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砖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摘 要:砖砌体施工过程中墙、柱、垛等地方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将如何防治这些问题为本文的重点。关键词: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1、砌筑砂浆: 砌筑砂浆是砖砌体组成材料之一。由于砂浆质量对砌体的影响不如混凝土那样直接,因此人们对砂浆质量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砂浆配合比、计量、搅拌、使用时间以及试块制作、养护等方面没有按规范的规定执行,从而经常产生一些质量通病。 1.1砂浆强度不稳定。1现象 :砂浆强度的波动性较大,匀质性差,其中低强度等级的砂浆特别严重,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的情况较多。 2原因分析 :(1) 影响砂浆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计量不准确。对砂浆的配合比,多数工地使用体积比,以铁
2、铣凭经验计量。由于砂子含水率的变化,可导致砂子体积变化幅度达1020;水泥密度随工人操作情况而异,这些都造成配料计量的偏差,使砂浆强度产生较大的波动。 (2) 水泥混合砂浆中无机掺合料(如石灰膏、粘土膏、电石膏及粉煤灰等)的掺量,对砂浆强度影响很大,随着掺量的增加,砂浆和易性越好,但强度降低,如超过规定用量一倍,砂浆强度约降低40。但施工时往往片面追求良好的和易性,无机掺合料的掺量常常超过规定用量,因而降低了砂浆的强度。 (3) 砂浆搅拌不匀,人工拌合翻拌次数不够,机械搅拌加料顺序颠倒,使无机掺合料未散开,砂浆中含有多量的疙瘩,水泥分布不均匀,影响砂浆的匀质性及和易性. (4) 砂浆试块的制作
3、、养护方法和强度取值等,没有执行规范的统一标准,致使测定的砂浆强度缺乏代表性,产生砂浆强度的混乱。 3预防措施 :(1) 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应结合现场材质情况进行试配,试配时应采用重量比。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强度.如低强度等级砂浆受单方水泥预算用量的限制而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应适当调整水泥预算用量。 (2)建立施工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3)无机掺合料一般为湿料,计量称重比较困难,而其计量误差对砂浆强度影响很大,故应严格控制。计量时,应以标准稠度(120) 为准,如供应的无机掺合料的稠度小于120时,应调成标准稠度,或者进行折算后称重计量,计量
4、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4)施工中,不得随意增加石灰膏、微沫剂的掺量来改善砂浆的和易性. (5) 砂浆搅拌加料顺序为: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叶片和砂子搓动,将塑化材料打开(不见疙瘩为止),再投入其余的砂子和全部水泥。用鼓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制砂浆,应配备一台抹灰用麻刀机,先将塑化材料搅成稀粥状,再投入搅拌机内搅拌.人工搅拌应有拌灰池,先在池内放水,并将塑化材料打开至不见疙瘩,另在池边干拌水泥和砂子至颜色均匀时,用铁铣将拌好的水泥砂子均匀撒入池内,同时用三刺铁扒来回扒动,直至拌合均匀。 1。2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 1现象: (1) 砂浆和易性不好
5、,砌筑时铺浆和挤浆都较困难,影响灰缝砂浆的饱满度,同时使砂浆与砖的粘结力减弱。 (2)砂浆保水性差,容易产生分层、泌水现象. (3)灰槽中砂浆存放时间过长,最后砂浆沉底结硬,即使加水重新拌和,砂浆强度也会严重降低。 2原因分析: (1) 强度等级低的水泥砂浆由于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和过细的砂子,使砂子颗粒间起润滑作用的胶结材料-水泥量减少,因而砂子间的摩擦力较大,砂浆和易性较差,砌筑时,压薄灰缝很费劲。而且,由于砂粒之间缺乏足够的胶结材料起悬浮支托作用,砂浆容易产生沉淀和出现表面泛水现象。 (2) 水泥混合砂浆中掺入的石灰膏等塑化材料质量差,含有较多灰渣、杂物,或因保存不好发生干燥和污染,不能起
