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体化审核员、内审员培训教材.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036914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体化审核员、内审员培训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一体化审核员、内审员培训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体化内部审核人员培训教程 目 录 0 引言 ……………………………………………………………………………… 1 审核员的基本要求 ……………………………………………………………… 1。1 审核员 …………………………………………………………………………… 1.2 资格要求…………………………………………………………………………… 1。3 内审员的任务和作用 …………………………………………………………… 1。4 内审员素质和能力 …………………………………………………………… 1。5 内审员评聘 ……………………………………………………………………… 1.6 审核员职责 ……………………………………………………………………… 1。7 审核员应知 ……………………………………………………………………… 1。8 审核员应会 ……………………………………………………………………… 2 管理体系 ………………………………………………………………………… 2.1 管理体系定义 …………………………………………………………………… 2.2 管理体系内涵 …………………………………………………………………… 2。3 管理体系评价 …………………………………………………………………… 3 审核和管理体系审核概述 ……………………………………………………… 3。1 相关术语 ………………………………………………………………………… 3。2相关术语关系 ……………………………………………………………… 3。3审核分类 ………………………………………………………………………… 3。4 管理体系审核的内容和方式 ……………………………………………… 3.5 管理体系审核特点 ………………………………………………………… 3。6 第一、二、三方审核的目的(作用)和依据 …………………………………… 3。7 内审和外审的相同点和区别 …………………………………………………… 4 新标准带来审核新原则、新思路 ………………………………………………… 4.1 新标准的目标和主要变化 ……………………………………………………… 4。2 审核原则 ………………………………………………………………………… 4。3 审核新思路 ……………………………………………………………………… 4.4 对审核员能力的新要求 ………………………………………………………… 5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策划 ……………………………………………………… 5.1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概念 ………………………………………………………… 5.2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机制的策划、建立和管理 …………………………… 5。3 内审的类型和频度 ……………………………………………………………… 5。4 管理方案和管理方案的管理 …………………………………………………… 6 内审的具体活动 ………………………………………………………………….. 6.0 内审实施流程 …………………………………………………………………。。 6。1 确定审核任务 …………………………………………………………………… 6。2 审核准备 ………………………………………………………………………… 6。3 审核实施 ………………………………………………………………………… 6。4 审核报告 ………………………………………………………………………… 6。5 纠正和预防措施与跟踪验证 …………………………………………………… 7 管理评审 ………………………………………………………………………… 7。1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 7.2 管理评审程序 …………………………………………………………………… 8 供方评价与第二方审核 ………………………………………………………… 8.1 供方评价 ………………………………………………………………………… 8.2 示例 ……………………………………………………………………………… 7。3 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正规的第二方审核 ……………………………… 9 附表 ……………………………………………………………………………… 1 1 1 1 2 3 3 3 3 4 4 4 4 5 5 5 6 6 7 7 9 9 9 9 10 10 12 12 12 12 13 13 17 17 18 18 21 28 28 31 31 31 31 32 0 引言 · 课程总思路 进行 审什么? —-管理体系(MS) 审核员 ¾® 管理体系(MS)审核 依据什么审?