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级心理咨询师法宝.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054815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心理咨询师法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法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法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法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法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级考试法宝 小条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的本质:1。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3。 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4. 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

2、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学派的纷争1.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2.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3。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等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詹姆士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研究心理学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辨证发展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3.个案法4。实验法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神经元功能是接受刺激、

3、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又是植物神经系统工程;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和副支交感神经;与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大脑包括脑干、间脑和端脑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网状结构调节睡眠与觉醒和神经结构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下丘脑是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

4、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称,但功能不对称,表现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割裂脑”实验(罗杰。斯佩里)证明,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单侧化: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幻想是指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抑制巴甫洛夫

5、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1条件反射的抑制规律,2神经过程的扩散和集中规律;3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4动力定型。反射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条件反射的抑制包括:外抑制、超限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神经细胞长时间工作,或在强烈刺激作用下出现的条件反射的抑制现象是: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相互诱导是一种神经过程进行而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出现的现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相互诱导包括:正诱导和负诱导;同时性诱导和相继性诱导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组成。它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巴甫

6、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的概念1。兴奋和抑制兴奋: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抑制: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例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收缩等。条件反射:个体

7、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谈虎色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望梅止渴属于等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如灯光、铃声所引起的条件反射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信统,它是人所独有的。5。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种类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1。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

8、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2。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这就

9、是韦伯定律。用公式表示是II=K。I差别阈限;I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一个常数,即韦伯常数,或叫韦伯分数。费希纳定律: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即刺激的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的强度按算术级数在增长。公式S=KlogR,S是心理量;R是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S和R的关系是对数的关系.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2。感觉后象:正后象,负后象(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色)3。感觉对比4.联觉感觉适应的定义: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暗适应:从亮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为了保护对暗适应:戴上红色的眼镜2。光适应:从暗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的眼睛睁

10、不开,很快就习惯了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视觉神经细胞(视网膜视细胞层)包括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位于中央窝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觉异常遗传的途径是: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的。 听觉器官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鼓和内耳组成。听觉的特性: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1.音调:频率决定,频率高音调越高.2.响度:振幅决定,振幅大声音越响。3。音色:由波形决定的。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其它感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痛觉1。皮肤感觉包括

11、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受纳器.2.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中都有痛觉,分布在全身所有的组织中。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痛觉最难于适应。嗅觉适宜刺激的特性:它的分子能散布于空气当中、具有挥发性、有气味嗅觉的感受器:鼻腔上膜的嗅细胞嗅觉器官:位于鼻腔上膜基本的味觉有咸、甜、苦、酸因为味觉的感受器味蕾位于舌面和上颚等处,所以它的适宜刺激必须是能溶于液体的、有味道的生理零度:是指皮肤表面的温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热和冷的感觉。运动觉(动觉),动觉的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关节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内耳的前庭器官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

12、劳、便意和性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内脏痛特点:性质不清、定位不准、内脏痛具有放射的性质。痛觉感受性有很大差别:源于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系.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 如两可图形3.恒常性4。理解性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知觉。判断远近主要依靠双眼视差.2。时间知觉:钟表、自然界昼夜更替、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来估计时间。3。运动知觉:4。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错觉种类:1线条长短的错觉2线条方向的错觉3面积大小的错觉4不同感觉道之

13、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错觉,如形重错觉,视听错觉.倒飞错觉。错觉的性质包括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是指信息输入到大脑,在大脑中储存,并从大脑中提取的过程、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

14、、语义记忆、动作记忆五种划分三个记忆系统的标准:指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来划分的.瞬时记忆是以刺激物的形象、瞬时记忆的信息首先以感觉后象的形式在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记忆容量很大,但保留时间很短。图象记忆保持的时间为0。251秒,声象记忆保持的时间可以超过1秒,但不会少于4秒。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就转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及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可以被意识到的,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听觉的编码,有少量形象编码和语义编码。短时记忆转入

15、长时记忆的条件是:机械复述;精细复述。记忆广度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保持时间1分钟以上.语义编码和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或干扰。为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前摄抑制、后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表现为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头脑中出现的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形象表象的特征:1直观形象性、2不稳定性、3可操作性、4概括性.表象的作用:具有积累感性知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为想

16、象提供素材.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保持曲线: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保持量与间隔时间关系呈负加速型的曲线,就是著名的保持曲线。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1。分析与综合2.抽象与概括3。比较与分类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形态,分为动作、思维、抽象思维。2.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分作为辐合、发散思维.3。按是否具有创造性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其活动的形式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

17、不出声的言语。布洛卡中枢是言语运动中枢,受损得表达性失语症,威尔尼克中枢是听觉性言语中枢,受损得接受性失语症;视觉性言语中枢,受损得失读症;书写性中枢,受损得失写症。问题解决策略有: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因为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而且一般的意识形态也会转化为其他的形态,如睡眠、梦和幻觉等。 潜意识是指在当前并没有意识到的信息,但它却保持在记忆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个体没

