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大全人教版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大全 单选题 1、下表反映了在 18421919 年间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大致情况(单位:个)。此表从本质上反映了 国别 英国 日本 沙俄 法国 德国 美国 比利时 葡萄牙 意大利 奥地利 荷兰 西班牙 其他 条约数 163 153 104 73 47 41 26 13 7 7 5 4 68 A近代中国外交局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B近代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美国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威胁性最大 D中国陷入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局面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从 1842 年到 1919 年,清政府与外国
2、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这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选 B;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是外交局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表现,排除 A;美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是最多的,不能说明美国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威胁性最大,排除 C;中国陷入帝国主义共同宰割的局面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排除 D。2、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等,这些举措使民众 A盲目追赶西方时尚风潮 B完全抛弃陈规陋习思想 C逐渐接纳新的习俗风尚 D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2 答案:C 解析:材料“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等”体现的是国民政
3、府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新的社会习俗变革,C 项正确;材料与盲目追赶西方时尚风潮、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的说法无关,排除 AD 项;B 项错在“完全摒弃”,排除。故选 C 项。小提示:3、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开创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新局面,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这发生在 A国民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926 年-1927 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在汉口、九江爆发了收回租界的斗争运动,是中国近代反帝斗争中光辉一页,故选 A;其他三个时期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BCD。4、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与以苏
4、联为首的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这是对下列哪一外交政策的体现()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 10 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A 项正确;中国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排除 BD 项;C 项是在万隆会议提出的,排除 C 项。故选 A 项。小提示:5、下列哪一个理论或思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B
5、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 正确;毛泽东思想主要是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排除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针对的是党的建设问题,排除 C;科学发展观主要解决的是发展问题,排除 D。6、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与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奴隶制民主政治模式。其根本原因是 A海洋文明的地理特点 B“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C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D古代农业、手工业发达 答案:C 解析:古希腊临海多山,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最终形成了民主制,C 项正确;地理环境是文明形成的重要因素而非根本,排除 A 项;B 项是城邦特点
6、而非民主制形成原因,排除 B 项;古希腊是商业文明而非农业文明,排除D 项。故选 C 项。材料分析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意大利人是这次航海运动的先驱。1291 年年初,意大利人就从非洲的西海岸乘橹船下海,试图从海上到达印度,但后来这些人再也没有出现。由于意大利人船舶设计的保守性,其领先地位不久就被从公海出航的弗兰德斯人、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取代了。尤其是葡萄牙人,在船舶设计、航海与海上历险的各个环节都富有进取精神。被誉为航海家的亨利王子的理想与奉献是地理知识取得巨大进步以及 15 世纪欧洲人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原因。4 摘编自【美】龙多 卡梅伦世界经济史从旧石器时代至今 材料二:当葡
7、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向印度探航时,西班牙支持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也在一心一意地寻找去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计划从西欧出发一直向西航行。西班牙君主热心支持哥伦布的航海事业,并拿出大量资金,帮助他继续进行远征。地理大发现只不过是伊比利亚人进行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就走上了殖民征服的道路,分别在东方和新大陆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帝国。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在地理大发现中的有利条件。(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分别“在东方和新大陆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帝国”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8、分析地理大发现的世界意义。答案:(1)有利条件:处于大西洋沿岸的优越地理位置;封建王室对航海活动的支持;造船、航海技术较先进;航海家勇于探险。(2)原因:葡萄牙沿非洲西部海岸线航行,绕过好望角,并往东开辟了到印度的新航线,故主要在亚洲和非洲地区进行殖民扩张;西班牙从欧洲往西出发,开辟了到美洲的新航线,故主要在美洲地区进行殖民扩张。(3)意义: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便利了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扩张,对近现代国际政治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解析:(1)有利条件:根据材料一由于意大利人
9、船舶设计的保守性,其领先地位不久就被从公海出航的弗兰德斯人、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取代了”可以得出造船、航海技术较先进;依据“尤其是葡萄牙人,在船舶设计、航海与海上历险的各个环节都富有进取精神”可以得出航海家勇于探险;依据“被誉为航海家的亨利王子的理想与奉献是地理知识取得巨大进步以及 15 世纪欧洲人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二“西班牙君主热心支持哥伦布的航海事业,并拿出大量资金,帮助他继续进行远征”可以得出封建王室支持航海活动;结合所学内容从葡萄牙、西班牙处于大西洋沿岸的优越地理位置等角度进行补充。(2)原因:根据材料二“当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向印度探航时,西班牙支持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也在
10、一心一意地寻找去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计划从西欧出发一直向西航行”结合西班牙葡萄牙开辟的新航线方向和殖民扩5 张的方向分析,即葡萄牙沿非洲西部海岸线航行,绕过好望角,并往东开辟了到印度的新航线,故主要在亚洲和非洲地区进行殖民扩张;西班牙从欧洲往西出发,开辟了到美洲的新航线,故主要在美洲地区进行殖民扩张。(3)意义: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世界、西欧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对外殖民扩张的角度进行概括。故答案为:(1)有利条件:处于大西洋沿岸的优越地理位置;封建王室对航海活动的支持;造船、航海技术较先进;航海家勇于探险。(2)原因:葡萄牙沿非洲西部海岸线航行,绕过好望角,并往东开辟了到印度的新航线,故主要在亚
