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文科数学二轮复习资料(学生)
第一部分 三角函数类
【专题1---三角函数部分】
1.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图所示,为图象的最高点,、为图象与轴的交点,且为正三角形.
(1)求的值及函数的值域;
(2)若,且,求的值.
2.已知函数,求的值域。
3.已知向量,,函数
1)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2)若不等式都成立,求实数m的最大值.
4.已知函数.
①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②求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相应的的值.
5.已知函数(其中)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中,相邻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且图象上一个最低点为.
1)求的解析式;
2)当,求的值域.
6.已知曲线上的一个最高点的坐标为,由此点到相邻最低点间的曲线与轴交于点,若.
(1)试求这条曲线的函数表达式;
(2)写出(1)中函数的单调区间.
7.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2)在中,分别是A,B,C角的对边,且,求的面积.
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点.
(1)求向量和的夹角的余弦值;
(2)令,求的最小值.
【专题2----解三角形部分】
1.设△ABC的内角A, B, C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 则△ABC的形状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2.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求的值;
(2)若的面积S.
3.在△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为
1)若 求A的值;
2)若,求的值.
4.在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S为的面积,且.
1)求角B的度数;
2)若,求b的值。
5.设锐角三角形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
1)求B的大小; 2)求的取值范围.
6.已知是的三个内角,向量,且.
1)求角;
2)若,求.
7.一艘缉私巡逻艇在小岛A南偏西方向,距小岛3海里的B处,发现
隐藏在小岛边上的一艘走私船正开始向岛北偏西方向行驶,测得其速度为10海里/小时,问巡逻艇需用多大的速度朝什么方向行驶,恰好用0.5小时在C处截住该走私船?(14海里/小时,方向正北):Z
(参考数据)
第二部分 函数类
【专题1----函数部分】
1.已知函数是奇函数.
1)求实数的值;
2)若函数的区间[-1,a-2]上单调递增,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专题2----导函数部分】
1.已知的图象经过点,且在处的切线方程是.
1)求的解析式; 2)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2.已知函数.若曲线与曲线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的值及该切线的方程.
3.设函数。
1)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当时,方程在区间内有唯一实数解,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4.已知函数.
1) 求f(x)的反函数的图象上图象上点(1,0)处的切线方程;
2) 证明: 曲线y = f (x) 与曲线有唯一公共点.
5.已知函数.
1) 若直线y=kx+1与f (x)的反函数的图像相切, 求实数k的值;
2) 设x>0, 讨论曲线y=f (x) 与曲线 公共点的个数.
6.已知
(1)求函数上的最小值;
(2)对一切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7.已知函数。
1)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求实数的值;
2)若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证明:.
第三部分 向量、不等式、数列类
【专题1----向量部分】
1.如图,平面内有三个向量、、,其中与与的夹角为120°,
与的夹角为30°,且||=||=1,||=,若=λ+μ(λ,μ∈R),则λ+μ的值为 .
2.若向量都是单位向量,则取值范围是( )
A.(1,2) B.(0,2 ) C.[1,2] D.[0,2]
3.设非向量,且的夹角为钝角,则的取值范围是 .
4.已知向量,且的夹角为锐角,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5.是两个非零向量,且,则与的夹角为 ( )
A.300 B.450 C.600 D.900
【专题2----不等式部分】
1.某市生产总值连续两年持续增加,第一年的增长率为,第二年的增长率为,则该市这两年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 )
A. B. C. D.
2.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 .
3.若关于的不等式存在实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4.若存在实数使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5.不等式的解集为 .Z,xx,k.
6.设a, b∈R, |a-b|>2, 则关于实数x的不等式的解集是 .
【专题3----数列部分】
1.根据下列条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在数列中, ;
2)在数列中, ;
3)在数列中, ;
4)在数列中, ;
5)在数列中, ;
6)在各项为正的数列中,若,求该数列通项公式.
2.已知等比数列各项均为正数,数列满足,数列的前项和为,求的值.
3.设函数(),已知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当时,求证:.
