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南省公路信息管理系统5。0版操作手册
1 系统安装 2
2 数据维护 4
3 轨迹处理 10
4 数据审核 18
5 数据汇总 19
6 数据查询 21
7 地图查询 23
8 Google地图 27
9 数据上报 29
10 数据接收 31
11 数据库备份与导入 32
附件1 报部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审核要求 33
附件2 系统维护名单 45
附件3 地图查询扩展与网络地图服务 45
1 系统安装
河南省公路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河南省公路系统路网的数据采集与管理而研发的专用系统,旨在完成干线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的数据采集、信息维护、数据汇总、数据审核、地图查询等一系列管理需求,未来还将把建设计划、道路养护等工作纳入到系统中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平台。
由于系统涉及数据库平台和地图管理平台,所以系统对软硬件环境的需求也较高,具体配置如下:
硬件需求:
CPU性能推荐使用双核CPU;
内存容量应大于1G;
硬盘容量应大于80G;
软件需求:
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XP/2003;
需安装的软件环境有:
Windows Installer 3。1及以上版本——提供高版本软件安装环境;
SQL Server 2005 Express——数据库平台;
。Net Framework 2.0-—运行环境平台;
ArcReader 9。3及以上版本——地图查询平台;
MapSource 6。5——轨迹采集与修正平台;
Google Earth4.2及以上版本—-卫星地图显示与导航平台;
软件安装环境可在
系统安装文件为RoadMap。Msi,运行文件,按照导航指示将系统安装在指定文件夹下。默认情况下,文件被安装在C盘,C:\Program Files\DotInfo\公路通达 5。0文件夹下,安装完成后会在桌面生成一个“公路通达5。0”的图标,
双击图标既可启动系统:
系统的删除:在开始菜单,程序—〉公路通达5。0下,有卸载菜单,运行可自动清除系统,注意在删除系统前,需要首先停止数据库的运行。
共包含11个子模块,它们是:
负责数据采集更新的三个模块:
数据维护:模块用于统计报表、计划报表等各种表式的填写、更新,并维护表式间属性关系的完整性。
轨迹处理:模块有两部分,一是用于生成指定的轨迹文件,以进行数据更新和导航;二是将轨迹文件与基础数据表如路段、桥梁表等配合,合成基础表中的里程、桩号、点位经纬度等信息.
数据审核:模块用于检查审核各种表式字段属性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并验证字段属性间的关联关系,确保数据的合理。模块还负责验证表中数据与实际轨迹的正确关系,以及轨迹本身的正确性问题。
负责数据汇总查询的四个模块:
数据汇总:模块用于计算汇总所需的各种统计报表,支持省、市、县三级的数据汇总,并支持数据的空间分析运算。
数据查询:模块用于用户自定义数据查询,或运行系统提供的定制脚本。
地图查询:模块提供了地图查询与演示功能,有三个主要功能,一是全属性地图的查询与定位,二是图面的绘画与演示,三是图面的打印输出。
Google地图:模块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调用系统制作的全属性路网地图,实现路网信息基于卫星地图的查询与定位,并可与GPS手持机联机,提供实时导航功能。
负责数据接收上报的两个模块:
数据上报:模块负责按条件上报数据库中的基础表式,并以mdb数据库的格式存放.