——ISO9001/ISO14001…… ? ? 如何审? -—ISO19011 · 本教材依据ISO19011标准编制,适合于所有类型的审核 1 审核员的基本要求 1。1 审核员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1。1.1 国家注册审核员(外审员) ——具备资格并在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T)注册的审核员. 1。1。2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员(内审员) -—具备资格,由组织聘任从事内部或第二方审核的人员。 1。2 资格要求 1。2。1 外审员 a)教育和工作经历 Ÿ 大学本科,并具有4年的连续工作经历,或 Ÿ 大专/与大专同等学历,并具有6年连续工作经历. b)相关管理经历 Ÿ 有2年及以上与质量/环境等管理体系相关的经历。 c)审核员培训 Ÿ 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 --参加经CNAT认可的培训,取得CNAT合格证书。 注:国家注册审核员分审核员、高级审核员两个级别。通过以上培训合格,即可注册成为实习审核员,它是成为审核员的前提. d)审核经历 经过累计20天的现场审核经历(内审不算);并通过面试(专业审核知识) 即可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 e)审核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行为准则 审核人员应思路开阔、成熟、冷静、客观、并具有很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审核人员还应自觉维护认证审核工作的信誉,遵守CNAT制定的审核人员行为准则。 1。2。2 内审员 a)国家注册内审员(自愿注册) Ÿ 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技术职称(教育); Ÿ 从事三年以上质量管理或产品检验管理工作(经历); Ÿ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综合评价能力(能力); Ÿ 需接受具有内审员培训资格机构的培训,并获合格证书(培训); Ÿ 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作风正派(道德)。 b)组织的内审员资格可按下述要求结合a)内容自定 Ÿ 教育和培训; Ÿ 经历; Ÿ 个人素质; Ÿ 管理能力; Ÿ 工作能力保持。 1。3 内审员的任务和作用 a)任务 Ÿ 体系标准的宣传员; Ÿ 管理工作的推进者; Ÿ 管理体系的诊断师。 b)作用 Ÿ 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起监督作用; Ÿ 对管理体系的保持和改进起参谋作用; Ÿ 在管理中起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渠道和纽带作用; Ÿ 在第二、三方审核中起内、外接口作用; Ÿ 在管理体系的运行中起带头作用。 1。4 内审员素质和能力 · 能力 ——从事审核准备的能力; ——从事现场审核的能力; ——编写审核报告的能力; ——从事跟踪验证的能力; 为此,应善于: ——交流; —-合作; ——分析判断; —-独立工作; ——应变; ——学习、进取。 · 知识 -—法律、法规、规章方面的知识; -—标准和指南; ——审核工作的国际惯例和习惯做法; -—专业知识; · 道德修养 ——正直诚实; —-客观公正; ——尊重别人; -—冷静、坚毅。 1.5 内审员评聘 · 制定企业内审员资格条件(见1.2。2。b) · 由企业组织的评审委员会评审 · 评审合格,由企业加以聘任 · 是否申请国家内审员注册由企业或个人决定 1.6 审核员职责 · 遵守相应的审核要求 · 传达和阐明审核要求 · 有效地策划和履行被赋予的职责 · 将观察结果形成文件 · 报告审核结果 · 验证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当委托方要求时) · 收存和保护与审核有关的文件 A、按要求提交这些文件; B、确保这些文件的机密性; C、谨慎处理特殊的信息。 · 配合并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 · 审核组长的职责是 审核所有阶段的工作均由审核组长全权负责。审核组长应具备管理能力和经验,应 有权对审核工作的开展和审核观察结果作最后决定。 审核组长的职责还包括: —-协助选择审核组的其他成员; —-制订审核计划; ——代表审核组同受审方的管理者接触; —-提交审核报告。 1.7 审核员应知 · 组织运作全过程(图1.1a、1。1b、1。2a、1。2b、1。3) · 管理体系内涵(见2。2) · 管理体系评价(见2。3) ·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程序(见5。