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
2、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第二章 大气环境概念: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
3、%)和氧气(20.94)。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 人为源(指人类的生产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毒影响的物质。气溶胶体:是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
4、与空气一起结合成的悬浮体,它的粒径在1微米以下,可以悬浮在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 :D(粒径)在100mm以下,其中多数在10m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可吸入粒子(IP):大于10m的颗粒物能被鼻腔的鼻毛吸留住,而小于10m的飘尘却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在可吸入微粒中80可沉积于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数年之久,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一次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后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次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指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或一次污染物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线的参与下引起光化
5、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是在一定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温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是一种带刺激性的淡蓝色烟雾。 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对流层内,气温垂直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地面是大气的主要和直接的热源,所以近地面层的温度比上层要高;另一方面,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分布从低空向高空减少,它们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很强.气温随高度的变化通常以气温垂直递减率表示。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是100 m)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称为干绝热递减率,以d表示。温度层结:温度沿垂直高度的分布
6、,称为温度层结。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可用曲线表示,称为温度层结曲线。大气稳定度: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逆温:在近地层内,空气温度的变化主要是受地表长波辐射的影响.近地层空气温度,随着距离地面的高度增加而降低,即0;当0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到气层称为逆温层.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和对策,充分考虑区域的环境特征,对影响大气质量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并加以实施,以期达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大
7、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出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它是进行大气污染评价,制订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进行大气环境管理的依据。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是以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对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容许含量作出限制,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这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种辅助规定。它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结合生产工艺特点、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置选用标准、烟
8、囱高度标准及卫生防护带标准等,都是为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某一方面作出的具体技术规定,目的是使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易掌握和执行。第三章 水体环境概念: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峡.水质:水相的质量。通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组成状况,反映水体环境的演化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水资源: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质量,并可适合某地对水的需要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水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
9、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为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源:指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通常也包括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主要分为三方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水体污染物: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都可叫做水体污染物。按种类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几方面.水体自净作用:污染物投入水体后,使水环境受到污染。污水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
10、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水环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专业性水域排放标准的依据之一,环境管理部门还利用它确定在固定水域到底允许排入多少污染物。第四章 土壤环境土壤结构:一般把土壤颗粒(包括单独颗粒、复粒和团聚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程度,孔隙的分布和结合的状况称为土壤的结构。土壤孔隙:一般土壤内部空间并没有全部为土壤所填满,土壤总是按一定方式排列,其间有许多孔隙。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是指土壤
11、颗粒直径小于2m或者小于1m的土壤微粒,是土壤固体颗粒中最细小的微粒,也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活泼的部分,他和土壤一起构成土壤胶体体系。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容量.即土壤污染物的起始值和最大负荷量的差。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净化:吸附、分解、转移、转化,使土壤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
12、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土壤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第五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固体废物: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优劣所进行的一种定量描述。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环境质量评价类型:(时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质量评价内容: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污
