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概述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即管理过程中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A.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如个体的直觉过程,个体的价值观与态度,个体的需要,动机与激励,个体的个性特点等。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B,群体心理.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像下形成的
2、心理活动,如群体的动力(包括群体的压力与顺从、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冲突),群体的沟通,群体的人际关系等.C。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详细,如组织中的领导心理,组织结构与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想象即特点,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的心理因素,绩效考核过程中的心理想象,组织变革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想象等。2.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A。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想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B。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寄出学科。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
3、因此,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寄出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寄出,管理心理学在此寄出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因此,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寄出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寄出,管理心理学再次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3。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关系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即对物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物的管理是指对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过程等的管理,人的管理是指对人的行为的管理。这两方面的管理都设计心理学问题。对物的管理设计人和机器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把人和机器当作一个
4、人机系统进行研究,使机器更好地适应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一边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机器的性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工程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对人的管理设计人与人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把人与人当作一个人-人系统进行研究,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科学分析,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准确预测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就是管理心理学所要研究的范畴。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更确切的说,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设计
5、人的心理问题,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设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4。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部门,他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因此,社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
6、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团体、交往、沟通、模仿、暗示、人际关系等)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时间需要的产物。但从管理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本身来看,它又是由于工程心理学的影响与渗透而兴起的.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管理领域中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一种可供存在的事实,他是和活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互相联系的。因此,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必须贯彻客观性原则,也就是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2)联系性原则。就是在考察职工的心理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引起不同工种职工某种心理现象(如情感、需要和动机等)的原因、时间、地点、条件、主体状
7、态,还要考虑遇刺相联系的其它有关因素的影响,要在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中去研究职工在不同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岗位上的心理活动规律。(3)发展性原则。就是在考察职工的心理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职工的需要、动机、态度、行为、思想情感、人际关系、领导水平等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展变化。企业管理工作者掌握了有关这些方面的管理心理活动的规律,就可以引导职工的行为向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的方向发展.6.管理相联系研究的方法管理相联系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观察法、试验法、调查法、测验法和个案法。(1)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
8、接贯彻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2)试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3)调查法。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法、问卷法等.(4)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测验的种类很多,例如,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5)个案法。也叫案例法,是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两序进行观察、调查、了解,以便研究其行为变化的方法。7.观察法的优缺点(1)优点:实用方便,所得材料真实。(2)缺点:只能消极等待有关
9、现象的发生,难以对所获材料进行数量处理,难以确定某种行为现象的真正原因。8。试验法的优点(1)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计划地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而不必消极地等待它的偶然出现。(2)研究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系统地操纵作为自变量的变化条件,观察条件的变化和作为因变量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揭露该行为产生的原因。(3)研究者可以使某种行为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观察验证,他人也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和验证.9。测验法的优缺点(1)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许多人的一个或多个特点,且能从数量上比较个人之间的差异。(2)缺点:表现在目前所使用的测验量表还不够完善,信度和消毒系数低.10.个案法的优
10、缺点(1)优点:由于个案研究能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因此个案法已被广泛运用于工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研究上。(2)缺点:表现在用该方法归纳出来的结论往往缺乏普遍性。另外,个案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对研究者来讲,也是一个限制因素。综合应用1.试述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为组织管理心理学,他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但在它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前,有段理论准备的发展历程.(1)心理技术学。心理学的知识在工厂和企业中的运营是从心理技术学开始的。心理技术学的名称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11、在1903年提出的,但是最早进行心理技术学具体研究工作的是心理学家闵斯脱博格1912年出版了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它论述了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当时心理技术学主要研究职业选拔和职业培训问题,此外,也研究疲劳、劳动合理化等问题。心理技术学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决如何挑选和培养合格的工人去适应探秘所要掌握的机器,或者简单地说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这些研究已开始设计管理心理问题,但主要是解决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问题。(2)霍桑实验.1927年至1932年,以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梅奥等人经过5年的研究,得出结论:职工的士气、生
12、产的积极性主要决定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决定于职工与管理人员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而物理环境(照明等)、物质刺激只有次要意义.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因素。这无疑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他的理论被成为“场”理论。勒温认为,人的心理、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因素起着导火线的作用。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根据“场”理论,勒温提
13、出人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或结果。勒温的“场”理论最初只用于研究个体行为.1933年他移居美国后,把“场”理论用于研究群体行为,提出了“群体动力”的概念.所谓“群体动力就是指群体活动的动向,而研究“群体动力”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诸因素,因为群体活动的动向同样拒绝与内部力场同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群体动力”理论对于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研究群体行为做出了很大贡献。勒温的学生对影响群体行为的诸因素(群体规范、沟通、领导等)有详细的研究。这些研究构成了现代组织管理心理学有关群体行为问题的基本内容。(4)需要策次理论。它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20世纪4
