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坑支护及止水帷幕工程.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4021587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64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支护及止水帷幕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基坑支护及止水帷幕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十水厂A厂项目 土方、基坑支护及止水帷幕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2013年5月21日 北京市第十水厂A厂项目 土方、基坑支护及止水帷幕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方案设计: 项目总工: 项目经理: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2013年5月21日 目 录 1、编制依据1 1。1现行相关规范、规程1 1。2主要标准1 1。3 主要法规2 1.4 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及有关文件2 2、工程概况及自然条件2 2。1 工程概况2 2.2 地质概况5 2.2。1 地形地貌5 2。2.2地质条件5 2。2。3 地下水条件8 3、土方、基坑支护及止水帷幕方案设计10 3.1 基坑安全等级划分10 3。2土方工程设计10 3。3基坑支护方案选择10 3.4止水帷幕方案选择10 3.5基坑支护设计计算11 3。6 基坑工程监测11 3.7 支护工程设计图纸12 4、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准备13 4.1 工程目标13 4.2 项目组织机构13 4。3 管理人员及主要部门职责13 4。4 施工技术准备16 4.5现场准备16 4。5。1控制网、基准点准备16 4。5。2 组织机械设备进场17 4.5。3 组织材料、构配件进场17 4.6 各种资源准备17 4。6。1 建筑材料准备17 4。6。2 施工机械准备17 4。6。3 施工队伍准备17 4。6.4 作业条件准备18 4.6.5 建立项目管理制度18 5、主要施工机械、劳动力、材料需求量计划18 5。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表18 5.2 主要劳动力需用量计划19 5。3 主要材料进场计划19 6、施工平面图布置20 6。1 施工总平面布置依据20 6.2 施工平面布置原则20 6。3 施工平面布置内容21 6。3。1 道路、水、电布置21 6。3。2 生产临时设施布置21 6。3。3 办公、生活设施布置21 6.4 施工平面管理21 6。4。1 平面管理原则21 6。4.2 平面管理办法22 6.4。3 各区域具体管理办法22 7、关键分部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23 7。1 主要工序23 7.2 施工准备及测量放线23 7。2。1施工准备23 7.2。2测量放线23 7.3 场地平整及土石方工程24 7。3。1场地平整及土石方工程概况24 7.3。2地表整平25 7.3。3卸土场、土方运输路线及土方外运流量分析25 7。3。4 现场准备26 7。3.5土方施工26 7。4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28 7.4.1施工布署28 7。4。2土钉墙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28 7.4。3护坡桩施工工艺30 7。4.4锚杆施工工艺33 7。4。5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35 7.4.6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36 7。5 连梁施工-—模板工程37 7。6 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38 7。6。1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流程38 7.6。2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工艺要求38 8、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39 8.1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39 8。2 工期保证措施39 8。2.1 组织措施39 8.2.2 生产资料措施40 8。2。3 施工方案的保证措施40 8.2.4 加强计划管理40 8.2。5 制度保障措施41 8.2。6 协调好外部关系41 8.2。7施工机械管理41 9、工程质量管理41 9.1 质量管理目标41 9。2 质量保证体系42 9。3 质量控制流程42 9。4 质量保证制度42 9。4。1 施工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42 9.4.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2 9。5 工程质量控制保证措施44 9.5.1 原材料的质量44 9。5.2土钉墙锚喷支护施工质量控制44 9。5。3 护坡桩施工质量45 9。5。4凿平桩头质量控制46 9。5。5 钢筋工程质量46 9。5。6 冠梁工程质量控制47 9。5.7 锚杆施工质量控制48 9。5.8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49 9。6 计量管理52 9.6.1 施工计量管理措施52 9.6。2 计量管理工作目标52 9.7 成品保护措施52 9。7。1 钢筋绑扎成型的成品质量保护52 9。7。2 模板保护53 9.7。3 混凝土成品保护53 9。8 工程创优措施53 9.8。1 指导标准53 9.8.2 加强对规范、标准的学习53 9。8.3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54 10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及应急预案54 10。1基坑变形观测施工方案54 10。2工程的监测项目54 10.3监测方案的确定54 10。3.1总体要求54 10。3.2基坑监测点的构造55 10.3。3对支护结构监测基本要求55 10.4变形的监控56 10.5监测工作质量保证要求56 10。6观测方法56 10。7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57 10。8基坑支护应急预案57 10。9事故类型及应急方案58 10。