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包头二中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人口城市学习专用.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027609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9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头二中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人口城市学习专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包头二中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人口城市学习专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源 包头二中2019—2019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人口城市 出题人:燕海飞 审题人:张浩虹 张志华 右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D.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2.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9-2020年间 B. b曲线自2019年后逐渐上升可能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的 C. 2019-2019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过渡型阶段 D. 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 3.右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4~5题。 4.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5.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 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 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8)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9),回答6-7题。 6.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7.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19年之间 C.2019-2019年之间 D.2019年以后 读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示意图,回答8~9题。 8.1982~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A.一直持续增长 B.增速在不断减慢 C.增速在不断加快 D.呈现波动增长 9.下列行业的迅速发展, 有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是 ①制造业  ②建筑业  ③家庭护理 ④食品服务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11.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读我国某省2019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12~13题。 12.2030年与2019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13.近几年,该省可能面 临的社会问题是 A.就业压力大 B.养老负担重 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D.劳动力短缺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15.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智能文明答案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智能文明答案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方法分析课件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8.该国可能是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 智能文明答案19.四季如春的“春城”最可能出现在 A.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B.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梦结束的地方阅读短文及答案C.低纬度、低海拔地区 D.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20.读关于中国人口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国家××局报告称,2019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材料三: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年龄中位数是一种位置的平均数,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按年龄)相等的部分,一半在中位数以上,一半在中位数以下。下表示意2019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国家 日本 巴西 智能文明答案瑞典 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尼日 利亚 中国 韩国 世界 数学打电话教学反思平均年龄 教育调查报告小学中位数 智慧树《管理学》答案44.6 28.9 41.7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5.2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35.2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37.9 28.4 (1)材料一反映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说明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请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出原因。 答题卡: 参考答案: 1~19:ADDBD BBADD BCACD DDCD 20、(1)总人口数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总人口数逐年增加,其原因是中国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自然增长率降低是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2)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就业机会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3)年龄中位数将会变大。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低龄人口数量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人口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 教育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