3) ·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 -—建立QMS,进行QM的前提; ——达到共识和交流,统一评价尺度。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 ——作为组织证实其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能力的依据; ——作为认证/审核的依据。 ·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用于认证、注册和自我声明的目的,并可作为依据 · 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为审核员的评审,审核的策划、管理、实施、监控和改进提供指南。 · 管理体系认证的有关规定和法规 · 专业知识 1.8 审核员应会 · 熟悉审核程序(见图5。3),按要求审核 · 组成审核组 · 编制审核计划 · 编写检查表 · 现场审核方法、技巧 · 确定不合格、写不合格报告 · 不合格分析及MS评价 · 写审核报告 · 对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 组织有关审核会议(见表5—8) 2 管理体系 2。1 管理体系的定义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施这些目标的体系(系统) 注: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可以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 理体系或环境管理体系。 2。2 管理体系的内涵 对管理体系的内涵,可以从下列各点加以理解: 1 定义 · 任何不同的管理体系的定义,只须将2。1的定义加上特定的主题事项(如质量、环境 等)就成该主题事项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2 内容 · 管理体系具体内容由组织所选定的体系标准中的管理体系要求加以描述 3 形式 · 管理体系的表现形式就是一套管理体系文件 4 运行 · 管理体系的运行,实际上就是严格地按管理体系文件和规定加以有效的实施 5 评价 · 定期进行管理体系审核(如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评价管理体系的持续符合性、 有效性和适合性、充分性 6 改进 · 建立健全自我改进机制,使管理体系得到保持和不断完善 2。3 管理体系评价 D 评价管理体系时应对每一个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四个基本问题: · 过程是否被识别并适当规定? · 职责是否已被分配? · 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 · 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综合上述问题的答案可以确定评价结果。 · 管理体系审核 D 评价方式 · 管理评审 · 自我评定(适合于ISO9004:2000标准) 3审核和管理体系审核概述 3。1 相关术语 · 审核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 的、独立的并形成 文件的过程. · 管理体系审核 ——为获得管理体系的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管理体系审核准则 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为获得某个具体管理体系审核的定义,只须在本定义中的“管理体系审核"和“审 核”前加上主题词(如:质量、环境等)即可 · 审核准则 ——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如:·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等标准 ·组织的体系文件 ·适用的法律法规 · 合同 · 审核证据 -—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它信息。 · 审核发现 ——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 审核结论 ——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的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审核结果。 3.2 相关术语关系 3。