9。1支护结构坡肩破坏58 10。9。2基坑发生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失稳58 10.9。3抢险物资准备58 11工程技术管理58 11。1 测量方案58 11。2 试验方案59 11。3 技术资料管理61 11。4 科技工作管理64 12、职业安全健康保护控制65 12。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65 1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依据66 12.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66 12。4 安全生产责任制67 12.4.1 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职责67 12。4。2 项目部总工程师安全生产职责67 12。4.3 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67 12.4。4 职工安全生产职责68 12。5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68 12。6 安全检查制度69 12。7 危险源辩识和评价70 12。7.1 危险源辨识程序70 12。7。2 重要危险源辨识70 12。8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70 12。8.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纪律70 12。8。2 现场安全管理办法71 12。9 施工用电安全管理措施71 12。9。1 电工71 12.9。2 用电设备72 12。9。3 开关箱柜72 12。9.4 电焊机73 12。10 安全防护管理措施73 12。10。1 机械设备安全和防护73 12。10。2 焊接与切割安全防护73 12.11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74 12.12 防火安全管理措施74 13、环境保护控制及文明施工74 13.1 环境管理目标74 13。2 环境保护岗位责任制75 13.2。1 项目经理75 13。2。2 环境保护负责人75 13。2。3 有关岗位操作人员76 13。3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76 13。4 环境保护检查制度77 13。5 环境保护教育制度77 13.6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77 13.6。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程序77 13.6.2 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77 13.7 废水、废弃物管理措施78 13。8 噪声、振动管理措施79 13。9 能源、资源管理措施79 13.10 环卫卫生管理措施80 13。11 扰民、民扰管理措施80 14、物资、设备管理81 14.1物资、设备管理组织框图81 14。2 管理人员及职责81 14。3 物资管理内容及程序82 14。3。1 管理程序82 14。3。2仓储管理82 14。3。3 工器具管理83 14。4 设备管理83 15、供应商管理及分包商管理83 15。1 供应商管理83 15。2 分包商管理84 16、服务、回访和保修84 16.1 为用户服务的工作原则84 16.2 为用户服务的标准84 16。3 为用户服务的目标84 16。4 工程交付84 16.5 工程回访85 16。6 工程服务和保修85 附件: 1、施工平面布置图 2、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3、基坑支护剖面图 VI 1、编制依据 1。1现行相关规范、规程 类别 名 称 编 号 国家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 工程建设监理规程 GB50319-2000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 GBJ50497—200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J50086-2001 工程测量规程 GB50026-200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GB50739—2011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行业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 CECS96:97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及其条文说明 JGJ18—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1。2主要标准 类别 名 称 编 号 国 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2011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2007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2011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 22-2005 地方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11—501—2009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J01—51—2003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 京建施(2003)1号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场容卫生标准 京建施(2003)2号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 京建施(2003)3号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保卫消防标准 京建施(2003)4号 行业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JGJ59—99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146-2004 1.3 主要法规 序号 名 称 编 号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法规文件汇编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年6月29日人大通过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97年主席令第91号 4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 京建质[2000]578号 5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第72号令 1。