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修改.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052747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5.50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①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 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 注意:纯净物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 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能使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 褪色的物质(氧化性比O2还强) (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COOH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2)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3)2OH]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若在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 + OH - +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3)2OH2 Ag↓+ RCOONH4 + 3NH3 + H2O 【记忆诀窍】: 1—水(盐)、2—银、3—氨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 HCHO + 4Ag(NH3)2OH4Ag↓+ (NH4)2CO3 + 6NH3 + 2H2O 乙二醛: OHC-CHO + 4Ag(NH3)2OH4Ag↓+ (NH4)2C2O4 + 6NH3 + 2H2O 甲酸:HCOOH + 2 Ag(NH3)2OH2 Ag↓+ (NH4)2CO3 + 2NH3 + H2O (过量) 葡萄糖: CH2OH(CHOH)4CHO +2Ag(NH3)2OH2Ag↓ +CH2OH(CHOH)4COONH4+3NH3 + H2O (6)定量关系:—CHO~2Ag(NH)2OH~2 Ag HCHO~4Ag(NH)2OH~4 Ag 6.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1)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新制Cu(OH)2悬浊液的配制: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 (3)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 (4)实验现象: ① 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② 若有机物为多羟基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有关反应方程式: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2RCOOH + Cu2O↓+ 2H2O HCHO + 4Cu(OH)2CO2 + 2Cu2O↓+ 5H2O OHC-CHO + 4Cu(OH)2HOOC-COOH + 2Cu2O↓+ 4H2O HCOOH + 2Cu(OH)2CO2 + Cu2O↓+ 3H2O CH2OH(CHOH)4CHO + 2Cu(OH)2CH2OH(CHOH)4COOH + Cu2O↓+ 2H2O (6)定量关系:—COOH~½ Cu(OH)2~½ Cu2+ (酸使不溶性的碱溶解) —CHO~2Cu(OH)2~Cu2O HCHO~4Cu(OH)2~2Cu2O 7.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是:卤代烃、酯、糖类(单糖除外)、蛋白质。 8.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是:酚类化合物。 9.能跟I2发生显色反应的是:淀粉。 10.能跟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的是:含苯环的天然蛋白质。 二、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 类 别 烷 烃 烯 烃 炔 烃 苯及同系物 通 式 CnH2n+2(n≥1) CnH2n(n≥2) CnH2n-2(n≥2) CnH2n-6(n≥6) 代表物结构式 H—C≡C—H 键 角 109°28′ 约120° 180° 120° 分子形状 正四面体 6个原子 共平面型 4个原子 同一直线型 12个原子共平面(正六边形) 主要化学性质 光照下的卤代;裂化;不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跟X2、H2、HX、H2O、HCN加成,易被氧化;可加聚 跟X2、H2、HX、HCN加成;易被氧化;能加聚得导电塑料 跟H2加成;FeX3催化下卤代;硝化、磺化反应 三、有机物的鉴别和检验 1.卤代烃中卤素的检验 取样,滴入NaOH溶液,加热至分层现象消失,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确定是何种卤素。 2.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 + Br2 + H2O → —COOH + 2HBr而使溴水褪色。 3.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4.