4.已知数列满足,其中为其前项和,.
(1)证明: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求数列的前项和.
5.数列的前项和记为,已知.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6. 已知正数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
1)求证:是等差数列; 2)求该数列通项公式.
7.已知正数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对任意的正整数n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
8.已知数列是正项数列, ,其前项和为,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前项和为.
第四部分—立体几何
【证明类】立体几何综合应用
1. 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
点E在棱PB上.求证:平面;
2.已知长方体,,E是C1D1中点,求证: 平面AA1E平面BB1E.
3.如图,垂直于矩形所在的平面,,,、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平面;
3)求四面体的体积.
4.如图,已知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中点.
1)求证:MN//平面PAD;
N
M
P
A
B
C
D
2)求证:MN⊥CD;
3)若∠PDA=450,求证: MN⊥平面PCD.
5.如图,平行四边形中,,将沿折起到的位置,使平面平面.
1)求证: 2)求三棱锥的侧面积.
6.如图3所示,在长方体中,AB=AD=1,AA1=2,M是棱CC1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A1M和C1D1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2)证明:平面ABM⊥平面A1B1M1
7.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是正方形,平面,,分别为的中点,且.
1)求证:平面平面;
2)求三棱锥与四棱锥的体积之比.
8.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CE⊥AC,EF∥AC,AB=,CE=EF=1.
1)求证:AF∥平面BDE;
2)求证:CF⊥平面BDE;
P
A
D
C
B
M
9.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DC, 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BD=2AD=8,AB=2DC=.
1)设M是PC上的一点,证明:平面MBD⊥平面PAD;
2)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第五部分 直线与圆锥曲线类
1.已知椭圆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长轴是短轴的3倍,并且过点P(3,0),求椭圆的方程.
2.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若双曲线两顶点距离是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设P是曲线y2=4x上的一个动点.
1)求点P至点A(-1,1)距离与点P到直线x=-1的距离之和最小值;
2)若B(3,2),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求PB+PF的最小值.
4.已知圆C:,圆C关于直线对称,圆心在第二象限,半径为
1)求圆C的方程;
2)已知不过原点的直线与圆C相切,且在x轴、y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的方程。
5.已知以坐标原点为中心,焦点为F1,F2,且长轴在X轴上的椭圆C经过点A,点P(1,1)满足.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过点P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椭圆C交于M,N两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6.已知椭圆C: 的离心率为,其中左焦点F(-2,0).
1) 求椭圆C的方程;
2)若直线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线段AB的中点M在圆x2+y2=5上,求的值.
7. 已知椭圆C:的短半轴长为2,离心率,直线与C交点A,B的中点为M。
1)求椭圆C的方程;
2)点N与点M关于直线对称,且,求的面积。
8.已知椭圆,椭圆以的长轴为短轴,且与有相同的离心率.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O为坐标原点,点A,B分别在椭圆和上,,求直线的方程.
9.已知动点M(x,y)到直线l:x = 4的距离是它到点N(1,0)的距离的2倍.
1) 求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
2) 过点P(0,3)的直线m与轨迹C交于A, B两点. 若A是PB的中点, 求直线m的斜率.
10.已知动圆过定点A(4,0), 且在y轴上截得的弦MN的长为8.
1) 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
2) 已知点B(-1,0), 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若x轴是的角平分线, 证明直线过定点.
11.已知椭圆:的离心率,原点到过点,
的直线的距离是.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直线交椭圆于不同的两点,,且,都在以为
圆心的圆上,求的值.