数据接收:模块负责按指定方式接收由数据上报模块生成的mdb上报数据库。
负责系统数据库维护的两个模块:
数据库备份:模块负责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完整备份。
数据库导入:模块负责导入备份的数据库。
软件安装后,并没有数据和地图,需要申请下载安装数据包,才能够获得全部数据内容。
注意:从通达5。0开始,数据表前不再使用年份命名,所有“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均是指当年度的数据表,在数据更新前,系统会自动把上年度的数据表导入当年度的表中,以便作为数据更新的基础。在导入上年度数据过程中,系统会根据交通部当年的报表要求,自动完成增加/删减字段、变更指标等工作。
2 数据维护
数据维护是系统的主要模块,负责所有的数据表的维护/编辑工作,基础数据库、项目库以及计划和养护数据信息等均由该模块完成编辑填报.模块启动界面如下:
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模块左侧为数据列表树,双击表名,可以打开该表。数据表的编辑工作窗口显示在右侧,分上下两个区,上半部分显示一条记录的所有字段,为记录编辑区。下半部分为数据表的列表显示区,可在列表的下部空白处,用鼠标右键激活菜单,进行数据字段的统计分析:
2、右键点击标题栏,还可以对列表进行多种操作:
3、在列表右下角,还设计了过滤器,为管理员提供自定义的过滤组合:
4、针对不同的视觉习惯,模块提供了多种界面分格:
5、如果数据指标过多,需要调整窗口宽度,可以隐藏左侧的树列表:
点击图示按钮,左侧的列表窗口会自动隐藏:
6、数据列表还可以分组方式显示:
7、凡是需要填写市、县、乡行政区名称与编码的字段,双击填写区均可获得选项窗口:
8、5.0系统提供了数据视图功能,即以路线编码为主,将与路线相关的所有表集中在一张视图中显示,便于核对数据的关联性:
9、5.0系统还首次提供了地图关联显示功能,当打开的表中有路线编码字段时,点击“地图”按钮,光标定位的路线编码附近的地图就会在弹出窗口中展示:
滚动/拖动鼠标可以放大、缩小、移动地图。单击右键还可进行其他显示分段点、打印等操作。
10、为便于数据的审核,数据维护提供了对当前表的审核,错误信息会显示在“审核结果"列表中,双击错误行,即可定位到错误信息处:
3 轨迹处理
在数据更新时,对发生变更的路线,必须使用轨迹处理,以便获得新的路段分段状况和桩号。
3.1 轨迹出库
在进行数据更新时,首先对发生变更或需要进行修正的路线,按路线编码,分县区进行轨迹出库,生成MapSource轨迹文件,以便对轨迹的编码属性、分段状况、附属物等进行信息修订。
出库过程分3步:
第一步,选取路线所在县,尽管系统提供了乡镇的选择,但如果选取指定乡镇,只能对乡镇所在村道进行出库。另外,对县道而言,必须通过县道起点所在县进行出库,更新轨迹并合成路段数据,这样才能保证全线桩号的连续。非起点县可以出库县道轨迹,但无法合成数据.
第二步,选择出库内容并填写出库路线编码,路线编码只填写短编码,即编码的前4位。填写各式为:
如果为空,则表示出库全部路线;
如果指定编码,则编码间用半角“,”号隔开,对连续的编码,也可以用半角“-"号间隔,如:[x001,x002,x005-x020].
第三步,选择路线附属物,默认为桥梁、隧道、渡口,也就是在路线轨迹出库时,将路线上的桥梁等附属物一并出库,以便重新计算桩号.
完成条件输入,即可点击“生成GPX”按钮,如果有错误,系统会在空白列表中列出错误信息,如果没有错误,则直接将轨迹文件放到指定的文件夹 [C:\农村公路更新数据\GPX轨迹] 下。
生成的轨迹文件名各式为:县编码-日期-编号-县名称-[路线编码内容]。gpx,如:
[410102-081027-02-中原区-[y001,y005—y010c0].gpx]
为使轨迹文件名不重复,当其他信息都一样时,系统将自动增加“编号”值,以保证文件名不重迭.该文件名最好一般不要变更。
生成的轨迹文件可以用MapSource软件打开,进行路线导航、采集和编辑:
注意,如果没有使用出库的轨迹作为MapSource导航地图,利用笔记本进行路线数据采集,而直接使用GPS手持机采集路线轨迹,则导出的轨迹文件必须符合一下要求:
1、MapSource轨迹文件的命名必须符合各式:[县编码—时间(6位)。GPX],如410102-081105.GPX。也可在时间串后加一些说明文字,如 410102—081105—县道X002轨迹.GPX。
2、轨迹文件中,路线航迹必须以路线短编码命名,分段航点必须以[路线短编码 路段序列号]命名,路段序列号一般从001开始,至实际分段数+1结束,分段数必须与路段表中的分段数完全一致。如X001在路段表中有5段,从001段至005段,则在轨迹文件中,分段点必须有6个,命名为[X001 001]至[X001 006],X001 006点为顺序累加点,只标明路线的终点,以便获得终点桩号,006并不作为实际分段数。
3、对路线附属物航点的命名,必须采用[路线短编码 桥梁编号/隧道编号/渡口编号]的方式命名,如[X001 L0010].对乡镇、建制村、自然村,则必须采用[乡镇/建制村/所属建制村编码乡镇/建制村/自然村名称]的方式命名。
由于利用GPS手持机采集的路线轨迹其编码有时无法完全确定,特别是对村道而言,为此建议有两种方法进行编码的确定:
1、先对当前县的所有县、乡、村道轨迹出库,把GPS手持机采集的轨迹复制到出库轨迹文件中,再逐条确定其编码和分段改变的状况。为此可以打开两个MapSource文件,一个为GPS采集原始轨迹,一个为出库轨迹,将GPS原始轨迹复制到出库轨迹文件中,注意此时编码和航点名称不会重复,再在打开的GPS原始轨迹文件中进行逐条修改即可。
2、利用GoogleEarth地图,将GPS原始轨迹用GoogleEarth软件打开,再打开系统提供的全属性地图,即可注意确定其路线编码和分段状况。
3.2 轨迹合成
轨迹合成的目的就是通过将路段表、桥梁表等基础表中的数据,按照路段序列号、桥梁编号等关键字段与轨迹文件中指定的点位合成计算,以便获得路段的里程,桥梁、隧道、渡口的桩号.
