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中国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报告.pdf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4051254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87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中国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21中国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21中国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21中国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21中国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专题专题政策政策研究研究报报告告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社会治理绿色转型与可持续社会治理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20212021 年年会年年会 2021.09.07-10 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 中外组长中外组长*:*:任 勇,中方组长,研究员,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 罗姆松,外方组长,国合会委员,瑞典前副首相兼气候与环境大臣 张 勇,中方联合组长,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局局长 范 必,中方联合组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研究员 张建宇,外方副组长,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中方成员中

2、方成员*:*:俞 海,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战略部主任 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巡视员 李继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能源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黄永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总师办副主任,资深专家 张小丹,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总经理 赵 芳,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环境管理研究所所长 周长波,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与促进中心副主任 刘晓洁,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副研究员 外方成员外方成员*:Eva Ahlner,Senior Advisor,Swedis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lf Dietmar Jaeckel,Head o

3、f Division,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Germany,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BMU)Hideki Minamikawa,President,Japa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enter Miranda Schreurs,Professor,Technische Universitt Mnchen(TUM)外方顾问外方顾问*:Vanessa Timmer,Executive Director,One Earth Charles Arden-Clarke,

4、Head of the 10YFP Secretariat,UN Environment Mushtaq Ahmed MEMON,UN Environment,Asia Pacific Regional Office 协调员协调员:陈 刚,中方协调员,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 韩国义,外方协调员,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支持专家支持专家*:董 瑶,亚洲空气研究中心助理副主任 刘 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政研中心副主任 刘清芝,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副总经理 刘海东,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环境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王 勇,生态环境部政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战略部副主任 霍

5、潞露,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政研中心高工 王 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政研中心高工 周才华,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气候部部长 薛靖华,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气候部副部长 崔 奇,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战略部助理研究员 杨 静,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环境管理研究所工程师 王 颖,美国环保协会项目经理 颜 飞,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国际处项目官员 孟令勃,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工程师 宋 爽,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技术专家 王晓萌,中环联合认证中心项目经理 *本课题/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中外组长、成员以其个人身份参加研究工作。目录 执行摘要执行摘要 .I I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II

6、II 第一章第一章 新发展阶段中国推进绿色生产与消费需要关注新发展阶段中国推进绿色生产与消费需要关注的政策问题的政策问题 .1 1 一、中国新发展阶段绿色转型的新部署.1(一)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1(二)中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2(三)“十四五”时期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和任务.2 二、新冠疫情下推进绿色生产与消费的挑战与机遇.3(一)机遇.3(二)挑战.3 第二章第二章 中国绿色消费的经济贡献分析与综合评估中国绿色消费的经济贡献分析与综合评估 .5 5 一、绿色消费的经济贡献实证分析.5(一)居民收入现状分析及“十四五”展望.5(二)中国绿色产品的消费情

7、况分析.6(三)“十四五”绿色消费潜力及影响的多情景分析.9(四)小结.11 二、中国绿色消费指数构建与综合评估.11(一)中国绿色消费综合指数构建.11(二)中国绿色消费指数实证评估.13(三)小结.19 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绿色生产与消费的行业与领域案例研究中国绿色生产与消费的行业与领域案例研究 .2020 一、基于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汽车行业绿色税制.20(一)中国推动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20(二)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税制改革设计.21(三)汽车行业绿色税制效果评估.22 二、中国钢铁行业绿色设计政策.24(一)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意义.24(二)钢铁行业绿色设计发展现状和

8、总体评估.25(三)中国钢铁行业绿色设计存在的政策问题.25(四)钢铁行业推行绿色设计政策建议.26 三、中国焚烧设施生态设计政策与标准.27(一)生态设计对促进焚烧设施健康有序发展的意义.28(二)焚烧设施生态设计标准研究.29 (三)政策建议.31 四、中国食物的绿色消费政策.31(一)中国食物消费的资源环境问题现状.32(二)促进食物绿色消费的政策建议.33 五、绿色标识认证政策.34(一)绿色标识认证对促进绿色生产与消费的作用.34(二)绿色标识认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6(三)政策建议.36 第四章第四章 国际经验研究国际经验研究绿色转型的加速与深化绿色转型的加速与深化 .3838 一