3审核分类 · 内部 MS审核-—第一方审核——组织对其自身MS的审核 · MS审核 第二方审核—-顾客(需方)对组织(供方 · 外部 MS审核 的)MS进行审核 第三方审核-—认证机构或独立审核机构对 组织MS进行审核 注:MS审核按主题事项 又可分为QM、EMS · · · · 审 OHSMS审核等 初 监 复 复 核 审 督 审 评 审 核 · 产品(服务)质量审核 · 过程质量审核 · 环境审核 : · 联合审核 · 结合审核 3.4管理体系审核的内容和方式 · 符合性——MS文件/程序是否符合体系标准,过程是否确定,职责是否明确 ——文件审查 · 内容 · 有效性——MS文件/程序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 ——现场审核 · 适合性-—MS过程和结果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 -—MS评价 · 有计划 · 系统性 · 有步骤(程序) · 正规的 · 方式 · 审核应由与受审核方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内审员不 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 独立性 · 不受干扰 · 不能又审核又咨询 · 形成文件的—-审核过程应以文件为支持并将结果形成文件 -—内审不进行专门的文件审查,但可在现场审核中结合实际检查文件的可操作性、有 效性。 3。5管理体系审核特点 · 被审核的管理体系应是正规的 ——应有适当的体系文件; -—文件层次分明且相互协调; -—文件控制、文件更改应符合标准; —-实际行动应与书面文件或非书面承诺一致; —-必要的运作有可追溯性记录. · 管理体系审核应是一种正式的活动 —-被授权的 ——依照正式或特定的要求进行 合同; 授权; 质量手册及其配套的体系文件; ISO9001/ISO14001或相应的管理体系国际标准; 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审核按正式程序进行 正式的审核计划; 目的、范围明确; 审核策划和准备; 审核实施; 审核报告; 跟踪验证; 形成职业化审核. -—审核结果形成正式文件 审核结果以正式的审核报告(包括不合格报告)形式提交委托方或受审核方; 审核报告和记录作为正式文件留存到规定期限。 -—审核应根据审核证据判断 客观存在的证据; 不受情绪或偏见左右的事实; 可定性或定量的事实; 责任人员的陈述; 可验证。 —-从事质量审核的人员具备一定的资格并被聘任 第一第二方审核人员受过一定培训,能胜任工作与被审核工作无直接责任; 第三方认证的审核人员须为国家注册审核员; 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 管理体系审核是个抽样过程 ——管理体系审核抽样的局限性 在某一时刻进行,由于时间关系,较少跟踪全过程; 只能重点审核体系的主要部门不可能遍及整个体系所有部门; 只能调查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不可能审查全部; 任何审核不能证明体系完美无缺; 具有一定的风险。 —-减少审核风险 Ÿ 标准所要求的过程均应有样本,抽样仅限于相同活动和控制方式的过程; Ÿ 随机抽样; —足够的数量(3~12个); -分层抽样; —适度均衡; Ÿ 亲自抽样; Ÿ 应着重于发现有关系统失效的凭据; Ÿ 不应抱着“非查到问题不可"的目的去审核。 3。6 第一、二、三方审核的目的(作用)和依据 目 的(作用) 依 据 第一方审核 · 评价组织MS (MS试运行阶段) · 验证MS持续有效和改进 (正式运行/认证后) · 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机制 (经常化) · 作为第二、三方审核的准备,纠正不足 (二、三方审核前) · 体系文件 · 标准 第二方审核 · 对供方进行评价 (签合同前) · 促进供方改善质量管理体系 (合同期间) · 建立互利的供方关系 · 合同 · 有关法律法规 · 标准 第三方审核 · 认证注册 (受益者推动) · 减少重复审核的不必要开支 · 提高企业信誉和竞争力 (管理者推动) · 标准 · 有关法律法规 · 体系文件 3。7 内审(第一方审核)和外审(第二、三方审核)的相同点和区别(附表3—1) 4 2000版ISO9000族标准带来审核新原则、新思路 4.1 新标准的目标和主要变化 4.1.1 ISO9000:2000族标准的最重要目标 · 满足顾客/相关方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识别和确定这些要求(明示的、隐含的、必须的); ——以有效方法满足要求; -—监视和评价满足的程度并持续改进. · 建立一种通用的、适应组织有效运作的简化形式(过程网络) ——确定过程-—运用过程方法(PDCA模式); —-管理过程——应用管理的系统方法; —-流程图是一个好方法。 · 以适当的文件作为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通过对过程分析以确定文件化程度,而不是为迎合标准条款去写文件; ——寻求文件较少而达到效果最佳; --程序不一定要形成文件; --相关人员能一致说明并证实用同样方法做一件事且有效即可视为有程序。 4。1。2 ISO9001标准的主要变化 · 采用了全新的过程导向结构 · 运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成为主线 · 遵循企业管理原理以利一体化管理 · 增加或更明确了如下新要求 --持续改进; ——强调了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八“确保”,一“指定”); —-法律、法规要求(ISO9001:2000的1。