第六部分 概率类
1.设分别是甲、乙各抛掷一枚骰子得到的点数。已知乙所得的点数为,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概率为( )
A 2/3 B 1/3 C 1/2 D 5/12
2.如图,A地到火车站共有两条路径L1和L2,现随机抽取100位从A地到火车站的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试估计40分钟内不能赶到火车站的概率;
(2)分别求通过路径L1和L2所用时间落在上表中各时间段内的频率;
(3)现甲、乙两人分别有40分钟和50分钟时间用于赶往火车站,为了尽量大可能在允许的时间内赶到火车站,试通过计算说明,他们应如何选择各自的 路径。
3.假设甲乙两种品牌的同类产品在某地区市场上销售量相等,为了解他们的使用寿命,现从两种品牌的产品中分别随机抽取100个进行测试,结果统计如下:
(1)估计甲品牌产品寿命小于200小时的概率;
(2)这两种品牌产品中,,某个产品已使用了200小时,试估计该产品是甲品牌的概率。
4. 某保险公司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投保车辆进行抽样,样本车辆中每辆车的赔付结果统计如下:
赔付金额(元)
0
1000
2000
3000
4000
车辆数(辆)
500
130
100
150
120
(1) 若每辆车的投保金额均为2800元,估计赔付金额大于投保金额的概率;
(2) 在样本车辆中,车主是新司机的占,在赔付金额为4000元的样本车辆中,车主是新司机的占
,估计在已投保车辆中,新司机获赔金额为4000元的概率.
5.有7位歌手(1至7号)参加一场歌唱比赛, 由500名大众评委现场投票决定歌手名次, 根据年龄将大众评委分为5组, 各组的人数如下:
组别
A
B
C
D
E
人数
50
100
150
150
50
(Ⅰ) 为了调查评委对7位歌手的支持状况, 现用分层抽样方法从各组中抽取若干评委, 其中从B组中抽取了6人. 请将其余各组抽取的人数填入下表.
组别
A
B
C
D
E
人数
50
100
150
150
50
抽取人数
6
(Ⅱ) 在(Ⅰ)中, 若A, B两组被抽到的评委中各有2人支持1号歌手, 现从这两组被抽到的评委中分别任选1人, 求这2人都支持1号歌手的概率.
2018年高考数学30道压轴题训练
1.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它的短轴长为,右焦点(),直线与x轴相交于点,,过点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
(1)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
(2)若,求直线的方程;
2.已知函数对任意实数x都有,且当时,。
(1) 时,求的表达式。
(2) 证明是偶函数。
(3) 试问方程是否有实数根?若有实数根,指出实数根的个数;若没有实数根,请说明理由。
3.如图,已知点F(0,1),直线L:y=-2,及圆C:。
(1) 若动点M到点F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的距离小1,求动点M的轨迹E的方程;
(2) 过点F的直线g交轨迹E于G(x1,y1)、H(x2,y2)两点,求证:x1x2 为定值;
(3) 过轨迹E上一点P作圆C的切线,切点为A、B,要使四边形PACB的面积S最小,求点P的坐标及S的最小值。
4.以椭圆=1(a>1)短轴一端点为直角顶点,作椭圆内接等腰直角三角形,
试判断并推证能作出多少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
5. 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及一次函数g(x)=-bx,其中a、b、c∈R,a>b>c,a+b+c=0.
(Ⅰ)求证:f(x)及g(x)两函数图象相交于相异两点;
(Ⅱ)设f(x)、g(x)两交于A、B两点,当AB线段在x轴上射影为A1B1时,试求|A1B1|的取值范围.
6. 已知过函数的图象上一点B(1,b)的切线的斜率为-3。
(1) 求的值;
(2) 求A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A-1987对于x∈[-1,4]恒成立;
(3) 令,是否存在一个实数t,使得当时,g(x)有最大值1?
7. 已知两点M(-2,0),N(2,0),动点P在y轴上的射影为H,︱︱是2和 的等比中项。
(1) 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并指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
(2) 若以点M、N为焦点的双曲线C过直线x+y=1上的点Q,求实轴最长的双曲线C的方程。
8.已知数列{an}满足
(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bn}的前项和为Sn,试比较Sn与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9.已知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C的两条渐近线过坐标原点,且两条渐近线与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相切,又知C的一个焦点与A关于直线对称.
(Ⅰ)求双曲线C的方程;
(Ⅱ)设直线与双曲线C的左支交于A,B两点,另一直线经过M(-2,0)及AB的中点,求直线在轴上的截距b的取值范围;
(Ⅲ)若Q是双曲线C上的任一点,为双曲线C的左,右两个焦点,从引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N,试求点N的轨迹方程.