利用红外,质谱,氢谱 四、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各类衍生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类别 通 式 官能团 代表物 分子结构结点 主要化学性质 卤代烃 一卤代烃: R—X 多元饱和卤代烃:CnH2n+2-mXm 卤原子 —X C2H5Br 卤素原子直接与烃基结合 β-碳上要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 1.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 2.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 醇 一元醇: R—OH 饱和多元醇: CnH2n+2Om 醇羟基 —OH CH3OH C2H5OH 羟基直接与链烃基结合, O—H及C—O均有极性。 β-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 α-碳上有氢原子才能被催化氧化,—OH在末端的醇氧化为醛,—OH在中间的醇氧化为酮。 1.跟活泼金属反应产生H2 2.跟卤化氢或浓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 3.脱水反应:乙醇 140℃分子间脱水成醚 170℃分子内脱水生成烯 4.催化氧化为醛或酮 5.一般断O—H键与羧酸及无机含氧酸反应生成酯 醚 R—O—R′ 醚键 C2H5O C2H5 C—O键有极性 性质稳定,一般不与酸、碱、氧化剂反应 酚 酚羟基 —OH —OH直接与苯环上的碳相连,受苯环影响能微弱电离。 1.弱酸性 2.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沉淀 3.遇FeCl3呈紫色 4.易被氧化 醛 醛基 HCHO HCHO相当于两个 —CHO 有极性、能加成。 1.与H2、HCN等加成为醇 2.被氧化剂(O2、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酸性高锰酸钾等)氧化为羧酸 酮 羰基 有极性、能加成 与H2、HCN加成为醇 不能被氧化剂氧化为羧酸 羧酸 羧基 受羰基影响,O—H能电离出H+,受羟基影响不能被加成。 1.具有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时一般断羧基中的碳氧单键,不能被H2加成 3.能与含—NH2物质缩去水 酯 酯基 HCOOCH3 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易断裂 水解反应:RCOOR′+ H2ORCOOH + R'OH RCOOR′+ NaOH RCOONa + R'OH 氨基酸 RCH(NH2)COOH 氨基—NH2 羧基—COOH H2NCH2COOH —NH2能结合H+;—COOH能部分电离出H+ 两性化合物 能形成肽键 蛋白质 结构复杂 不可用通式表示 肽键 氨基—NH2 羧基—COOH 酶 多肽链间有四级结构 1.两性 2.水解 3.变性 4.颜色反应 5.灼烧分解有烧焦羽毛的味道 糖 多数可用下列通式表示: Cn(H2O)m 羟基—OH 醛基—CHO 羰基 葡萄糖 CH2OH(CHOH)4CHO 淀粉(C6H10O5) n 纤维素 [C6H7O2(OH)3] n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它们的缩合物 1.氧化反应 (还原性糖) 2.加氢还原 3.酯化反应 4.多糖水解 5.葡萄糖发酵分解生成乙醇 油脂 酯基 可能有碳碳双键 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易断裂 烃基中碳碳双键能加成 1.水解反应 (皂化反应) 2.硬化反应 五、有机物的结构 (一)同系物的判断规律 1.一差(分子组成差若干个CH2) 2.两同(同通式,同结构) 3.三注意 (1)必为同一类物质; (2)结构相似(即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或相同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 (3)同系物间物性不同化性相似。 因此,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机物除烷烃外都不能确定是不是同系物。此外,要熟悉习惯命名的有机物的组成,如油酸、亚油酸、软脂酸、硬脂酸等,以便于辨认他们的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1.碳链异构 2.位置异构 3.官能团异构(类别异构)(详写下表) 4.顺反异构 5.对映异构(不作要求) 常见的类别异构 组成通式 可能的类别 典型实例 CnH2n 烯烃、环烷烃 CH2=CHCH3与 CnH2n-2 炔烃、二烯烃 CH≡C—CH2CH3与CH2=CHCH=CH2 CnH2n+2O 饱和一元醇、醚 C2H5OH与CH3OCH3 CnH2nO 醛、酮、烯醇、环醚、环醇 CH3CH2CHO、CH3COCH3、CH=CHCH2OH与 CnH2nO2 羧酸、酯、羟基醛 CH3COOH、HCOOCH3与HO—CH3—CHO CnH2n-6O 酚、芳香醇、芳香醚 与 CnH2n+1NO2 硝基烷、氨基酸 CH3CH2—NO2与H2NCH2—COOH Cn(H2O)m 单糖或二糖 葡萄糖与果糖(C6H12O6)、 蔗糖与麦芽糖(C12H22O11) 六、重要的有机反应及类型 1.取代反应 酯化反应 CH3COOH+CH3CH2OH ==== CH3COOC2H5+H2O 水解反应 C2H5Cl+H2OC2H5OH+HCl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2C2H2+5O24CO2+2H2O 2CH3CH2OH+O22CH3CHO+2H2O 2CH3CHO+O2 CH3CHO+2Ag(NH3)2OH +2Ag↓+3NH3+H2O 4.还原反应 CH3CHO + H2CH3CH2OH 5.消去反应 C2H5OHCH2═CH2↑+H2O CH3—CH2—CH2Br+KOHCH3—CH═CH2+KBr+H2O 6.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多肽的水解都属于取代反应 7.