13、染源评价三个特征数: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污染负荷比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区域今后的开发活动(如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将会给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不仅包括对自然环境,也包括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类型:单个开发建设项目、多个建设项目、区域开发项目、战略及宏观活动问答题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任务是:a、基本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
14、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b、主要任务: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征、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2、自
15、然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有哪些?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由生物和无机环境组成。大气、水体和土地以各种不同的组合和偶合方式组成多种多样的生物无机环境。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结构: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共同组成自然环境的结构单元,由低级单元再组成高级单元,所以自然环境实际上是一个由两个阶梯(由组成要素组成结构单元,再由低级结构单元组成高级结构单元)组成的多级谱系.3、大气主要污染物有那些?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系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其直径约从0。002100m大小的液滴或固态粒子。大气气溶胶中各种粒子按其粒径大小,分为a、总悬浮颗粒
16、物(YSP):D(粒径)在100mm以下,其中多数在10m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b、飘尘(可吸入粒子(IP)) D10mm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如煤烟、烟气、雾等。 c、D30mm的粒子,靠重力作用可在短时间内降到地面的。d、可吸入粒子(IP):大于10m的颗粒物能被鼻腔的鼻毛吸留住,而小于10m的飘尘却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在可吸入微粒中80可沉积于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数年之久,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2、气态物质:主要是含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a、含硫化合物: 主要指SO2和SO3。b、氮的氧化物:NOX是NO、NO2、N2O、NO3、N
17、2O4、N2O5等的总称,造成大气污染的NOX最主要是NO和NO2。氮氧化物来源: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以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c、碳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在大气中主要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正常组分,一氧化碳则是大气中很普遍的排放量极大的污染物.d、碳氢化合物(HC):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通常是指C1C8可挥发的所有碳氢化合物,又称烃类。它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前体物.在大气污染研究中通常把碳氢化合物区分五甲烷和非甲烷烃(NMHC)两类.3 大气污染的来源分哪两类?人为源又分为哪两类?1.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 人为源
18、:指人类的生产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2.人为源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移动源分布广泛难于监测治理,主要来源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静止源污染面积广,易于监测治理,主要来源于燃料、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排放等。4简述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做好区域大气规划,采取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合理的生产布局能最大限度减轻对区域大气的危害,在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下,发挥区域最大的生产潜力)2、用高烟囱和集合式烟囱排放3、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即在城市郊区设立大地热电厂和供热站,代替分散的锅炉,这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4、改变燃料构成(应逐步扩大煤的气化设施和供应人工煤气,在有
19、条件的城市逐步实现燃料气化)5、绿化造林(不仅能美化环境,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等,还能净化大气,减低噪声)6、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优先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工艺,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安装废弃净化装置,对污染源进行治理,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标准)5主要污染物类型的控制技术有哪些?1.烟尘控制技术:改变燃料的构成,以减少颗粒物的生成;采用控制设备除尘。由燃料及其它物质燃烧或以电能加热等过程产生的烟尘,以及对固体物料破碎、筛分和输送等机械过程产生的粉尘,都是以固态或液态的粒子存在于大气中,从气体中除去或收集这些粒子的设备称为除尘装置.除尘装置有:(1)机械式除尘装置:沉降室除尘;旋风除尘器
20、;惯性除尘装置.(2)袋式除尘装置(3)湿式除尘装置(4)电除尘装置2。SO2的净化技术:目前的主要方法有一:燃料脱硫: (1)煤炭的洗选(重力分选法)。(2)煤炭的转化(煤的气化或液化).(3)重油脱硫(直接脱硫和间接脱硫)。二:燃烧脱硫: (1)石灰/石灰石洗涤(2)氨法(3)喷雾干燥吸收法烟气脱硫)三:流化床燃烧脱硫。四:低浓度SO2的吸附净化一般采用活性炭作吸附剂。3.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完全催化转化一般分为两步完成:一步是催化还原NOx,另一步是催化氧化CH和CO。目前已发展应用所谓三效催化剂,能同时完成对CH、CO和NOx的净化。6简述我国大气质量三级标准。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以保
21、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出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它是进行大气污染评价,制订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进行大气环境管理的依据.2我国大气质量的三级标准为: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标准。适用于一类质量功能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二类质量功能区,包括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
22、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三类质量功能区,包括各特定工业区。 7。水体污染防治中常用的水质指标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1、有机物(BOD、COD、TOC、TOD):(1)BOD: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BOD越高,有机物物质越多。(2)COD: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所需的氧量.COD越高,有机物物质越多。(3)TOC:水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存在的全部碳量,是评价水体需氧有机物的一个综合指标.(4)TOD:有机物中除了含碳外,尚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部被氧化时,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是指在特殊的燃烧器中,以铂为催化剂,在9
23、00度温度下使一定量水样汽化,其中有机物燃烧,再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要的氧量.2、悬浮物:污水呈固体状的不溶物质,水体污染的基本指标之一。降低透明度,降低生活和工业用水质量,影响生物生长。3、pH值:污水的pH值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水中生物的生长繁殖等均有很大的影响。4、细菌5、有毒物质8、举例说明人类活动造成水体污染的来源?A、热污染:天然水体接受“热流出物”而使水温升高的现象叫热污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的冷却水、炼钢、炼油产生的冷却水是主要来源。B、石油污染:水体污染的重要类型之一.特别对地下水及在河口,近海水域更为突出。9、简述环境质量评
