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曲式分析总结2.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033833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式分析总结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曲式分析总结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乐  段 第一节乐 段(一) 摘要:定义、次级单位、标记. 一、定义:能够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乐思,并且使用完全终止来结束的基础性的结构单位. 二、乐段以下的单位:标记与标准 1、结构单位 乐段——乐句——乐节—-乐汇 2、标记 单词或词汇-—分句—-句子--自然段   3、标准 复合节拍,中等速度,8小节一个乐段; 1,2,a4,A8即为标准. ①、可以依据标准为参照来划分; ②、不可机械地照搬标准。 三、乐汇 1、定义:乐汇是含有一个节拍重音的片断,是音乐作品中最小的结构单位。 小节的本质就是强拍,一个小节等于一个强拍加一个或几个弱拍. 2、乐汇的种类: ⑴、完全乐汇: 弱起强收的抑扬格 强起弱收的扬抑格《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弱起弱收的抑扬抑格 ⑵、不完全乐汇:如《春之歌》、《十一月》 3、乐汇的结构:单结构、复结构《梦幻曲》《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4、乐汇与动机、乐段与主题的关系:如《六月》 第二节 乐段(二) 摘要:乐句及其种类、结构划分的依据、句间关系、引起乐段复杂化的手法。 一、乐句:乐段的次级结构单位,以某种和声终止式收束、处于相对独立状态且能表达某种乐思的句法结构单位。 1、方正乐句:慢速度、复合节拍是2小节,中等速度单拍子是4小节,快速度单拍子8小节的均为方正乐句. 2、非方正乐句:和方正乐句相对,可以分两种情况; a、独立构思的非方正乐句;如《双飞蝴蝶主题变奏》、《都达尔和玛利亚》,9,II; b、在方正乐句基础上扩大或缩小而形成的. 例如:《六月·船歌》呈示段的第二句、《春之歌》呈示段的第二句 3、分句:相当于语言中的从句 4、大乐句:含有分句的从句。例如《苗岭的早晨》 二、结构划分的依据 乐段分析的首要问题是在乐段基础上作结构划分,所以必须了解如何确定句逗. 1、句逗的标志是: ⑴、长音(尤其是调式中稳定音级的长音,如主音、属音) ⑵、休止符 ⑶、重复关系——同分异合(即使2个结构相连很紧,也需要分开); ⑷、对比关系(音区、音色、力度、节奏、情绪) ⑸、和声终止式或非和声性的终止进行 ⑹、隐藏于音乐表面之后的特殊规律(仁者见仁)如《梦幻曲》、《六月船歌》 2、乐段划分的要点——要求一分到底 ⑴、根据音乐的自然呼吸 ⑵、参照各级单位的基准长度 ⑶、借助各种句读标志 ⑷、注意发现有特点的规律性现象. 三、乐句之间的主题材料关系 1、并行关系:相邻乐句开始部分是同一材料的重复;分为完全重复(并行乐句)和变化重复(假并行乐句) 2、对比关系相邻乐句前句的开始和结束与后句没有重复关系.《胡桃夹子》 3、延伸关系:相邻乐句后句的开始与前句的结束保持有统一关系。 四、乐段的种类 1、根据乐句数量可分为: ⑴ 二句式乐段 a、并行的二句式乐段(同头换尾)《东蒙民歌》、《春之歌》、(2,II) b、延伸的二句式乐段(P书32)   c、对比的二句式乐段 ⑵ 三句式乐段 aab  并行对比的三句式乐段 abb  对比并行的三句式乐段(《郊外去》P11) aba  对比再现的三句式乐段(《红色娘子军连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aa´a  展开再现的三句式乐段 aa´a″连续并行的三句式乐段(24,II,P书50) abc  连续对比的三句式乐段(《打南沟岔》、27,I,P3) ⑶ 四句式乐段 aaba  起承转合的四句式乐段(《梁祝》、《柴六MovI副主题》) 非起承转合式,如舒伯特《小夜曲》 ⑷ 多句式:四句以上的乐段通称多句式乐段。 