显色反应 ①苯酚与FeCl3 ②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与浓HNO3作用而呈黄色 ③I2遇淀粉溶液显蓝色 8.聚合反应 9.中和反应 七、一些典型有机反应的比较 1.反应机理的比较 (1)醇去氢:脱去与羟基相连接碳原子上的氢和羟基中的氢,形成 。例如: + O2羟基所连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形成 ,所以不发生失氢(氧化)反应。 (2)消去反应:脱去—X(或—OH)及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形成不饱和键。例如: 与Br原子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3)酯化反应:羧酸分子中的羟基跟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例如: 2.反应现象的比较 例如: 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现象: 沉淀溶解,出现蓝色溶液存在羧基。 加热后,有红色沉淀出现存在醛基。 3.反应条件的比较 同一化合物,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例如: (1)CH3CH2OHCH2=CH2↑+H2O(分子内脱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分子间脱水) (2)CH3—CH2—CH2Cl+NaOHCH3CH2CH2OH+NaCl(取代) CH3—CH2—CH2Cl+NaOHCH3—CH=CH2+NaCl+H2O(消去) (3)一些有机物与溴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八、常见重要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参照自主学习能力P53,写出方程式) 1、物质间用箭号表示其转化关系并注明反应类型 加成 炔烃 加成 加成 酯 烷烃 烯烃 水解 水解 卤代 消去 加成 消去 酯化 氧化 卤代 酯化 还原 卤代 加成 水解 苯及其同系物 羧酸 醛 醇 卤代烃 分解 氧化 水解 水解 取代 蔗糖 麦芽糖 淀粉 纤维素 水解 酚 油脂 葡萄糖 九、大题突破方法 1 从物质的特征性质突破 物 类 特 性 烯和炔 溴水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醇 金属钠(得H2)、O2/Cu氧化、浓硫酸/△ 醛 银镜反应、新制Cu(OH)2、H2/催化剂(Ni) 羧酸 NaHCO3(得CO2)、酯化反应、 酯 NaOH水溶液、稀硫酸水解 酚 溴水(白色沉淀)、FeCl3(紫色溶液)、H2/催(Ni) 2 从反应的特征条件突破 条 件 反应 稀 硫 酸 烯水化、酯、糖类、蛋白质水解反应 浓 硫 酸 醇酸酯化、醇脱水、芳烃硝化、糖炭化 NaOH /水 卤代烃、酯、蛋白质水解反应 NaOH /醇 卤代烃消去反应 Cl2(Br2)/光 烷烃或芳环上烷基发生取代反应 Cl2(Br2)/Fe 芳环上发生取代反应 H2/催化剂 烯、炔、芳烃、醛酮等发生加成反应(羧酸与酯不可被氢气还原) 注: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酸都会转化为相应的盐,加酸使溶液酸化之后才能转化为酸。如:在氢氧化钠醇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碱石灰、银氨溶液等等条件得到的酸都会转化为相应的盐。 3 从物类的特征转化突破 在有机框图题中,有机物烯、卤代烃、醇、羧酸、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重要转化关系。 烯(醇) 醛 羧酸 氧化 氧化 还原 烯 卤代烃 二烯烃(炔) 溴水 NaOH/醇 醇+羧酸盐 NaOH 稀硫酸 酯 浓硫酸 醇+羧酸 4、有机物的检验 (1)、有机物的检验 有机物 常用试剂 反应现象 烯烃 炔烃 溴水 褪色 酸性KMnO4溶液 褪色 苯 液溴-铁屑 有白雾,有不溶于水油状物 浓硝酸-浓硫酸 有苦杏仁味油状物生成 苯 的同系物 酸性KMnO4溶液 褪色 溴水 分层,上层棕红色 醇 金属钠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螺旋状铜丝+O2 灼热变黑后有变回光亮 卤代烃 NaOH,AgNO3,HNO3 白色沉淀生成 苯酚 浓溴水 产生白色沉淀 FeCl3溶液 呈紫色溶液 醛基 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生成银镜 新制Cu(OH)2 煮沸生成砖红沉淀 羧基 (乙酸) 酸碱指示剂 变色 新制Cu(OH)2 常温沉淀溶解呈蓝色溶液 Na2CO3 ,NaHCO3溶液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乙酸乙酯 水;酚酞和NaOH 溶液的红色逐渐褪色 淀粉 碘水 呈蓝色 蛋白质 浓HNO3 呈黄色   灼烧有烧焦羽毛味 葡萄糖 新制Cu(OH)2 常温降蓝色,加热砖红色沉淀 淀粉 碘水 产生蓝色溶液 (2)常用鉴别法:①溴水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新制Cu(OH)2悬浊液 ④银氨溶液   ⑤金属钠 ⑥指示剂 ⑦显色反应 (3)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 ①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②含有羟基的化合物:醇、酚。 ③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① 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②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③含醛基物质(氧化) 1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