9、、行动的紧迫性.38 二、采取绿色复苏计划应对新冠肺炎疫情.39 三、超国家层面:欧盟绿色协议和绿色复苏计划.39 四、各国政府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复苏和绿色转型战略.40 五、推动低碳转型.42 六、电动出行.45 七、循环经济与生态设计.48 八、可持续食物系统.52 九、性别平等.55 十、结论与建议.57 i 执行摘要执行摘要 2018 年,第六届国合会在创新与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课题组(TF)下设立了绿色转型与可持续社会治理专题研究(SPS)。在 2019、2020 年度的研究中,专题重点研究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中国消费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现状与趋势;2)绿色消费和生产与经济社会绿色转

10、型的作用机理;3)中国绿色消费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状况评价,包括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绿色消费和生产政策与实践总结;4)绿色消费和生产的行业案例研究,包括绿色建筑、绿色汽车生产与消费、绿色电力市场改革、绿色物流、数字低碳化生活平台等;5)相关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在上述研究工作基础上,专题在 2020 年比较系统地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1)用实证、定量分析结果和理论机理,说明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转型;2)提出“十四五”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的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框架;3)就绿色建筑、绿色汽车生产与消费、绿色电力市场改革、绿色物流、数字低碳化生活平台等领域,提出具体的政

11、策建议。足以让专题组自豪的是,专题政策建议报告与国合会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绿色生产和消费提出了宏大而深入的目标和措施要求。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专题组能有这样的欣慰和自豪是各位课题组(TF)组长、国合会有关领导,尤其是课题组中方组组长、国合会委员、中国中央财经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韩文秀先生指导和支持的结果。韩文秀先生曾两次专题听取研究情况汇报,对研究方向给予明确指导,对研究重点提出具体建议。当然,专题成果是所有专题组的组长、顾问、核心成员、支持专家、协调员共同努力的结晶。国合会中外首席顾问,国合会秘书处

12、,瑞典环境部和瑞典驻华使馆对专题组的指导和支持毫无疑问是不可或缺的。在过去两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2021 年度,专题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1)根据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世界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势,研究中国“十四五”推进绿色生产与消费需要关注的新的政策问题。2)围绕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绿色生产与消费目标和任务,研究更进一步和具体的政策措施,包括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税制改革、钢铁行业绿色设计政策、垃圾处理设施生态设计政策、食物绿色消费政策、绿色标识认证政策等。这是本期研究的重点。3)继续研究中国绿色消费的评价指标问题,并开展实证分析;同时,继续利用 CGE 模型对中国“十四五”绿色消费趋势、政策干预

13、情景开展模拟分析。2021 年专题政策报告就是对上述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尽管国际经验贯穿于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过程,但为了便于阅读,一如既往,在报告中独立成章。ii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2021 年度的专题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是基于中国和国际最新的相关形势和本年度内的研究成果,2020 年度的若干政策建议对相关决策依然有价值。一、一、中国“十四五”进入“深”绿色转型期,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消费方式进中国“十四五”进入“深”绿色转型期,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消费方式进入实质性的实践阶段,并将会发生重要变化。入实质性的实践阶段,并将会发生重要变化。主要特征至少有五个方面:主要特征至少有

14、五个方面:第一,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阶段,新阶段发展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原则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必然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衡量标准。这样的战略思路和原则决定着中国“十四五”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第二,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在继续对资源能源节约与效率提升、生态保护、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将绿色发展内容独立成章,首次对推动绿色生产消费提出目标要求。即,到 2025 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2035 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第三,中国

