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中教学常规管理材料之八
教师读书情况记录表
起止
时间
阅读书目及简单内容介绍
呈现
方式
月
日
《教师的20项修炼》作者:郭元祥
【内容简介】
本书率先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有志于提升品位的教育从业者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
解读“教育人生”
1.教师不仅仅把教育作为一个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
2.“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
●用目标去激励学生 ●用活力去感染学生
●用激情去感动学生 ●用美德去感化学生
●用创新去吸引学生 ●用智慧去启迪学生
●用文化去丰富学生 ●用良知去引导学生
3.“教育人生”需要感动
●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
●不能感动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不能感动学生的学校不是好学校。
4.“教育人生”需要理想,更需要信念
●要有追求卓越、反对平庸的理想和信念,要有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要有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发展型、学习型的理想和信念.
●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学校不是好学校。
5.“教育人生”还需要责任,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
欣
赏
阅
读
教师读书情况记录表2011年秋季
起止
时间
阅读书目及简单内容介绍
呈现
方式
月
日
《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
作者:上官子木
【内容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主要是作者近60余篇教育评论的结集,语言犀利、干净利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者以“创造力"作为文章的主要线索,有评论,也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对审视我国当前教育现状,尤其是基础教育现状有较多的借鉴意义。
随
心
翻
阅
月
日
《爱心与教育》(增补本) 作者:李镇西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劝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了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拒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泛
读
教师读书情况记录表
起止
时间
阅读书目及简单内容介绍
呈现
方式
月
日
《什么是“同课异构”? 》
作者:学科频道转载 时间:2009—10—29
【内容摘要】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一、什么是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的提法,已经不止一年了.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为什么要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那么为什么要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异构的宗旨和最终归宿是什么呢?回答很简单,那就是要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那么如何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实现高效教学呢?我们认为有几点是需要教师把握的:
1。 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灵魂
2. 教师——高效课堂的执行者
3。 学生-—高效课堂的受益者
探
究
性
阅
读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