4 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及有关文件 序号 名 称 备注 1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提供的《北京市第十水厂A厂项目净配水厂 初步设计 说明书》 一份 2 相关图纸 1套 3 工程量清单 1套 2、工程概况及自然条件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北京市第十水厂A厂工程,项目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长营乡,建设单位北京安菱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建构筑物占地面积52036平方米,建筑面积39322平方米;包括:格栅间、配水井及预臭氧接触池机械混合池、机械加速澄清池、澄清池连通渠、砂滤池、滤池设备间、主臭氧接触池、炭吸附滤池、清水池、配水泵房、吸水井、配水泵房变配电室、臭氧制备间及变配电室、污泥处理车间、加药间、导试水厂、液氧储备装置、热泵机房及变配电室、机修间、电修间、仓库、车库、料棚、综合管理楼、传达室1及出水阀室、传达室2、室外园林绿化景观共26个单体类型。 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内人工堆积的填土层,堆填时间较短,水平和垂直分布变化相对较大,土质较松散且硬软不均匀,结构性差;新近沉积的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局部轻微液化,上述地层为相对不良工程地质层。 新近沉积的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1层、粉砂②2层,土体承载能力稍好,强度相对较高,层位相对较稳定,视情况可以作为埋藏较浅的一般建构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持力层. 一般第四纪沉积的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层和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1层,细砂④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④1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④2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⑤层和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⑤1层、粉砂⑤2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⑥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⑥1层和细砂⑥2层,圆砾⑦层、中砂-细砂⑦1层和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⑦2层,重粉质粘土-粘土⑧层和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⑧1层和细砂⑧2层等,密实度相对较高,力学性质较好,承载能力较好,视情况(或经适当地基处理)可以作为承载力要求较高建构筑物的地基持力层。尤其是粉砂-细砂④层、细砂⑥2层、圆砾⑦层和中砂-细砂⑦1层,层位相对较稳定,土体强度和承载能力相对较高,可以作为承载力要求较高建构筑物的桩基持力层。 根据地勘资料,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1层、粉砂 ②2层可做为车库、车库、车棚等小型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对于大型水处理池体和大型的建(构)筑物的独立柱基,此两层土土质相对较软,需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 ,或局部换填,提高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应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和施工。 根据地勘资料并分析现场地质条件及构筑物、多层框架、下追的条形基础、加房独立柱基础承载力要求,主要建、构筑物基底坐落于非持力层和②层、③层较软土层时,拟采用D=420mm,间距1。2~1.8m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桩顶和基础之间设置300mm厚褥垫层,褥垫层采用中、粗砂、级配砂石或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0。5m,根据基础承载力要求,通过调整桩长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20~300KPa. 相邻基础不在同一高程时,地基处理采用级配砂石掺8%水泥回填肥槽按1:2爬坡,压实系数不低于0.97。一般非承重墙、坎墙及花台可埋深在设计地面以下0.80m处。 (1)格栅间、配水井及预臭氧接触池:池体采用条形基础,坐落在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上,需采用桩土复合地基,满足池体承载力要求。 (2)澄清池:澄清池采用箱型基础,坐落在②层粘质粉土层及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1层之上,满足池体承载力要求. 加房采用排架结构,独立柱基础大部分坐落在②层粘质粉土层及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1层之上,满足承载力要求。 (3)砂滤池:滤池池体采用条形基础,管廊采用筏板基础,坐落在②层粘质粉土层及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1层之上,需采用桩土复合地基,满足池体承载力要求。抗浮采用自重抗浮。 (4)滤池设备间:滤池设备间采用筏板基础,坐落在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层上,满足池体承载力要求.抗浮采用自重抗浮. (5)臭氧接触池:臭氧接触池采用筏板基础,坐落在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②层上,满足池体承载力要求.