15、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纳入“十四五”规划,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第四,中国已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人均 GDP 跨过 1 万美元,公众的绿色生活方式意识在较快提升,新冠疫情也在增强绿色意识;预计“十四五”中国中等收入人群达到 5.6 亿左右,消费率提升到 60%左右,绿色消费潜力巨大,推动绿色消费具有越来越好的社会基础。第五,新冠疫情放大了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性,绿色低碳复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潮流,对中国进行深绿色的转型有较大的促进和借鉴意义。二、实现“十四五”规划相关目标,中国推进绿色生产与消费还需要解决好二、实现“十四五”规划相关目

16、标,中国推进绿色生产与消费还需要解决好若干具体政策问题若干具体政策问题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尽管对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提出了明确目标,但对相关任务和措施只能是提出方向性和框架性的要求。因此,在落实层面,不仅需要细化的行动方案,更需要明确的法律法规、具体的政策机制以及扎实的基础能力建设来保障。1.将建立完善绿色生产与消费法律将建立完善绿色生产与消费法律议题议题纳入国家立法进程纳入国家立法进程 iii 在中国,与绿色生产消费关系最密切的现行法律包括,2002 年颁布、2012 年修订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和 2008 年颁布、2018 年修订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建立完善以绿色生产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法律,可以

17、考虑两种思路:一种方式是,整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促进法,形成一体化的绿色生产与消费法;另一种方式是,根据绿色发展的最新要求,修订现行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合理界定两个法律所规范的边界,并去掉“促进”两个字,增强法律的约束性,作为推进绿色生产与消费的主干法律。2.进一步制定绿色消费国家行动计划进一步制定绿色消费国家行动计划 绿色生产的管理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的资源能源、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综合、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实施主体主要是企业,中国“十四五”规划有关绿色生产的工作可以纳入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政策措施中。然而,绿色消费涉及更多的管理部门,覆盖所有组织和个人,领域宽泛,影响因素复杂

18、,统筹协调和具体实施难度大。根据德国、瑞典等国经验,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之下,有必要进一步制定配套的绿色消费专项国家行动计划,形成更全面、深入、具体推动形成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的中长期施工图。3.注重源头性措施和系统性方法,全面推广工业产品注重源头性措施和系统性方法,全面推广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工具,大力生态设计工具,大力构建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供应链 有研究表明,80%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取决于产品设计阶段。工业产品生态设计是指,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和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尽可

19、能少用或不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欧盟早在 2009 年就对生态设计进行立法,中国近年来也有一些好的探索实践,中国政府应该对高能耗、高碳高污染排放的产品生产,制定生态设计技术规范,推行生态设计方法。同时,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关注产品和企业,而且要落实到整个产业链,应在目前推动的构建经济“双循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中嵌入绿色供应链的理念,形成绿色的“双循环”。4.加大绿色低碳标识产品、服务和企业的认证力度,倒逼生产与服务绿色加大绿色低碳标识产品、服务和企业的认证力度,倒逼生产与服务绿色化,扩大绿色产品与服务供给,引导绿色消费。化,

20、扩大绿色产品与服务供给,引导绿色消费。绿色产品与服务是绿色消费重要内容,扩大绿色产品与服务供给是推进绿色消费的基础。专题模拟分析显示,在绿色产品消费环节进行持续适当的补贴,对培育绿色产品消费市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政策选择。绿色低碳产品与服务认证一端连着消费者、一端连着生产者,可以同时撬动 iv 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是一项有效的市场机制和领跑者制度。欧盟和中国在这方面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政府应进一步重视发挥该制度对推动绿色生产消费的作用,首先,加强顶层设计,打造统一的绿色低碳产品与服务认证体系,并将其与相关约束性管制措施和激励政策相融合,协同增效;其次,将认证拓展到企业的绿色低碳行为,发挥领跑

