区、校园、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地铁等许许多多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城市中大量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等物质;由于分布广泛、空间狭窄,并且缺少规划、管理不善、致使各类意外事故屡屡发生,令人触目惊心.事故和灾害像瘟疫一样吞噬着城市的一切,造成城市严峻的安全与环境问题,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经济。因此,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可能发生的城市公共事故灾害进行风险分析;并对城市公共安全相关因素及其指标体系进行划分评估,实施风险减缓对策措施的风险管理,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以达到控制减少甚至消除城市事故灾害的目的。 1。2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 科学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城市安全事件的发生,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倡导安全社区已成为国际趋势。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意义在于克服人类在城市中的经济社会活动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减少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对城市的破坏,保护经济和维持社会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1。3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步骤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辨识 工业事故 自然灾害 道路交通事件 城市建筑事件 公共基础设施事件 公共场所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 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恐怖袭击与破坏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控制 可持续发展 2.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2。1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辨识 费南多·拉米雷斯等(2009)通过对波哥大首都区风险管理规划框架的研究,提出了灾难风险管理规划的原则、概念模型及其结构框架,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套富于实用性的概念及操作方法。胡树华等(2009)提出将城市安全划分为五大方面: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这些指标体系进行风险分析.Lewis M。 Branscomb等(2006)提出城市安全涉及三类灾害:自然灾害、人为技术事故、恐怖破坏。李彤(2008) 根据发生机理和过程,认为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叶茂威、金勤献(2011)通过收集整理城市公共区域的事故资料,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将风险辨识结果归结为4类主要的风险类型,即人群聚集风险、建筑物结构风险、管理类风险和火灾类风险。选择变更分析和屏障分析两种方法对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加深了对城市重点公共区域典型事故诱因、发生、发展及伤害全过程的认识。 (1)城市工业事故,主要对象为城市中的生产、使用和贮存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和能量的工业设备、设施、场所.目前,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影响及严重度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在化工行业陈金洪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从消除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入手,进行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王志荣,王睿,蒋军成分析了现有各类安全与环境影响分析方法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模拟分析思想的事故后果分析方法,选取伤害范围分析法和模拟预测模型对工业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与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其危险性进行分级,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某工程项目,得到了工业重大危险源的各种事故伤害影响范围以及环境污染影响范围。吴宗之,多英全,魏利军,关磊(2006)介绍了区域定量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和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网格差分的风险计算模型,给出了定量风险评价的程序,开发了个人风险的计算软件,提出了区域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并在某油气库区风险评价与安全规划中实际应用。通过分析计算,给出了该区域的个人风险等值线分布图和社会风险 (F — N)曲线。该方法为进行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规划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对进行城市土地使用及其他灾害领域的安全规划具有指导意义.吴宗之等(2007)从风险管理角度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方法进行了分类和论述,提出了基于本质安全思想的工业事故综合风险管理方法与程序. (2)城市公共场所,人群高度聚集、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如影剧院、体育场馆、车站、码头、商务中心、超市和商场等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牛晓霞、刘茂、朱坦(2003)在对车站、机场、港口等旅客站点火灾风险因数识别的基础上,提出火灾风险定量管理模型;对火灾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了阐述.李剑峰、刘茂、冉丽君(2006)从个人风险的基本定义出发 ,在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计算人群聚集个人风险的数学模型。以公共场所的部分事故统计资料为参考数据 ,估算出了公共场所人群聚集个人风险最有可能的取值范围 ,并通过与国外普遍采用的个人风险标准进行对比 ,给出了一般公共场所个人风险的推荐值.陈志芬、陈晋、黄崇福、谭明艳(2006)以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因果分析图为基础,考虑大型公共场所自身的建筑特点和使用特点,依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组合得出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并根据因果分析图中各基本事件与顶事件的关系以及各基本事件的统计频率值,确定指标权重,得出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孙喜光、丁辉(2008)针对风险调查的结果,主要包括威胁分析和弱点分析,利用FTA(故障树)和ATA(攻击树);在风险评价中需要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风险调查和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城市区域商业性公共场所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得到城市区域商业性公共场所的安全状况。王振(2008)在对以往事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应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机制PMCDT模型;提出了受力时间及致死阙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起事故现场中的人群密度分布函数;建立了平坦地面及台阶上发生拥挤事故的受力模型;并针对具体场景对事故持续时间、伤亡范围及伤亡后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出事故后果的定量模型。