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现代科学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类别,管理科学与工程已逐步形成了其较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我国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8月发布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第一次将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管理学科门类的一个一级学科设置,这标志着该学科在我国的正式建立。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职能,已经成为现代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及任何一个组织发展、进步所不可缺少的科学支柱。一、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解析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概念管理科学与工程是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管理科学为基础,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解决各领域实际问题的学科.2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比国外晚 20 - 50 年,且基本上是在学习引进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学科初创阶段:新中国成立,实行的计划经济;20 世纪 60 年代初,鞍钢宪法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以及随后提出的“三个三的三检制”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管理方法。学科重建发展阶段(1 9 7 8 - 2 0 0 0):邓小平的“为生产力论”以及后来的“生产力标准”等思想的提出,大大激发了科学管理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系统的借鉴和研究国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并诞生了自己的管理方法.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心,根
3、据国家管理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兼顾行业发展战略,制定了符合我国特色的管理学科发展战略,把研究重点放在企业层次,全面促进我国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学科繁荣阶段(2 0 0 0 -现在):进入 2 1 世纪以后,信息技术和知识资本的发展丰富了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带来了管理方式新的变革,给我国管理学科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3应用领域包括哪些方面经济领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经济行业各部门、各专业领域中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存在的规律性,解决经济领域中实际应用问题.工程技术领域:解决系统规划、设计、运行、管理与控制以及大型复杂产品生命周期的费用分析和控制的相关理论方法的问
4、题,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率、生产系统效益的提高起到重大作用.IT 领域:利用管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学科的知识,运用于政府机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信息化建设和 IT 项目规划的实际问题,摆脱管理系统利用率低、战略管理和内部管理弱化以及技术与管理脱节等困境。物流工程领域:对配送规划、物流共同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供应链与管理、生产计划调度等问题,可以在指导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管理学、管理数学、经济学以及工程方法,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多领域存在的管理问题,在各领域的社会实践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4.包括哪些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传统上
5、包括决策科学、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科技管理等 6 个经典领域,既可以有确定的研究对象,也可以没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可以应用到所有被管理对象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领域出现了新的发展方面,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金融工程、现代物流、供应链、价值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可见,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5。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对数学、计算机科学要求较高,数学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适合此类专业.6.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掌握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必要的管理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用先进的管理思想、
6、方法对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专门人才。二、管理科学与工程在现代科学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体系的构成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现代科学系统中的地位见图1所示.图1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现代科学系统中的地位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的构成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的构成如图2所示,图2中,管理基础知识理论:这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管理科学理论:以基础知识理论为指导,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形成能适用于各种系统的管理方法、工具和手段.应用领域:由于不同领域和不同组织系统的管理活动有其不同的规律性,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就形成了以不同系统或
7、不同管理活动领域为研究对象的各种专业领域。图2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的构成三、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如今,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已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随着管理科学与工程不断的发展壮大,已建立了一支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其中主要的研究力量就是一些开设该学科的重点大学以及参与该学科相关研究的科研院所。同时在一些研究领域也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而通常衡量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20102012年,我国大陆学者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SCI期刊中发表论文3619篇,是2007-2009年同期论文数量的1。72倍。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意味着我国管理科
8、学与工程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如何更好的把握住这些机遇,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上的需求,也是该学科所面临的挑战.因此在这种新的发展态势下,有必要对该学科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能够促进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发展的有效性建议,这对于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学科研究成果增长迅速。学科研究成果的增长情况通常可以用该学科学术论文的增长数量来衡量。从20012012年我国大陆学者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的变化情况上可以看出:该学科在研究成果上取得的成果尤为明显。2001年,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文数量仅占到世界发文总量的3。
9、66%,而到2007年,这一比例就迅速上升至10。05%,到2012年,这一比例已达到16。78%。从论文的篇数来看,2001年论文篇数仅为133篇,2011年时,篇数开始超过1000篇,到2012年,篇数已经达到1359篇。学科热点领域和新兴领域进展分析。高水平的论文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就可以用来反映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热点。对这些高水平的论文中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进行分析后,可以总结出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近几年的热点领域包含:运营管理,工业工程,决策理论与方法,商务智能,服务管理等。在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重要的研究领域中,除了上面所提及的热点领域发展迅速,一些新兴领域也开始发展起来.其