抗浮采用自重抗浮。 (6)炭滤池:炭滤池采用筏板基础,坐落在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层上,满足池体承载力要求。抗浮采用自重抗浮. (7)清水池:池体底板采用倒无梁楼盖基础,坐落在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层上,满足池体承载力要求.抗浮采用自重抗浮。 (8)吸水井、配水泵房:池体底板采用筏板基础,吸水井坐落在粉砂-细砂④层上,配水泵房坐落在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层上,满足池体承载力要求。抗浮采用自重抗浮。 滤池设备间、臭氧接触池、炭滤池、清水池、吸水井、配水泵房基坑,采用同槽分台阶放坡开挖方式施工,同时考虑部分支护措施。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 489-2007,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为1.0。支护措施拟采用桩锚支护,桩间挂网喷混凝土护面。 (9)配水泵房变配电室:变配电室框排架结构采用独立柱基础,坐落在②层粘质粉土层之上,采用天然地基,满足基础承载力要求。 (10)污泥处理车间:加房采用池上加房型式,排架结构.池体采用筏板基础,坐落在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层上,采用天然地基,满足池体承载力要求。抗浮采用自重抗浮。 脱水机房采用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坐落在②层粘质粉土层之上,采用天然地基,满足基础承载力要求。 (11)加药间:池体采用筏板基础,坐落在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1层、粉砂②2层之上.采用天然地基做为持力层.抗浮采用自重抗浮。 池上加房采用排架结构,加药间等采用框架结构,独立柱基础坐落在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1层、粉砂②2层之上,采用天然地基做为持力层,满足池体承载力要求。 (12)臭氧制备间及变配电室、液氧储备装置、导试水厂、机修间、电修间、仓库、车库、料棚、热泵机房及配电室、传达室2; 采用框架结构,独立柱基础,坐落在②层粘质粉土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 ②1层、粉砂②2层之上,用天然地基做为持力层,满足池体承载力要求。 (13)、综合管理楼、宿舍楼:框架结构,采用独立柱基,坐落在②层粘质粉土层或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1层、粉砂②2层之上,需采用桩土复合地基,满足池体承载力要求。 2。2 地质概况 2。2.1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北京东部平原地带,永定河冲洪积扇中下部.目前场地四周已有围墙围挡,东南侧局部有临建未拆除,东侧局部分布有高约2-9m的堆土,场地内树木杂草丛生,地面受原树坑影响凹凸不平,地形总体较平坦,钻孔处地面标高27。99m~28。76m。此外,场地内东部和场地西部外侧各有一条排水渠自北向南通过(东部水渠上口宽约3m,深约1m,沟内无水;西侧水渠为排污渠,污水渠上口宽约5m,深约1。5m左右,污水(有刺鼻气味)深约0.5m左右,流向自北向南). 2。2.2地质条件 根据《北京市第十水厂A厂项目初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2011。11),勘探区地面以下30米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和一般第四纪沉积层,按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进一步划分为8个大层,22个小层,现分述如下: 1)地表以下为人工堆积层: 粘质粉土填土①层:褐黄色,稍密,稍湿,可塑,含砖渣、灰渣、植物根、云母、氧化铁等。该层分布较普遍。杂填土①1层:颜色混杂,褐黄色为主,稍密,稍湿,含砖块、混凝土块、石子及建筑垃圾等.该层仅局部分布。 填土层层底标高27.77~25.49m,层厚0。70~2.50m。该层普遍分布但局部厚度变化相对较大. 2)自标高27。77~25。49m以下为新近沉积层: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属中高压缩性—中压缩性。该层分布较连续.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1层:属高压缩性夹粘土薄层。该层土质不均,与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相间分布.粉砂②2层:属中压缩性。该层仅局部呈薄层透镜体分布。 该大层层底标高23。94~22。12m,层厚2.60~5。20m。 3)自标高23。94~22。12m以下为一般第四纪沉积层: 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层:可塑-软塑,属中高压缩性。该层连续分布.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1层:中压缩性—中低压缩性.该层土质不均,局部夹粉砂薄层,该层分布相对较连续。 该大层层底标高为20.62~18.48m,层厚2.50~4.90m。 粉砂—细砂④层:属中低压缩性.该层分布较连续,但厚度变化相对较大。 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④1层:中压缩性—中低压缩性。该层仅局部呈薄层分布。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④2层:中高压缩性局部夹粘土薄层。局部呈薄层透镜体分布。 该大层层底标高为18。04~15.80m,最大揭露厚度4。20m。本次勘探10-12m深钻孔止于该层。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⑤层:中高压缩性—中压缩性。该层分布连续。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⑤1层:中压缩性-中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等.该层局部分布. 粉砂⑤2层:中压缩性,含云母少量粘性土团块。该层仅局部呈薄层透镜体分布。 该大层层底标高为15。25~12。54m,层厚1。10~5。00m.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⑥层:中高压缩性。该层分布相对较连续。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⑥1层:属中低压缩性土.该层土质不均,仅局部分布. 细砂⑥2层:低压缩性。该层分布相对连续,但厚度变化稍大. 该大层层底标高为13.37~9.50m,层厚1.40~4.60m。 