隗乔(2011)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城市中心区消防灾害进行数值模拟,根据获得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数据对风与火灾、烟气蔓延的规律进行了关联分析,建立了风险态势模型,绘制出了风险态势区域,为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提供了依据,并提出了以常态管理为主题,多种城市管理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应急体系的方法. (3)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生命线中的水、电、气、热、通讯设施和信息网络系统以及地铁、轻轨交通等设施。张淼等(2011)提出了电力应急管理的风险评估与对策.康荣学等(2009)研究提出了国内外CNG加气站的一般组成结构并指出了加气站易发生事故的关键部位及采用CNG加气站事故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方法对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辨识与分析。周景等(2011),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造风险评估的层次结构模型,对电网进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曲丹等(2010)从功能安全角度出发,阐述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功能安全的内涵;以全寿命周期理念为指导,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演绎具有复杂网络结构特征的城市防灾基础设施系统功能安全的影响因素,并依此提出构建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功能安全一体化模式的思路. (4)城市自然灾害,地震、洪涝、台风等灾害始终严重威胁城市的安全。易立新、陈世杰、王晓荣、郭家伟(2008)在对廊坊市进行灾害识别和财产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等级划分法和减灾措施优先级评分法等,对廊坊市的各自然灾害种类进行了风险评估.李锋等(2011)以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沙尘暴灾害风险的概念,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沙尘暴灾害风险构成; 根据其风险构成特点初步研究了这三个方面的风险评估指标,探讨了这些指标在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中应用的意义。赵晓林等(2012)探讨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逻辑组成,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为灾害体易发性、承灾体易损性、这两者耦合关系评估的结构组成。(5)城市道路交通,作为城市命脉的城市道路交通的事故率、死亡率始终是最高的。赵学刚(2011)应用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理论安全心理学理论行为理论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文化的定义、系统模型及系统的逻辑关系运行机制承载和作用形式等内容。杨天军(2005)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交通安全评价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采用基础数据、交通安全管理、公众安全评价3个方面共13项指标组成的面向城市交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集,构建了基于BP(Error Back Propagation, BP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并结合算例详细分析了其计算方法。田玉国(2012)总结分析了英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 科学的道路规划网络,清晰的道路语言,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前瞻的事故预防体系,健全的机动车管理制度,高效的停车管理措施,畅通的公路交通动脉,严格的执勤执法。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状况及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加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科学管理的对策措施,为我国城市特别是中等以上城市治理交通拥堵、提高道路交通利用率提供了借鉴经验。 (6)恐怖袭击与破坏,城市中恐怖分子、暴力主义者故意制造极端事件,如恐怖爆炸、纵火、毒气施放等。张峥等(2005)依据经典的风险理论, 探究易受攻击性和损失严重性的概念及其表征参数,并通过易受攻击性和损失严重性等级矩阵确定城市设施遭恐怖袭击的风险水平。吴宗之等(2005)对国内外工业设施恐怖袭击研究的进展做了较详细的评述,提出了对重要工业设施和公共设施在加强传统安全管理的同时要加强脆弱性评价和保安管理体系建设等建议. (7)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进入21世界,世界范围内爆发了SARS、禽流感、甲型H1N1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具有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若干典型特征:自然危机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突发事件之间具有衍生藕合性,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爆发往往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交互影响;危机具有潜在衍生危害,破坏性严重,甚至引发综合性社会经济危机,涉及卫生、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一些文献从传染病学角度探讨重大疫情的致病机制和自然传播途径.其中,Kermark利用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经典的传染病传播SIR模型,提出了闭值理论一些学者将系统演化分析等数学模型、亲缘地理学、流行病调查等多学科方法运用在传染病动力学研究中。国内一些学者也分别运用灰色系统、时间序列模型、空间扫描统计网、演化博弈理论`、SWARM系统仿真等方法进行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早期预警和预测分析.其次,一些文献从社会经济系统角度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并完善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系统、应急管理机制和防控体系。 (8)城市建筑事件,主要涉及在建过程中及建筑物坍塌等建筑事件.张健采用分叉树的分析方法对施工现场进行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确定权重,对施工现场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了解施工现场及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王颖运用预警理论、有关建筑施工管理的理论知识、现代系统理论等,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研究,进而开展对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机制的研究,进而建立一个完善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系统。采用系统工程的逻辑思维方法,从人、物、环境和管理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事故成因分析的理论知识。结合系统工程、安全预警等理论,构建了建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反馈预警信息,可以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9)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叶彩华(2011)通过选择北京大城市生态系统中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气象环境因子,建立了包括生态环境状态指标大气质量指标气象致害指标和人体健康气象指标,并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线性加权综合法进行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值的计算与评价。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汪朝辉等指出国外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主要从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上展开。如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 评价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UNCSD) 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 D—S—R) 评价体系;欧洲环境署提出了“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评价体系。