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牢固树立安全和规范意识,安全第一、实验第二,规范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水平.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2、可以使用锥形瓶作为减压蒸馏的接收瓶.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3、各院系要加强对剧毒、有害、特殊化学药品的管理,建立严格的领取、发放、登记和主管领导审批制度。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4、可以将含水量或含溶剂量较高的样品直接放入烤箱。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5、实验室中同种实验试剂应尽可能多储备一些,便于实验的顺利开展。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6、在室外灭火时,应站在上风位置。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7、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因为,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剧烈,溶剂极易冲出体系,导致自燃或爆炸.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8、验动物是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基本的材料和对象,它的质量关系到研究结果和成功率.因此,实验动物应该来源于具备资质的单位。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9、配置试剂、合成品等标签须信息明确,不得无盖放置。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10、禁止戴实验防护手套操作未受潜在感染性生物材料污染的设施设备(包括门窗、开关、仪器、冰箱、电脑、电话等).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11、实验室如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向所在学院和实验室负责人、保卫处、实验室处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安全隐患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的,学校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12、废弃的利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纸板箱等不易被刺穿的容器中。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13、红外灯、紫外灯不得安装在木柜或纸箱中使用。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14、碱灼伤时,必须先用大量流水冲洗至皂样物质消失,然后可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15、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然后疏散火势中压力容器或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不能疏散的部署水枪进行冷却保护。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16、所有操作或接触放射性核素的实验室人员应接受放射性基础知识、相关技术和放射性防护的指导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并佩戴个人专用的辐射剂量计。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17、使用U盘拷贝资料,应先对U盘杀毒,防止病毒感染。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18、未用完的石油醚和乙醚可以敞口放置在冰箱中。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19、电源插座、接线板、电线的容量应满足电器功率的需要。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20、辐射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可以不必放置辐射警示标志和工作信号.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221、实验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对反应进行后处理,不在实验台上堆积试剂瓶和杂物。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22、应增强信息安全的意识,注意保护教学科研活动中实验技术参数、观测数据、实验分析结果及新的科学发现等资料。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23、实验室安全与卫生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布置、卫生、水电安全、冰箱与烘箱使用管理、危险品使用与保管、化学与生物废弃物(气、液、固态物)的处置、排污管理、气体钢瓶安全、放射性安全等.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24、在熟睡时,听到火警信号后正确的做法是:1、用手试一试门是否热,如是冷的,可开门逃生;2、准备好湿毛巾;3、切勿随意跳楼,自制救生绳索后再设法安全着落;4、利用自然条件作为救生滑道。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25一些低毒、无毒的实验废液可以不经处理,直接由下水道排放。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26、未经学校管理部门许可不使用明火电炉。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27、 当有人发生触电事故时,应马上直接将其拉开。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28、饮水加热器、灭菌锅等可以无水干烧。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29、有毒实验废弃物应明确专人负责,使用专用容器和醒目标识,将重金属、氰化物、溴化乙啶(EB)及其结合物进行分类收集,专人管理,定期回收,统一处理。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30、实验室内可以使用电炉、微波炉、电磁炉、电饭煲等取暖、做饭。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31、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注意:1、电气设备可能带电,可能发生触电事故;2、某些电气设备充有大量的油,可能发生喷油甚至爆炸。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32、、及时淘汰老化、性能不稳又具有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如冰箱10年以上,烘箱12年以上)。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33、加强对实验动物管理工作,防止人畜共患病和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是搞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3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试剂与反应装置仪器放在通风橱中