轨迹合成是数据更新的重点,为尽量减少操作过程,确保数据的正确,通达5.0针对数据更新的特点,即更新大部分是对已有路线的变更,新增路线较少。对合成过程和方法进行了优化,去除了外业调查表,而将计算结果直接更新路段表等基础表中。
数据更新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轨迹出库与轨迹修正
轨迹出库的方法见上节,其目的一是确定改造路线的路段变更状况,二是采集新的路线.路线变更有以下4种状况,或4种状况的组合:
1、路线轨迹不变,但由于部分路段发生改建,导致路段增加或减少.
路段没有增减,但分段位置变化:
此时在轨迹上,只需要移动需要变更分段位置的路段分段点到新的坐标位置即可.执行轨迹合成后,起讫点坐标、路段里程、桥梁信息都会自动变更。
注意,轨迹合成后,所有路段序列号都会重新排序,保证序列号的连续与递增,便于数据检查。此时,路段表与轨迹是依据“航点编号”字段完成对应关系的.
如果用户改动了轨迹上分段点的编号,如把Y009 002改为Y009 008,则对应的路段表中的路段序列号也必须作相应改动。
增加路段:
如果由于新改建导致路线增加分段,在轨迹上只需要增加一个分段点即可,分段点命名为[路线短编码 临时路段序列号],“临时路段序列号”可任意编号,只要不重复即可。而与该路线相对应的路段表不需要作任何改动,在轨迹合成后,路段表会自动增加一条记录,并自动填充相应的路线编码、序列号等指标,用户只需要补充填写其他指标信息即可。
减少路段:
如果路线改建后,可以将路段合并,则在轨迹上删除一个分段点,相应的在路段表中也要删除对应分段序列号的路段记录,然后合成轨迹。
2、部分路段发生改线。
如果部分路段发生改线,则必须采集改线部分的轨迹,删除废弃路段轨迹,并使新采集的轨迹并入原路线中.如果变更部分属新改建,则需要重新分段,并标定分段点,如图:
此时不需要改动路段表,直接轨迹合成,会自动生成两个新路段.
3、路线延长/截断,有起点延长/截断和终点延长/截断两种。
当路线在起讫点需要延长时,必须采集延长部分的轨迹,并于原轨迹合并为一条完整路线.延长部分如果需要单独分段,则标定一个分段点;如果不需要分段,怎可以直接把起讫分段点移动到新的起讫点位置即可。
如果路线缩短,移动起讫分段点,删除废弃轨迹即可.
4、新增路线。
对新增加的路线,需要采集完整的路线轨迹,并正确标注分段点航点名称、桥梁、隧道航点名称。在轨迹合成前,无需在路段表里添加相应的路段信息,轨迹合成后,系统会自动在路段表里生成路段信息,之后再补充其它道路指标。
要注意的是,新增路线是否与年报外路线重叠,如果重叠,应使用出库轨迹作为基础轨迹,其编码也应沿用以前的编码.
另外,如果确为新路线,其新增路线编码,不能与年报内和年报外的路线编码重复.