圆砾⑦层:属低压缩性,砾石约占60%左右,级配较好,细砂充填,该层局部夹卵石薄层.分布相对较连续. 中砂—细砂⑦1层:属中低压缩性.该层连续分布。 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⑦2层:属中压缩性-中低压缩性。该层仅局部呈薄层分布。 该大层最低层底标高1.96m,最大揭露厚9。10m.本次勘探20m深钻孔止于该层。 重粉质粘土-粘土⑧层:属中压缩性,含云母、有机质,分布较连续,土质不均,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⑧1层:属中压缩性-中低压缩性,含云母、有机质等,土质不均。该层分布相对较连续. 细砂⑧2层:该层分布相对较连续。 本次勘察30.00m深钻孔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7.00m,揭露最低标高为-2。01m。 根据勘察资料分析,拟建场地内人工堆积的填土层,堆填时间较短,水平和垂直分布变化相对较大,土质较松散且硬软不均匀,结构性差;新近沉积的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局部轻微液化,上述地层为相对不良工程地质层。 新近沉积的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1层、粉砂②2层,土体承载能力稍好,强度相对较高,层位相对较稳定,视情况可以作为埋藏较浅的一般建构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持力层。 一般第四纪沉积的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层和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1层,细砂④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④1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④2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⑤层和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⑤1层、粉砂⑤2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⑥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⑥1层和细砂⑥2层,圆砾⑦层、中砂-细砂⑦1层和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⑦2层,重粉质粘土-粘土⑧层和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⑧1层和细砂⑧2层等,密实度相对较高,力学性质较好,承载能力较好,视情况(或经适当地基处理)可以作为承载力要求较高建构筑物的地基持力层.尤其是粉砂-细砂④层、细砂⑥2层、圆砾⑦层和中砂-细砂⑦1层,层位相对较稳定,土体强度和承载能力相对较高,可以作为承载力要求较高建构筑物的桩基持力层。 有关各土层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 各土层主要技术参数综合一览表 地层 序号 地层岩性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a(kPa) 压缩模量 Es100(MPa) ① 粘质粉土填土 ①1 杂填土 ②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 130-160 6。89(平均值) 5。00-10。50 ②1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 100-120 3。64(平均值) 3.20—4。80 ②2 粉砂 140—160 (8-12) ③ 粉质粘土—粘质粉土 120-160 5.06(平均值) 4.00—6。30 ③1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 150—200 11。67(平均值) 7.20-16。20 ④ 粉砂—细砂 200—260 (15—20) ④1 砂质粉土-粘质粉土 170—220 15。58(平均值) 8。40—26.60 ④2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 140—160 5。40(平均值) 4。60—6。60 ⑤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 140-170 6。03(平均值) 5。10—8。50 ⑤1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 180-240 12.40(平均值) 7。90—17.30 ⑤2 粉砂 200-260 (10—15) ⑥ 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 140—180 7。03(平均值) 5。40-9。70 ⑥1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 200—260 19.84(平均值) 10。80-26。30 ⑥2 细砂 230—280 (15—20) ⑦ 圆砾 300-350 (35—45) ⑦1 中砂-细砂 240—280 (20-25) ⑦2 粉质粘土-粘质粉土 180-220 10。90(平均值) 6.80—15。70 ⑧ 重粉质粘土-粘土 150—200 8.39(平均值) 6.70-11.10 ⑧1 粉质粘土-粘质粉土 180—240 11。50(平均值) 8。10—15。80 ⑧2 细砂 240-280 (18-25) 根据地勘,本场地局部地下水埋藏相对较浅,尤其是靠近场地西侧排污渠附近的建构筑物,在目前情况下施工局部须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并需采取降排地下水措施,降水之方法可采用管井或止水帷幕等方法,本工程采取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止水,局部明排降水的降排水方案。 拟建场地填土层相对较厚、埋藏深度变化相对较大;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局部轻微液化,上述地层为相对不良工程地质层。除此,无其他不良地质作用,作为该工程建设用地是适宜的. 2。2.3 地下水条件 根据地勘报告,水文地质条件如下: 1.勘探时地下水位 2011年11月上旬勘探期间,拟建场地各钻孔勘探深度内(最大深度30.00m,最低标高—2.01m)揭露三层地下水。第一层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水位标高24。26m~25.00m左右,埋深3。00m~3。90m,该层水受场地西侧分布的排污渠影响,仅局部分布;第二层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水位标高19。