· B. 反应瓶中反应液超过2/3
· C. 冷却水开得太大,出水管太短。
· D。 从抽滤瓶倒液体时从瓶口而不从滤嘴倒出。
(标准答案: D )
35、有关化学试剂的存放不正确的是
· A. 存放点通风、隔热、安全
· B. 试剂瓶、烧瓶等可开口放置
· C. 对于易泄露、挥发的试剂应存放在具有通风、吸附功能的试剂柜内
· D。 强碱与强酸、氧化剂与还原剂等分开存放
(标准答案: B )
36、对实验室安全检查的重点是:
· A. 可燃易燃性、可传染性、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的使用和存放
· B。 清除污染和废弃物处置情况
· C. 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 D。 以上都是
(标准答案: D )
37、请指出下列不正确的现象
· A. 实验室消防通道保持通畅
· B。 实验室物品摆放有序,卫生状况良好
· C. 离开实验室时关好水、电、门、窗
· D。 实验室内烧煮食物、饮食
(标准答案: D )
38、下列有关实验室中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多个大功率仪器均使用独立的接线板
· B. 气体钢瓶放在走廊、大厅等公共场所
· C。 气体连接管路材质选择合适,无破损或老化现象
· D。 电脑、空调、饮水机等不随意开机过夜
(标准答案: B )
39、关于废液处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含银废液加盐酸调节PH,加氯离子沉淀
· B。 含胺类有机废液用络合卒取法对废液进行萃取,具有相当高的COD去除率
· C。 高浓度有机废液采用以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为主体的生化处理工艺
· D。 高氧化性废液可直接与还原性废液混合处理
(标准答案: D )
40、关于冰箱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将圆形器皿直接放入冰箱,而不是将其放入烧杯后再放入冰箱
· B。将物品放置到室温后再放入冰箱
· C. 乙醚等低沸点溶剂长时间放入冰箱
· D。 低温结晶放入冷冻箱
(标准答案: B )
4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残留溶剂不及时处理
· B. 反应产物不及时处理
· C。不使用敞口容器(烧杯)装有机溶剂
· D. 油浴的加热设备能够产生明火
(标准答案: C )
42、实验室安全的保障离不开
· A.安全责任: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
· B.安全意识:意识决定一切,防患于未然
· C.规范的实验操作、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完备的知识储备
· D. 以上都是
(标准答案: D )
43、实验室必须配备符合本室要求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要放置在明显或便于拿取的位置。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把消防器材移作它用.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44、发生各类案件时应立即报案,妥善保护案发现场,若有人受伤,在救人时应尽可能记住现场破坏前的情况(如手机拍照等)。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45、实验室走廊不能放木制桌子、柜子等易燃物品,但可以放金属柜、冰箱等。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46、各涉源单位要建立健全放射性同位素保管、领用和消耗的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实验过程必须小心谨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47、涉辐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职业病体检,每两年进行一次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48、电动工具的电源引线必须保证接地可靠。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49、风速计为一较精密的仪器,严防碰撞振动,不可在含尘量过多或有腐蚀性的场所使用。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50、安装工件时,工件要装正、夹紧,装、卸工件后必须及时取下卡盘扳手。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51、同位素P-32与S—35可以放在一起,但H—3、I-125、C—14必须分别放置。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52、用玻璃滤器过滤含传染性物质时,应先在2%的石炭酸溶液中至少浸泡2h,然后再洗涤、高压灭菌。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53、如果在微生物实验中出现意外事故(如菌种管打破等),应立即用消毒剂(84消毒剂)清洁桌面、洗手等,及时杀灭细菌和病毒,避免污染面扩大。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54、、一般将闪点在25°C以下的化学试剂列入易燃化学试剂,它们多是极易挥发的液体。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55、安全事故处理应本着先人后物的原则,果断地、坚决地快速处置。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56、各学院每季度组织有关人员对实验室进行安全与卫生管理的例行检查,记录检查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限时整改。每次检查结束后须将检查结果形成报告,上报实验室处.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57、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逐级安全责任制,贯彻执行“谁使用,谁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工作原则。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58、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三类。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59、保藏机构接受实验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当予以登记,并开具接收证明。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60、对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从事相关实验活动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61、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3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62、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63、实验室应穿拖鞋和白色实验衣。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64、实验室如果突然遇见停电,所有电器都要脱离电网,确保安全。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65、实验室门口应挂上写有安全责任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的牌子.