18、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1.睡眠。对睡眠脑电波四阶段的变化的理解可参阅下图2. 梦: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一阶段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生物节律: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实验证明,如果对快速眼动的睡眠进行剥夺,即只要发生快速眼动的现象就把睡眠者叫醒,几天内就可使被实验者记忆力下降,情绪低沉,进而会影响到健康。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

19、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只是伴随着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注意的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志选择了某个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注意的集中性: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注意的动摇: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又称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分散: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广度:5-9个。2。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3。注意的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从一个对

20、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注意的分散则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4。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需要的定义:是推动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的欲求。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需要的种类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1。生理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3。爱和归

21、属的需要: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求;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他的信心。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但各人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活动的动机:除需要之外,内驱力、诱因和情绪也都可。 动机的种类1。

22、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3.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4。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1。 驱力或内驱力: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如吃饭、穿衣、休息、性欲等的动机.2.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如交往的需要引起交往动机,成就的需要产生成就动机,权利的需要产生权利动机,以及人的兴趣、爱好等都是社会性动机.3.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爱好了。兴趣和

23、爱好都和人的积极情感相联系,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是推动人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有效途径.有意识的动机: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无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无意识动机在自我意识没有发展起来的婴幼儿身上存在着,在成人身上也存在着,例如定势的作用人们是往往意识不到的。定势: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它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外在动机: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内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1.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

24、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2.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3.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如愉快时面部微血管舒张,害怕时脸变白、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减慢等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1。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2。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3。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和情绪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

25、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2。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的效率.3。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其它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4.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情绪理论1。情绪的外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观点相同的情绪理论,后人称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2.情绪的丘脑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3.情绪的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

26、,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4.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汤姆金斯直接把情绪看作是动机。伊扎德进一步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情绪的分化是生命进化过程的产物,只有情绪的分化,才使得情绪具有了多种多样的适应功能,也只有这样情绪在生存和适应中才起到了核心的作用。情绪和情感的维度和两极性1.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是指对情绪、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这种度量可以从情绪、

27、情感的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这几方面来进行。2。而每一种特征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也就是说,每一种特征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情感的维度1.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2。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3.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4。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情绪的种类1。从情绪的内容来分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2.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

28、为表现。应激: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人的高级情感的种类1.道德感2.美感3。理智感4宗教情感5母爱意志的定义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1。准备阶段2。执行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在思想上要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要做出决策。确立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但在确立目的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1。双趋式冲突2.双避式冲突3.趋避式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意志的品质1。意志的自觉性,与之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2。意志的果断性,与之相反的是优

29、柔寡断和卤莽草率。3。意志的坚韧性,与之相反的是虎头蛇尾、墨守成规和执拗.4。意志的自制性,与之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的特性1. 独特性2. 整体性3。 稳定性4。 功能性5。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格的结构1。 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人格的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

30、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例如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思维力是智力的支柱和核心,代表着智力发展的水平。能力的分类1。 能力、才能和天才。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划分。2。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能力的构造划分。3。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划分。4.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按创造程度划分. 能力结构理论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构成,由G的质值的大小决定。2.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3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将一般智力活动分为操

31、作方式,操作内容和操作的产品三个维度。操作方式又包括认知、记忆、分散思维、辐合思维、评价5种;操作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行为4种;操作的产品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含蓄6种。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能力类型的差异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能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2环境和教育的因素.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包括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力等;的支柱和核心是思维力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表现为:能力是掌握知识的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的

32、方向、速度和巩固的程度;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所达到的水平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气质: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气质类型学说1。 体液说:希波克拉底提出,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2. 体型说:克雷奇米尔提出,躁狂抑郁多矮胖型;精神分裂症多瘦弱型或强壮型、发育异常型。3. 血型说:A型温和老实,消极保守,焦虑多虑,冷静但缺乏果断,富于情感;B型积极进取,灵活好动,善于交际,爱说寡信,多管闲事;O型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爱支配人.AB型外表象B,内在却象A。4. 激素说:伯曼把

33、人分为4种内分泌腺的类型,即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和性腺型。气质特性的感受性和耐受性一般表现为:感受性强耐受性弱;感受性弱耐受性强如何看待气质类型: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性格: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核心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它们的不同侧面构成态度的基本因素是:认知情感;行

34、为倾向性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对应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的结构:(一)静态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二)性格的动态结构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等层次.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本我:指的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组成的能量系统;寻求直接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荣格把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荣格把兴趣和关注指向于内部的人格类型是内向型奥尔波特

35、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奥尔波特把人格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卡特尔找出了16种互相独立的人格根源特质,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属于人格的特质理论,认为人格的维度包括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1。学科独立标志:1908罗斯社会心理学,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2.心理学定义侧重心里: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侧重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3。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