5、废弃路线
在地图查询时,如果发现有些道路与其他道路完全重复,应在路段、桥梁表中删除该路线,该路线编码不允许在当年度再次使用。
6、跨县县道和专用公路的处理
由于要保证跨县路线桩号的连续性,跨县路线需要进行特殊处理:跨县路线应由市里组织统一处理,不能个县单独处理再合并。跨县路线的出库和合成要由路线起点县完成。
由于在轨迹中无法确定新增分段点的具体县域,所以当县道增加路段时,新合成的路段所属县会默认设置为起点县,合成后需要又用户重新定义路段所属县。对已定义县名称的路段不会影响。如:
第二步、轨迹合成
轨迹修正完成后,即可进行轨迹合成。轨迹合成界面如下图:
合成前首先要导入轨迹文件:
轨迹文件导入后,系统会给出路线列表,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要合成的路线编码:
点击“开始合成”即完成操作,合成中的错误信息会列在列表框中。
第三步、修正数据表
轨迹合成只更新路段里程、桩号等参数,路段、桥梁、隧道的其它信息需要在数据维护的基础表中进行填充和修正.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再次合成,多次合成不会影响到已录入的数据。
轨迹合成和数据修订后就可以进行数据审核,确保无误即可上报。
数据更新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轨迹出库不要全县轨迹全部出库,以免造成出库轨迹文件过大,不便于操作,且影响合成速度;
2、轨迹常出现的问题必须避免:
轨迹中出现尖角(小于30度),删除尖角时,不能过渡删除以免破坏线型,必要时重新采集轨迹 ;
轨迹中出现长直线,除隧道外,长直线是不允许出现的,必须补充正确的线型轨迹;
路段分段点距离路线轨迹过远,一般应在20米范围内;
路段分段点过密,造成路段里程过短,应在更新时,删除部分过密路段;
重复路段要求重复、被重复路段必须分段,且分段轨迹应尽量重叠在一起,分段点坐标必须完全一致.
3、应注意对错误数据的修正,如断头路填写错误,可从GoogleEarth地图上看出黑色断头路的明显特征;重复路段的分段错误,也可从GoogleEarth地图上看出白色重复路段的明显特征等。
4 数据审核
数据审核的目的是要保证数据表中数据指标的正确与合理;数据表之间数据指标的关联关系的正确与合理;数据指标与地图之间关系的对应与合理.
数据指标的审核内容参见附件1,在数据录入时,应注意数据的正确逻辑关系,避免大量错误的产生。
系统提供了两种数据审核的方法,一是在数据维护中进行单表的审核,但并不审核表间关系;二是系统提供的数据审核模块,该模块提供了完整的审核内容。其操作界面如下:
在安装时,要确保接收审核规则库,审核规则库中包含了所有的审核规则,通过程序可以对这些错误进行提示。
数据审核操作步骤为:
第一步,选择需审核的数据表;
第二步,选择审核类型,分别由逻辑性错误(必需修改的)、合理性错误(需检查)、核实性错误(需核实但不一定要修改);
第三步,点击“数据审核”按钮开始审核,审核错误信息会在列表中列出,数据结果还可以导出保存到其它位置。
提示的错误信息,通过“表名”和“序号”定位,双击序号可以自动在“数据维护”模块定位错误数据的位置,但前提是必需同时打开“数据维护”模块。
审核规则库也可以通过程序进行修订、增加和删减:
5 数据汇总
数据汇总模块提供基础数据汇总与数据分析结果功能,所有的分析报表、汇总报表等都从该模块产生。为实现复杂的数据分析运算,该模块提供了开发接口,用户可以自行定义报表模板,自行制定分析算法。运行界面如下:
汇总时,首先选择汇总表式,双击汇总表名称,即可打开汇总表:
点击“汇总”按钮即可执行数据汇总:
在汇总表栏,单击右键,可弹出菜单,根据菜单选项,可进行汇总表的定制:
汇总结果可以直接打印输出,也可以保存到Excel表中,编辑/打印。在输出结果中,还提供数据累加功能,用鼠标选择累加区,即可在窗口右下角显示累加结果:
6 数据查询
数据查询模块提供了一种通过自定义脚本实现数据查询与修改的方法。数据启动界面如下:
数据库表列出了数据库中所有的表名,除信息维护中列出的定制表外,还包含一些隐藏表和临时表,便于观察数据的操作过程,在数据计算中的临时表可以通过点击“清除临时表”按钮删除。
双击左侧数据库表中的表名称,可以打开并编辑指定表.
