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木兰诗教案三篇有关木兰诗教案三篇(实用版)(实用版)编制人:_审核人:_审批人:_编制单位:_编制时间:_年_月_日序言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
2、at after you download it,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thank you!In addition,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sample essays,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read
3、ing questions,poetryappreciation,teaching essays,diary essays,quotations sentences,report summaries,stories,essays,other essays,etc.If you want to know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essay!第 1 页 共 25 页有关木兰诗教案三篇有关木兰诗教案三篇有关木兰诗教案三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
4、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木兰诗教案3 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木兰诗教案 篇 1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二)能力训练点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第 2 页 共 25 页二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
5、,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2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3
6、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四课时安排2 课时第 3 页 共 25 页五教具学具准备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第一课时1熟读全诗,看文章可分成几个部分。2重点分析前三部分,这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部分,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第二课时1分析剩下的课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2学习改写文章。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人新课前一
7、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 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第 4 页 共 25 页(二)明确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三)整体感知l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2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第一部分(1 一 3 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 4 段)十年征战。第三部分
8、(5 一 6 段)凯旋而归。第四部分(第 7 段)结尾附文。(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背景介绍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从诗中的地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有关。而游牧民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社会基础。2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3分析第一部分,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1)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处,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优?为何愁?能使文章简洁。如果从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第 5 页 共 25 页(2)从第一段春,木兰的身份是什么?“当
9、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女子,而不是侯门小姐,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础。(3)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让学生自读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讲述。)原来此时国家有战事发生,召木兰的父亲入伍,可是父亲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亲入伍。那木兰可以替父从军,又愁什么呢?古代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法律不允许女子入伍。是否毫无办法?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女扮男装。女扮男装,冒着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上战场面对的将是死亡,但木兰一片孝心,为了自己的父亲,死有何惧?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样对待父亲的呢?与
10、木兰一比,是否有所感悟?(4)思考一下这两段叙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人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很大,同学们试着把握一下。忧虑(唧唧复唧唧)反复思考下定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5)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第 6 页 共 25 页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这样写有以下几个作用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
11、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6)思考: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详写什么?(心情。)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两次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听到黄河流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对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长。教师范读第一部分,并指导学生背诵。4分析第二部分。高度概括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这段只有六句,却写了
