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基限时练(十五)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选择题
1.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形态多呈( )
A.点状 B.团聚型
C.条带状 D.放射式
解析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如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地形平坦宽敞,村落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答案 B
2.我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缘由是( )
A.气候潮湿 B.平原面积小
C.文化背景 D.沿河流伸展
解析 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平面形态多呈带状,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
答案 D
3.我国的古村落遗址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主要考虑到了( )
A.土壤及气候的影响 B.水源及地形的影响
C.水源及土壤的影响 D.地形及气候的影响
解析 河谷阶地处地势较高且离河流较近,有利于取水、浇灌,也不易受洪涝威逼。
答案 B
4.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时首选大路,缘由是( )
①大路施工难度较小,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②大路可能最大限度地连接聚落,便利出行 ③大路运输速度快,运费低 ④大路运输投资小,运量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 在山区修建大路比修建其他运输线路(如铁路)施工难度小,大路对各种简单地形有较强的适应力量,可以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便利出行;但缺点是运输量小,运费较高。
答案 D
5.如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
A.沿山谷延长 B.沿山脊延长
C.沿等高线延长 D.沿经纬线延长
解析 该地区河流支流多,支流汇合区域为河谷地带。
答案 A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分布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6~8题。
6.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力量。从图中直接读出,城镇沿山前冲积扇分布,缘由是该处有高山冰雪融水。
答案 D
7.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 )
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
解析 交通线应布局在有水源的绿洲,由于该处有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的地带,故交通线成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
答案 D
8.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解析 由6、7题可以得出,影响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为水源。
答案 C
我国北方地势平坦、平原相对开阔;南方地形简单,多丘陵山区。据此回答9~11题。
9.下列关于我国北方村落规模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较大
B.一般较小
C.大小不一
D.与村落居住人数关系亲密
10.下列关于我国北方村落格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分散
B.呈条带状
C.呈团聚型、棋盘式
D.与村落居住人数关系亲密
11.我国北方村落聚居的人口与南方村落相比较( )
A.一般较多
B.一般较少
C.多少不一
D.与村落的格局有关
9~11.解析 我国北方多平原,地形开阔平坦,河流较少,故村落一般规模较大,且呈团聚型或棋盘式分布,而南方,多丘陵、盆地且河网密布,地形受到分割,联系和耕作不便,村落规模小,但数量较多。
答案 9.A 10.C 11.A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遗迹分布于我国北方的宽敞区域,而西安半坡聚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位于西安城东六千米,呈南北略长、东西较窄的不规章圆形。读图,回答12~13题。
12.半坡氏族部落聚落分布的规律是( )
A.平原及河流两岸
B.山前冲积扇及山坡
C.山麓地带的河流两岸
D.沿河及山麓地带
解析 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半坡氏族部落聚落具有沿河及山麓地带分布的规律。
答案 D
13.影响半坡氏族部落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是( )
①交通 ②地形 ③经济 ④气候 ⑤水源 ⑥土壤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⑥
解析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自然条件成为影响聚落布局的主要条件。
答案 C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新村镇建设选址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由于( )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便利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接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逼
15.②、③两村镇间方案修建一条大路,图中四个规划方案中,从交通平安、建设成本及施工难度方面比较,最利于建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15.解析 第14题,村镇选址除考虑地形、交通、水源等便利生产和生活的条件外,还要特殊留意居住平安,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处位于河谷底部,简洁受到水灾影响。第15题,四种方案中,虽然甲方案的大路路程最长,但基本沿等高线建设,地形起伏小,从交通平安、建设成本及施工难度方面来说,比其他三种方案更有建设优势。
答案 14.D 15.A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表示乡村聚落。其进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和________,地形以平原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可顺河道伸展成________状。
(2)A、B、C三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进展成为城市的是________,由于那里________便利。
答案 (1)河流 供水 交通 带
(2)B 交通
17.读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大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其目的是为了避开________。
(2)大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
(3)一般来说,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和大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_______。
答案 (1)呈“之”字形分布 陡坡
(2)等高线 坡度小,工程量小
(3)大路 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18.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老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老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缘由是什么?
(3)老城区的形态大体呈______,这主要与______有关。
(4)新城区消灭主要是受什么区位因素影响?
答案 (1)河流 矿产资源 (2)① 早期城市大多沿河分布,河流能为①地供应生活用水,且交通运输便利。 (3)带状 河流 (4)铁路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