14、0年代,马斯洛发表了人的动机理论一文,其中论述了作为人的动机寄出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向高发展,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马斯洛的理论对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上述理论对管理心理学的产生起了奠基性作用.2。试述美国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美国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美国是管理心理学的发源地.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专著,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美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美国不仅是管理心理学的发源地,也是当前世界上管理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比较发达的国家。20世纪6
15、0年代至今,美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表现在:研究机构不断扩大,专业研究人员迅速增加。研究的课题日益广泛、深入.美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在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此外,目前也正在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发展.从但因素分析到多因素分析,从实验室实验到现场研究、行动研究、参与观察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在统计方法方面,近些年来也有很大发展。研究方向逐渐趋于综合化。不同学科的专家联合进行研究,使管理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成为跨学科性质的研究。管理心理学对管理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现今几乎每本管理学的教科书都包括大量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大批管理心理学家在各类组织中担任专职顾
16、问,直接参加组织变革的实践。管理心理学对美国的社会福利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表现在,制定各种认识选拔程序、开发各种培训方法、纠正社会偏见、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等等方面.从美国管理心理学的动向来看,总的去向是向前迈进的.从过去侧重个体和职务变量的研究,到现在更侧重于社会和组织变量;从过去只注重单一变量的分析,到现在更重视变量的综合;从过去较注重基层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到现在更注重高层管理的运转以及基层管理的效益。此外,现在也更加注意与管理没有直接关系的一些问题。3。试述我国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我国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管理心理学以往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空白点。改革开放后,我国心理学界和企业管
17、理界才开始借出到国外有关管理心理学的资料,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1979年,第一机械工业部首先提出要重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从此以后,我国管理心理学才逐渐得到发展。(2)我国管理心理学已取得下述几方面的主要成就:建立了学术组织与教学的研究机构.翻译和编写了一批管理心理学著作。各管理院校多数开设了管理心理学课程,并为企业管理人员举办了各种讲习班。培养了一批专业人员,形成从学士硕士-博士的培养教育体系.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在激励、人员测评、领导、决策和跨文化研究等方面。总体来看,我国的管理心理学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带有探索的性质,但是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确立以及
18、从事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物的壮大,相信我国管理心理学将会获得良好的发展。4。试述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人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财、物诸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现代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掌握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而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这一学科的知识,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知识,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从人的需要出发
19、,而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包括物质需要,又包括精神需要.怎样协调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满足职工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正是管理心理学所探研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学习这门学科的知识,有助于管理者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统一。(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既依赖于先进的生产技术,也依赖于员工的劳动态度、责任心、荣誉感、协作精神、动机水平等心理因素。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其目的在于激发动机,推动行为,改造行为,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学习这门学科的知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表明:职
20、工的思想状态、觉悟水平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加强企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并使之从经验水平上升到科学水平,就应掌握和运用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知识。因此,学习管理心理学知识,有助于企业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一、基本概念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开端。知觉:在感觉的寄出上,人们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综合分析,形成知觉.记忆:是指人们为了加强对事物的认识,把过去生活实践感知过的东西、体验过的情感或知识经验,在头脑中重复反映出来。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21、在头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级-理性认识阶段。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事先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二、基本理论1.早期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这种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即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时期,其主要代表有亚当。斯密,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1776)。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的学说,分析了由于工业的分工而获得的经济收益,主要是技术的进步、实践的借阅以及新的机器和工具的采用。这些,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的增值都有巨大的作用。另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大卫.李嘉图,他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学说。李嘉图生活于英国产业革
22、命完成了手工业作坊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时代,这时资产阶级的工厂和新的工业制度已经确立.他在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以劳动创造价值为寄出,来研究资本、工资、利润和地租,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流。并由此得出结论:工资月底、利润就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从而提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的中心问题和剥削本质。马克思对于由亚当.斯密提出后由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的劳动价值论,曾给以很高的评价。2.传统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传统管理理论又称经验管理,其特点是根据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的经验积累而成的一整套管理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阶段代表人物主要有:巴贝奇,他发展了亚当.斯密劳动分
23、工学说;还有艾默生,他概括了管理效率十二原则。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32年发表了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影响很广。他在压缩。斯密的劳动分工学说的基础上对专业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对制针工序进行观察研究后指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缩短学会操作的时间;可以借阅变换工序所费的时间和原料;同时,由于简单操作的重复而产生的熟练的技巧,可以促进专用工具的设备的发展。对于传统经验管理理论,比较有典型性的是艾默生所概括的管理十二原则:管理人员要有明确规定的奋斗目标;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常识;要有精明干练的咨询班子;要有严明的纪律;要大公无私,公平待人;要有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和会计制度;要
24、有工作的计划和迅捷的调度;要规定出工作的标准方法,安排号工作的时间进度;建立标准化的负载条件;要有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环境;要有明确成文的标准知道条例;要实行有效率的奖惩制度.3.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以泰罗为首倡导的科学管理,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经济管理问题。他们的目的是解决如何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问题.他们在严格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所谓标准的操作方法的实施,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和标准化原理.与之相适应,他们还提倡推行一种有差别的、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他们主张雇主和工人双方的合作,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因为,雇主关心的是低成本,工人关心的是高工资,着眼点不一致就必然会有矛盾。但是,通过
25、科学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雇主和工人双方都可以达到目的,所以,泰罗等人认为,雇主和工人双方协调和合作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实行科学管理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集中地反映了泰罗的上述思想和理论,还设计了计划只能和执行职能的划分、职能管理制的采用和组织结构上的管理控制原理等理论问题。4.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和主要内容法约尔在他1916年发表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管理不同于经营,只不过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这时法约尔管理理论最主要的观点,他认为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对于管理活动,他强调了五种职