21、者的作用;第三,修改政府采购法,将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主体纳入绿色采购范畴,并扩大绿色采购产品和服务范围,探索实行强制绿色采购制度;建立鼓励其他社会团体和企业绿色采购的激励政策。探索建立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举办大型活动(会议、赛事)要采取碳中和行动的制度,鼓励其他主体采取碳中和行动。5.着手建设促进绿色生产消费的基础设施和能力着手建设促进绿色生产消费的基础设施和能力 专题组连续两年对建立中国绿色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开展了研究,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少重要的指标缺乏相关的数据。中国在“十四五”全面启动绿色生产消费工作后,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必

22、须同步跟进,主要包括:1)构建绿色消费统计制度,开展绿色消费的监测、数据收集、统计和评估报告;2)在此基础上,建立绿色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和中长期目标指标。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差距较明显,评价指标和目标指标可以分区分类建立。3)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消费信息平台,发布绿色产品和服务信息情况,提高绿色产品生产和消费的透明度,鼓励相关方采信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和评价结果;4)加强对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关于绿色消费的能力建设和培训,构建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伙伴网络建设,促进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5)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支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例如搭建具有全国性影响力和统一适用标准的数字化

23、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平台,支撑所有消费者个体和团体的绿色低碳行为。6.鼓励新冠疫情下出现的绿色低碳工作和生活方式常态化,警惕经济复苏鼓励新冠疫情下出现的绿色低碳工作和生活方式常态化,警惕经济复苏过程中和碳达峰前依赖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增长冲动过程中和碳达峰前依赖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增长冲动 一方面,新冠疫情下,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线上消费等工作和生活方式普及,催生了“无接触”产业的快速发展,应全面评估这些新业态的经济和环境影响,鼓励那些绿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常态化。另一方面,要加强资源环境管 v 制,加大碳达峰碳中和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培训力度,防止地方和企业通过新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恢复新冠疫情下

24、的经济,拉高碳排放峰值。同时,高度重视线上消费带来的物流包装大幅增加等新问题,加大绿色物流建设力度。三、实施汽车行业绿色税制改革三、实施汽车行业绿色税制改革 汽车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也是能源消耗、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行业。2018 年,交通运输领域行业的汽油、柴油消耗量分别占全国总消耗量的 46%和 68%,汽车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 7.5%,汽车 NOx排放量占全国 NOx总排放量 43.6%,但其贡献的 NOx减排量却不足 20%。因此,应将汽车行业放在推动绿色消费与生产的重要位置。2020 年,专题研究从生产、购置、使用、回收四个环节提出了推动汽车行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25、;同时,认为对汽车行业税制进行系统的绿色化改革,对汽车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牵头抓总的作用。为此,在综合考虑原材料和燃料节约、污染减排、碳中和等要求的基础上,今年就汽车行业绿色税制改革提出如下建议:1.实施鼓励开发和使用非实施鼓励开发和使用非 HFCs 类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财税政策。类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财税政策。环保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推广可通过纳入汽车产品奖罚税政策体系来实现,即将制冷剂排放要求纳入排放考核指标中,对满足制冷剂排放要求且达到其他相关节能环保指标要求的车型,给予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税收优惠。同时,继续沿用现行关于 1.6升及以下节能环保汽车推广实践的做法,并将制冷剂排放要求纳入其中,直

26、接鼓励环保制冷剂等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的使用。2.实施推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推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企业在回收报废汽车过程中较难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有限这一问题,实行简易征收方式。针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先进技术和设备购置投入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对于环保投入高,符合相关评审要求的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为推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提升环保水平,提高汽车回收价格,减少废车流入非法市场,提升汽车整体回收利用率,可比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再按实际发生额的 50%抵扣应税所得额。3.实施汽车产品奖罚税政策。实施汽车产品奖罚税政策。在保证汽车税