1。b,1。2,5.1。a,7。2。1。c,7。3。2。b); --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可测量的目标; ——监视和度量顾客满意信息; -—资源的配备和管理; ——确定培训的有效性; —-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证实和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并持续改进; ——内、外部沟通; -—明确文件要求又给予组织灵活性。 · 更加强调了对实施效果的证实 -—客观证据不仅是文件记录,还可以是通过观察、测量、试验或其它手段获得的真实 的信息。 · ISO9001标准的这些变化所反映的思路可用于ISO14001和OHSAS18001标准应用的 参考 4。2 审核原则 审核的特征在于其遵循若干原则。这些原则使审核成为支持管理方针和控制的有效与可靠的工具,并为组织提供可以改进其业绩的信息。遵循这些原则是得出相应和充分的审核结论的前提,也是审核员独立工作时,在相似的情况下得出相似结论的前提。 与审核员有关的原则 a)道德行为:职业的基础 对审核而言,诚信、正直、保守秘密和谨慎是最基本的. b)公正表达:真实、准确地报告的义务 审核发现、审核结论和审核报告真实和准确地反映审核活动.报告在审核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障碍以及在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没有解决的分歧意见。 c)职业素养:在审核中勤奋并具有判断力 审核员珍视他们所执行的任务的重要性以及审核委托方和其他相关方对他们的信任。具有必要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与审核有关的原则,并通过独立性和系统性来明确: d)独立性: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 审核员独立于受审核的活动,并且不带偏见,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保持客观的心态,以保证审核发现和结论仅建立在审核证据的基础上. e)基于证据的方法:在一个系统的审核过程中,得出可信的和可重现的审核结论的合理方法 审核证据是能够证实的。由于审核是在限的时间内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审核证据是建立在可获得信息的样本的基础上。抽样的合理性与审核结论的可信性密切相关。 审核是建立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的。 4。3 审核新思路 4。3.1 目的确定、方法多样 · 标准规定的QMS要求,目的在于不但要求组织提供的产品满足顾客和法规的要求,还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 正确理解满足体系标准目的要求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重在结果和证实。 -—组织在建立、实施和保持MS的过程中,应从确保有效性出发,采用适宜的手段,而 不拘于形式; —-审核员应尊重以上的事实,重组织控制结果的有效性而避免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于 企业. 4.3。2 区分用词性质,抓住取证关键 · 标准对要求的性质有“应”、“确保”等,也有“必要时”、“适当时”等。 —-对于“应”、“确保"等要求,审核员应直接通过现场取证看其是否满足; -—对于“必要时”、“适当时”,审核员可从过程结果是否有效来判断是否必要,是否适当, 而不要停留在文字上的争论。 4.3.3 突出MS过程审核 · 新标准强调过程方法的应用,应抓住组织的过程进行审核 ——审核员应熟悉组织的业务过程,按过程进行审核,确认对过程是否受控并顺畅、协调, 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策划的目的; · 对标准中策划的要求必须审核,可通过交谈方式了解策划的内容方式和结果,可通过对 相关过程审核所收集到的证据评价策划的有效性。 · 对管理过程的审核,除对领导者的审核外,还应通过对产品实现过程的审核来证实。 · 支持性过程审核除对主管部门审核外,也要通过对产品实现过程的审核来证实。 4。3。4 正确认识文件的作用 · 文件是为了确保过程的重复性与一致性,记录是为证实和实现可追溯性,是一种手段而 不是目的。 · 审核的对象和目的是MS及其运行的有效性,而不是MS文件表述的完整性. · 审核员不应要求组织的质量手册与标准的条款一一对应。 · 审核员不应追求文件数量、形式而应关注文件的可操作性和带来的效果。 · 未形成文件的程序也是可以的,只要大家理解一致,做法相同,效果好即可。 · 在完成对组织的MS审核之后,才便于对MS文件的符合性作出评价。 4。3。5 正确理解和应用标准“1.2应用"条款中的删减(只适用ISO9001,不适用ISO14001) · 设计和开发不仅适用于产品,也适用于将顾客要求转化为服务、过程和体系的规范; · 对ISO9001标准7。