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66、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实验室禁止使用明火。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67、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时,一律认为有电,不能盲目触及.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68、进行电气维修必须先关掉电源,在设置告知牌后,方可进行。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69、负载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插、拔、接电气线路。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70、大型仪器使用中,应注意仪器设备的接地、电磁辐射、网络等安全事项,避免事故发生。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71、如遇呼吸道吸进有毒气体、蒸气、烟雾而引起呼吸系统中毒时,应立即将病人移至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使之温暖和安静,切勿随便进行人工呼吸.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72、无论是否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动物尸体,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及冷冻保存,然后送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处理。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7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74、夏季天气热时可以在实验室内穿露有脚趾的鞋.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75、同位素实验室和使用固定放射源实验室要在明显位置张贴放射警示标志。定期检测放射污染情况,严防射线污染超标。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76、做有毒有害或者令人不适的气体实验时,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77、用手搬运重物时,应先以半蹲姿势,抓牢重物,然后用腿肌出力站起,切勿弯腰,以防伤及背部和腰。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78、火灾蔓延的途径是:
· A. 热传导
· B。 热对流
· C. 热辐射
· D。 以上都是
(标准答案: D )
79、、气体钢瓶使用后,可以不关闭阀门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80、在实验室内一切有可能产生毒性蒸气的工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并有良好的排风设备。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81、酒精灯不再使用时,应立刻用嘴吹气灭火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82、实验室内的浓酸、浓碱处理,一般要先中和后倾倒,并用大量的水冲洗管道。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83、打开易挥发或浓酸、浓碱试剂的瓶塞时,瓶口不要着脸部或其他人,宜在通风橱中进行。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84、移液时,当有生物污染性物质溅出,为防止扩散应:
· A.立即用浸过消毒剂的布或纸处理,然后将被污染的物品进行高压消毒
· B.立即用布或纸处理
· C.立即采用高压消毒
· D。 立即用浸过消毒剂的布或纸处理
(标准答案: A )
85、生物学实验室内,什么常见物质是易燃易爆液体?必须妥善安置,正确使用。
· A.三硝基苯磺酸、苦味酸
· B.无机磷
· C.乙醚、二甲苯、丙酮、酒精
(标准答案: C )
86、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是第几类病原微生物。
· A.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 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 C.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 D.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
(标准答案: B )
87、需要在动物体上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在哪一级实验室进行。
· A.符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一级以上实验室.
· B.符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二级以上实验室。
· C.符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三级以上实验室.
· D.符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四级以上实验室.
(标准答案: C )
88、辐射源是指
· A.放射源
· B.放射性同位素
· C.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实体。
(标准答案: C )
89、造成内照射的原因:
· A。 是因为吸入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空气,饮用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吃了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或者放射性物质从皮肤、伤口进入体内。
· B。 体外的电离辐射照射人体造成损伤.
· C。 辐射损伤主要来自γ和X射线、中子,其次是β射线。
(标准答案: A )
90、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实验仪器在夜间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连续运转,如果必须在夜间使用,应严格检查实验仪器的漏电保护装置及空气开关等工作正常.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91、强酸溅入眼内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彻底冲洗,冲洗时必须将上下眼睑拉开,水不要流经未伤的眼睛,不可直接冲击眼球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92、眼部碱灼伤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彻底冲洗,冲洗时必须将上下眼睑拉开,水不要流经未伤的眼睛,不可直接冲击眼球,然后可用2%~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93、凡进行有危险性的实验,应先检查防护措施,确证防护妥当后,才可进行实验。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94、一氧化碳泄漏,应先施行通风,以驱散一氧化碳气体,并切断一氧化碳泄漏源。
· 对
· 错
(标准答案: 正确 )
95、在着火和救火时,若衣服着火,要赶紧跑到空旷处用灭火器扑灭
· 对
· 错
(标准答案: 错误 )
96、化学强腐蚀烫、烧伤事故发生后,应保持创伤面的洁净以待医务人员治疗。或用适合于消除这类化学药品的特种溶剂、溶液仔细洗涤烫、烧伤面.