24、价的基本内容?污染源调查和评价:通过对各类污染源的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污染的数量,质量特征,研究污染源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找出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用无量纲数表征环境质量的高低,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以及多要素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当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一致时,这种环境质量指数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可比性.环境质量功能评价:环境质量标准是按功能分类的,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就是要确定环境质量状况的功能属性,为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提供依据。10、土壤环境污染评价的标准有哪些?试简述之。(1)以区域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远离
25、工矿、城镇和道路,相对未受到“三废”污染的土壤有毒物质的平均含量。(2)以土壤本底值为评价标准:土壤本底值是指未受人为污染的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平均含量。(3)以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为评价标准: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是指在清水灌区内,自然条件与污灌区相同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平均含量。(4)以土壤对照点含量为评价标准:土壤对照点含量是指在未污染地区的土壤上选择与污染地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措施大致相同、土壤类型相近的土壤作为对照点,以一个或几个对照点的平均值污染物含量作为对照点含量。(5)以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质积累的相关数量作为评价标准。可以作物积累污染物的数量相对应的土壤污染物含量作为评价标准。11、简述环
26、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作用?(1)是经济建设实现合理布局的重要手段;(2)是对传统工业布局做法的重大改革;(3)为制定防治污染对策和进行科学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4)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科学依据.总之,环境影响评价是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方法;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积极措施;也是强化区域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所以全面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均有重大的意义。12、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其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危害?水体富营养化:水中N、P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DO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
27、化的现象。天然富营养化:湖泊演变的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幼年时期,均处于贫营养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湖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增加,其来源为天然因素.包括: 天然降水;地表土壤的侵蚀、淋溶;浮游动植物生长、死亡、分解、释放。人为富营养化: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体,加速了湖泊演化的过程,其来源:城市生活污水带来大量N、P;含磷洗涤剂; 农村施用的化肥、牲畜粪便,经面源污染而进能改装举例: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28、.赤潮的危害: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2、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13、举例说明我国主要的土壤污染物种类及土壤污染源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我国主要的土壤污染物种类:有机物类、重金属污染物、放射性物质、化学肥料和致病微生物.有机物类主要是化学农药、除草剂等,例如有机氯类,包括六六六、DDT、艾氏剂、狄氏剂等;有机磷类,包括马拉硫磷、对硫磷、敌敌畏等;氨基甲酸酯类,有的为杀虫剂、有
29、的为除草剂;苯氧羧酸类,如2,4D、2,4,5-T等除草剂;工业“三废”中,例如酚、油类、多氯联苯、苯并芘等,这些有机物因较稳定不易分解而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物,例如汞、镉、铅、铜、锌、镍、砷等,这些重金属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而且可为生物富集,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放射性物质,例如大气核爆炸降落的污染物、原子能和平利用所排出的液体和固体的放射性废弃物,它们随同自然沉降、雨水冲刷和废弃物堆放而污染土壤。化学肥料,例如含氮和含磷的化学肥料,由于使用不当造成这类物质从土壤中流失污染环境。致病微生物,主要指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及用于灌溉的污水.(2)土壤污染源的主要
30、类型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工业“三废”,它们含有多种污染物,且浓度较高,一旦进入土壤,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危害。农业污染源主要包括化学农药、除草剂等,它们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中农药残留。生物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被污染的河水等含有的致病病原菌和寄生虫等,将它们施于土壤,造成土壤严重的生物污染。此外,自然条件例如火山喷发有时也会造成土壤污染。14、如何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1)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1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2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处理,化害为利。3对所排放的“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并严格控
31、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2)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对用污水进行灌溉的污灌区,要加强对灌溉污水的水质监测,了解水中污染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变化,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的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3)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高残留性农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生物防治措施。同时要控制化肥使用量。(4)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粘改良砂性土壤,以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发现、分离和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是提高
32、土壤净化能力的极为重要的一环。15、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危害?分类: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按其形状则可分为固体的(颗粒状,粉状,块状)和泥状(污泥);通常为便于管理,按其来源可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危害:1、污染水体2、大气污染3、土壤污染4、影响环境卫生5、处置不当6、有害固体废物泛滥16、如何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概念:概念:广义上指资源的再循环;狭义上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再循环的含义,指的是从原料制成成品,经过市场直到最后消费变成废物又引入新的生产消费的循环系统。意义:从废物中回收资源、能源,就是减少实际废物处理量和运输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做到物尽其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所以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开发是一项十分具有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