多见于音乐发展性段落,以及声乐作品中(由于声乐作品的结构受歌词影响)。例如《第五交响曲》MovⅣ 《打靶归来》的结构是一个六句式乐段;后两句为补充发展; ⑸一句式乐段(也叫单一乐段) 这是一种较特殊的乐段。 A=a 一句式乐段构成的条件: a、出现与音乐作品或是相对完整段落的开始;它的终止和停顿具有明显的强调;如同音拖长、自由延长等; b、它的后面一般不再紧跟重复性段落; c、通常由段落双纵线隔开或原始反复一次; d、它的内部不在分割出相当于乐句的部分; e、一句式乐段通常是乐曲的主题.《双飞蝴蝶主题变奏》主题、贝多芬《第一交响曲》MovⅢ呈示部主题;《第四钢琴奏鸣曲》MovⅡ呈示部主题; 2、根据乐句数量和小节数可分为方整乐段与非方整乐段; 方正乐段构成的三个条件: a、构成乐段的每个乐句都是方正的; b、每个乐句的长度都是相同的; c、乐段所含乐句数量是2个、4个或8个. 3、根据乐段的调式、和声,可以分为: 收拢性乐段:在原调主和弦上结束的乐段叫做收拢性乐段; 开放性乐段:结束在原调不稳定的和弦上叫做开放性乐段; 转调乐段:在新调上结束的乐段; 五、引起乐段复杂化的几种常见的手法 1、扩充与补充 ⑴ 它们都是通过局部扩大而使乐段规模增加的一种手法; ⑵ “扩充"发生在完全终止之前,“补充”发生在完全终止之后。 ⑶ 补充的小节数可以计算到乐段内,也可不算。 例如:A10=a4+a6(4+2);或者A10=a4+a4+补充2。 2、复合与复奏 ⑴ 它们都是通过整体重复来使乐段规模扩大的一种手法; ⑵ 它们所含的两个乐段都保持着重复关系; ⑶ “复奏”的两个乐段终止相同,“复合”的两个乐段终止相异。 3、重叠 ⑴ 对于相邻的两部分(通常是乐句或乐段)来说,前部分的结束音和后部分的开始音同时发生在同一个强拍上即为“重叠”,也叫做“闯入”。 ⑵ 重叠小节数的计算,由于强拍即意味着小节,所以前后段落应分别计算,整体段落小节数减去重叠次数。 ⑶ 如何计算:从认为可能重叠的地方分开,若可以分开,可能不是重叠. 第五章  音乐的句法 摘要:句法的意义及构成要素,类型,乐段分析的要点. 一、句法的意义 ⑴ 句法的定义:在语言文字中,“句法”是研究“词组和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内容”,“结构”是研究“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句法是指音乐中乐段、乐句以及乐节的构成方法.它有助于音乐的内容表达,有助于作品的结构形成,也有助于作曲家的个性实现的组织方式。 ⑵ 句法构成的三要素 a 可分与否 b 句间关系(相邻段落之间及首尾段落之间关系) c 长度比例(平衡与否) 二、句法的类型 ⑴ 单一句法:结构整体中,不包含有明显的“一级句逗”的句法类型。 “一级句逗"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它取决于整体结构,即整体下第一次分割的句逗级别。例如:25,I,MT,P书62,18,I,MT,P3。 ⑵ 并行句法:结构的整体,由一个一级句逗一分为二,相邻的后部分重复前部分的开始而开始(的句法类型)。 并行句法的四种类型; a、真并行:并行的部分完全相同 b、假并行:并行的部分带有变化 c、双重并行:前后段落被一个二级句逗再一分为二,高一级别的单位之间形成真并行,低一级别的单位之间形成假并行。例如《无词歌》第37首P40。 d、连续并行:既可以是连续的真并行,也可以是由真到假的并行。它和双重并行的区别在于它是发生在同一级结构之间,而双重并行发生在不同级别之间.例如《索尔维格之歌》P59。 ⑶ 贯串句法:是并行句法的一种变换形式,也是由一个一级句逗将整体一分为二,相邻的后部分重复前部分的结束而开始。 需要说明的是,贯串句法常常引起音乐句逗的隐退,音乐效果的连冠,从而带来结构的不可分性。例如:18,I,MT.之所以不能在第四小节断开,是因为 a、第五小节重复了第四小节,引起了音乐句法的隐退; b、第四小节用的和弦是调外和弦,是重导和弦,极不稳定; c、在高音旋律声部和低音声部用的都是半音经过音。 ⑷ 顶真句法(顶真、顶针、联珠、接龙)是贯串句法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一个句逗把结构整体一分为二,相邻的后结构重复前结构的结束音而开始。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一个音顶一个音,也可以两个音顶两个音,三个音顶三个音,它与贯串句法的区别就是:看重复的部分是否形成一个单位,能形成一个单位的就是贯串句法。 ⑸ 分裂句法在并行句法的基础上,后结构由一个二级句逗再一分为二,结果是结构的整体形成一个由前到后,逐步细碎的过程。例如《四季·船歌》  ⑹ 综合句法:分裂句法的逆形式,在并行句法的基础上,相邻前部分被一个二级句逗在一分为二,从而使结构的整体形成一个由前到后,逐步扩展的过程。例如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⑺ 起承转合句法:由三个一级句逗将结构的整体一分为四,每个段落分别符合一下关系: “起”:核心材料的初次呈示; “承”:核心材料的重复巩固; “转”:核心材料的辨正否定; “合”:核心材料的再现升华。 例如:格里格《朝景》、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MovI副部主题 ⑻ 对称句法:结构的整体被一个一级句逗一分为二,后结构参照前结构做对应进行。如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Op。48MovIII呈示部主题。 ⑼ 三部性句法:结构的整体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级句逗分开,首尾结构为再现关系。 ⑽ 二部性句法:结构的整体被一个一级句逗一分为二,前后结构在材料上形成鲜明对比的一种开放的句法类型。 三、乐段分析的要点: 1、外部是否方正(方正的三个条件);内部是否可分; 不可分者为单一句法;若可分,说明符合那一种句法。 2、句间关系如何 根据以上两点,乐段命名的方式是:句间关系+乐句数量。 例如:并行二句式乐段;连续对比的三句式乐段; 3、乐段的和声、调性布局 ⑴ 对乐段和声分析的要求: a、能看出每一个和弦; b、判断出每一个和弦外音,在音的上方用“+”标出。 ⑵ 对乐段调性分析的要求: a、能够分析出乐段中经历的所有调性; b、对其中的转调要能够作出相应的技术说明. ⑶ 对乐段和声布局的要求:强调典型的和声布局T——D,S-—T。 ⑷ 对乐段调性布局的要求:就乐段而言,有三种基本布局方式 a、单一调性:指乐段从头到尾始终在同一调性上,没有转调和离调; b、统一调性:乐段首尾在同一调性上,中间部分有转调和/或离调; c、开放调性:乐段首尾不再同一调性上。 4、主题材料分析 四、乐段分析中的符号说明 A30=A22 [4(3+1)+4(3+1)+b″8(2+2+4)+a″6(2+2+2(2+2+3)        C小调 -—— ———— -———-—-——--——————-—————— 1、符号标记中的英文字母(四个含义)   ⑴ 调式调性:c小调   ⑵ 材料关系 a+a(相同材料);a+b(相异的材料);a+a´(相似的材料)   ⑶ 段落级别:A表示乐部;A表示乐段;a表示乐句。   ⑷ 段落序进:按字母的先后顺序,A+B+A+C+A 2、符号标记中的“括号”   ( )[ ] { } ⑴ 使用括号的意义: a、表明段落级别的高低; b、表明段落之间的亲疏关系; ⑵ 使用括号的两个原则: a、一组公式中只使用一个括号时,永远只适用小括号; b、一组公式中需要使用多个公式时,最低级别使用小括号,然后逐级上升; ⑶ 符号标记中的“数字” a、阿拉伯数字——基数A8,a4(表明相应段落的小节数)                  序数:表明相应段落在作品中出现或再现的次数A+B+A1 b、罗马数字--和声标记:I、I6、Ⅲ+、                段落标记:标明材料关系不够清楚的乐段,主要用在连接、展开等情况,I+Ⅱ+Ⅲ+…… ⑷ 符号标记中的符号: a、“+”(加号):a+a+b+a b、“×”(乘号):完全相同的段落,三次或三次以上,a4×3 c、“´”(撇号):表明相同材料段落的发展关系;a+a´+a″ d、“︵"(上弧线):  表明这是一个乐段,其中包含两种对比材料,这两种材料不能按照粤剧准确的区分开来。