11、洲和非洲地区进行殖民扩张;西班牙从欧洲往西出发,开辟了到美洲的新航线,故主要在美洲地区进行殖民扩张。(3)意义: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便利了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扩张,对近现代国际政治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小提示】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第一问的有利条件,依据材料一从地理位置、造船和航海技术、航海家的冒险精神以及政府支持等角度分析;第二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结合西班牙、葡萄牙开辟的新航线方向和殖民扩张的方向分析;第三问的意义,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
12、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8、面对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角度尝试挽救危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企业分布图(部分)材料二: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民报 发刊词中,孙中山又指出: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6 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毛泽东果断阻止了他们硬是要把已经为数不多的队伍往大城市的火坑里扔的固执做法。他把愿意跟他走的人带进山里。毛泽东当时肯定没有意识到他这个决断对中国未来的特殊意义。可是他
13、实实在在地这样做了。产生这个想法也不是偶然的灵机一动。一个月前的决定举行武装起义的著名的“八七”会议上,他就别具一格地谈到其他与会者没有怎么想到的话题:我现在担任土匪工作,土匪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我们要搞土地革命,就要设法领导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兄。搞湖南暴动,如果失败了,也不要去广东,而应该上山。陈晋文人毛泽东(1)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当权人物推行的一场“新政”。材料一所示企业反映了“新政”的哪一目标?结合所学,简述这场“新政”对近代中国的积极意义。(2)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具体体现。结合所学,
14、说明在“孙中山开始的”这次革命中“民权主义”思想取得了怎样的实践成果?(3)在材料三文本中,作者对毛泽东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历史进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请归纳材料三反映出的中共从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到创建红色政权期间的重大史事,并将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填入下表中的相应空格内。序号 史事 序号 史事 1 南昌起义 5 2 6 创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 7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4 毛泽东率军上井冈山 答案:(1)目标:自强。积极意义: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尝试。(2)具体体现: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实践成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中
15、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3)2八七会议,3秋收起义,5土地革命。7 解析:(1)目标: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的目标是实现自强。积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中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尝试。(2)具体体现:根据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体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践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3)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之后召开了八七会议,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后掀起了秋收起义,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井冈
16、山发动了土地革命。所以答案是:(1)目标:自强。积极意义: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现代化的尝试。(2)具体体现: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践成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3)2八七会议,3秋收起义,5土地革命。【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第一问,需根据图片信息及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历史影响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需根据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成果进行分析归纳;第三问,需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的过程进行分析归纳。9、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
17、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做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5 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 年通过的 1937 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 412 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 222 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 634 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 1938 年起,国民
18、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8 营企业内迁。截止 1938 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 304 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答案:(1)准备:发展内地
19、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信息“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 222 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 634 亿元”可知,其准备主要有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等。第二小问,依
20、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日本侵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等角度分析。(2)依据材料二信息“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可以得出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等举措。(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抗日战争、区域开发、工业布局以及民族经济等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小提示】本题以国民政府抗战的经济举措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国民政府抗战的全面把握。抗日战争是全国卷和各地方高考试卷命题的高频考点,该考点彰显了家国情怀,因此也是高考命题的长效热点,这启示我们复习备考时,一定注意高考的高频考点和长效热点,高考考查从不回避高频考点。从能力上说,本题主要是全面考查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素养上看,本题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来描述,第(3)问的“评价”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