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市初三化学期末考试选择最后两道压轴题通关练习汇编.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034281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04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初三化学期末考试选择最后两道压轴题通关练习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市初三化学期末考试选择最后两道压轴题通关练习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择题精编(二) 1.现有t℃时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恒温蒸发20克水,析出了4克晶体;再恒温蒸发20克水,析出6克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在t℃时,未蒸发水之前原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 C.在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100克水 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大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A.t℃时,在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右下图中相连的两个圆圈里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 CuO CO Ca(OH)2 CO2 Mg B Fe O2 C CO2 H2O C 稀盐酸 CaCO3 CaO H2O CuSO4 D P O2 CO H2O CO2 4.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固体 5.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 B 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 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6.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 7.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氧气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a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8.将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持续不断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通入的二氧化碳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像中的( )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恰当的是( ) A.生石灰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 B.活性炭放入冰箱可去除异味 C.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制成各种彩灯 D.硫酸铜加入某酒精样品中可检验该样品是否纯净 10. 右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代表相连的两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物质,请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 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丙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 D.丁可能是碳或氧气 1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除杂方法 A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CO(CO2) 通过足量的碱溶液 C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D CuO(C) 在空气中灼烧 12.把2mol碳在1.5mol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燃烧后的产物中既有CO2也有CO,则生成的CO2和CO总的物质的量是( ) A.1。5mol B.2mol C.1mol D.大于1.5mol,小于2mol 13.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2 g 1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表示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溶 质 的 质 量 分 数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含有0。01mol氢氧化钙的溶液中,缓慢通入0.01mol二氧化碳气体 C.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 15.下图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B.恒温时将NaCl不饱和溶液不断蒸发水 C.向饱和Ca(OH)2溶液中不断加入CaO固体 D.20℃时向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 16.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说明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17.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1个X分子中有3个原子 C.反应物中两种分子的物质的量比为1:1      D.该 的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18.在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后,恢复至室温,图像正确的是( ) 19.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100g水。现取70g氯化钾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7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则原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19% B.20% C.25.7% D.28。6% 20.某温度下,向50g饱和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2.8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沉淀的质量为3。7g                       B.沉淀的质量为2.8g C.饱和石灰水质量小于49。1g               D.饱和石灰水质量大于49。1g 21.现有一杯20℃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能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的操作是( ) A.恒温蒸发水 B.降温 C.升温 D.加入硝酸钾 22.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B.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吸收热量 C.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分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之和 23.将一定质量的食盐溶解在10mL水中,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食盐质量+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B.食盐体积+水的体积=溶液的体积 C.溶质质量+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D.食盐密度+水的密度=溶液的密度 24.经测定某气体在0℃常压下的密度是1.25g/L,查阅数据获得常见气体密度如下表: 气 体 H2 O2 CO CH4 N2 CO2 0℃常压时的密度(g/L) 0。09 1.43 1。25 0.72 1。25 1。98 结合实验,根据以上数据,对于该“气体”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气体一定纯净物 B.如果该气体燃烧后有水生成,则一定有H2 C.如果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D.如果该气体引燃能爆炸,则气体一定是O2和H2的混合物 25.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题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 固体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0 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 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A 时间 溶质质量分数 0 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 B 固体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0 一定量水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C C 0 时间 溶质质量分数 加热蒸发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 D 26.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O B、CH3OH C、C2H2 D、C2H4 27.已知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60克/100克水,则70℃时氯化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是( ) A.37.5% B.20% C.40% D.35% 28.室温下,称取5。6g生石灰,放入100g水中(已知:该温度下Ca(OH)2的溶解度为 0。16g/100g水),充分搅拌,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所得溶液溶质是Ca(OH)2 B.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6/(100+5.6)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0.16g 29.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0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30.能正确反映图像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3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 A.Q点 B.N点 C.P点 D.M点 32.实验室里,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 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 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 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33.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能实现目的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可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B.用天然气替代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作燃料,可解决温室效应 C.可按溶解、结晶、过滤的操作顺序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 D.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将导管升到集气瓶底,可有利于气体的收集 34.相同温度下,将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固体分别放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两只烧杯中,搅拌后均完全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B.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可能相等 C.溶液的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小于乙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