12、三个阶段途中、战中、战后。(l)读课文。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写战中,哪句写战后?第 7 页 共 25 页途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战中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战后一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我们重点欣赏写“战”中的两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十个字,就写出了十几年的战斗生涯,可谓字字千金。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朔气传金拆”意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风凛烈,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思父母,思姐妹,思家乡,甚至思念她的织机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
13、祖国而战。(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五)布置作业1想像一下,木兰在战场上会遇到什么情况?她会怎样处理?2为什么把战争过程写得如此简略?(六)板书设计木兰诗一、(l 一 3)替父从军 详二、(4)十年征战 略第二课时第 8 页 共 25 页()明确目标1体会文章后两部分的内容及感情。2学习根据想像扩写文章。(二)整体感知读文章的第四、五、六段,看各写了什么内容?(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
14、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2分析第三部分。(1)在这部分有一个疑点: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学生讨论后明确: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
15、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第 9 页 共 25 页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 女驸马 等。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2)从“爷娘闻女来”到“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到家,受到热烈欢迎。显出女郎面目后,令战友们惊惶。这段首先用三组复叠句式极力铺写木兰抵家时家人欢腾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16、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形象非常生动。(3)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烈场面,你能否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扩写?亲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4)当然,这里边最高兴的当属木兰,下面几个排比句,从描写她急于回到日常生活的行动中显出其初到家时的狂喜心情,共同形成一种大团圆的热闹欢乐的气氛:“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为何不先脱战袍,后开门窗?木兰离开养育她成人的家已经十多年了。十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这个家,思念家中的亲人。现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热爱、思念的家,一进家门,还来
17、不及卸下戎装,就开门开窗,因为她对这个家庭的一切都第 10 页 共 25 页感到惬意,都充满感情。“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又反映了木兰的什么心理?一是回到家心情舒畅;二是爱美之心,木兰亦有,表现了她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对正常人生的向往。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真实。这几句木兰还原“本来面目”与哪个地方照应?与开头交待木兰是女儿身照应。3读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领悟到什么?最后一段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互文见义的手法,说无论是“雄兔”还是“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它们在一起跑动的时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这幽默风趣的比喻,
18、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又使这首诗的结尾余音袅袅,悠扬不尽!更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谋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你还能再举几例吗?穆桂英,李清照,武则天女同学不宜妄自菲薄。4木兰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第 11 页 共 25 页(四)总结、扩展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为了塑造木兰的形象,作者选取了广阔的生活场面进行描写。从时间上
19、说,前后长达十多年;从地域上说,涉及家庭、乡里、战场和朝廷。对这样丰实的生活内容,作者以“木兰是女郎”为准则进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诗繁简得当。千百年来,木兰诗一直被人们传诵着,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有条件的话课后观看动画片花木兰和豫剧花木兰木兰诗教案 篇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文言词汇积累;2)品味诗歌的传奇美、形象美、语言美;3)背诵诗歌。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领会木兰保家卫国的热情,领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教学重点:诗歌传奇美、形象美、语言美的探索。教学理念:第 12 页 共 25 页以讲述、品味、朗
20、读为主的板块教学模式。教学步骤:1、导语引入。由穆桂英(有男子刚健的巾帼英雄)、西施(集娇美女儿于一身的美人)形象引入刚柔相济的女子木兰。(板书课题)2、初读诗歌,理解大意。1)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2)点读注释,理解诗歌大意。3、讲述传奇美。1)默读课文。用 48 字完成每节大意:第一、二节:决定代父从军;第三节:;第四节:十年征战生活;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比喻作结,解答奥密。(第三节:准备出征,奔赴战场,第五节:还朝辞官,第六节:还乡团聚)2)主题探索。讨论:下面对木兰诗主题的概括,你认同吗?A 赞颂劳动人民出生的妇女英雄;B 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第 13 页 共