在“SQL脚本"页板中,输入SQL脚本,点击“运行脚本”按钮,即可执行脚本,返回结果显示在下部列表中,结果可以Excel的格式保存。
在数据更新过程中,常有一些需要统一处理的数据,如编码的统一变更等,这些数据的修正,系统一般会以脚本文件的形式提供,脚本文件被自动安装在“脚本模板”文件夹中,用户可以通过“打开脚本”,将脚本调入“SQL脚本”页板,再“运行脚本”即可完成数据的更正.
7 地图查询
数据查询模块是通达5。0系统的新增模块,通过对轨迹和数据的编汇制图,提供了一种查询和演示地图数据的快捷工具。
由于地图数据的保密性,该模块的初次运行需要注册登记:
用户将机器码通过QQ/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传给系统维护员(见附件2),并注明使用单位,即可获得注册码,每台机器的注册码都不一样,如果需要安装在不同的机器中,需要重新注册。
系统左侧为图层列表,右侧为地图展示区。选中需查看的图层,即可在展示区显示选中的图层。注意,灰色的选中项是指必须放大到足够的比例尺才能在图幅中显示.
工具条中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用具地图操作,主要提供2项功能:
1、地图演示,地图可以任意放大/缩小、移动、滚动放大/缩小,还可以在图板上画线/擦除、测距离等.
在距离测量结束后,双击屏幕即可结束测量。
系统提供了3种粗细的红色画线工具和3种颜色的画笔工具,用于路线的规划描述和演示汇报。
2、地图查询,系统提供了2种查询方法,一是通过“属性"工具,点击要查看的对象,获得完整的公路信息:
二是利用“查找"工具,通过模糊查询获得所有相关信息的图层和位置,通过右键菜单可以定位查询的信息,或双击查询结果,可以弹出相关信息的属性窗口:
8 Google地图
在5。0系统中,重新制作了基于Google Earth的地图,将干线图层与农村公路图层结合在一起,同时利用色彩搭配,丰富了地图展示的信息和效果.
对干线,我们用颜色区分其行政等级与技术等级:
绿色-—高速公路
红色--国道,深红为一级公路,大红为二级公路,浅红为三级公路,淡红为四级公路
蓝色—-省道,深蓝为一级公路,蓝色为二级公路,浅蓝为三级公路,淡蓝为四级公路,灰色为等外公路
对农村公路,我们用粗细区分其行政等级,用颜色区分其路面类型:
3号粗——县道
2号粗——乡道
1号粗-—村道
橘红色——沥青路面
浅橘红色——水泥路面
青色——砂石等路面
黄色——无路面
其它:
白色——重复路段
黑色-—断头路段
如果用户支付每年20美元的使用费,可升级到Google Earth Plus,获得GPS导航功能,系统支持麦哲伦与集思宝两种GPS手持机产品:
9 数据上报
数据上报可以将数据表按照省、市、县三级上报,保存格式为Access数据库mdb文件。
5。0系统提供了自定义上报的功能,用户可以按条件上报数据,如按路线编码上报、按计划类型上报、或按多种条件的组合上报,每张表都可定义不同的组合条件:
10 数据接收
数据接收提供了两种接收格式,一是Excel文件的接收,是要是Excel文件格式与数据库中的表结构相同,即可自动将Excel文件数据接收进数据库中,这种功能便于用Excel编辑/修改数据表;二是数据库接收,即将采用“数据上报”模块上报的Access mdb数据库文件,接收进入基础数据库。
数据接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追加,即不管原数据库中的记录是否重复,将现有数据追加到数据库中;二是覆盖,在选定覆盖字段或自定义上报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与接收表中条件相同的纪录全部覆盖.
点击接收数据表,可以显示表中所有数据内容:
11 数据库备份与导入
尽管数据上报可以为我们提供数据备份的功能,但由于数据库中的信息愈来愈大,单靠数据上报,信息过于零乱,不易管理。因此可以使用该功能管理数据库。备份的数据库以cab压缩格式保存。
备份:
导入:
附件1 报部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审核要求
(一)报部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审核要求
基本要求
各省应以专网或光盘形式报送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数据文件格式、字段数量、名称、类型、长度,以及数据表间关系、数据项代码等必须符合《报部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
1、表内审核内容
(1)乡镇基本情况及通达现状更新表
指标名称
是否必填
填报要求
乡镇名称
是
乡镇编码
是
长度12位,前6位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7位8位9位为乡镇代码,最后三位为"000”,乡镇代码范围为100~599。
乡镇人口
是
所辖建制村数量
是
如果没有所辖建制村,所辖建制村数量填写1。
所属地形
是
岛屿是否建有陆岛交通码头
否
当所属地形为岛屿时,必须填写。
码头与陆地距离
否
当岛屿是否建有陆岛交通码头选择“是”时,必须填写且不小于0.