3条而言,凡是有将顾客要求或法律法规要求转化为产品特性或产品规范的,不能删减7。3; · 对7。3可整条也可部分删减; -—虽对原设计不负责任,但有对产品规范或特性进行更改责任的,7.3条不能全删; ——虽产品已定型,但仍须修改或完善的,7。3条不能删; ——为过程的设计和开发使产品特性发生了预期的改变,应视为同时进行了产品设计,7.3 条不能删; ——如果现产品是以前设计,也未发生设计修改,且在可预测的未来一段时间不需开发设 计的,可删减7.3条; ——组织愿意应用7。3条,且有证据表明已按ISO9001标准建立了适宜的运行和控制机 制,确有设施和控制能力,可认为满足7.3条要求,一旦组织开展新的设计活动, 认证机构应以适当方式验证其能力。 · 对外包,组织须对其实施控制; ——组织应按4.1条总要求和7。4条具体要求以及相应条款(如7。3有外包时可再按7.3 要求,外协件加工可按7.5.1要求等)实施相应控制,同时在质量手册和公开文件 中加以描述。 ——是否审核外包现场,取决于对组织或供方QMS的信任程度,并考虑可行性。 · 顾客财产不止是物质的,还包括保密、专利、产权等信息,删减时要注意; · 审核员对组织声称的删减、除了评估其理由的充分性和正确性外,还应在现场调查其实 际情况而后加以评价. 4.4 对审核员能力的新要求 · 加强对企业管理原理和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并应用 · 深刻领会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与相关知识,作为审核主线 · 更加了解组织的运作过程和产品实现过程及相关知识,作为审核切入点 · 提高获取客观证据以及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 5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策划 5。1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概念 ——由组织对自身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审核 注:有时,也内审也可由组织外聘的人员以组织的名义进行 5.2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机制的策划、建立和管理 · 领导重视是关键 -—将内审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和改进机制并加以制度化; ——指定内审的管理部门,任命干部,确定其职责和工作方针; -—任命管理者代表亲自抓内审工作; -—建立管理体系时就应考虑内审工作。 · 制度化 --确定一个职能部门负责进行内审的管理; --制定管理方案并对管理方案进行管理; ——制定内审程序; -—制定内审员条件,通过评聘,组建一支内审员队伍(兼职); -—编制内审计划和准备审核工作文件、表格、报告等; -—定期进行内审; --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 对内审员的管理和促使审核员水平的同步提高 ——培训; —-组织经验交流; ——审核报告和不合格报告的分析比较; ——工作评比; ——审核员轮换; --承担第二方审核; -—在第三方审核中担当陪同人员,学习外审员经验. · 审核工作管理 -—按ISO9001:2000标准4.2。3和4。2。4或ISO14001标准的4。4.5和4。5.3的 要求建立内审文档管理制度; -—确保信息反馈,不断改进内审工作; -—保密; ——道德规范。 5。3 内审的类型和频度 a)常规审核 · 按预期规定(如年计划/手册)进行,可以是 --集中全面地对所有过程和部门同时审核,或 ——分散滚动式进行,即分批对若干部门、若干过程进行审核,每年审核要覆盖 MS涉及的所有部门和过程至少一次。 b)追加审核 · 在特殊情况下增加的审核 -—发生严重的质量或环境、安全等问题或顾客(相关方)重大投诉时; ——组织体制、管理机构、产品结构、资源、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和目标、产 品实现过程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外审之前; ——复审/复评之前。 5.4 审核方案和审核方案的管理 5.4.1 审核方案和审核计划 a)审核方案 ——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 注:审核方案包括策划、组织和实施审核所必要的所有活动。 b)审核方案举例: ——覆盖组织QMS/EMS/OHSMS/IMS(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当年的一系列的内部审核 ——在六个月内对供方实施的第二方管理体系审核 c)审核方案作用 · 审核方案的提出可以使特定时间段的一组审核 ——更有目的、有系统、有序、有效地进行。 审核方案由方案管理人员承担。 