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树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1(两端都栽)。本单元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就本套教材的知识体系来说,学生是初次接触“植树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都经历过植树活动、上下楼梯等“植树问题”的原型,只是还不能将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模型联系起来。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的情况,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解决复杂的问题,让
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两端都不种”和“封闭图形的植树”等不同情形的植树问题打下基础,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设计理念:让学生再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并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为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理解掌握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规律,会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过程目标: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借助图形,利用
3、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两端都栽)。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数量关系,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就本套教材的知识体系来说,学生是初次接触“植树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都经历过植树活动、上下楼梯等“植树问题的原型,只是还不能将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模
4、型联系起来。三、说教法和学法现代教育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节我主要采用“在生活中找间隔-在动手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探究方法,使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通过对多媒体的直观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意趣激思,以思促学,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形成规律,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说教学程序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
5、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我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游戏试探,引入新课明确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和关键,我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挖掘素材,以学生灵巧的小手为载体,以游戏为活动形式引入本课的学习,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我是这样开头的: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我们班上课,欢迎吗?欢迎的举手!等他们举手后,我再跟学生说明在咱们的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最后让他们把手指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
6、个空?并说明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叫做间隔,也就是几个间隔几个手指。然后变成2个间隔,3个,4?还引导学生得出:手指数=间隔数+1.因此我是这样开头的: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我们班上课,欢迎吗?欢迎的举手!等他们举手后,我再跟学生说明在咱们的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最后让他们把手指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并说明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叫做间隔,也就是几个间隔几个手指。然后变成2个间隔,3个,4?还引导学生得出:手指数=间隔数+1.间隔在我们的身边之后让学生举生活中有关间隔的例子,我引导他们在教室里找。学生找到了吊扇的排列、灯的排列、学生们自己站起来一列的排列通过这一活动加深学生对间隔的理
7、解,为后面的学习打通思路 。设计意图:由日常生活中的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引出课题,目的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原本就来源于生(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建立模型1、尝试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我合作,我快乐再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画一画、摆一摆去验证,边思考“你是怎么想的?”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 设计意图: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
8、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2、合作探究,建立模型如果同样的长度,让你们来栽,还可以每隔几米栽一棵? 总长间距(米)间隔数(个)棵数(棵)10米5米4米2米1米我们发现的规律:(1)你们小组是怎样摆小棒或画图的?(2)把试验的结果填在表内.(3)观察表中的棵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表中其它的数据里你们还发现了那些规得出:总长间距(米)间隔数(个)棵数(棵)20米10米235米454米562米10111米2021我们发现的规律: 总长间距=间隔数总长间距=间隔数间距间隔数=总长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感受
9、到植树问题的广泛运用和美,形、声、色、静、动变化使多种信息同时刺激人的感官,其感染力强,教学反馈作用大.同时也说明了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必要性,自然的衔接了下一步的学习内容。 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充满灵气的发挥,精彩的“亮点和“创新都是数学课堂教学必备的要素。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同时又要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10、趣。因此,我安排了三道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用课件展示出图文.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1、在一条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设计意图:把生活中类似的数学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探究出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一旁加深到两旁,提醒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做个有心人.2、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备用题: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11、什么收获?谁愿意说一说?(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堂板书设计: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植树棵数 = 间隔数+1全长间距 = 间隔数 间距间隔数=全长 设计意图: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明确化.从文字上看简洁明了;从形式上看条理清晰、环环相连;从多媒体运用的角度看,与课件演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本设计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揭示文章思路,体现教师的教路,激发学生的学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强化记忆的功效,有助于对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整节课我努力作到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把数学教学融于千姿百态的生活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一份“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佳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是学生人生路上起飞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