93m~21.72m左右,埋深6。50m~8。40m,含水层主要为粉砂-细砂④层和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④1层,该层水普遍分布;第三层地下水类型为浅层承压水,水位标高14.65m~16。10m左右,埋深12。20m~13。70m,主要含水层为粉砂⑤2层、细砂⑥2层、圆砾⑦层、中砂—细砂⑦1层、细砂 ⑧2层等,该层水普遍分布. 2.历史地下水位 该区历史最高地下水位(包括上层滞水)接近自然地面,根据我院调查及相关资料,拟建场地1959年地下水水位标高接近自然地面,1970年其标高约27.00m左右,1999年9月水位为27.71-26。49m(埋深1.00-2。63m),2003年4月下旬水位标高22。43m~24。66m(埋深4。00m~6.35m),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23.00m左右,埋深约5。00m。 3.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 拟建场地地下水天然动态类型属渗入~蒸发~迳流型,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和通惠河及周边沟渠等地表水体渗漏补给,并以地下迳流、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据我院多年地下水位动态资料分析,该区潜水水位年变幅较小,最大变幅约为1。00—3。00m左右,承压水水位年变幅约2。00-4。00m左右。近年潜水和承压水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上层滞水则主要受大气降水、周边排水沟渠、市政管道、林木灌溉等综合影响,水平和垂向分布变化较大。 4.抗浮设防水位和抗渗设防水位 根据勘察期间水位、历史最高水位、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地下水赋存条件、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结合地层分布情况,并考虑到该地区遇降雨集中年份水位回升、水位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的特点,建议抗浮设防水位按标高约25。00左右(自然地面下埋深约3。00m)考虑。抗渗设防水位按接近自然地面(埋深0.50m)考虑。 5。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本工程建设场地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以及在长期浸水情况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为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情况下上层滞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但孔隙潜水和浅层承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 6、地下水对拟建工程施工的影响评价 本工程基础埋深3.50—7。50m,拟建场地勘探期间揭露三层地下水,因承压水水位埋藏较深,可不考虑对本工程施工影响,但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对本工程有一定影响。第一层地下水位埋深3。00m~3.90m,第二层水位埋深6。50m~8.40m ,两层水或处于部分建构筑物基坑开挖深度内或位于基底附近,目前施工局部对工程有影响,需注意其水位的升降变化,并视情况采取相应的降排水措施。 拟建场地标准冻结深度0。8m. 3、土方、基坑支护及止水帷幕方案设计 3.1 基坑安全等级划分 本工程基坑开挖最大深度约为12。40m;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前期已施工完毕的建(构)筑物;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属Ⅱ级较复杂场地,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规定,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按二级考虑。支护结构设计时,重要性系数取γ0=1。0。 3.2土方工程设计 1、本工程土方工程开挖范围为:所有建筑物的基坑开挖土方,肥槽回填土方,包括土方外运与土方内部平衡; 2、施工前对现场场地上留存堆土进行平整; 3、基坑周边肥槽宽度按80cm考虑; 4、根据基坑支护情况进行分层开挖,不得超挖,及时为支护作业提供作业面。 3。3基坑支护方案选择 本工程周边建筑均处于基坑影响范围之外,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支护方式以自然放坡、土钉墙支护为主;配水泵房、吸水井、污泥处理车间基坑深度较深,此范围支护考虑采用土钉墙+桩锚支护体系。 3。4止水帷幕方案选择 本工程基坑较深的配水泵房、吸水井、污泥处理车间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需采取降水或止水措施,结合相关政策,充分考虑工程造价,本工程采用双排水泥土搅拌桩作为其止水帷幕。 其他建筑基坑开挖范围内无地下水,或有上层滞水存在,采取明排或局部抽降措施确保基坑内无明水出现。 3。5基坑支护设计计算 A、计算说明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基坑支护设计计算采用《理正深基坑支护设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计算时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的附加荷载,以及基坑开挖时随土方开挖逐层设置土钉的实际施工情况等。 场地周边没有建筑物和管线,基坑支护主要考虑的边载条件为材料堆放区的荷载。本工程甲方提供的边载设计条件为:施工道路按30KN/m2考虑,范围即路宽。模板加工区、钢筋加工区场按25KN/M2考虑,其他范围按15 KN/m2考虑. B、支护计算书 桩锚支护计算书包括以下内容: 1.支护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计算 2。支撑或锚固的内力、变形与稳定性验算 3。支护结构的整体抗滑稳定性验算 土钉墙和放坡支护计算书包括以下内容: 1。土钉抗拉承载力计算; 2。土钉墙整体抗滑稳定性验算; 3。放坡稳定性验算; 上述计算内容见计算书。 C、支护设计参数 施工前对现场场地进行整平,本场地桩锚、放坡和土钉墙支护采用多种剖面类型,各剖面设计参数详见护坡工程设计图。 3。