而国内对国家区域和专业部门等不同评价尺度和对象依据上述国外的概念框架下建立了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针对国家、城市、河湖流域、湿地、农业、森林、土地利用、水环境、旅游地等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如沈兴菊等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禀赋环境质量与建设能力及社会发展能力三大方面选取指标,建立了重庆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赵清等提出特征性指标与共性评价指标相结合的厦门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模式。 2.2风险管理及控制 刘茂、赵国敏、陈庚(2005)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基础上,针对现状安全水平与规划安全目标间的差距,找出具体的风险因素所在,积极采取对策措施,从风险的概率及后果两个方面消除或减少风险.即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在事故发生后,致力于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减缓和降低风险、改善现状安全水平的目的.牛晓霞、刘茂、朱坦(2003)提出对于旅客站点火灾风险的管理方法:加强消防法规的宣传,尽可能作好风险评价工作,火灾管理应由专人负责,加强消防训练,加强通讯手段。金淮、张成满等人(2010)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模式。袁志彬(2011)认为城市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可从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管理两方面来加强风险的分析识别,采取适宜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消除风险因素,不断提高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水平. 2。3城市公共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范维澄、刘奕提出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具备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功能。王耕以大连市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警的实际工作为例,在研究环境事故应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救援系统支持平台GIS的优势,论述了该系统的需求、功能、数据库及救援网络等设计内容,完善了环境事故管理的方法研究,为环境风险事故应急管理提供了较理想的实用型管理手段.彭冬芝、胡建勇提出建立敏捷的城市应急救援联动信息系统,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将现有的110、119、120、122等求助服务电话纳入统一的应急救援联动系统之一。将安全监管、技术监督、公安、消防、医疗、交通、民政等部门协调到一个系统,实现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统一的信息接收与处理平台,打破原有的应急系统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 3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现状的思考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难点在:(1)城市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涉及面广,需针对城市公共安全各个方面建立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2)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涉及的各个方面不尽相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多而复杂,不易选取。(3)国内外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都还在宏观规划建设上,对于具体如何对各个方面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针对各个具体方面的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关注. 15 参考文献 [1] 吴宗之。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若干问题探讨[J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4 , 4 (2) : 17~22 [2] 吴宗之,高进东。危险评价方法与应用[ 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3] 陈述彭。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4] 李峻. GIS决策支持可视化的研究[ D ] .武汉: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1 [5] 金淮,刘永勤,钟巧荣.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现状与展望[J],北京勘察,2008(1):1—6. [6] 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7] 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1):15~18 [8] 金磊。城市灾害学原理。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 [9] 牛晓霞,朱坦,刘茂。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12 [10] 刘军奎 .城市安全视域中的减灾救灾应对机制构建。 江南社 会学院学报。2011.6 [11] 牛晓霞,朱坦,刘茂。车站、机场、码头火灾风险管理定量方法的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3.2 [12] 袁志彬. 城市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1。3 [13] 宋宜猛、薛玉晓、刘伟.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GIS的应用探讨.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 [14] 刘茂、国敏、伟娜。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要点和规划目标的研究。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3 [15] 范维澄、刘奕。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思考。 城市管理前沿.2008。5 [16] 隗乔. 城市消防安全风险态势计算方法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学报。2011.5 [17] 倪永智. 城市消防评价体系研究。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4 [18] 翁韬、朱霁平、麻名更、廖光煊、吴宗之.城市重大危险源区域风险评价研究.中国工程科技.2006.9 [19] 叶茂威、金勤献.城市重点公共区域风险辨识 2011。6 [20] 吴广谋、赵伟川、江亿平。 城市特重大事故情景再现与态势推演决策模型研究。2011.1 [21] 易立新、陈世杰、王晓荣、郭家伟。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方法研究—廊坊市为例。2008。12 [22] 陈志芬、陈晋、黄崇福、谭明艳. 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Ⅱ—指标及其权重确定.2006。4 [23] 李剑峰、刘茂、冉丽君。 公共场所人群聚集个人风险的研究.2006。10 [24] 何明、高霞。 关于城市安全规划的研究。2010。7 [25] 吴宗之。 国内外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及进展。99.4 [26] 高惠瑛、郭红霞、冯启民。基于 GIS的城市重大危险源选址研究。2010。10 [27] 廖爱红、侯福均。基于逼近理想点和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安全评价。2009。3 [28] 侯遵泽、杨瑞。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研究。2004.10 [29] 陈秋玲、张青、肖璐。基于突变模型的突发事件视野下城市安全评估。2010。6 [30] 刘茂、赵国敏、陈庚。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研究 2005。6 [31] 高进东、吴宗之。