10.对任意都有
(Ⅰ)求和的值.
(Ⅱ)数列满足:=+,数列 是等差数列吗?请给予证明.
11.设OA、OB是过抛物线y2=2px顶点O的两条弦,且=0,求以OA、OB为直径的两圆的另一个交点P的轨迹.
12.知函数f(x)=log3(x2-2mx+2m2+)的定义域为R
(1)求实数m的取值集合M;
(2)求证:对m∈M所确定的所有函数f(x)中,其函数值最小的一个是2,并求使函数值等于2的m的值和
x的值.
13.设关于x的方程2x2-tx-2=0的两根为函数f(x)=
(1).求f(的值。
(2).证明:f(x)在[上是增函数。
14.已知数列{an}各项均为正数,Sn为其前n项的和.对于任意的,都有.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对于任意的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大值.
15.已知点H(-3,0),点P在y轴上,点Q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M在直线PQ上,且满足·=0,=-,
(1)当点P在y轴上移动时,求点M的轨迹C;
(2)过点T(-1,0)作直线l与轨迹C交于A、B两点,若在x轴上存在一点E(x0,0),使得△ABE为等边三角形,求x0的值.
16.设f1(x)=,定义fn+1 (x)=f1[fn(x)],an=,其中n∈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7. 已知=(x,0),=(1,y),(+)(–).
(I) 求点(x,y)的轨迹C的方程;
(II) 若直线L:y=kx+m(m0)与曲线C交于A、B两点,D(0,–1),且有|AD|=|BD|,试求m的取值范围.
18.已知函数对任意实数p、q都满足
(1)当时,求的表达式;
(2)设求证:
(3)设试比较与6的大小.
19.已知函数若数列:…,
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
(2)若的前n项和为Sn,求;
(3)若,对任意,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20.已知△OFQ的面积为
(1)设正切值的取值范围;
(2)设以O为中心,F为焦点的双曲线经过点Q(如图),,
当取得最小值时,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3)设F1为(2)中所求双曲线的左焦点,若A、B分别为此双曲线渐近线l1、l2上的动点,且2|AB|=5|F1F|,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21、已知函数是偶函数,是奇函数,正数数列满足
① 求的通项公式;
②若的前项和为,求.
22.直角梯形ABCD中∠DAB=90°,AD∥BC,AB=2,AD=,BC=.椭圆C以A、B为焦点且经过点D.
(1)建立适当坐标系,求椭圆C的方程;
(2)若点E满足,问是否存在不平行AB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M、N两点且,若存在,求出直线l与AB夹角的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3.设函数
(1)求证:对一切为定值;
(2)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
24. 已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当0时, =.
(1)求当时, 的解析式;
(2)试确定函数= (0)在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且,证明:|-|<2.
25.已知抛物线的准线与轴交于点,过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交于D(,0)
⑴求的取值范围。
⑵△ABD能否是正三角形?若能求出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26、已知□ABCD,A(-2,0),B(2,0),且∣AD∣=2
⑴求□ABCD对角线交点E的轨迹方程。
⑵过A作直线交以A、B为焦点的椭圆于M、N两点,且∣MN∣=,MN的中点到Y轴的距离为,求椭圆的方程。
Y
D C
E
A O B X
27.已知椭圆,直线l过点A(-a,0)和点B(a,ta)(t>0)交椭圆于M,直线MO交椭圆于N.
(1)用a,t表示△AMN的面积S;
(2)若t∈[1,2],a为定值,求S的最大值.
28.已知函数 的图象过原点,且关于点成中心对称.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若数列满足: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29.已知点集其中点列在中,为与轴的交点,等差数列的公差为1,。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
30.经过抛物线的焦点F的直线与该抛物线交于、两点.
(1)若线段的中点为,直线的斜率为,试求点的坐标,并求点的轨迹方程.
(2)若直线的斜率,且点到直线的距离为,试确定的取值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