27、收总体平衡的前提下,以现行汽车税制为基础进行优化调整,加强现有税种对节能环保的调节作用。政策设计近期与远期目标相结合,依据产业竞争力发展水平设定政策实施阶段。20212025 年,继续实施现行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并逐步退坡;2026 年起,引入基于能效指标的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奖罚税政策。目前,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体系,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指标纳入汽车税制已具备一定基础。实施奖罚税制度,首先可在原有税制基础上增加乘用车百公里燃料消耗量指标;待时机成熟可逐步加入排放指标、电动汽车的电耗指标等。vi 模拟分析显示,实行上述汽车行业绿色税制,无论是在减少汽车生产的原材料投入、

28、增加新能源汽车生产,还是在化石燃料节约、制冷剂替代、二氧化碳和常规污染物减排方面,都会产生显著的效果。四、在钢铁行业全面推行绿色设计政策四、在钢铁行业全面推行绿色设计政策 2019 年,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的 53.3%,生铁产量占世界的 64.2%。钢铁行业不仅是中国常规污染物排放的大户,也是碳排放的第一大工业行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 15%左右。在钢铁行业推行产品绿色设计,从源头提升产品的绿色化水平,对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和绿色贸易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问题,采取了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资源能源效率提升、污染防治和关键生产技术改进等措施,明确实施了行业绿色制造体系

29、计划。在绿色设计方面,正在研究制定 30 余项钢铁产品绿色设计行业标准。但总体上看,绿色设计理念尚未成为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主流理念,相关标准建设滞后,缺乏激励措施,相关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到行业绿色发展向纵深推进。为此,建议:1.强化绿色设计政策的顶层设计,建立部门和产业上下游的协同推进机制。强化绿色设计政策的顶层设计,建立部门和产业上下游的协同推进机制。绿色设计政策顶层设计是为了解决全面系统和长期推动的路线图和施工图问题。建立协调机制,既要使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形成合力,又要让行业上下游遵循一致的标准规范,构成绿色产业链。2.在钢铁行业推行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钢铁行业推行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引导

30、钢铁企业广泛深入应用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方法、数据和方案,开展生产和服务。为此首先要,建立健全钢铁绿色产品评价体系,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影响数据库,量化单位钢铁产品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指标,明确产品的绿色程度;研发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绿色改进方案,建立钢铁企业实施绿色设计的技术服务体系。3.建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钢铁行业绿色设计标准、评价体系和认证认可建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钢铁行业绿色设计标准、评价体系和认证认可制度。制度。绿色设计标准是钢铁企业实施绿色设计的基本技术遵循,对企业相关行为建立评价体系和认证认可制度是管理与市场的“分向标”。相关标准、评价体系和认证认可制度的制定要在全生命周期

31、中,统筹考虑资源能源效率、污染防治和碳减排等方面的要求,协同增效。4.采信钢铁行业采信钢铁行业绿色设计评价、认证认可结果,建立激励机制。绿色设计评价、认证认可结果,建立激励机制。将钢铁企业绿色设计评价、认证认可结果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环境税、资源综合利用税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监管频次、政府绿色采购、企业税收、财政补贴等政策 vii 与管理措施挂钩,对钢铁行业绿色设计实践形成综合性的激励政策与机制。5.帮助钢铁行业实施绿色设计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帮助钢铁行业实施绿色设计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依托行业协会、大学和科研机构,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资金、智力资源和技术上支持钢铁企业培养绿色设计专门人才,

32、提升专业能力。五、应用生态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将垃圾焚烧设施提升为提供良好人居环境五、应用生态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将垃圾焚烧设施提升为提供良好人居环境产品的绿色设产品的绿色设施施 在中国,焚烧发电已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相关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期。2020 年,中国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 519 座。根据 18 个省市已发布的相关规划,未来 10 年还将拟新建 476 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中国在建设和运行垃圾焚烧设施进程中遇到两大难题:一是部分运行设施的环境绩效不好,对周边居民产生了环境影响,引发不满;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公众对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变得非常敏感,存在将垃圾处理设施归为一