36、,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勒温公式 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含义: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4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5社会心理研究的范围。1)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2)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的等4)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6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1)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古希腊19 世纪上半叶特点:根据哲

37、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19 世纪中叶20 世纪初。特点:对社会经验描述分析主要在欧洲进行。要点:(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a。拉扎鲁斯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b.谢夫勒以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c.冯特民族心理学,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a。塔尔德模仿律b。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c。列朋群众心理学,法国社会心理学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发展的顶峰(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孤独社会心理学导论(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费洛伊德-其理论基础是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性

38、本能和本我、自我以及超我的人格理论。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幻觉的未来、文明及其不满等.3)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20 世纪20 年代开始。特点:从描述转向实证、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要点:(1)实证方法:先驱是美国的特里普力特,德国的莫德(2)实验方法:a。奥尔波特:提出社会促进的概念,社会心理学b。墨菲夫妇:实验社会心理学(3)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瑟斯顿、李科特,谢里夫,莫里诺,勒温(德国)。(4)二战后的特征:a。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b。理论向多元化发展,并提出新的理论解释与预测行为c

39、。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5)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学者提出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并出版了六卷本的跨文化心理学手册(19801987)。社会心理学新的的研究取向和途径:有文化人类学背景的“跨文化社会心理学”人物: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7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A自然观察: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自然观察试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B参与观察: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能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采用参与观察时应尽量减少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负面影响。2)调查法(亦称询问法)(1)访谈法A特点a.访谈者必须在双方人际沟通中取得信任,使被访者积极配

40、合b。具有特点的目的性和一套访谈提纲设计、编制与实施的原则B分类:a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b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C访谈过程与技巧:a。准备工作b.接近被访谈者c。应对拒绝的技巧d.谈话与提问技巧e追问技巧(2)问卷法A特点:a.标准化程度较高b。收效快 B类型:a.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b.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C问卷结构: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答案、计算机编码、调查实施记录、结束语3.)档案研究法(1)优点:对研究对象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2)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8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1)价值中立原则。实事求是,客观描述。无论资料与

41、结论是否与研究主体、他人或者社会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相对立。(2)系统性原则(3)伦理原则.9主要伦理守则:1制定时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2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 。特殊时,欺瞒须经严格程序核准,事后说明.3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4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5对被试者的资料保密6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10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学习论: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行为的学说.理论假设是: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A简史:a。行为主义早期的代表:俄国的巴甫洛夫,美国的沃森b。发展了行为主义:赫尔、斯金纳c.用学习的原则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米勒、多拉德d。提出社会

42、学习论:班杜拉、沃尔斯特B学习机制:a。联想:古典条件反射b。强化:行为后的奖赏(正强化)与惩罚(负强化)作为强化,能使某种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c。模仿:人的言语习得过程是通过模仿进行社会学习的典型事例C观察学习:a。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b。包括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过程(2)社会交换论:创始人霍曼斯.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准则,企图获取最大收益,减少代价.布劳发展了交换论: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人们自愿的活动五个普遍性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3)符号互动论:20世纪30年代 詹姆斯,米德。最早使用者:布鲁诺(4)精神分析论(

43、深层心理学)强调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弗洛伊德的主要概念和观点A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个体能察觉的心理部分,是人类理智作用的表现。前意识: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潜意识:个体的原始冲动,本能及欲望,他们受法律道德及风俗的控制而被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下,但依然存在并追求满足.B力比多 假定性本能是人类生命力的根源C快了原则与现实原则 快了原则:顺从冲动,追求快乐.现实原则: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道德,习俗要求个体克制本能与冲动,适应现实,否者不但得不到快了,反而会痛苦.D生本能与死本能 前者指向生命,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后者指向毁灭,是体现恨与破坏的力量E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44、.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A霍妮的“文化因素论”B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格就是那些经常发生于人与人关系中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模型。个体是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一个个结点。11社会化概念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个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 ,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终生社会化.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12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

45、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13社会化的条件(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社会化的基础。(2)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人类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14社会化的载体(1)家庭: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家庭在社会化中地位独特,作用突出.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2)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学校还具有独特的亚文化、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

46、代的社会化载体。(3)大众传播媒介: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4)参照群体: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特点是,个体可以不具备这个群体的成员资格,但这个群体却能为个体提供行为空间。参照群体的作用是规范和比较,前者向个体提供指导行为的参照框架,后者则向个体提供自我判断的标准15道德社会化(1)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2)三个方面:a。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这是道德中的认知成分。皮亚杰认为,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b。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形式是直觉的体验,形象的体验,深层次的体验。内容是爱国情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c.道德行为: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高水平的道德行为来自道德习惯的养成。16、语言社会化(1)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2)语言包括词、语音、其他意义符号,是一种取得共识和符号系统,是人们思维和相互交流的手段。(3) 语言是个体与他人及社会联系的纽带,其集中反映了文化,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本身就是社会化的过程.17、社会角色的概念(1)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2)米德使用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