六城市重大危险源现状分析 99 [32] 吴宗之、多英全、魏利军、关磊.区域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在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中的应用 2006.4 [33] 吴宗之、关磊。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与监控是城市安全的重要保障2006 [34] 全国建筑生产安全形势分析报告 2000—2007 [35] 张仕廉,董勇,樊承仁.建筑安全管理[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 15-17 [36] 王颖 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37] 任宏,兰定筠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8] 张健等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指标与权重值确立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39] 徐桂芹 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状况浅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 6) : 145—149 [40] 鄢林昙,赵飞伟.建筑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 5) : 37—39 [41] 张本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山西建筑,2009,35( 25) : 224-225 [42] 黄艳等 浅析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43] 曹康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117. [44] 徐寅峰,马丽娟,刘德海 信息交流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中作用的博弈分析[J]. 系统工程 2005 [45] 余雷 薛惠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的进化博弈仿真[J] 病毒学报 2007 [46] 曹杰 杨晓光等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J] 公共管理学报 2007 [47] 曹广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基础建设及其应急管理 [J] 公共管理学报 2004 [48] 刘德海 基于演化博弈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景预测模型与防控措施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 [49] 田玉国 英国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5 [50] 宇仁德 基于DEA理论的交通安全评价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7。8 [51] 杨天军 基于B P神经网络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5 [52] 闻 卉 关于城市生态安全的模式评价原理及模型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7 [53] 张小飞 城市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生态学报 2011 [54] 叶彩华 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评价方法自然资源学报 2011.7 [55] 赵学刚 城市交通安全风险文化系统三维结构体系构建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56] Health & Safety Commission。 Advisory Committee onMajor Hazards , First Report [ R ] . London : Health &Safety Commission , 1976 [57] Health & Safety Commission. Advisory Committee onMajor Hazards , Second Report [ R ] 。 London : Health &Safety Commission , 1979 [58] Health & Safety Commission。 Advisory Committee onMajor Hazards , Third Report , The Control of MajorHazards[ R] 。 London : Health & Safety Commission , 1984 [59] GPSΠGIS applications for emergency response [J ] 。 PublicWorks. 1994 ,。 125 (10) : 96~100 [60] Reilly J J.Managementprocess forcomplexunderground andtunneling projects[ J]。 Tunneling & Underground SpaceTechnology,2000,15(1):31—44。 [61] EskesenSD,TengborgP,KampmannJ,eta.lGuidelinesfortunnellingriskmanagement[J]。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2004,19(3):217-237. [62] How arth D J。 F ire safety m anagem en t at p assenger term inals[J ]。D isaster P reven tion and M anag em en t, 1999, (5) : 362~369 [63] J iang Yongkun (蒋永琨), X iao D aw ei(肖大威)and J iang Y ib ing(蒋亦兵)。 U rban F ire F ig h ting P lann ing and M anag em en t (城市消防规划与管理技术)[M ]. Beijing: Earthquake P ress, 1996。135~138, 256~259 [64] B ram hall D W. F ire safety in large enclo sed sp aces[J ]. F ire E ng ineers J ou rna l, 1996, (183) : 6~11 [65] Budn ick E K. Q uan titative fire hazard analysis an overview ofneed s, m ethod s and lim itilion s[J ]。 F ire S af ety J ou rna l, 1986, 1(1) : 13~14 [66] K lein R。 R isk assessm en tan exercise in app lied comm on sen se[J ]。 F ire E ng ineers J ou rna l, 1996, (7) : 31~34 [67] Peng J L,Pan A D,Chen W F. Approximate analysismethod for modular tubular false w ork[J]. Journal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2003,127 ( 3 ) :256 - 263. [68] Poulos H G. A practical design approach for pilesw ith negative friction[J].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Issue GEI,2008,161( 1) : 19 - 27. [69] Faber M H. Risk and safety in civil engineering[M]. Switzerland: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1. [70] Wade D C. Building performance standards into datadevelopment analysis structures[J]. IIE Trans—ac—tion,2005,3( 7) : 267 - 275. [71] Kermack W O,McKendrick A G. A contribution to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pidemics[J]。Proc Roy Soc Lond A.1927,115(772):700—721 [72] Freedman B. Environmental Science: A Canadian Perspective. Scarborough: Prentice Hall,1998: 509—523. [73] Harwell M A,Gentile J H,Bartuska A,Harwell C C,Myers V,Obeysekera J,Ogden J C,Tosini S C. A science—based strategy for ecologicalrestoration in South Florida. Urban Ecosystems,1999,3( 3 /4) : 201—22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