33、种“脏”的设施的误解,从而对已建或拟建在身边的垃圾处理设施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出现典型的“邻避”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中国政府近年来通过强化监管取得了 显著成效。国家垃圾焚烧发电厂监测数据公开平台显示,目前几乎所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烟气排放浓度均能满足国家标准,大部分设施烟气排放浓度优于现有国家标准。从技术能力看,中国目前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及装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于第二个问题,中国政府近年来从技术、管理、社会、信息等维度,采取了综合性措施,“邻避”事件大幅度下降。然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邻避”问题是由设施环境绩效和环境风险、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影响的利益相关方的认知和心理及利益诉求等综合

34、因素构成的问题复合体。从中国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发展进程的状况看,环境领域引发的“邻避”问题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持续发生。因此,长期、稳定和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提升垃圾焚烧发电设施的“功能”,改变其在公众认知中的“形象”。按照绿色发展的思路,专题组在借鉴相关国际经验和研究中国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建议:应用生态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将垃圾焚烧设施提升为提供良好人居环境产品的绿色设施。具体方法是,建立包括环境安全、生态和谐、社区友好、经济有效等四大类若干项技术标准。按照该技术标准建设和运行垃圾处理设施,设施就会具备多重功能:首先是既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又不会产生新的环境风险;其次,设施与当地的生态景观、城镇建设

35、格局及风格、人文习俗相融合协调;第三,设施运行惠 viii 及当地社区,形成良性互动。当然,实现多重功能要经济有效。目前,中国的惠州、常州和杭州已有类似的成功案例。实施步骤是,首先整合现行有关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和运行的规定,建立统一的绿色标准和技术规范;其次,按照绿色标准实施领跑者制度,积累一定经验后全面推行。六、实施食物的绿色消费政策六、实施食物的绿色消费政策 食品的可持续消费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食物损耗和浪费不仅意味着食物生产时资源投入的无效消耗和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且废弃食物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也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如果将全球废弃食物看作一个“国家”,则这个“国家”将是第三大温室气体

36、排放国。中国的相关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一方面,食物供应链总体损失与浪费量大。2016 年,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从田间到餐桌每年粮食损失约 1350亿斤,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 10%左右。中国水果物流阶段的平均损耗率为 20%-30%,蔬菜损耗率接近 30-40%。另一方面,更多的食物损耗和浪费发生在消费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8 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在 2013-2015 年,每年仅餐桌上的浪费量高达 1700-1800 万吨,相当于 3000-5000 万人一年的口粮。2018 年,全国餐厨垃圾产生量超过 1 亿吨,日均近 30 万吨。有学者估算,每年中国的食

37、物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为 16.05 亿吨;假设只有五分之一的食物损耗和浪费(FAO 估计的全球平均水平约为三分之一),那么碳排放也将达到 3 亿多吨。正当本研究就食物绿色消费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之际,专题组高兴地看到,中国的反食品浪费法 于 2021 年 4 月 29 日发布实施,绿色低碳消费方式是该法的重要原则,并在不同消费环节和主体做出了诸多明确的规定。在此基础上,专题组认为:反食品浪费法不只是反对食品浪费的法律,而是中国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领域的首部法律,必须落实到位,使其发挥引领作用。为实施好该法,还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食品绿色消费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开展声势浩大并且是持续的普法

38、宣传,提高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意识,引起广泛的重视;二是针对具体的法律规定,制定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方案,使之落地见效;三是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引导、餐饮企业带头、消费者自律的协同机制;四是加强食物绿色消费的科学研究、数据调查统计工作,建立信息定期发布机制。七、借鉴国际经验、加速深化绿色消费转型七、借鉴国际经验、加速深化绿色消费转型 促进可持续消费的国际经验,包括 2012 年启动的联合国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十年方案框架,表明过去解决可持续性问题的努力往往未能全面审查消费 ix 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或完整价值链。需要遵循系统视角来降低环境和社会影响的创新商业模式,以缓解对产品和服务日益增