10、中包括了城市交通管理、智能知识管理、服务科学、低碳发展管理等诸多领域.2、管理科学与工程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丰富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并且将拓展该学科的研究领域.(2)管理科学与工程与其他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的研究将推动各个学科及自身的发展。(3)结合中国国情的实际情况,将管理科学的理论实践化.(4)与国外合作的研究项目将逐渐增多。3、管理科学与工程发展的建议(1)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多变的因素应受到重视。(2)要重视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同时在对该领域的人才进行培养时,应加强对研究队伍的建设,从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研
11、究人才。(3)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只有从国情出发,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发展情况,从而提出具有实践性的方案,真正地将学科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意义上地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4)想要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达到先进水平,就需要在了解自身不足的情况下,加强与国外的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理论以及实践方法.四、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分析1。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如表1所示。表1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此外,在其他方面的差异还包括:(1)知识管理、复杂性研究等国外研究热点,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国则引入的时间不长,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2)对于
12、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和行为理论、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等国内外研究成果日益减少的领域,如果不借助其他学科的方法加以改造,将难以继续引起学术理论界的重视。(3)国内关于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理论等一般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现在,我们已基本了解了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状况,所以对这些理论的介绍在国内不会成为热点,但其应用研究在国内还有前景。(4)在信息技术与管理、决策与对策理论等领域,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差距最小.2.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问题比较的启示(1)研究的主流领域越来越多地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或者说,这些新技术、新的时代特征给管理研究主流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
13、突破.(2)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有些研究领域要逐渐被淘汰,像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同时也会出现新的研究领域,如复杂性研究和电子商务等。这就要求国内研究主体要跟踪最新研究动向,培养发现研究热点的敏感性。(3)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多来自管理实践的需要,即问题导向,注重技术和可操作性.这要求国内研究主体更多地关注管理实践,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4)国内的研究热点普遍地落后于国外,但也有自己领先的领域,如工业工程.(5)国内的资助机构应加强对研究热点问题的资助,因为研究热点与管理实践联系得最紧密,而且也容易在管理实践中产生效益。特别是那些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热点,其所在领域将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起到示范作用。(6
14、)国内研究热点的形成,基本上有两个前提:一是国外已经是研究热点,国内研究主体加以介绍和引入,结合国内实际,形成研究热点,如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二是国内出于国家政策的需要,由政府大力推动而形成研究热点,如复杂性研究。(7)从内容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管理科学基本上处在借鉴应用的阶段,根据中国的管理实践提炼出自成一体的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还不多。五、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复合型培养模式研究所谓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遵循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需求,为研究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课程体系设置、特色学科建设、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导师指导作用的发挥、形式多样
15、的考核方式和提高培养质量的途径等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培养模式。复合型培养模式将有效整合这些要素,协调作用以实现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1.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制定培养计划、开展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最基本的教学文件,也是进行质量管理、检查与评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标准,因此制订一个科学的培养方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非常重要,一定要从学科的发展概况、优势和特色,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进行科学整体规划。2.建设有特色的学科加强学科建设是实现大学使命和价值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是进行高水平
16、的科学研究,产生创新成果和造就学术大师的前提,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核心环节。加强学科建设就是要培养一些特色学科.只有形成特色学科,才能实现特色教育,从而体现出整个学校的办学特色。3.建立能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针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学科交融和应用性极强的特点,可以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参与实践等来加强其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和灵魂。“名师出高徒”充分反映了老师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要培养出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自身的素质以及导师
17、的全过程管理非常重要。导师要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高尚的学术修养并且导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全程指导.5.结合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硕士研究生最终获得硕士学位除了学术论文以外,还可以是开发的软件、获得的专利、工程或技术管理方法创新、工程全过程管理方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等。这种考核方式更彰显了各尽其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善于学术研究的“学术性”研究型硕士可以通过进入博士阶段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企业,在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或高级管理者。综上所述,相比传统培养模式,“学术性”研究型硕士和“应用性”专业硕士相结合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更能体现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特点和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培养模式既克服了传统“学术性”研究型培养模式脱离实践“闭门造车”的弊端,又结合了“应用性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优点,是“学术性”和“专业性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