· A.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皮肤
· B.迅速解脱伤者被污染衣服,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皮肤
· C.迅速解脱伤者被污染衣服
(标准答案: B )
97、有机物或能与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药品着火,应用 以免扑救不当造成更大损害。
· A.其他有机物灭火
· B.自来水灭火
· C.灭火器或沙子扑灭
(标准答案: C )
98、为避免误食有毒的化学药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把食物、食具带进化验室
· B. 在实验室内可吃口香糖
· C。 使用化学药品后须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 D. 实验室内可以吸烟
(标准答案: C )
99、化学危险药品对人身会有刺激眼睛、灼伤皮肤、损伤呼吸道、麻痹神经、燃烧爆炸等危险,一定要注意化学药品的使用安全,以下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了解所使用的危险化学药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 B。 妥善保管身边的危险化学药品,做到:标签完整,密封保存;避热、避光、远离火种.
· C。 室内可存放大量危险化学药品
· D. 严防室内积聚高浓度易燃易爆气体
(标准答案: C )
100、如果工作场所潮湿,为避免触电,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人应:
· A.站在铁板上操作
· B.站在绝缘胶板上操作
· C.穿防静电鞋操作
· D. 戴上安全帽
(标准答案: B )
101、眼睛被化学品灼伤后,首先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A. 点眼药膏
· B. 立即开大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
· C。 马上到医院看急诊
(标准答案: B )
102、能相互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废液,应:
· A.随垃圾丢弃
· B.向下水口倾倒
· C.不得倒入同一收集桶中
(标准答案: C )
103、领取及存放化学药品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确认容器上标示的中文名称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
· B. 学习并清楚化学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
· C. 化学药品应分类存放.
· D。 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可以存放于同一药品柜中
(标准答案: D )
104、放射性实验需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佩戴个人辐射剂量计,可以知道当天接受的剂量和累积剂量,并将其控制在安全水平下
· B. 实验时必须带好专用的防护手套、口罩、穿工作服,实验完毕,立即洗手洗澡。
· C. 实验时,力求迅速、熟练,尽量减少被辐射的时间,并应尽可能的用夹具、机械手来操作,以便远离辐射源,同时应设置隔离屏蔽
· D。 以上都是
(标准答案: D )
105、实验过程中发生烧烫(灼)伤,错误的处理方法是:
· A。 浅表的小面积灼伤,以冷水冲洗15至30分钟至散热止痛
· B. 以生理食盐水擦拭(勿以药膏、牙膏、酱油涂抹或以纱布盖住)
· C。 若有水泡可自行刺破
· D. 大面积的灼伤,应紧急送至医院
(标准答案: C )
106、若某种废液倒入回收桶会发生危险,则应:
· A.直接向下水口倾倒
· B.随垃圾一起丢弃
· C.单独暂存于容器中,并贴上标签
(标准答案: C )
107、实验人员都要注意防止被实验设备产生的X射线照射,下列能够产生X射线的仪器是:
· A. X射线衍射仪
· B. 721分光光度计
· C。 液相色谱
· D. 气相色谱
(标准答案: A )
108、使用干燥箱和恒温箱,应注意的事项有:
· A. 使用前检查电源,要有良好的接地线
· B。 箱内应保持清洁,放物网篮不得有锈,否则影响待干燥物品的洁净度
· C。 塑料、有机玻璃制品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60℃,玻璃制品的温度不能超 过180℃,使用温度不能超过干燥箱的最高允许温度,用毕要及时切断电源
· D。 以上都对
(标准答案: D )
109、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向当地什么部门备案,并接受其有关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
· A.公安部门。
· B.卫生部门。
· C.医学院校。
· D.法医机构
(标准答案: A )
110、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每隔多久将培训、考核其工作人员的情况和实验室运行情况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 A.一个月。
· B.三个月.
· C.半年。
· D.一年。
(标准答案: C )
111、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多少年。
· A.3年。
· B.5年。
· C.10年。
· D.20年.
(标准答案: D )
112、不能用两只手同时操作的是哪类实验。
· A.医学实验。
· B.化学实验.
· C.电学实验.
· D.力学实验。
(标准答案: C )
113、剧毒物品保管人员应做到
· A. 日清月结
· B. 帐物相符
· C。 手续齐全
· D。 以上都是
·
(标准答案: D )
114、酒精及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的灭火法是。
· A.水或者灭火器灭火。
· B.沙土或者灭火器灭火.