6 基坑工程监测 鉴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及本基坑工程的重要性,本工程采用信息化施工方法,边施工边监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掌握基坑边坡及周边环境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实际状态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预报,为基坑边坡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提供监控数据,防患于未然;通过监测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科学合理的安排下一步工序,必要时及时修改设计,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更加安全;通过信息反馈,总结工程经验,促进基坑工程技术的进步。 A。监测内容 1。边坡顶部水平位移观测 沿基坑四周边坡顶布设水平位移监测点,位置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图”,用以准确监测边坡顶部沿基坑周边不同位置的水平位移。 2。基坑周边地面沉降观测 在基坑坡顶及周边设置沉降观测点,监测不同部位的沉降。 B.监测要点 1.以上项目在土方开挖前必须测初值,测初值不少于2次;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天监测一次,当挖至基坑底且位移稳定后每3~5日测一次.遇降雨及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观测,并适当加密观测次数;当测量的位移值大于控制值或沉降不稳定时,应及时向有关方报告,采取有效措施。 2.监测数据、资料及时整理,并反馈给有关人员,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汇报。 3。位移基准点不少于三个,必须设置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 4。水平位移控制值40mm,沉降控制值30mm。 C。监测点布置 监测点的平面布置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图”。 D.监测成果分析 1。根据水准点高程测量数据整理出逐次沉降量统计表; 2。根据位移测量数据整理出逐次位移量统计表; 3.绘出各测点沉降量及位移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4。观测后及时进行成果分析,分析变形是否过大、是否趋于稳定以及发生的原因。 3.7 支护工程设计图纸 A。基坑支护平面图(见附图); B。剖面图(见附图); C.桩锚和土钉墙节点详图(见附图); D.基坑监测平面图(见附图). 4、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准备 4。1 工程目标 作为本工程的承包单位,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将以对建设单位的所有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及文明施工的承诺作为我们管理的总目标. 1、质量目标:一次交验达到国家工程质量验收优良等级. 2、工期目标:在90(和甲方协商,根据最终要求制定工期计划)个日历天内完成本工程合同范围内全部施工任务。 3、安全目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杜绝重大伤亡事故,重大设备、机械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重大火灾安全事故均为0,月轻伤事故发生频率控制在1.2‰以内,月机械设备事故率控制在1‰以内。施工管理、作业人员上岗前安全培训、新岗位、新工地、新技术工艺、新设备材料人员安全培训率均为100%. 4、文明施工目标:文明施工:创建一流的施工现场,确保达到文明施工工地。 5、成本目标:严格做好成本控制,做好钢材、水泥、砂石三大主材的管理工作。 4.2 项目组织机构 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结合我司的施工经验和主要人员构成,公司组建北京市第十水厂A厂净配水厂项目基坑支护工程专项项目经理部,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和工程成本等进行统筹管理,以确保工程优质高速地如期完成,项目组织机构如图4.2所示。 4.3 管理人员及主要部门职责 (1)项目经理 Ø 全面主持项目机构的日常工作; Ø 项目实施过程的全职组织者和指挥者,对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服务负全责; Ø 组织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各类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方案并督促落实工作; Ø 具体负责项目质量、工期、安全目标的管理监督工作. (2)项目副经理 Ø 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具体负责施工生产的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的组织控制和管理,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Ø 具体负责项目质量保证计划、各类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方案的编制和落实工作; Ø 协助项目总工程师进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本工程的推广应用和技术总结工作. 公司领导小组 项目经理部 质量技术部 工程部 材料设备部 计 财 部 方案优化组 方案控制组 技术协调组 混凝土工程组 材料采购组 钢筋工程组 支护工程组 工序质检员 实验室 混凝土组 钢筋组 安全部 安全管理员 灌注桩作业组 设备选配组 外协组 项目副经理部 项目总工 专家顾问部 土方作业组 锚杆作业组 水泥土搅拌桩组 测量作业组 图4。2 项目组织机构图 (3)项目总工程师 Ø 协助项目经理管理和领导技术质量工作; Ø 组织人员参与与业主、监理或设计方案就施工方案、技术、设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的会议; Ø 参与项目质量策划并督促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案主要内容的落实工作,组织有关材料的试验和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 Ø 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本工程的推广和使用进行指导并把关。 (4)工程部 Ø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