6、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作用。 (3)砂浆搅拌时间短,拌和不均匀。 (4)拌好的砂浆存放时间过久,或灰槽中的砂浆长时间不清理,使砂浆沉底结硬. (5)拌制砂浆无计划,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用完,而将剩余砂浆捣碎加水拌和后继续使用。 3防治措施 :(1)低强度等级砂浆应采用水泥混合砂浆,如确有困难,可掺微沫剂或掺水泥用量5%10的粉 煤灰,以达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目的。 (2) 水泥混合砂浆中的塑化材料,应符合试验室试配时的质量要求。现场的石灰膏、粘土膏等,应在池中妥善保管,防止暴晒、风干结硬,并经常浇水保持湿润。 (3)宜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和中砂拌制砂浆。拌制时应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并保证搅拌时间。 (
7、4) 灰槽中的砂浆,使用中应经常用铲翻拌、清底,并将灰槽内边角处的砂浆刮净,堆于一侧继续使用,或与新拌砂浆混在一起使用。 (5) 拌制砂浆应有计划性,拌制量应根据砌筑需要来确定,尽量做到随拌随用、少量储存,使灰槽中经常有新拌的砂浆。砂浆的使用时间与砂浆品种、气温条件等有关,一般气温条件下,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后3和4内用完;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必须分别在2和3内用完.超过上述时间的多余砂浆,不得再继续使用. 2、墙、柱、垛 :2。1砖砌体组砌混乱。1现象 :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砖柱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圈通天缝,降低
8、了砌体强度和整体性;砖规格尺寸误差对清水墙面影响较大,如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影响美观。 2原因分析 :(1)因混水墙面要抹灰,操作人员容易忽视组砌形式,或者操作人员缺乏砌筑基本技能,因此,出现了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现象。 (2)砌筑砖柱需要大量的七分砖来满足内外砖层错缝的要求,打制七分砖会增加工作量,影响砌筑效率,而且砖损耗很大。当操作人员思想不够重视,又缺乏严格检查的情况下,三七砖柱习惯于用包心砌法。缝宽度均匀一致。在同一栋号工程中,应尽量使用同一砖厂的砖,以避免因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经常变动组砌方法。 2.2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1现象 :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
9、于80%;竖缝出现瞎缝,特别是空心砖墙,常出现较多的透明缝;砌筑清水墙采取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度甚至达20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砖在砌筑前未浇水湿润,干砖上墙,或铺灰长度过长,致使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2原因分析 :(1)低强度等级的砂浆,如使用水泥砂浆,因水泥砂浆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操作者用大铲或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砂浆不饱满。 (2)用于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且与砖的粘结力下降,而于砖表面的粉屑又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 (3)用铺浆法砌筑,有时因铺浆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3防治措施 :(1)改善
10、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2)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取铺浆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筑方法。 (3) 严禁用干砖砌墙。砌筑前12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烧结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含水率达到1015%;灰砂砖和粉煤灰砖的含水率达到812%。 (4)冬期施工时,在正温度条件下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负温下施工无法浇砖时,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对于9度抗震设防地区,在严冬无法浇砖情况下,不能进行砌筑。 2.3清水墙面游丁走缝。1现象 :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常出现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匀,丁不压中(丁砖在下层顺砖上不居中),清水墙窗台部位与