39、长的需求。还必须激励消费者以更可持续的水平进行消费,减少浪费,更多地关注产品质量以及其购买行为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可持续性的考量需要贯穿制定绿色转型的愿景和路径以及实施运行的各个层面,同时推出大量新的监管和市场化政策、措施以及教育活动。在当前和向低碳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在中国设计自己的绿色转型政策和社会治理体系时,以下建议可能提供有益借鉴:1.采用整体性可持续消费手段、整合可持续性与后疫情时代复苏采用整体性可持续消费手段、整合可持续性与后疫情时代复苏 在开发支持可持续消费的方法时,要采用整体性方法。这意味着要关注完整价值链,即从材料和能源投入到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再到产品使用和后消费管理,都需要

40、得到关注。绿色转型和社会可持续性是需要站在系统角度全面考虑的复杂挑战。此外,须将可持续性与后疫情时代的复苏联系起来。新冠肺炎疫情复苏计划有助于推动绿色复苏所需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政策转型。如果上述资金用于绿色转型、促进绿色就业、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将极大促进绿色创新繁荣发展。2.推广示范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融入新数字技术于产品价值链推广示范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融入新数字技术于产品价值链 倡导发动教育示范运动推广可持续生活方式,参考瑞典和日本共同领导的一项关于可持续生活方式和教育的计划(2012-2022),旨在推进将可持续生活方式作为应对全球挑战的共同规范,例如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效率、减缓

41、气候变化、减少贫困和增加社会红利。认识到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教育和 2050年 1.5C 温控目标对于实现绿色转型和提升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应借鉴日本等国际经验,通过网络、教育运动和认证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可持续性相关的信息。将新兴数字技术融入整个产品价值链上的生产流程,以提高效率。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传播绿色转型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为作出改变个人和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考虑到2030 年议程中设定的目标和指标,绿色转型需要全面数字化结构转型。3.积极利用绿色税收和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后疫情时代平衡生活方式积极利用绿色税收和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后疫情时代平衡生活方式 积极利用绿色税收和经济

42、激励措施。对环境外部性较高的产品征税,采取激励措施促进人们购买环境可持续性更高的产品。关注迄今为止在可持续性讨论中得到很少关注的领域,如食物供应系统和纺织业等生态足迹较多的领域。鼓励后疫情时代继续调整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同时更持续的享受自然。1 第一章第一章 新发展阶段中国推进绿色生产与消费新发展阶段中国推进绿色生产与消费需要关注的政策问题需要关注的政策问题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擘画了中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 2035 年远景蓝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43、,因此,准确判断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绿色生产与消费的关键重大问题,完善调整推动绿色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政策,对于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极为必要。一、中国新发展阶段绿色转型的新部署一、中国新发展阶段绿色转型的新部署 (一)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

44、现高质量发展,这是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新发展阶段标志着中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明确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中国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明确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

45、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明确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中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因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中国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因此,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

46、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2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因此,高质量发展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而是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普遍要求。总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路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原则、特征与衡量标准。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些概念及其逻辑关系决定着中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二)中国碳达峰

47、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二)中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 年 12 月 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

48、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此外,中国已接受 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已经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三)“十四五”时期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三)“十四五”时期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

49、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到 2025 年,中国绿色发展目标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具体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 3 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 2035 年,要广泛形成绿色

50、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总体看,与“十三五”时期相比,中国“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深度”绿色转型期,绿色生产与消费实践进入实质性的实践阶段,这也是衡量“深度”绿色转型的标志,非常关键。根据目前“十四五”规划,未来全面深入有力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需要更加具体的配套行动方案和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需要部门的统一协调和分工细化,需要尽快制定重点消费领域和重点生产行业的绿色行动方案,形成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施工图。二、新冠疫情下推进绿色生产与消费的挑战与机遇二、新冠疫情下推进绿色生产与消费的挑战与机遇 (一)机遇(一)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造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