· C.隔绝空气。
· D.扫帚扑打
(标准答案: A )
115、实验室皮肤灼伤的急救法是.
· A.大量清水冲洗。
· B.70%酒精消毒后,涂苦味酸软膏。
· C.1/10mol的NaOH清洗。
· D.纱布包扎.
(标准答案: A )
116、消毒剂是指
· A.用于杀死微生物的化学试剂或化学混合物,但不能杀死孢子
· B。能够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它们生长繁殖的制剂
· C. 不能够杀死微生物但能抑制其生长繁殖的制剂
· D。所有能杀死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制剂
· E.能够抑制所有细胞生长的制剂
(标准答案: A )
117、玻璃、利器生物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是。
· A.1:50“84”浸泡1小时.
· B.煮沸20分钟。
· C.低温冰箱保存.
· D.高压蒸汽灭菌10分钟。
(标准答案: A )
118、下列不属于实验室废弃物的是。
· A.实验动物尸体。
· B.实验剧毒物品残留物。
· C.无用金属物体.
· D.放射性废弃物.
(标准答案: C )
119、为避免转移物质洒落,微生物接种环应完全闭合,并且其直径应为
· A。2~3mm
· B。3~4mm
· C.4~5mm
· D.1~2mm
· E.5~6mm
(标准答案: A )
120、下列关于冰箱和冷柜的使用错误的是
· A.定期除霜和清理,清理时戴厚橡胶手套并进行面部防护,清理后要对内表面消毒
· B。保存一份冻存物品清单
· C.储存物标记明确,未标记的物品直接丢弃处理
· D。不放置易燃溶液
· E.废弃物品高压灭菌并丢弃
(标准答案: C )
121、用于显微观察的血液、唾液和粪便样品固定染色后
· A。涂片上的病原微生物已经被杀死
· B.可以直接拿取涂片
· C。可以常规方法储存
· D。 丢弃前应当清除污染
· E.用完后直接丢弃
(标准答案: D )
122、“清洁”情况下含氯消毒剂使用浓度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溶液含有25ml/L
· B。次氯酸钙 1。5g/L
· C.二氯异氰尿酸钠粉剂 1。7g/L
· D。 二氯异氰尿酸钠片剂 1。4g/L E.氯胺 25g/L
(标准答案: C )
123、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这种动物称为
· A。普通级动物
· B.清洁动物
· C.无特定病原动物
· D。无菌动物
· E。无害动物
(标准答案: B )
124、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
· A.能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 B.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微生物
· C。能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的微生物
· D。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的微生物
· E。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标准答案: A )
125、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该怎样处理。
· A.就地销毁.
· B.深地掩埋.
· C.送交保藏机构保管。
· D.冰箱冷冻保存。
(标准答案: AC )
126、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 A.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 B.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 C.具有与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
· D.工程质量经建筑主管部门依法检测验收合格。
(标准答案: ABCD )
127、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是。
· A.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
· B.控制实验室人员,封闭实验室.
· C.并同时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报告.
· D.向当地医院报告,做好急救准备.
(标准答案: AC )
128、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A.运输目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用途和接收单位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 B.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还应当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的要求.
· C.容器或者包装材料上应当印有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
· D.运输人员需经过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安全运输培训才能上岗运输。
(标准答案: ABCD )
129、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的组成有。
· A.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
· B.兽医主管部门。
· C.国务院有关部门.
· D.病原学、免疫学、检验医学、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环境保护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标准答案: ABCD )
130、放射源的控制与防护应当注意哪些。
· A.尽量减少放射物质用量。
· B.尽量减少被辐射的时间。
· C.必须戴好专用的防护手套、口罩和工作服。
· D.佩戴个人辐射剂量计.
(标准答案: ABCD )
131、实验室粉尘的控制与防护应当注意哪些。
· A.做好宣教工作.