26、能,即计划、组织、智慧、协调、控制。在论述管理活动这五种职能的基础上,法约尔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即:分工;权限与责任;纪律;命令的统一性;指挥的统一性;个别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法约尔提出的五大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5。韦伯的管理思想和基本内容韦伯在他的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他的理论。韦伯认为,为了事先组织的目标,要把组织中的全部活动分解为各种基本的业务,以分配给组织中的每个成员。要求用权责合一的等级原则把各类成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指挥体系或者阶层体系。强调必须建
27、立不受个人情感影响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使用的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责完全以理性准则为知道.他着重提出: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在精确性和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体系。6。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20世纪20年代后期,作为行为科学理论的奠基者美国的梅奥和洛特李斯博格在霍桑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条原则:工人是“社会人”,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中并存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所谓非正式组织就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劳动过程中,由感情因素形成的联结,它对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以通过对职工满足程度的提高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生
28、产率的目的,是衡量领导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标准。梅奥和洛特李斯博格以他们的论著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职工的生产率中的人的因素等,创立了行为科学的基础理论,并推动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7。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的主要观点(1)社会系统学派。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巴纳德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由相互进行协作的个人组成的系统,它包括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而非正式组织则与正式组织互相创造条件,并对正式组织阐述积极的影响,并进而要求各级经理人员在系统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对协作的努力进行协调,以保持组织的活力。(2)决策理论学派.其代表人物西蒙等人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
29、的全过程,强调决策和决策者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有关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准则、程序化的决策和非程序化的决策、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决策过程的联系等理论原则。(3)系统管理学派。这一学派侧重于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以提高生产效率。(4)经验主义学派。他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等,他们认为,以往的科学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已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和多方面的期望,强调要注意当今的企业管理现状和实际需要,主张注重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一次作为当代经济管理理论的几点。(5)权变理论学派.这一学派认为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6)管理科学学
30、派。这个学派的创立者伯法等人认为,管理就是运用数学手段来标识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并借助于电子计算技术求出最优的解答,已达到企业的最终目标.8.意志的特征人的意志过程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能够自觉地角力目的。(2)自觉的能动性。(3)意志具有对行为的调节作用.(4)意志具有对心理调节的作用。(5)意志具有坚持的作用。9.X理论的基本观点(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到别人的指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4)多数人干工
31、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10.X理论的管理措施(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方面,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的。简单地说,就是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感情。从这种观点来看,管理就是进行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这种管理方式叫做任务管理。(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
32、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通俗些说,就是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11.“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1)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决定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实验认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传统管理只是注意“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
33、的行为。(4)霍桑实验还提出新型领导的必要性.领导者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的同时,还必须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1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吧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族人的需要上。(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且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3)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4)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他们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验产品,而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一方
34、面,要倾听职工的意见和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呼吁、反映.13。Y理论的基本观点(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3)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收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5)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14。Y理论的管理措施(1)管理重点的改变.“经济人”的假设只重视物质因素,重视工作任务,轻视人的作用和人际关系。“社会人”的就假设正相反,重视人的作用和人际关系,而把物
35、质因素放在次要地位.“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又把注意的重点从人的身上转移到工作环境上,但它重视环境因素与“经济人”假设的重视工作任务不同,而是要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使人们能够在这种条件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说,能够充分地自我实现。(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从走私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出发,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既不是生产的指导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只是一个采访者.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发挥人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3)奖励方式的改变。“经济人的假设依靠物质刺激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社会人的假设依靠搞好人际关系来调动职工的积
36、极性,这都是从外部来满足人的需要,而且主要是满足人的生理、安全和归属(交往)需要.麦格雷戈等认为,对人的奖励科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在奖励,如工资、提升、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类是内在的奖励。内在奖励是指人们再工作中能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只有内在奖励才能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4)管理制度的改变。管理制度应保证职工能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15.超Y理论的基本观点(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2发生改变。每个人的需要都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
37、和动机,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这就是说,在人生活的某一特定时期,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其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16。超Y理论的管理措施从“复杂人”假设出发提出的应变理论,并不是要求管理人员采取完全不同于“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三种假设的新措施,而是要求根
38、据具体的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这就是说,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三、综合应用1.试述20世纪4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获得较大的发展,主要几种在四个方面:(1)人类需要理论。它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美国的马斯洛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把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层次.美国的赫茨伯格又进而对满足职工需要的效果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认为仅仅是满足职工的需要还不能排除消极因素,应当注重“激励因素对人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满足人的各层次需要的工作收到提高生产率的实效。至于如何提高这种激励因素的激励力,弗鲁姆又提出了“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因素的大小取决于某一行动成果的绩效对职工的价值以及职工认为该行动成功的可能性的程度。这就使对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更加完整和系统化了。(2)人性管理理论。它侧重研究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