岛内是否建有公路
否
当所属地形为岛屿时,必须填写。
乡镇政府经度
是
经度在72~136度之间。
乡镇政府纬度
是
纬度在17~54度之间.
是否适宜通公路
否
当通达现状为“未通达”时,必须填写。
不适宜原因
否
当是否适宜通公路选择“否”时,必须填写。
通达现状
是
通达现状必须填写。
通达位置
是
优选通达路线行政等级
否
当优选通达路线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专用公路或城市道路”时,必须填写。
优选通达路线编码
否
当优选通达路线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或专用公路"时,必须填写。
优选通达路线名称
否
当优选通达路线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或专用公路”时,必须填写.
通达方向
否
当优选通达路线为“县道、乡道、村道和专用公路”时,必须填写。
备注
否
填报单位名称
是
填报单位代码
是
一个填报单位代码只能对应一个填报单位名称
(2)建制村基本情况及通达现状更新表
指标名称
是否必填
填报要求
建制村名称
是
建制村编码
是
长度12位,前6位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7位8位9位为乡镇代码,最后三位为建制村代码,建制村代码范围为200~399,建制村所属乡镇应存在.
建制村人口
是
所辖自然村数量
是
当所辖自然村为自身时,所辖自然村数量填写1。
所属地形
是
岛屿是否建有陆岛交通码头
否
当所属地形为岛屿时,必须填写。
码头与陆地距离
否
当岛屿是否建有陆岛交通码头选择“是”时,必须填写且不小于0。
岛内是否建有公路
否
当所属地形为岛屿时,必须填写。
村委会经度
是
经度在72~136度之间。
村委会纬度
是
纬度在17~54度之间。
村小学经度
否
经度在72~136度之间。
村小学纬度
否
纬度在17~54度之间.
是否适宜通公路
否
当通达现状为“未通达”时,必须填写.
不适宜原因
否
当是否适宜通公路选择“否”时,必须填写。
通达现状
是
通达现状必须填写。
通达位置
是
优选通达路线行政等级
是
当优选通达路线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专用公路或城市道路”时,必须填写。
优选通达路线编码
否
当优选通达路线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或专用公路”时,必须填写.
优选通达路线名称
否
当优选通达路线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或专用公路”时,必须填写。
通达方向
否
当优选通达路线为“县道、乡道、村道或专用公路"时,必须填写。
备注
否
填报单位名称
是
填报单位代码
是
一个填报单位代码只能对应一个填报单位名称。
(3)路线更新表
指标名称
是否必填
填报要求
路线名称
是
路线编码
是
如果首字母为“G”,则长度最多为15位;
如果首字母从“S”、“X”、“Y”、“C”、“Z”中选取,则长度为10位,其中2、3、4位为数字和大写字母组合;5、6位为数字,与省级行政区划代码相同;7~10位为数字.
起点地名
是
起点经度
是
经度在72~136度之间。除环形路外,路线起、讫点的坐标之间距离应在100米以上。
起点纬度
是
纬度在17~54度之间。
起点是否为分界点
是
起点分界点类别
否
当起点是分界点时,必须填写。
起点所在行政区域
是
起点所在行政区域必须填写至乡镇。长度为12位,前六位必须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7、8、9位为乡镇代码,最后三位为“000”。起点所在行政区划代码前六位与路线编码后六位原则上应保持一致.
讫点地名
是
讫点经度
是
经度在72~136度之间。
讫点纬度
是
纬度在17~54度之间。
讫点是否为分界点
是
讫点分界点类别
否
当讫点是分界点时,必须填写.