d)审核计划 · 组织根据审核方案中的“一次审核活动和安排的描述”称为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应在审核方案的框架下加以安排 ——它是实现审核方案总目标的一部分. e)审核方案的授权 ·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对审核方案的管理进行授权. —-由经授权的人员对审核方案进行管理。 5.4.2 审核方案管理流程 5。4。2。1 审核方案的建立 a)首先确定审核方案的总目的,以指导审核方案的策划和实施,总目的可以是: · 满足管理体系认证要求;获得认证注册; · 获得并保持对供方能力的信任; · 满足顾客/相关方要求; · 验证与合同的符合性; · 有助于管理体系的改进等. b)确定审核方案的范围与程度 · 其考虑因素可以是: —-受审核组织的产品特点、规模、性质与复杂程序; --方案中包含的每次审核的范围,目的和审核时间; -—审核频次; -—受审核活动(过程/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因素)的数量、重要性、复杂性、相似性 和地点; ——适用标准、法律法规、合同要求; -—以往审核结论或以往的审核方案的评审结果; ——顾客/相关方的关注点; ——组织或是运作的重大变化等. · 范围与程序描述的内容: 可包括产品、过程(如开发、设计/生产/安装/服务)和场所 · 举例 —-窗式空调器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所涉及的部门和场所;白酒 的生产和服务所涉及的部门和场所.(QMS) -—广州华宇公司窗式空调器的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所有部门和场所湛江 奥西公司白酒的生产和服务所有的部门和场所。(EMS/OHSMS) c)审核方案的职责、资源和程序 · 要求 —-审核方案的职责应当由基本了解审核准则、审核员能力、和审核技术应用的一 人或多人担任。它们应当具备管理技能,了解与审核活动相关的技术和业务. · 审核方案的职责 —-确定审核方案的总目的和审核方案的范围和程度 ——确定审核的职责和程序,并确保资源的提供 —-确保审核方案的实施 —-确保保持适当的审核方案记录 —-监视、评审和改进审核方案 · 审核方案的资源 可从下列因素考虑审核的方案所需资源: ——开发、实施、管理和改进审核活动所必要的财务资源; ——审核技术 ——实现并保持审核员能力和表现 ——获得与审核方案目的相适应的审核员和技术专家; -—审核方案的范围与程度; · 审核方案的程序 审核方案管理的程序应当明确以下内容: -—审核的策划和日程安排 —-保证审核员和审核组长的能力 -—选择适当的审核组并分配其任务和职责; ——实施审核 —-实施审核后续活动(适用时) --保持审核方案的记录 -—监视审核方案的业绩和有效性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审核方案的总体实现情况 5。4。2。2 审核方案的实施 · 审核方案实施应当按上述审核方案的程序所规定的内容并明确以下方面: ——与有关方沟通审核方案 ——审核及其它与审核方案有关的活动的协调和日程安排 -—建立和保持评价审核员能力的活动 ——确保审核组的选择 ——向审核组提供必要的资源 ——确保按审核方案进行审核 ——确保审核记录的控制 -—确保审核报告的评审、批准和分发 --确保审核后续活动(适用时) 5。4.2。3 审核方案的记录 应当保持记录以证实审核方案的实施,记录应当包括: · 与每次审核有关的记录,如 —-审核计划; ——检查表; ——不符合报告; ——审核报告;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报告 --审核后续活动的报告(适用时) · 审核方案评审的结果; · 建立和保持与审核人员有关的记录,其内容如: ——审核员能力和表现的评价; -—审核组的选择; —-能力的保持和提高 5。4。2。4 审核方案的监视和评审 应当对审核方案的实施进行监视,并按适当的时间间隔进行评审,以评定其是否已达到目的,并识别改进的机会。监视和评审结果应当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 监视应当包括以下特性 ——审核组实施审核计划的能力; --审核活动与审核方案和日程安排的符合性; ——审核委托方、受审核方和审核员的反馈。 · 评审应当考虑以下内容 ——监视的结果和趋势; —-与程序的符合性; -—相关方变化的需求和期望; —-审核方案的记录; ——替代的或新的审核实践 —-在相似情况下,审核组之间表现的一致性。 审核方案评审结果可能导致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改进方案,这应在评审结果中描述并加以实施和验证。 6 内审的实施 6。0 内审实施流程 确定任务 ¾® 确定类型 ¾® 明确依据 ¾® 批准下达 ¾® ¯ 审核准备 ¾® 审核组 ¾® 审核计划 ¾® 分工、阅文 ¾® ½ ½ ¯ 编写检查表 ¾® 审核前会议 ¾® 通知 ¾® 审核实施 ¾® 首次会议 ¾® 现场审核 ¾® 内部交流 ¾® ½ ½ ½ ½ ¯ 确定不合格 ¾® 不合格报告 ¾® 受审方确认 ¾® MS评价 ¾® 沟通会议 ¾® 末次会议 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