21、 25 页C 歌颂尚武精神。3)繁简处理探索。讨论:作者七节诗是否平均用笔,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备忘: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板书:得当的详略处理(依据主题需要)4)讲述传奇故事。要求:理清文章脉络体现主题详略得当。4、品味形象美。1)根据提纲,找出诗歌原句或用自己的语言品味人物形象。娇美女儿 勤劳善良淳厚质朴热爱亲人巾帼英雄 坚毅勇敢机敏活泼报效祖国2)小结板书:丰富的人物形象。3)画木兰。分组画女儿妆、巾帼妆的木兰。5、朗读语言美。1)品味下面诗句,说出句式特点,从诗中找出类似诗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复沓句)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
22、排比句)第 14 页 共 25 页(备忘: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东市,买长鞭。)2)小结板书:独特的语言风格(民歌:反复咏叹、反复铺陈)3)朗读品味。6、迁移阅读。孔雀东南飞(节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四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妒嫉嫌迟。非为织布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守节情不移()妾不堪驱使()便可白公姥()2)你认为诗中主人公的性格是怎样的?3)按原文回答:描写主人聪明能干的句子是:描写主人自尊的句子是:板书设计:木兰诗一、传奇美
23、 1、得当的详略处理二、形象美 2、丰富的人物形象三、语言美 3、独特的语言风格木兰诗教案 篇 3第 15 页 共 25 页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本单元“单元提示”强调:“学习本单元,要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木兰诗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形象,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故教学本课不宜进行支离破碎的翻译,宜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和木兰的形象,并把全诗的背诵作为学习重点。2.本诗为北朝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它成功地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方祛,使得全诗气势雄浑,而又易记、易诵。习诵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3.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24、叙述洋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学习本诗应注意体会它的剪裁艺术。指点迷津重难点突破设想:首先攻克难点。针对“木兰形象的把握”这一难点,可以这样考虑教学思路:1.在熟悉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指名讲述故事的大意。2.结合下面练习,开展小组讨论,析误辨正,然后集中交流。要点小结:第 A 项比较正确,它把握了全诗的“核”;第 B、C、D 项不仅离“文”太远,而且还含有错误的分析。附练习:第 16 页 共 25 页下边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哪一种正确?如果认为都不正确,那么,谈谈你自己的看法。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
25、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又反映出他们对和平 劳动生活的向往。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 的抗议。3.教师示范评析。要点提示:以第二段为例。一、二句写木兰母女对话,意图是引出木兰复杂、激荡的内心活动前方战事紧张,皇上征兵,阿爷在册,家中无可征男丁。辗转思索,决心既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愿”宇,一个“替”字,显示了这位女子果敢、坚定的信念。4.指导分级选段品读,然后交流。5.教师相机点投,形成统一要点。为突破“诗
26、的剪裁艺术”这一难点,可采用以下步骤:引导学生明确:本诗的剪裁艺术主要表现为“详略得当”。快速默读全诗,整理出故事的基本轮廓:纺线想心事准备出征恋别登程沙场征战得胜辞行荣归故里。把握木兰形象,细心探究:上述各情节中,哪些是详写,哪些第 17 页 共 25 页是略写?民歌的作者为什么如此剪裁?组织学生交流,再归结要领。接着是掌握重点:1.关于对偶和排比运用识记法熟知定义要点。古代诗文里经常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
27、排列起来组成。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可以用这种修辞方法来加强语势,或表示逐层深入。采用比较法辨明差异。对偶和排比容易“错位”。如何辨“明”?应从结构、功能等方面加以比照。借助例句实际训练。例: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该句显然不是对偶。因为两个句子仅字数相等,结构前后相去甚远“见军帖”是动宾短语,“大点兵”是偏正短语。如果要品味排比句的修辞神韵,应在具体语境中选例、析例。2.关于习诵教师示范背诵,以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快速背诵。如:A.各个击破法(理解各部分,逐步习诵);B.画面再现法(如三、六段,边读边联想情景);C.第 18 页 共 25 页小组竞赛法(五至六人一组,用
28、“接龙”方法背诵);D.自我检测法(在草稿纸上只写出每句的领头字,自己独立地诵读)。二、学海导航学法指要(一)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提示: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二)二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试根据课文进
29、行分析。提示:这首叙事诗,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全诗分为六段。第一段:从“唧唧得唧唧”到“从此替爷征”,木兰得征兵的消息,准备代父从军。诗的开头四句,先写木兰坐在织布机上停织叹息的情况;接着,用四句问答的形式,自然民间入对征兵之事的叙述,“昨夜见军帖”,可见战事的紧急;“大点兵”可见征兵规模之大,战事的严重。“十第 19 页 共 25 页二”、“卷卷”,都极言多,表明情势的急迫,父亲被征已不可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一组排比句,照应前段,点明叹息的原因。接下去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两句,表明木兰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决定替父从军。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抛头露面被视为“非礼”,而木兰却女扮
30、男装,准备和男儿一起,奔赴战场。到这里,木兰的勇敢、果断的性格,已给读者留下了第一个鲜明的印象。第二段:木兰做入伍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用“东”、“西”、“南”、“北”这种民歌常用的铺陈手法,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后面八句,是两组排比句。既表现了一个女孩子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感情,又写出了出征的历程,行军的疾速。读着,我们好像听到了黄河的涛声,燕山的马嘶,看到主人公纵马奔驰在漫长崎岖的征程,去迎接战斗。第三段:概括记叙木兰十年征战的情况。前面两句,写一路行军的情况。“万里”一词,显出路程之遥;“关山度若飞”,用夸张表现行军疾速,烘托了她威武、矫健的形象。接