讫点所在行政区域
是
讫点所在行政区域必须填写至乡镇,长度为12位,前六位必须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7、8、9位为乡镇代码,最后三位为“000”。。
备注
否
填报单位名称
是
填报单位代码
是
一个填报单位代码只能对应一个填报单位名称
(4)路段更新表
指标名称
是否必填
填报要求
路线名称
是
路线编码
是
如果首字母为“G”,则长度最多为15位;
如果首字母从“S”、“X”、“Y”、“C”、“Z”中选取,则长度为10位,其中:2、3、4位为数字和大写字母组合;5、6位为数字,与省级行政区划代码相同;7~10位为数字。
路段序列号
是
长度3位,同一路线(路线编码相同的路线)内不能重复。
路段所在行政区域
是
路段所在行政区域必须填写至乡镇。长度为12位,前六位必须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7、8、9位为乡镇代码,最后三位为“000"。
起点名称
是
起点桩号
是
起点经度
是
经度在72~136度之间。
起点纬度
是
纬度在17~54度之间。
起点是否为分界点
是
起点分界点类别
否
当起点是分界点时,必须填写。
讫点名称
是
讫点桩号
是
讫点桩号必须大于起点桩号。
讫点经度
是
经度在72~136度之间。
讫点纬度
是
纬度在17~54度之间。
讫点是否为分界点
是
讫点分界点类别
否
当讫点是分界点时,必须填写。
路段技术等级
否
如果不是断头路必须填写。
路段路面类型
否
如果不是断头路,必须填写。
如果是断头路且断头路类别不是“渡口”,须填写为“无路面"。
三级以上的路段路面类型必须为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三级路的路段路面类型必须为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或简易铺装路面。
路段里程
是
路段里程应等于讫点桩号与起点桩号之差。
路面宽度
否
非断头路必须填写路面宽度。路面宽度必须小于等于路基宽度。
路面类型为“无路面”路段的“路面宽度”须为0;不是“无路面”则“路面宽度"须大于0.等外路路面宽度应不大于3.5米。
路基宽度
否
如果不是断头路必须填写。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应大于等于20米小于等于45米;二级、三级、四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应大于等于4。5米小于等于12米。
是否为重复路段
是
重复路段与被重复路段对应指标要一致(路段起讫点坐标、起讫点是否分界点、分界点类别、路段里程、路基宽度、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技术等级、是否晴雨通车、建成时间等)。
重复路段与被重复路段的设施数量要一致(桥梁、隧道、渡口和涵洞数量).
所重复路段序列号
否
如果所重复的路线编码为国省道,路段序列号可以为空;如果所重复路线不是国省道,则重复路段序列号必须为3位数字,介于001和999之间。
所重复路线编码
否
如果是重复路段则必须填写。如果所重复路线为国道,则长度不超过15位,如果所重复路线为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或专道,则长度为10位。所重复路线为省道,路线编码第5,6位必须为省级行政区划代码;所重复路线为县道、乡道、村道以及专用公路,路线编码的后六位必须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
是否晴雨通车
否
如果不是断头路必须填写。
路面类型为“无路面”路段不能选择“是”.
是否断头路
是
如果是断头路,路段技术等级、路面类型、路面宽度、路基宽度、是否晴雨通车、建成时间等指标不能填写.
建成时间
否
如果不是断头路,必须填写4位有效数字,其范围应从1900年至当前年。
最近改建时间
否
最近改建时间应为4位有效数字,其范围应从1900年至当前年,且改建时间必须大于建成时间。
涵洞数量
否
如果不是断头路,涵洞数量须大于等于0。
可绿化里程
是
可绿化里程应小于等于路段里程。
已绿化里程
是
已绿化里程应小于等于可绿化里程。
养护里程
是
养护里程应小于等于路段里程。
是否为城管路段
是
备注
否
如果是断头路,备注不能为空,需注明断头类别(如“未修建”、“渡口”、“浮桥”等,其中渡口要注明渡口编码).
变更原因
否
如果路段发生变化,必须填写变更原因。
填报单位名称
是
填报单位代码
是
一个填报单位代码只能对应一个填报单位名称
(5)桥梁更新表
指标名称
是否必填
填报要求
路线名称
是
路线编码
是
路段序列号
是
桥梁名称
是
桥梁编号
是
长度5位,以字母“L”为前缀,编号不能为“000”,最后一位原则上保留为“0”。
建成时间
否
必须填写4位有效数字,其范围应从1900年至当前年。
中心桩号
是
中心桩号不能小于所在路段起点桩号,也不能大于所在路段终点桩号。
桥梁经度
是
经度在72~136度之间.
桥梁纬度
是
纬度在17~54度之间。
桥梁长度
是
桥梁长度应大于5米且小于等于路段长度.
