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030208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学习,要正确掌握两个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初步了解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教材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生的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设施 音叉、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线、鼓、硬纸片、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声”(包括婴儿的啼哭、钢琴声、笛音、涛声、鸟叫声等)。(1分钟左右的综合视频) (2)教师:美好的音乐给大家带来了心灵的享受。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关于声音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3)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4)教师: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去探究。让我们先来看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探究声音的产生 (1) 探究过程 A、1分钟学生开放性实验:(学生自由活动,利用各种方法发声) 例如:摸着喉头发声,体验;学生用直尺按在桌边弹动使其发声,敲桌子…… 学生分析声音产生原因。 B、拨动橡皮筋,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现象; C、在桌子上弹钢尺,观察现象; D、教师演示实验:敲响音叉靠近泡沫塑料小球; (2)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板书) (3) 学习反馈:师生共同活动,分析常见的发声现象.(展示课件:举出发声现象) (选择2或3个问题,重点分析讨论,剩下的让学生课后思考) 蚊子、蜜蜂等飞过有嗡嗡的声音,是靠翅膀的振动而发出的. 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4) 学生看书了解唱片、磁带和激光唱盘记录声音的方法.(flash展示:唱片记声) 2.探究声音的传播 刚才我们发现声音是靠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又是如何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 (1) 探究过程 ①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实验(视频:真空罩中的闹钟) 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教师指出: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空气传声的。像空气这样能够传声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板书)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大家听到老师上课的声音也是靠空气传播的,那么固体和液体可以传声吗?如果可以,你能举例证明吗?学生分组讨论. ②学生实验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敲桌子的声音。 学生演示“土电话”实验。(flash)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③展示“这是为什么(一)?"海豚听着训练员的哨声表演;花样游泳运动员跟着音乐起舞;池塘里的鱼被掌声吓跑了.这三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探究结论:填表说结论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1 图片:贝多芬用木棍听琴声 说明了:固体能传声 2 图片:拍手声惊动金鱼跑了 说明了:液体能传声 3 图片:听到打雷声 说明了:气体能传声 结论: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板书: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是以声波传播的。以铅笔点水为例,说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展示动画课件声波。 板书: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 3.声音传播的速度 (1) 同学们阅读课本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学生分组探讨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水(常温)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3: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2) 得到结论: 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最快,液体中较慢,气体中最慢。(板书) 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板书) 4。回声现象 (1) 播放一个回声资料,让学生感受回声。 (2) 教师提问:什么叫回声?(学生讨论得出: 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如悬崖)时,它会反弹回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音。) (3) 教师追问:任何有障碍的地方都能产生回音,但我们日常生活中却不容易分辨。 (4) 学习反馈: 例题  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而人耳能够把两个声音分辨出来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0。1秒,否则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此时就分辨不出回声了. 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你能推测出自己距离障碍物至少多远吗? (17米) 三、课堂小结 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知识: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4。回声的产生和听到回声的条件。 方法与技能: 1。体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2。用放大法研究微小变化。 四、选择与填空 1。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余音未止”是回声现象     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 C.手有麻的感觉与振动无关     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2。运载多名航天员并实现太空行走的“神舟"七号飞船项目正在筹备过程中。航天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声学实验现象。(动画:发声体)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敲击长钢管的一端,另一端的同学可以听到两次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现象是     乙、丁   ? 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4。改革开放后,农村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小明家车的图片(我家的车声),说一说你家的变化!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16页1—5题。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思考16页的“想想做做”,看谁设计的方案更好. 4。动手制作“土电话”。                                          六、板书设计 课题: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最快,液体中较慢,气体中最慢 三、回声:听到回声的最短时间为0。1秒,距离17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