31、着,抓住战地生活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渲染了战场的气氛和环境的艰苦,描写简洁、生动,使读者好像听到了寒风中阵阵的刁斗声,看到了冰冷的月光照射着战士的铠甲,寒光熠。最后两句,前句写战争的激烈,以衬托木兰的骁勇和刚强。十年的征战,对一个改扮男装的女孩子,有着多少不寻常的经历啊!在呵气成冰的夜晚,木兰多少回彻夜不眠,和战友们风驰电掣,越过数不清的山山水水。尽第 20 页 共 25 页管没有正面写怎样战斗,怎样生活,但在战场上战马飞驰的形象,却生动地概括了她十年战斗的生活,表明她经过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经受了严酷战争的磨炼,终于历尽艰辛,屡克顽敌,成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英雄而凯旋归来。第四段:木兰入朝受
32、赏,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还乡的请求。因战功卓著,木兰受到天子的接见,被加官晋级,赏赐了数不清的财物。“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两句,在前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赞扬她超出男子的勇敢和才智,同时,也为下面的辞官作了铺垫。勋位如此之高,赏赐如此之多,然而,木兰却不屑一顾。她深切地怀念着故乡。十年奋战对她来说,并非为了受赏加爵,而只是为了争得安定地从事劳动的生活权力,因此,木兰坚决地作出了解甲归田的请求。处于长期封建战争动乱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劳动生活,他们把这一愿望,寄托于木兰形象之中。木兰辞归这一情况的设置,正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理想。“辞官”一节,在木兰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木兰
33、在建立功勋后,没有以此为阶梯,进入统治阶级的行列。相反,却解甲归田,回到了人民之中。因而使这位古代女英雄的艺术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而有别于封建文人的作品。第五段:木兰与家人的欢聚,改装后同伴的惊讶。“爷娘闻女来”,以下三组排比句,写出听到木兰归来的喜讯后,第 21 页 共 25 页家人的欢欣:父母出迎,姐姐理装,小弟宰猪羊,一派忙碌、热闹的景象。“开我东阁门”,以下六个排比句,细述木兰归家后的一连串举动。“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真切地表现了她的女性特征。到此为止“完成了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
34、地立在人们的眼前。从“出门看火伴”以下四句,由“火伴”的“惊忙”,衬托出木兰的不凡。第六段:以兔作比,写出木兰的豪感,表现了人们对女英雄的赞美。“安排辩我是雄雌”,画龙点睛地揭示出全诗的思想意义。木兰穿上男装,在战场上驰聘格斗时,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男尊女卑”,是封建伦理道理的主要内容,是束缚妇女的沉重的精神枷锁。而木兰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勋和藏视功名富贵的美富,无情地嘲讽了封建统治阶级轻视妇女的伦理观念,揭示了全诗的思想意义。这首优秀的古代民歌,生动地描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勤劳、质朴、坚强、勇敢、蔑视官爵利禄的古代女英雄的高大形象,
3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时至今日,木兰的形象,还成为广大妇女引以自豪的榜样,成为第 22 页 共 25 页鼓舞妇女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三)木兰诗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它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奖赏而还乡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此诗充满传奇色彩,情节曲折,戏剧性强。在选材、组材上注重详略得当、疏密相间,很值得我们借鉴。你能指出本诗的详略如何安排吗?提示:木兰既是普通劳动妇女,又是代父从军驰聘沙场的巾帼英雄,她立战功而不贪荣华富贵,甘愿回故里重过普通妇女的生活,这正是木兰形象具有
36、强烈的感染力,至今广为流传的原因之所在,所以作者对木兰从军的缘由、惜别、辞官、还家铺叙得不厌其烦。作为一个女儿家,和男子一样昼夜兼程奔赴前线,那艰难可想而知,作者用两组“旦辞暮宿(至)”诗句写出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同时连用两句“不闻但闻”,巧妙而细腻地刻画出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烘托出人物形象。因为诗的重要不在于写战争本身,而在于讴歌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描述出征前的准备只用短短四句,描述战地生活只用六句,既写她跋山涉水、驰聘沙场,又写了战争的残酷及时间长,突出了木兰的出生入死劳功高,从侧面表现人物,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木兰代父从军,凯旋还朝,她不图功名利禄
37、,愿回家过耕织生活,表现了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诗中详细地描绘了木兰回乡与家人团第 23 页 共 25 页聚以及恢复女儿装时的喜悦之情,渲染了热烈的场面,这欢乐的气氛,充分了生活气息。作者就是这样详略得当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人物的形象,刻画出她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爱国的优秀品质,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四)阅读文言文,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词语,请积累本诗的一些重要字词。示例:1.多音字:k可以 hn 汗水 jin 四溅可 汗 溅k可汗 hn 可汗 jin 溅溅yn 燕子 zh著作 qing 强大燕 著 强 qing 勉强yn 燕山 zhu穿着 jing 倔强2.通假字:对镜帖
38、花黄:帖,同“贴”。出门看火伴:火,同“伙”。3.词语补释:何所思:想的是什么,即“所思何”。所思,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所忆”与此同。但闻:只听到。但,只。第 24 页 共 25 页胡骑鸣啾啾:胡人战马啾啾的叫声。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骑,旧读(j),这里作“战马”讲。现统读为 q。寒光:清冷的月光。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驰,动词,使驰,这里可译为“骑上”。4.重点实词:可所亿:思念 有爷名:父亲 市鞍马:买戎机:军机,军事 朔气:北方的寒气 百千强:有余不用尚书郎:不愿作 扶将:扶持 花黄:妇女脸上的一种装饰提示及答案:诗中屡次提到一些数字,如:“军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壮士十年归”。其实,“十二”是极言其多,“十年”不过是举个成数,都不能认作确实的数字。这样的运用数字,不拘泥事实,和开头写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结尾吟唱者的话,还有中间的“东市买北市买”、“爷娘闻女来小弟闻”两节,都体现了民歌的特点。【有关木兰诗教案三篇】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第 25 页 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