· B.建立粉尘制度。
· C.使用防尘防爆设备。
· D.参加实验师生严禁穿戴化纤织品工作服。
(标准答案: ABCD )
132、实验室噪音控制与防护应当注意哪些。
· A.优化实验装置。
· B.高噪音和低噪音设备分开。
· C.加强个人防护。
· D.定期健康体检.
(标准答案: ABCD )
133、实验室废弃物不予回收的主要情况有.
· A.废液桶包装不合要求。
· B.废弃试剂包装不合要求.。
· C.存放废弃试剂的包装箱不符合要求.
· D.不明成分废弃物。
(标准答案: ABCD )
134、实验室低浓度废水的排放要注意哪几点。
· A.废液桶包装不合要求.
· B.废弃试剂包装不合要求。。
· C.存放废弃试剂的包装箱不符合要求。
· D.不明成分废弃物。
(标准答案: ABCD )
135、移液管和辅助移液器的使用正确的有
· A.应使用移液辅助器,严禁用口吸取
· B.所有移液管应带有棉塞以减少移液辅助器的污染
· C.感染性物质不能用移液器反复吹吸混合
· D.不能将液体从移液管内用力吹出
· E.盛放废弃移液管的容器应放在外面,而不能放在生物安全柜内。
(标准答案: ABCD )
136、下列哪些行为违反了避免感染性物质的食入原则.
· A。在实验室储存食品
· B.在实验室化妆
· C。在实验室嚼口香糖
· D。未戴一次性手套进行操作
· E。在实验室喝水
(标准答案: ABCDE )
137、避免感染物质的注入,下列哪些操作正确
· A.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 B。许多操作可用带有钝头导管的注射器替代
· C.不给用过的针头戴护套。
· D。用塑料吸管代替玻璃吸管
· E.一次性注射器用完后,不必取下针头直接丢弃在放穿透的带盖容器中
(标准答案: ABCDE )
138、打开血液样品管取样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应在Ⅰ级或Ⅱ级生物安全柜内打开
· B。戴手套,并对面部和粘膜进行防护
· C。防护外衣上面再穿上塑料围裙
· D.用纸包住塞子
· E。用纱布包上塞子
(标准答案: ABCDE )
139、可能含有朊蛋白物质的防护正确的措施
· A。使用专用仪器,不与其他实验室共用仪器
· B.穿戴一次性防护服和手套
· C。所有操作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 D。实验台垃圾丢在专用垃圾桶中
· E.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它们可按干废物处理并废弃
(标准答案: ABCE )
140、包括培养物等感染性物质的破碎及溢出的正确处理
· A.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破碎物品及溢出的感染物
· B.在布或纸巾上倒上消毒剂处理30分钟,然后清理
· C。用于清理的布、纸巾等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物的容器内
· D。所有操作都应戴手套
· E。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信息复制以后,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物的容器内
(标准答案: ABCDE )
141、以下哪些行为符合日常维护和清洁人员的安全准则
· A。进入员工休息室、卫生间或用餐室室,脱下防护服
· B.不在任何实验室内饮食或化妆
· C。主动擦拭和清洁实验台
· D.自觉清理废弃容器
· E。打翻或打破瓶子后及时打扫
(标准答案: AB )
142、气体钢瓶的正确处理
· A.搬动、存放气瓶时,应装上垫圈,旋紧安全帽
· B。短距离运输时可手执开关阀移动
· C.气瓶瓶体有缺陷,安全附件不全或损坏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不可再送去充气
· D。储存气瓶的仓库应密闭以放泄露污染环境
· E。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气体气瓶,与明火的距离应大于10米
(标准答案: ACE )
143、学校对特种设备安全的检查或抽查内容有
· A.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执行情况
· B。 特种设备负责人和使用人员落实情况
· C。特种设备建账情况
· D。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建立情况
· E。 特种设备及其部件的形状完好情况
(标准答案: ABCD )
144、下列哪些特种设备禁止使用
· A。已报废的特种设备
· B。经检验被判定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 C.已发生故障而未排除的特种设备
· D。已报废但能正常使用的特种设备
· E.未经检验、未办理注册登记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的特种设备
(标准答案: ABCDE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