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科学老师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如何做好教学工作?答:一、专业态度:一个科学教师的专业态度取决于他的专业理想,有了这种专业理想,才能对 科学教学工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才能乐意为科学教学工作做出承诺, 才能愿意为科学教学事业奋斗终生。 二、专业知识:一个科学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多或少对教学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对教育的目的、性质和特征做到真正的理解。教育是一种服务,教师是教育服务的 提供者,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要提供一流的服务,科学教师就必须掌握这门学科 的所有知识,因为它是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如果这方面知识掌握得不全面、 不广博,在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提出许多你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教师不解
2、释清楚, 能行吗?所以,一个科学教师必须掌握与科学学科有关的所有知识,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人体、数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知道许多科学家 的事迹。总之,掌握的知识少了,是不行的。只有掌握得越多越好,另外还有很 多知识要靠边教学边积累.三、丰富的教育知识: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因而,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科学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乃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科学教师要掌握:(1)教育原理、普通教育学知识。(2)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
3、3)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知识.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专业技能:科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形成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对于一个科学教师来说,就是科学教学技能。 这应该包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科学知识、动手制作能力、栽培能力、养殖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步骤来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以及进行反思的能力,并形成文字,不断探索与掌握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学方法。体现科学教师专业技能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抓住教学思想“做中学”和教材中最突出的环节“过程与方法”,这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即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实验证明实验成功获
4、得结论。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按这个科学探究步骤去做,自己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科学家。第二个方面是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精心准备,灵活教学,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基本情况、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和自制的教具运用科学探究的步骤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就相当于让学生有了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让学生终生受用,成为持续发展的本钱。第三个方面是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运用科学探究步骤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制作能力、分析与概括能力和掌握科学知识情况的评价.使他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第四个方面就是回头看,也就是教学反思。写
5、教后的教训与经验,以及如何 避免教学中的失误,从中吸取教训,改变教学方法,到取得成功的经验等等,都 能使自己的教科研能力迅速提高。总之,科学教师专业素质取决于科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事业心、扎实的业务 知识和特有的专业技能,只有具备这些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自己教学的脉络,从而成为科研型的教师。这就是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答:一、加强学习,把握新课标。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应当把握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科学改革取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转变教学观念。新课改要求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科学要素为宗旨,教师要转变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的学
6、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不仅要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体验将科学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转变自己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放弃权威形象,将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
7、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学会自由思考,勇于提出猜想,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观察法、实验探索法、自学指导法、问题讨论法、学生讲演法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优化组合, 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是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尊重学生,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和激趣的课堂环境.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要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们的个性要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
8、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2、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界定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你如何理解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要描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25分)答: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基于探究的教学,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1)物
9、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但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虽然探究很重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以探究为本的学习。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 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 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一、要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
10、兴趣和好奇心的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以极大的热情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情境之中.例如: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利用视频举起手来中鬼子踩在倒了豆子的地面上摔跤的情景。让学生在捧腹大笑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要营造鼓励学生之间交流的宽松氛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组组之间的交流.例如:研究性学习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他们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黑板(白板
11、)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论据、回答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批评和质疑,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 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研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只是学习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教学实际中,我们更要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会观察、会分析、会思考、会解决问题。也正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掌握了这个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意识.3、小学
12、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5分)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1、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科学课程的设置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科学家和从事科学事业的专业人员,而是要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公平的良好的学习科学的机会。 2、时代发展要求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这不仅表现为高新科学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生活这一时代的人们需要各种科学知识,
13、适应与享受现代生活,而且表现为每个人在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给人类造成的麻烦,自觉防止与减少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知道并付之行动的。 3、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科学课程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科学教材在教学要求和编排上都要有弹性,它给予了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发展的余地。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给予师生广阔的空间,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
14、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 要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知识。而教师通过设计教案,组织上课,指挥与控制着课堂教学。现代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在这类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发展的,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与机会,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
15、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四、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发展 科学谭程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一)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
16、由科学课程的功能定位决定的。 科学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一个人能自如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能驾驭和享受各种高新科技的成果,具有使用日常科技新产品,参与科技新技术的能力; 2、使一个人有科学创造与发明的能力,能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科技问题的开发与研究,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贡献。 3、使一个人能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能积极参与各种科学技术与社会有关问题的讨论与行动,如环保、人口、健康、科普等. 4、使一个人能自觉抵制科学技术有损于人类与社会健康发展的种种负面效应,正确对待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因此,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当然要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站在当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把
17、一些最新的科技发现与发明的成果纳入小学科学课程,并使它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与需要. (二)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小学科学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的来说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因此, 小学科学教育内容还必须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一些小学生容易亲近的、 喜欢的、 能动手做的、有兴趣参与的,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五、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开放性是指科学教育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课程,整个过程将随着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与具体情况而展开. 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
18、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在学生探究结果的表述方面也是开放的,不把结论直接写在书上,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六、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的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19、。4、社会上的人热议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谈谈你对教师工作的理解?(25分)答:自己以前学的时候只要心里明白、会做了就好,教别人的时候却要前前后后、脚脚落落所有的知识点,以及这个知识点的衍生都要了解.特别是知识点的衍生知识.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跨世纪的建设价值规律的历史重任。但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技术的更新可谓是一日一个样。教师还老是只会用粉笔加口水,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会“吃”不饱。“一桶水”的理念,要求教师掌握更多更新更活的知识,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如果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观照,就会发现,
20、它含着浓厚的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说到底,它逃不脱“学生只能成为等待装盛的容器的前提。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是为了不教,而硬要以教师的“一桶水”给学生“一杯水”,这不是说学生永远都翻不出 “掌心”吗?教师不是永远都可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吗?这样的教育,也仍旧只是停留在一种“传授”、一种“灌输”的状态,与新课程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用应逐渐隐蔽,逐渐减少,而让学生凸现出来,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感悟,去探究、发现。所以,如果要用“水”作喻,那也应理解为:教师怎样以自己的“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甚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这才是我们的教育
21、,才是教育的本源.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儿童、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影响。在儿童眼里,教师是正确的,教师的话都是对的。由于儿童好模仿,因此,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品德的
22、发展。例如,在我们研究观察中发现,在小学阶段,如果这位班主任连续带了两年,那么,这个班的学生的说话的语气、语调,办事风格在很多方面与班主任有类似之处。陶行知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如果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是无法成功的.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
23、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是师德最好的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而且还以自己的道德文化修养、仪表作风等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无法取代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教师应该自我雕塑和不断完善,否则又何以塑人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道德榜样,因此,必须以完善美好的人格出现在学生面前,用时代精神去塑造新一代。“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通常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知识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并不是一桶水就够了,应该具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育人、培养人是一种富于艺术性、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教育者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当是“工程师。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灵活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德高学精,这些都与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因为高尚的师德是一切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