11、窗间墙部位的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搬家等,直接影响到清水墙面的美观. 2原因分析 :(1)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如砖的长为正偏差,宽为负偏差,砌一顺一丁时,竖缝宽度不易掌握,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游丁走缝。 (2)开始砌墙摆砖时,未考虑窗口位置对砖竖缝的影响,当砌至窗台处分窗口尺寸时,窗的边线不在竖缝位置,使窗间墙的竖缝搬家,上下错位. (3)里脚手砌外清水墙,需经常探身穿看外墙面的竖缝垂直度,砌至一定高度后,穿看墙缝不大方便,容易产生误差,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游丁走缝。 3防治措施 :(1)砌筑清水墙,应选取边角整齐、色泽均匀的砖。 (2)砌清水墙前应进行统一摆底,并先对现场砖的尺寸进行实测,以便确定组
12、砌方法和调整竖缝宽度. (3)摆底时应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如安排不开,可适当移动窗口位置(一般不大于20)。当窗口宽度不符合砖的模数(如1。8 宽)时,应将七分头砖留在窗口下部的中央,以保持窗间墙处上下竖缝不错位. (4)游丁走缝主要是丁砖游动所引起,因此在砌筑时,必须强调丁压中,即丁砖的中线与下层顺砖的中线重合。 (5) 在砌大面积清水墙(如山墙)时,在开始砌的几层砖中,沿墙角处,用线坠吊一次竖缝的垂直度,至少保持一步架高度有准确的垂直度. (6)沿墙面每隔一定间距,在竖缝处弹墨线,墨线用经纬仪或线坠引测。当砌至一定高度(一步架或一层墙)后,将墨线向上引伸,以作为控
13、制游丁走缝的基准. 2.4墙体留槎形式不符合规定,接槎不严。1现象 :砌筑时不按规范执行,随意留直槎,且多留置阴槎,槎口部位用砖渣填砌,留槎部位接槎砂浆不严,灰缝不顺直,使墙体拉结性能严重削弱。 2原因分析 :(1)操作人员对留槎形式与抗震性能的关系缺乏认识,习惯于留直槎,认为留斜槎费事,技术要求高,不如留直槎方便,而且多数留阴槎.有时由于施工操作不便,如外脚手砌墙,横墙留斜槎较困难而留置直槎. (2) 施工组织不当,造成留槎过多。由于重视不够,留直槎时,漏放拉结筋,或拉结筋长度、间距未按规定执行;拉结筋部位的砂浆不饱满,使钢筋锈蚀. (3) 后砌120厚隔墙留置的阳槎(马牙槎)不正不直,接槎
14、时由于咬槎深度较大(砌十字缝时咬槎深120),使接槎砖上部灰缝不易塞严。 (4)斜槎留置方法不统一,留置大斜槎工作量大,斜槎灰缝平直度难以控制,使接槎部位不顺线。 (5)施工洞口随意留设,运料小车将混凝土、砂浆撒落到洞口留槎部位,影响接槎质量.填砌施工洞的砖、色泽与原墙不一致,影响清水墙面的美观。 3防治措施 :(1)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大角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槎,或一步架留槎,二步架改为同步砌筑,以加强墙角的整体性。纵横墙交接处,有条件时尽量安排同步砌筑,如外脚手砌纵墙,横墙可以与此同步砌筑,工作面互不干扰。这样可尽量减少留槎部位,有利于房屋的整体性。(2) 执
15、行抗震设防地区不得留直槎的规定,斜槎宜采取18层斜槎砌法,为防止因操作不熟练,使接槎处水平缝不直,可以加立小皮数杆。清水墙留槎,如遇有门窗口,应将留槎部位砌至转角门 (4) 应注意接槎的质量.首先应将接槎处清理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接槎时,槎面要填实砂浆,并保持灰缝平直。 (5)后砌非承重隔墙,可于墙中引出凸槎,对抗震设防地区还应按规定设置拉结钢筋,非抗震设防地区的120隔墙,也可采取在墙面上留样式槎的作法。接槎时,应在榫式槎洞口内先填塞砂浆,顶皮砖的上部灰缝用大铲或瓦刀将砂浆塞严,以稳固隔墙,减少留槎洞口对墙体断面的削弱。 (6)外清水墙施工洞口(竖井架上料口)留槎部位,应加以保护和遮盖,防止运料小车碰撞槎子和撒落混凝土、砂浆造成污染。为使填砌施工洞口用砖规格和色泽与墙体保持一致,在施工洞口附近应保存 一部分原砌墙用砖,供填砌洞口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