设计荷载
是
按跨径分
是
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有关规定进行划分,见桥梁更新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按建筑材料和使用年限分
是
是否危桥
是
跨径总长
是
跨径总长应小于等于桥梁长度。
单孔最大跨径
是
单孔最大跨径应小于等于跨径总长。
桥面全宽
是
桥面净宽
是
桥面净宽应小于等于桥面全宽.
备注
否
变更原因
否
如果桥梁发生变化,必须填写变更原因。
填报单位名称
是
填报单位代码
是
一个填报单位代码只能对应一个填报单位名称
(6)隧道更新表
指标名称
是否必填
填报要求
路线名称
是
路线编码
是
路段序列号
是
隧道名称
是
隧道编号
是
长度5位,以字母“U”为前缀,编号不能为“000”,最后一位原则上保留为“0”。
建成时间
否
必须填写4位有效数字,其范围应从1900年至当前年。
起点桩号
是
起点桩号不能小于所在路段起点桩号,也不能大于所在路段终点桩号。
隧道经度
是
经度在72~136度之间.
隧道纬度
是
纬度在17~54度之间。
隧道长度
是
隧道长度应大于0,而不能大于路段长度。
隧道净高
是
高速、一级、二级公路路段的隧道净高应大于等于5米;三级、四级公路路段的隧道净高应大于等于4.5米。
隧道全宽
是
高速、一级公路路段的隧道全宽应大于等于20米;二级、三级、四级公路路段的隧道全宽应大于等于4.5米。
备注
否
变更原因
否
如果隧道发生变化,必须填写变更原因。
填报单位名称
是
填报单位代码
是
一个填报单位代码只能对应一个填报单位名称
(7)渡口更新表
指标名称
是否必填
填报要求
路线名称
是
路线编码
是
路段序列号
是
渡口名称
是
渡口编号
是
长度5位,以字母“D"为前缀,编号不能为“000”,最后一位原则上保留为“0”.
建成时间
否
必须填写4位有效数字,其范围应从1900年至当前年。
起点桩号
是
起点桩号不能小于所在路段起点桩号,也不能大于所在路段终点桩号.
渡口经度
是
经度在72~136度之间.
渡口纬度
是
纬度在17~54度之间。
渡口宽度
是
应大于0。
是否机动渡口
是
渡口类型
是
如果为非机动渡口,那么渡口类型一般应选择“行人渡口”。
备注
否
变更原因
否
如果渡口发生变化,必须填写变更原因.
填报单位名称
是
填报单位代码
是
一个填报单位代码只能对应一个填报单位名称
(8)乡镇编码、名称变更一览表
指标名称
是否必填
填报要求
变更后乡镇编码
否
当变更原因为“1。新设、3。更名、4。更码”时,必须填写;“2。撤销”时不能填写。
变更后乡镇名称
否
同上
变更前乡镇编码
否
当变更原因为“2.撤销、3。更名、4。更码”时,必须填写;“1.新设”时不能填写。
变更前乡镇名称
否
同上
备注
否
变更原因
是
填报单位名称
是
填报单位代码
是
一个填报单位代码只能对应一个填报单位名称
(9)建制村编码、名称变更一览表
指标名称
是否必填
填报要求
变更后建制村编码
否
当变更原因为“1。新设、3。更名、4。更码”时,必须填写;“2。撤销”时不能填写。
变更后建制村名称
否
同上
变更前建制村编码
否
当变更原因为“2.撤销、3。更名、4.更码”时,必须填写;“1.新设"时不能填写。
变更前建制村名称
否
同上
备注
否
变更原因
是
填报单位名称
是
填报单位代码
是
一个填报单位代码只能对应一个填报单位名称
(10)路线编码、名称变更一览表
指标名称
是否必填
填报要求
变更后路线编码
否
当变更原因为“1。新增、3.更名、4.更码"时,必须填写;“2。废弃”时不能填写.
变更后路线名称
否
同上
变更前路线编码
否
当变更原因为“2。废弃、3。更名、4.更码”时,必须填写;“1。新增"时不能填写。
变更前路线名称
否
同上
备注
否
变更原因
是
填报单位名称
是
填报单位代码
是
一个填报单位代码只能对应一个填报单位名称
2、表间审核内容
(1)路线起点与第一个路段起点一致,包括坐标、桩号、是否为分界点、分界点类别、所在行政区划;路线迄点与最后一个路段迄点一致,包括坐标、桩号、是否为分界点、分界点类别、所在行政区划.
(2)同一路线下相邻路段间信息必须一致,即后一路段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