表明这是一个乐句,其中有三种材料. e、直线曲线: 直线:和声或调性的持续; 曲线:和声或调性运动过程的省略。 f、特定符号:重叠、贯串、对称、顶真 第六章  音乐的表现手段 摘要:音乐表现手段的类型,曲式结构原则; 一、音乐的表现手段 音乐的表现手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表现手段;另一类是整体表现手段。所谓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就是构成音乐最基本的要素(音乐语言),也就是构成音乐的材料(包括旋律、节奏、节拍、和声、调式、调性、速度、织体等。 所谓音乐的整体表现手段主要有:主题、主题及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发展主题的手法有变奏、展开、对比、展衍),曲式、曲式结构原则和组织规律等 二、曲式结构原则 1、定义:如同一部文学作品或一篇文章的构成一样,一部音乐作品是由若干个在结构上具有内在联系的段落构成,这些在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就是构成曲式的结构原则. 2、种类:曲式结构原则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⑴、对比原则 对比原则就是指曲式结构中不仅有主题的呈示,而且有新的主题或原主题的展开与之对比。其结构图式如:A+B,A+B+C, A+B+C+D,A+A´等。如:舒伯特《小夜曲》P35、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P59。 由于对比能满足心里上求新的需求,但并列的部分增多,曲式离心力就越大,容易造成乐曲结构整体的不平衡。所以对比原则经常与再现原则结合在一起使用,使听者既能感到新,又容易加深主题的印象。(再现的二段式) ⑵、再现原则 再现原则:是指基本材料经过呈示、发展(对比或展开)后再次出现所形成的一种原则。 如:A+B+A,它是通过音乐材料的回归获取心理平衡的有效手段。也是通过音乐材料的回归使乐曲整体获得平衡感。它虽然广泛用于各类曲式中,但都是和对比原则结合使用,如A+B+A;A+A´+A;如:圣桑《天鹅》P100、门德尔松《无词歌》第37首P40. ⑶、变奏原则 变奏原则是以原始主题为基础,通过变奏手法引出一系列变体结构所形成的一种原则。其曲式图示为:A+A1+A2+……+An。 ⑷、回旋(循环)原则 指曲式结构中的基本材料多次间隔出现,中间插入各不相同的材料与之对比所形成的一种原则.其结构图式如下:A+B+A+C+……+A。如维瓦尔蒂的《四季·春》第一乐章(下册P125)。 ⑸、奏鸣原则 就是指结构中两个在调性和材料上对比的主题通过呈示、发展,最后实现调性在主调上的统一。 ⑹、单一原则 是集基本材料的呈示、发展、收束为一体的一种曲式原则。这是一种特殊情况,符合这一原则的只有最小的曲式——一段曲式。由于主题的材料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并置对比的,所以一段曲式在突出、集中地表现形象的同时,内部亦可能包含材料的对比、发展和再现等因素。如:肖邦的《C大调前奏曲Op。28 no。1》,表现单一的澎湃、向前奋进情绪,内部无材料对比.而充满浪漫气息的《#c小调前奏曲Op。28 no。10》,每一乐句前半部分宛如珠落玉盘、玲珑剔透,后半部分则具有舞曲特性,内部材料有显著对比.上面所举的两例,由于是由一个乐段构成,所以,整体上体现着单一的原则。 3、以上总结的六种构成曲式结构的原则在实际作品中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能基于几种原则的结合。分析作品时研究它的结构原则,有助于明确它的曲式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